榈木
榈木
榈木在中国历史上有多重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在古代文献和近现代著作中有详细记录,其中包括花榈、降香海南黄檀、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香枝木等。
形态特征
榈木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度可达16米。树皮呈灰绿色且光滑,幼枝覆盖着黄褐色茸毛。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长度在13-33厘米之间,小叶数量为5-9片,形状为革质的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度在6-10厘米,宽度在2-5厘米。花朵形成总状花序复总状花序,位于枝端或叶腋处,花序轴和小花梗都被黄褐色茸毛覆盖。果实为扁平的荚果,长椭圆形,长度在5-12厘米,宽度在1.5-4厘米,具有轻微的喙,成熟时呈现紫褐色并带有蜡质。种子数量为4-8颗,有时只有1-2颗,颜色鲜艳红色,具有光泽。花期在7月至8月,果期则在10月至11月。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1300m的山坡、溪谷两旁杂木林内。
栽培技术
棕榈种植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一般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然后进行整地,清除禾本科杂草和其他杂物,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接着挖穴,深度和直径均为50厘米左右,每亩栽植约100株。栽植时要注意保持苗木直立,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棕榈木生长期间需要注意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施肥宜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病虫害方面,常见的有蚜虫螨形总目等,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价值
棕榈材质坚硬,纹理美观,可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工艺品等。
别名
棕榈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别名,包括花榈、降香海南黄檀、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香枝木等。
文献记载
棕榈木在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称为“榈木”,而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则被称为“花榈”。此外,在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明朝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以及明、清的广东海南地方志中都有“花梨”及“花黎木”的论述。清朝及民国海关关志进口商品名录中也采用了“花梨”或“番花梨”。
名称演变
“黄花梨”的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当时是为了区分明代所用的“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1960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采用了“黄花梨”这一名称。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也有提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研究明清家具的论文、专著均有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明式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将明式黄花梨家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引起了投资、收藏黄花梨家具的热潮。
学名确定
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提到降香有两种:一种为“花榈”木,另一种是“海南黄檀”。1956年出版的侯宽昭《广州植物志》中介绍了产于海南岛的一种花梨,名为“海南檀”。1980年出版的林学家成俊卿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中指出,古时被称为“花梨”的植物,其学名应为“降香黄檀”,拉丁文学名为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降香黄檀“为国产黄檀属中已知唯一心材明显的树种,心材红褐色至深红褐色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均匀,常杂有黑褐色条纹,边材灰黄褐色或浅黄褐色,心边材区别明显。”在林学家吴中伦的《中国森林》中也对降香有说明。GB/T 18107-2000《红木》国家标准中,将海南省产的“花梨”命名为“降香黄檀”。
参考资料
榈木的概述.医学教育网官网.2024-08-13
哪里的黄花梨最正宗?.凤凰网.2024-08-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别名
文献记载
名称演变
学名确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