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学是自然科学与经济科学在长期的彼此信息交流、相互渗透中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经济信息作为生产力资源,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范围的一部分。然而,经济信息学并非生产力经济学的全部,而是专注于研究经济信息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经济信息的学科。
研究对象
经济信息学是信息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经济信息学拥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经济信息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经济内涵的社会信息,在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经济信息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活动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各种规律。经济信息运动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经济信息是信息在经济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经济运动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所产生的信息特征和规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深入分析研究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对于人类在经济实践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
经济信息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学科。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信息的研究,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1. 掌握经济活动的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制定经济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经济信息是经济活动状态规律的客观反映,经济信息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和研究经济信息,揭示经济运动和经济活动的宏观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方针和经济发展计划。在宏观的经济活动中,遵循客观的经济状态规律行事,能够确保经济工作的成功。此外,通过经济信息,可以从宏观层面监控和协调整体经济活动,增强各部门或环节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国家和省市在实施宏观管理和调节经济建设时,更加依赖经济信息作为重大决策的基础。
2.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信息的认识实践功能和效益、增值功能在于促进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激发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意,创造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新工艺、新方法,从而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信息能够高效地组织和管理整个经济活动的进程,消除物质滞留,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成本支出,合理配置生产力。在经济领域,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信息在促进生产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即只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经济信息,才能够取得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3.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贸易的信息化。在
信息时代,
信息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他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收集信息、拟定方案、选择最优方案、执行。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无论是在经营目标或经营方针的制定、产品结构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能源决策、
生产组织管理决策、市场决策、出口决策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决策的基础上。实践证明,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快速扩展,推动了全球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例如,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未来,人们将在互联网上通过电子方式进行
商业信息的获取、商品的购买、样品的展示、产品信息发布、商务谈判、货款支付等一系列贸易活动。此外,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网络化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企业可以通过
电子商务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了解客户和其他企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追踪国际市场的变化,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评估和预测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收集客户的反馈和意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并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企业的产品和实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4. 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完善。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在全世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使用。信息的作用不仅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还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已被社会认可和重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体会到信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新作用和新变化。目前,国际上已经将信息作为一种产品和商品投入市场交易,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信息产业已经崛起,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认可。经济信息服务业包括传统的经济信息服务业(即常规文献的经济信息服务)和电子经济信息服务业(如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生产、通讯网络系统、经济数据库开发应用、电子出版物、办公自动化、经济信息咨询等)。通过经济信息学的研究,我们需要充分开发经济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信息服务,引导人类的经济行为,活跃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
经济信息学是一门研究关于经济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利用规律的新学科。其主要内容涵盖:
- 经济信息的定义、范围、对象、本质及其特点;
- 经济信息的含义、构成、基本内容及经济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经济信息的搜集、经济信息产品的生产、经济信息产品的属性以及信息劳动的实质;
- 经济信息产品的流通、经济信息产品市场、经济信息产品的价格;
- 经济信息产品的利用、经济信息产品的经济效益;
- 经济信息产品的管理系统;
- 发展信息产业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含义、标志及其途径。
经济信息学以经济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利用规律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经济信息产品,加速经济信息产品的传递,提高经济信息产品的经济效益。探索加快社会、经济的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学的根本任务。信息经济学与经济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信息经济学虽然也研究信息,但它同时也研究与信息密切相关的一些
物质资源,如物质、能源等,是一门研究信息经济的本质和信息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
产生条件
人类自有经济运动以来,就已经存在经济信息,并随经济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其产生是有一定条件与基础的。
社会基础
任何科学的产生,都是客观需求的产物。经济信息学的产生,也是人们对经济信息需求与利用程度日益加深的结果。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和利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以采集大自然的果实,依靠天然条件生存,生产力极为落后,几乎没有
商品生产和交换,以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为主,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纽带——经济信息需求不足,更不用说利用。
简单商品生产阶段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后,小商品生产者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处于自觉不自觉的盲目状态。我国
