泼陂河镇,位于
河南省东南部,
大别山北麓,距离革命老区
新县、
光山县两县二十四公里的交界处。东经114°51′——114°58′,北纬31°45′——31°55′,南北长十四公里,东西宽十公里,总面积140平方公里。泼陂河镇,因流经的泼陂河而得名。
泼陂河镇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古镇。
河流概况
“北边岗岭南部山,东部丘陵中西”是泼陂河的地势特征。最高处的獐鹿山海拔235.6米,最低处的蔡围孜王店,海拔57.7米;平均
平均海拔为64米。
泼陂河,处于
亚热带向暖热带过渡区,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具有大陆性的特征,四季十分分明。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5.3°C,年平均降雨1130.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0小时,全年无霜期大约在227天。这里冬季气候干燥,
降水较少;夏季炎热,雨量充足;春季气候不稳,冷热异常;秋季凉爽温和,往往干旱少雨。
泼陂河位于
光山县城南25公里处,始建于元代,明代称“泊陂店”,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泼陂河镇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镇内的
永济桥又名万金桥,始建于明天启2年(1662年),南北长101、东西宽7米,是
河南省最长、最大的古代
联拱石桥,2000年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街位于泼陂河镇老街,南北长2000余米,是一条保存较好的明清商业街,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树声旧居位于泼陂河镇街道原强豫中学内,现有房屋10间,砖木结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镇境内还有
汝州紫云山风景区、龙王庙、恩伯寨、郭氏祠、
邬姓祠、福音堂、千佛寺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公布确定了河南省第二批12个历史文化名镇和6个历史文化名村,我市
光山县白雀园镇、
泼河和罗山铁铺乡何家冲村名列其中。
泼陂河,在“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光山县,更具有“江南水乡”之风情。1957年设泼陂河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设镇。
京九铁路、寨(河)新(县)公路、泼(陂河)晏(河)、泼(陂河)凉(亭)公路过境。泼陂河镇行政区辖邬围孜、王围孜、蔡围孜、赵畈、杨榜、雀村、椿树店、黄大塘、刘岗、蔡湾、何尔冲、黄涂湾、黄老湾、新街、新建、罗洼、东岳寺、田洼、刘田、徐坪、曾围孜、李岗、孙围孜23个村委会和泼河街1个居委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泼陂河镇 86259人。
乡镇企业生产双犁、根雕盆景、刺绣品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兼产蔬菜、莲籽、茶叶。
泼陂河水库景区介绍
泼河水库风景区位于
河南省东南部革命老区
新县、
光山县两县交界处,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水利风景区,河南省旅游景区(点)。
泼河水库风景区以泼河水库为依托。泼河水库地处
大别山北麓,坐落在
淮河水系
小潢河右支泼陂河上,距光山县泼陂河镇3公里,是淮河上游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鱼、发电、城镇供水和水利风景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
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积222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水库于1966年动工兴建,1972年工程全部竣工,开始发挥效益。泼河水库地理位置独特,南北分别距
新县、光山县城各25公里,依傍213省道,北接312国道,东邻106国道,
京九铁路和在建的“大广”高速与水库擦肩而过,“大广”高速泼河入口距水库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泼河水库风景区地处
大别山北麓由深山向浅山丘陵地区延伸的过渡地带,集豫南山水田园风光于一身,素有“北国的江南,江南之北国”之称,是镶嵌在豫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气候处于秦岭淮河气温分界线上,属
亚热带向暖
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水库流域上游山峦起伏连绵、峰高谷深、河溪交错。风景区内林木葱郁,层峦叠翠,绿树成荫,多为天然次森林和人工林及散生亚热带经济林。森林覆盖率达75%。野生鸟类有
猫头鹰、
啄木鸟科、
红原鸡、
野鸭、白鹭等二十余种,野生动物有黄羊、野猪、
草兔、
刺猬亚科和松鼠等,主要特产有茶叶、板栗、银杏、莲子和
山野菜。泼河水库
渔业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经济鱼类有30多种,除花鲢、白鲢、
青鱼、
草鱼四大家鱼外,还有鲫鱼、鲤鱼、
亚洲鳖、桂鱼、
银鱼、
团头鲂等,主要商品鱼类为花鲢、白鲢、鲫鱼、鲤鱼和蒙古红鱼,其中野生鱼类黄尾密为水库独特商品鱼类。
泼河水库风景区是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气势恢宏的
水利工程景观完美而和谐的统一,其突出的特点和特色是拥有“山、水、林、茶、渔、寺”等特色资源优势,极大地丰富了信阳市“山、水、林、寺、茶、红”的旅游内涵。是对“山、水、林、寺、茶、红”信阳旅游格局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也在
河南省规划豫南大别山~
伏牛山山水风光游中占有一席之地。
泼河水库东临赛山寨、南靠獐鹿山、
薄刀岭、磨盘山,西依美女峰、何尖山、果老山,北与历史悠久的泼陂河镇相连。登上气势恢宏的水库大坝,秀丽的湖光山色美景尽收眼底,步入风景如画的坝下公园,到处是绿树浓荫,百亩休闲锤钓池,百亩生态茶园分布其中。
景区东面赛山寨为宋代避兵寨址,主峰唐宋山上的园相寺始建于唐宋年间,至今千年香火不断。南面的獐鹿山迭嶂争奇、岚霞错映,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众多,是一个难得的
生物多样性生态小区。“看山重渡泼陂河,水似琉璃净不波,一雨洗将
青蛤粉出,晓岚秋色在烟萝”。这是古人对獐鹿山的真实写照。獐鹿山高,泼湖水阔,山水相依,风光如画。
泼河水库水域景观相当丰富优美,其中较好的有观音崖、月亮湾、锦秀谷、孤石滩、渔人岛、神桥等。
人文景观众多是泼河水库风景区的又一资源特色。水库主坝长1050米,与11座副坝相连,站在何尖山上远眺水库弯曲的大坝,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水边,人称此景为“长龙卧波”。景区有我国佛教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千年古刹净居寺,千年
古桥永济桥,古镇老街明清街,
何仙姑居住地仙人冲,八仙游玩之处仙人山棋盘石。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是难得的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渡假好去处。
泼河水库风景区融“自然、工程、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集“山、水、林、茶、渔、寺”于一身,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其中景观有的因幽深、险峻、奇特而著称,有的因气势恢宏、历史悠久而闻名,有的因神秘莫测而诱人,有的因传说优美而动听。独特的山水韵味,久远的历史文明,突出的
鱼茶特色,宏伟的大坝工程,文化底蕴深厚,豫楚文化交相辉映,所有这些构成了泼河水库风景区的无穷魅力。
保护与规划
泼陂河老街、王树声旧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山自然园林更应是生态环境保护区……
保护的反义词是破坏。破坏的广义概念既包括直接地有意识地破坏,还包括狭义上的保护的不力、保护的方法不当、没有做到保护义务和责任、保护缺乏科学性等非直接的破坏。
广义和狭义的破坏都是破坏。破坏是罪过。
“历史文化”是不再生资源,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生态环境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保护自己!
故此,在泼陂河,
永济桥、明清老街、紫云山生态,以及与群众相关的水土、生活设施都应该有足够的保护!
我也对“保护”常作些零零碎碎的思考,思来想去,“保护”的前提还应该是规划,尤其是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在我国起步太晚,并且步履蹒跚。其原因是在基层、在农村,长期来的工作习惯对“规划”缺乏科学的认识。乡镇建设更是自由散涣,行政职能总是把局部利益放在第一,最终障碍了无法弥补的长远利益。制造了后来人的工作难度和叹息。
泼陂河是
大别山区的大镇、名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镇上居住人口迅猛增长。但由于缺少全方位的规划,镇上的民住建筑杂乱无章,至今依然是见缝插针,镇上唯一的一条排水沟上也都插满了房子。虽然也曾有过局部的规划建设,如新街道、大西门街道、沿河街道等,但这些在很大的成分都基于有当时的财政利益。
规划是科学。规划应该具有一
惯性、前瞻性、整体性、统一和谐性。规划的最大的敌人是“一言堂”,那种“规划跟着领导走”的“刁政”的陈腐意识应该全盘抛弃。规划应该有民主,应该听取广泛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规划还要进行专家论证,要通过当地的
人民代表大会,要尊重和体现当地的风俗……
特色是规划的生命,没有突出乡本特色的规划是无法产生个性化品牌效应的。我刚打字时,输入“泼陂河”(自造词)的拼音声母“pph”便出现了“泼陂河品牌……”的词条。这样的提醒,让我在问:泼陂河的品牌是什么?泼陂河的特色在哪里?回答只能是:在五里长的老街!在紫云山的生态园林中!在永济桥下清清的河水里!在泼陂河水库的游泳、游艇上!在钟鼓楼的攀登、山顶的眺望中……
五里老街,应该依然按照明清的原貌进行建造修复。这里应该依然是古老的步行商业街,应该有泼陂河古老风格的茶馆、茶道,传统的家庭饭馆,传统的
米酒工艺、淹菜工艺,传统的布艺,传统的竹艺,传统的金银工艺,传统的收藏,传统的理发店;现代的数码照相馆,现代的麻将馆、牌室,现代网吧……这里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一个商业,各有特色,浓缩着泼陂河古今文化。当地政府应该寻找项目基金,对改建的家庭户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助。
泼陂河东新桥的建设,是利民工程。桥东是一片平阔寂静的土地,路北是一片连接到紫云山的自然生态园林,路南是农民集体的耕地。在房地产“牛”市的今天,是否有人已对这块土地虎视眈?