夏朝九州开始有简单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当时的人们在向夏王朝纳贡和简单商品交换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传输了各种经济信息。到商代全国建立了驲传制度。乘车传递称为驲、传,乘马传递称为递、驿。
周代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邮驿制度,配备优良的车辆和马匹,专门负责传递信息与运送货物。同时,各地已设立了简易的交易市场,以悬挂旗帜作为开市信号。国家为游商创造了各种交通、住宿、货币条件。
随着
商品生产与贸易的逐步兴起,人们对经济信息日渐需要,经济信息的传递有所进步。
南北朝拓跋宏时,出现了一位“宅宇逾制,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的大商人刘宝,他在当时商业繁荣的
洛阳市做生意时,便在全国各州郡中心区建造住宅,设立分支机构,饲养骏马十匹,不断地传递经济信息,用统一的价格,经销食盐、粮食等商品。
李豫时期
户部侍郎刘晏,主管唐王朝财政时,建立了初步的经济信息网络、依靠“疾足”传递信息,掌握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各地物资供应,做到了“朝廷获美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当时代的步伐迈进到明代时,便设立了民信局。民信局由沿海沿江通商发达的城市,逐渐发展到全国。
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全国有民信局数千家。专门负责传递信息,汇兑银钱。我国现代的邮政制度,始于清末。
我国古代在行商、坐贾的经济运动中,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对经济信息的需求,经济信息的传递出现了各种方式。有的用文字传递经济信息。相传格伯与棚先进行骏马交易,就是以铭文沟通的;有的用口头语言传递经济信息,沿街叫卖就是;有的用摇转拨浪鼓、敲梆击器的方式,传递经济信息;有的用标识、对联、图案的方式,传递经济信息。如坐贾酒肆中,就是用高悬酒旗,招揽生意的。九江浔阳楼上的“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的妙趣横生的对联,就起着广告天下客商的作用。
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达阶段
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活动,经过封建社会的孕育和成长,发展到
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日益加深。
跨国公司的出现
资本主义企业中跨国公司的出现,加剧了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和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集中,商贸竞争的手段日趋多样化,程度日益激烈化。资本家的垄断活动,冲破一国范围,不断地向国际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产生了众多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哈里斯电子公司就与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在35个国家建立了合资公司与销售机构。
日本最大的
三菱集团、
三井物产等九大
综合商社的海外派遣机构,就多达2,200多个。三井物产商社的“三井环球通讯网”就在8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49个分支机构,雇员3,000人。“
跨国公司的特征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它的组织机构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各地。它的战略目标就是在高技术日新月异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比较利益。”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促进了企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例,1906年发明了电子管,1947年发明了半导体
晶体管,1958年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可在半导体表面形成晶体管,经过导线连接而形成
集成电路,当时出现小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度(每片芯片晶体管数)1~100,1965年研制成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达100~1,000,1973年研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达1,000~10万,1978年研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10~100万,1987年研制成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大于100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品更新,加速了产品销售,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加剧了企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对经济信息的利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对经济信息的利用程度逐渐深化,这就为经济信息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奠定了基础。
科技条件
在
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中,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就要加强经济信息的交流,促进经济信息交流的社会化、产业化与现代化。这为经济信息学的建立创造了社会、科学条件。
新闻出版业的社会化与产业化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我国
唐朝初年的《
手抄报》,第一份日报是1650年
德国书商里茨施创办的《
新到新闻》。有关商业性的报纸,较早的有英国人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英文中国邮报》。百多年前创办的《
上海新报》是我国第一份商业报纸。嗣后于1898年又出版了《工商学报》与《商业报》。《
申报》、《
新闻报》则辟有商业广告、经济新闻,进行经济信息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闻出版业在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据统计,全世界有出版社3,000多家,每年出版图书约14万多种,科技期刊6万多种,发表科学论文5,000万篇,报纸约15万多种。每年登记发明的专利40万件、
技术标准20万件。且出版印刷类型多样,有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文种多样,美国《
化学文摘》(CA),就收录56种语言文字的文献摘要。80年代后,又一显著变化,是传播、交流经济信息的报刊书籍增多。这些经济文献信息,有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行业性的、企业性的,有公开刊印的,也有内部发行的等。
通讯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与现代化
通讯是传递经济信息的工具,是进行经济信息交流的手段。18世纪英国设立了邮站、信筒,1840年世界第一批邮票印制发行了。19世纪,1866年欧美建成了世界第一条横贯
大西洋的海底电缆,1865年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美国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20世纪,1901年欧美大陆试验了
无线电通话,192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座广播电台,30年代后出现了电视播送,1957年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卫星,到现在为止,已有3,000多个航天器进入太空,有300多个卫星用于接收传递信息;现已有20多个国家采用光纤通讯。细如发丝的一根光纤所载的信息量,是无线电频率总和的1,000倍。为了及时掌握世界市场瞬息剧变的行情,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大企业已建立了国际经济商情网和现代化的联机信息通讯系统。据《信息与咨询》披露,
日本,5~60秒内可获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行情,1~3分钟内可查寻到日本与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品种、规格等资料,5分钟内可以利用数量经济模型和
计算机模拟画出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图表与曲线。
三井物产建有一个信息网络通讯系统,在世界各地设有133处商情信息网点,用人造通讯卫星传递信息,一天24小时运转,日通信量5万多件。90年代是
多媒体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将电视、电话、电脑融为一体,用
计算机处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上的承载信息。
从业人员的广泛化与社会化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美国第一、二信息部门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6.2%。我国
信息企业3.3万家,注册资本83亿元,比1985年增长83倍。从业人数上看,西方国家从事信息业的人数,已超过总从业数的59.96%,美国已达70%;我国已有69万人,业务范围遍及工程咨询、企业管理、政府决策及科技、贸易等领域,信息市场已初具规模。
在经济信息交流的社会化、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了其中的规律,为经济信息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理论条件
经济信息学的产生是信息科学、信息
经济学、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综合应用的结果。它们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为经济信息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科学的崛起
信息这一概念,并非自今日始,据考证,在《
三国志》中就记载着:“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王子俭期曰:‘正数欲来,信息甚大。’”