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的前提。科学的开发是创新,盲目的、只顾眼前功利的开发往往沦为破坏。紫云山园林及其周边,应该是泼陂河人每年“
植树节”光顾的地方!
紫云山的园林区域,一直以来连接着永济桥以西二公里的“京九”铁路处。沿河两岸是葱葱茂密的竹林和遮天蔽日的柳树,伴随着泼陂河七百年的清清流水,衬托着永济桥三百年的风姿。这风姿,正是泼陂河古老而骄傲的风姿!
房地产开发的需要,硬要叫这风姿退位。
永济桥下那片葱葱的竹林和遮天蔽日的柳树终于在公元2006年,告别了她相依700年的清清河水,告别了她相伴344年的巍巍
拱桥,无情地让
河南省这座最大最古老的
石拱桥枯燥生硬地凸显在泼陂河的河水上……
好在桥下还有水,还能垂钓,还能网渔。这里应该有很好的养殖规划,从事商业化的休闲娱乐性的垂钓、网捕、划船……
泼陂河水库是天然的浴场。这里的绿色覆盖100%,没有任何污染,好一派田园风光!绿色的水体闪动着的总是温柔的安宁。如果说泼陂河水库是位温柔含情的女子,那么,钟鼓楼山脉应该是个伟岸意气的王子,她们相扶相依的美妙结合,是大自然赠与泼陂河的作品!这也正是泼陂河旺盛人气的原因之一!
古老的泼陂河正在吸引着周边乡镇的居民前来定居,这是泼陂河方兴未艾的魅力。正如一幅标语所说“开展‘六城联创’,建设魅力泼河”,其实,“六城联创”与城镇规划有着本质的联系,“六城联创”工作的难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规划”所决定的。
魅力带来了人气,居住带来了压力;环境与耕地的保护制约房地产开发。但人一定应该有自己的居住地,这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这是时代送给当今的一对孪生矛盾,这更是时代送给当今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的一场科学发展观的考试!
于是乎,许多大学近年来便纷纷设置了“乡镇规划与建设”的专业,其意义显然。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能营造出一方出色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能驱除一方的陋习,营造出一方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寻觅
“苏善人”,是泼陂河人曾对苏传荣和苏传满等同胞兄弟们的集体称谓。“苏善人”兄弟原籍槐店乡苏洼人,原先因在老家穷到无法生存下去,才迁到泼陂河来谋生,在做小生意中,一个巧遇和自身有良好的商业道德使他致富,作了许多慈善事业,被泼陂河人称之为“苏善人”。
民国前五年(1906年),正月十一,传荣的父亲病故,在族人的协助下,弄到几块门板,凑合成一个匣子,把父亲埋下去。六月,邻居请人秧,送来一桶
稀饭,正好,另一家的邻居又送来几个豌豆面馍,十四岁的老二传根很想吃馍馍,父亲说:“馍馍留着敷一顿,先赶剩稀饭吃。”当时,老二也听了母亲的话,睡到半夜,想不通,吊死了。不幸的事接踵而至,亲戚家有事,送不起礼,受人奚落;种田,没耕牛,在这艰难的局面下,传荣感到无法再在苏洼待下去。秋天,他违背母意,带着妻子和长子,挑着行李和破烂,来的泼陂河谋生。
传荣卖掉妻子的一件衣服,弄到两串四百文作本钱,最早用簸箕贩卖辣椒面,后来挑姜、卖花卉、卖茶叶、扛带架子、卖小百货、收皮毛跑汉口,最后开“苏义盛”京货店。传荣的生意一步步的大起来,逐渐振兴了家业,其中有两个致富的关键:
民国十一年,传荣与盐栈的会计结账,吴某多给了他一笔可观的钱,走在回家的路上,传荣发觉了,立即返回盐栈重新算账,退了多的钱,吴某很感动。吴某与
潢川县一家商号有关系,他把传荣的商业道德介绍给这个商号,使他们挂上了供销关系。自此以后,传荣来批发货物,不管有钱没钱,取货多少,一律敞开方便之门。传荣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灵活,用人也就多起来,于是他接来了母亲和三个弟弟。全家人都投入经商还不够用,又请人帮忙,由卖百货,而收购狼子皮、牛皮、猪鬃跑汉口。
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武汉收购皮毛的外商回国结账,泼陂河一帮子皮毛商的货在汉口销不下去,只会原货挑回。走到中途与传荣、传满相遇,他们以苏氏兄弟信息不灵为可欺,硬将这几十挑子货座给他兄弟,条件是按泼陂河的收购原价不取;回头钱,不收运费。他们人多,说的说,劝的劝,半劝半强迫,传荣兄弟无法,只好应允。谁知货返汉口,外商又来汉口收皮毛,而且价格猛涨。这一下子,传荣兄弟成为商业上的暴发户。自此以后,开京货店,卖颜料,字号“苏义盛”。
这次赚了钱,有些不怀好心的人,特别是这次吃了亏的人,造谣他家出“西仙”,而且说的活真活现。
传荣的生意越来越大,赚的钱越来越多,他鉴于过去的遭遇,把生意交给老五传满去经营,他自己退下来,专搞社会慈善事业。老四传春是个聋子,干干杂活,协作老五做生意;老三传新是个哑巴,专种菜,供自己吃。红红火火的一家人,有分工,有合作,协调一致的搞开了。
传荣的慈善事业,就其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鉴于从前在外面做生意时,因断路缺桥误了他不少事,现在他决心修桥补路,方便别人。有人统计,他一生修了大大小小的桥二十六座次,其中花钱最多,规模最大的要数到神桥去的龙石桥(现在泼陂河水库泻洪洞下口。这里的水势大,曾修过两次),槐点苏洼去县城路上的破堰口桥。此外,一九三八年
中国国民党政府炸断了
永济桥,他买来一棵很大的树,一拉两半作桥梁,搭了一座便桥。
二.传荣鉴于他父亲死时没有棺木的惨景,他广泛施舍棺木给穷人。传荣买了很多的树,后边堆了两间屋的树,门面又堆了一间屋。一九四0年土匪来抢,撞的是满树那间的门面门,因为门被树抵着,撞死也撞不开,待土匪清醒过来换门撞时,红学会赶到,打伤了一个土匪(后来土匪自己的人,打死了这个土匪),匪众逃跑。自此以后,传荣将这些树木全部做成棺材,施舍给穷人。据说,他一生施舍了三百多口棺材。
三.传荣鉴于一家人没饭吃的惨景,现在他广泛施茶施饭。他家门前有口开水缸,春、夏、秋,开水不断。他家每年收一百六十石谷,自己消费六十石谷,剩下的谷,都周济给别人。下秧时,不少人来借稻种,青黄不接时,不少人来借口粮。只见人借,不见人还,也没人去要。一九四七年拉锯站时,街上不少人都跑了,没有人开饭店。苏传荣将自己一间仓房的打鼓和棚上一间屋子的稻谷,请人全部加工成大米,开义务饭店。不管是哪里人,是解放军也好,是
中国国民党散兵游勇也好,肚子饿了只管吃,不要钱,直到这里的粮食吃完为止。有的人一住好几天。据说,也有船便服的解放军。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国民党乡队副徐璋枪杀地下工作人员王海贤(共产党),传荣施棺葬于大石头。
传满经营商业的勤劳机智,信息灵通不次于他老大,尤其是沿袭了哥哥的“信誉经营”的美德,使他的生意处于久盛不衰的地步。生意兴隆,赚的钱多,老大从事慈善事业,也有了来源。
传满信誉经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传满经营的优次商品的价格档次,从不搞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有一次,他从
潢川县购进一大批次品硫化蓝颜料,他按8%提取利润,不搞投机,并告诉顾客,染布时加料的比重。