唐朝有“梦断美人沉信息,日空长路依楼台”的诗句。这是“信息”一词见诸文字的最早记载。西方科技界研究信息问题,大约是本世纪20年代初的事。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推动,至本世纪4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的总称。在信息论建立的同时,美国著名科学家N·维纳于1948年出版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这标志着此门新科学的诞生,1954年
诺伯特·维纳又发表了《控制论与社会》一文。此文进一步揭示了动物、机器与人的社会中各种信息的控制过程的相似性。总结和探讨了机器和生物中信息的传递、变换、处理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系统论由美籍
奥地利生物学家路·冯·塔贝朗菲首创了一门
逻辑与数学领域的科学——系统论。
1946年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ENIAC型在美国出现,从而开始了人类科技的新发展。为适应当代经济管理的需要,一种由计算机硬件与程序软件相结合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财会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
销售管理系统等。
这些科学的诞生,不仅给整个科学技术打上了“
信息时代”的深刻烙印,而且向整个社会吹进了“信息时代”的新风。60一70年代初一些较敏感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这股新风所引起的和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巨大革命,于是“信息革命”、“信息社会”等,在全世界每个角落,在各行业人们心目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科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1983年
苏联出版了《信息科学概论》,1988年
钟义信出版了《信息科学》个人文集,1989年又出版了《
信息科学原理》。
信息科学是关于认识和利用信息的科学。信息有各种类型,如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
生物信息学、自然信息、科技信息、文献信息等。信息科学是概括、总结各种信息工作实践的产物。此科学对各类信息工作的应用,又产生和发展了各分支学科。经济信息学就是应用信息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经济信息、经济信息工作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对于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最早的学者是在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执教的经济学家
弗里茨·马赫卢普。他于1962年出版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信息经济入门》(The Information Economy)。在这一著作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一国经济中信息化发展的意义以及发展知识产业的重要性。”弗里茨·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入门》、《知识产业》出版,对世界、特别是
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3年
梅棹忠夫发表了《信息产业论》,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动向,是外层产业时代。在弗里茨·马克卢普理论影响下,日本的朝日新闻社、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日本电气野村综合研究所等分别推进了日本信息产业计量化的研究。
弗里茨·马赫卢普之后,
哈佛大学信息资源政策研究所,探讨了信息关联产业之间和多种中介产业之间如何定位问题;
斯坦福大学博士生马克,波拉特博士对信息经济作了进一步研究。他的博士论文为《美国信息经济分析》。他的划时代研究成果《信息经济入门》于1977年出版,其突出贡献是:冲击了柯林·克拉克的三分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而提出了四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成功地把握了美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将信息划分为
第一信息部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第二信息部门——非
信息企业和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服务。在经济信息计量化问题中,采用了产业关联表。
信息经济学中,研究了信息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信息的经济过程的效果分析,对经济信息的性质、产业化及利用等问题作了探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科学的发展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我国
唐朝李白的诗中,就有“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的诗句,
清代《
古今图书集成》中,有“经济汇编”等。近代以来,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运动的深入发展,经济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其著作、论文的数量与日俱增。在其发展过程中,经济科学的理论内容、方法,不断地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从而扩大了经济科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研究内容;同时又从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中,吸取营养,进一步发展了经济科学。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代交叉发展过程。
第一代产生了边缘性经济科学。随着经济运动的发展,经济学同邻近的
农学、环保学、物资学、
教育学等相互渗透、交流,而产生了农业经济学、环保经济学、物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等。同时又将其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体育、医学管理、运输等研究中,而产生了体育经济学、医学管理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等。
第二代产生了综合性经济科学。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用自身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对特定的经济现象和空间范围进行研究,而产生了综合性较强的能源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国土经济学、经济效益学、微观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
第三代产生了汇流型的经济科学。当今社会有大量的综合性研究课题需要解决。要解决这些课题,就需要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在其结合、交流、解决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逐渐汇流、产生了经济计量学、
数理统计学、技术经济学、经济控制论、经济信息学等。经济信息学是经济学深入发展的结果。
从以上分析可知,经济信息学是人们对经济信息需求日益迫切,和经济信息交流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结果,是在信息学、信息经济学、经济学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必然性
经济信息学作为一门学科分支,其产生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经济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规律,为经济信息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其次,经济信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信息学的研究提供了开展这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再次,信息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信息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
经济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现代社会将会转移到以知识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为重心的信息社会,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必然有力地促进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对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生产、处理、存储、传递、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服务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完善和充实。经济信息学的诞生能从理论上为经济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上能完善和指导经济信息服务行业的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区别与联系
经济信息学(ECONOMIC INFORMATION)与信息经济学(
经济学 OF INFORMATION)是研究不同侧重点的两个学科分支。它们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
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相同的方面主要包括:
1. 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都是信息科学下的分支学科,即在同一级别上研究信息相关的问题;
2. 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都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的重点研究领域;
3. 经济信息学侧重于研究经济活动的信息流的规律问题,而信息经济学侧重于信息的经济效应和经济价值问题;
4. 经济信息学的“经济”主要指“经济领域”或“经济活动”,而信息经济学的“经济”主要指“价值”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