二.不哄抬物价,只取合理利润。那时,布匹上最紧销的物资就是四君子兰士林和汉口汪义盛产的湖南青。这种布质细腻,颜色鲜不腿色,用户最广,市场供不应求。不管这种商品如何紧缺,他自己拥货多少,传满一直保持着提前货物的10%利润。
“苏义盛”是他家的字号,也是他家兄弟的集体名称。“苏义盛”留下了许多美谈,是他家兄弟的集体制作,久负
盛誉,也应共享,但老大传荣、老五传满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相互支援、相互促进,铸成了事业的成就。党和人民政府充分了解这些,也给他们相应的这种待遇。
一九四六年春,李先念部队驻在泼陂河,部队政治部聘请传满为完小校长。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把传满作为开明人士看待,被选为一、二、三届人大代表。
一九五五年,
光山县界选传满为“光山县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兼“泼陂河工商联合会委员”。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光山县工商界选派传满到鸡公山政治学校学习,培养他为改造私营工商业的骨干。
一九六0年,龙
石桥被大水冲垮,苏传荣自己担土坚持修桥。这时,他已是古稀之年,终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一岁。
一九八三年,苏传满病故,终年七十九岁。
于今,“苏善人”的后人,已经是一大份子人了,依然生活在泼陂河镇。他们中,有理发服务业的,有商品销售业的,还有从事教育业的等等。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在经营上,童叟不欺,不求暴利,和悦经营。
永济桥
永济桥又名万金桥。位于河南
光山县城南25公里的泼陂河镇街北头,呈南北向横跨于泼陂河上。过去是连接南北的商旅要道,后泼陂河上又新修了一座寨新公路泼陂河大桥,此桥便成为连接泼陂河南北两街的步行桥。该桥始建于明代,为典型的
联拱石桥,全部由雕凿过的花岗条石构成,建筑结构严谨,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
据《清乾隆光山县志》记载,明万历庚申年(1620年)由泼陂河境内绅士、乡耆并殷实好施者,争相捐资相助,始建成“
永济桥”。后此桥在历次整修中,有众多好心行善者倾囊献款,因募捐款多,人们又称此桥为“万金桥”。
永济桥是
河南省最长的古代
石拱桥。南北长101米,东西宽7米,桥下由9个拱形孔联缀而成,每个拱形孔长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宽度和高度由中间孔向两边递减,中间桥孔是高大的陡拱,如
驼峰突起,逐渐向两边过渡为弓形孔,宛如弯月。这样的造型显示了建筑力学和美学的有机契合。由于中间桥孔高大,整座桥呈八字型。这种建筑在古代既能使
楼船顺利通过,又可以迅速排除桥面雨水,防止桥面积水,向桥下渗漏腐蚀桥梁结构。每一桥墩都“肩挑”两拱,拱相连,构成整体,共同承受着整座
石桥的重量。由于桥身长、跨度大、桥面较宽,加之全部由
花岗石构成,使得大桥形成一种宏伟、壮观的气势。桥墩的东侧,建有高大的分水岭,可分开洪水穿孔而泻,这是减少
山洪冲击,保护长桥的一项科学措施。桥面两侧建有栏杆,两边为人行道,中间为车道。据记载过去两端桥有
华表,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桥身两边雕刻有各种图案纹饰,使桥的造型从整体结构至局部装饰都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可惜自明清以来,该桥几毁几建,石栏石柱早已不存在,被换成水泥浇注的。历次维修的痕迹依稀可辨。
永济桥是
光山县最长最大的古代
联拱石桥,也是
河南省最长最大的古代联拱石桥。它是光山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它对于了解我国明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一九八0年由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0年九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永济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山
紫云山庙,位于光山县泼陂河镇永济桥东500米的紫云山下。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座
小庙,民国二十九年,泼陂河知名慈善人士苏传荣捐款扩建了此庙。这次建庙,请来著名匠师南风建庙
塑像,内有龙王、财神、药王和七娘娘等泥塑像。每年
正月十六,远近善男信女都来烧香许愿、了愿。一九六三年,因建排灌站此庙被强行拆除。此后直至“文革”期间,人们依然冒着风险,在正月十五的午夜偷偷来这里烧纸、敬香。
改革开放后,人们来这里渐渐地又恢复了正月十六的庙会。九0年前后,当地的居民,再次修缮了紫云山庙,从此,庙会从正月十五的下午开始,通往紫云山的西路、南路、东路、北路的行人络绎不绝,直至正月十六的一整天。正月十五的午夜,是人们前来许愿、了愿的高峰,这也是紫云山每年人声鼎沸的不眠之夜。
书画名人
【一】
方应逢先生,笔名旭光,醉秋堂主人。1961年生于
光山县泼陂河镇,1981年毕业于潢川师范美术专业,1996年结业于河南书画函授院,师从于王扶东、徐庶之、冯志福。
幼年的方应逢,受其父亲的熏陶爱上了
书画艺术,初习唐楷,对
柳公权用工最勤。后来,从事于地方文化艺术工作的方应逢,对书画艺术更是热衷。在书法上,尤其钟爱“二王”、
米芾、
王铎等;山水画得益于
王蒙、
黄庭坚、
宋旭、三僧等。
方应逢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展赛并获奖。其作品多在《
中国书法》、《中国硬笔书法》、《中州书画报》、《报晓》、《
信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收录于省、市级书画作品集。《信阳日报》对其作了专题评介。
“上追
秦汉六朝,下浸宋元明清”。
方应逢书画功底深厚,他对古代和现代的名师大家的书理画论,长期潜心研读、耕耘不辍。日前发行的《方应逢(国画卷)》,收录了他艺术创造过程中更新至高的艺术佳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他创造中“情语”和“境语”的统一结合,表达了艺术家画境和心境的相通相溶的至上的艺术境界。
方应逢先生,现为国际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国际水墨画会理事,现代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大别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光山美术家协会主席,
光山县政协委员。
【二】
方应逢,笔名旭光,出生于大别山北麓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受其父的熏陶,爱上了
书画艺术。中学时期,他临摹
柳公权的楷书就很见功底,在美术上,以白描和
水墨画擅长。
时光荏苒,现任美协主席的旭光,以山水
国画见长,其山水画作品,笔墨丰茂厚实,气态苍劲深;大别山山水的千姿百秀,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旭光先生的书法融汇着历史。青少年时,他除了临摹柳公权的
小楷外,还常临摹
王羲之、
王献之、
米芾、
苏轼、
赵孟頫、
欧阳询等众多历史名家的名作,他那时的书法凸显着历史和传统。
现在,他在书法上以行草为著,其作品彰显着王羲之的功力和米芾的风调,融会贯通,气意犹长。
邬记宴席
泼陂河邬围孜“邬记宴席”可以追溯到明朝。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在当地享有盛名,那时便叫“邬记宴席”。当时的“邬记宴席”不仅有超群的烹厨师,还有全套的宴席工具、配菜计量标准、菜谱秘方、专业司仪(支客先生)等。
改革开放后,邬氏名人邬泽宗,又开始研究“邬记宴席”,查找历史,反复实践,长达十年之久。2000年,邬泽宗投资近五万元,购置各类餐具、桌椅、帐篷、培训十余名厨师,组成了邬围孜村宴席服务队,从事民俗宴席服务这一独特的产业。目前,服务范围不仅在本县,还有
新县,湖北的
红安县、
麻城市等地。该服务队,现可以同时开出100桌饭的大型宴席规模。席宴具有当地饮食的传统文化风格,每道菜,其色、其香、其味俱全,受到了广泛的称赞。
教育
光山县泼陂河镇第一完全中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第二中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完全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何尔冲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刘岗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刘田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孙围孜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新建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曾围孜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杨榜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椿树店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王围孜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罗洼村完全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蔡围孜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赵畈村完全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雀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黄大塘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黄涂湾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黄老湾村小学
光山县泼陂河镇新建村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