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努(
缅甸语:ဦးနု,英语:U Nu,1907年5月25日—1995年2月14日),出生于英属印度渺妙县瓦溪马镇,缅甸政治家、缅甸联邦总理(1948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2年)。
1929年,吴努于
仰光大学获得
学士。1934年,返回仰光大学学习法律并担任学生联合会主席,与
昂山一起领导学生罢课抗议而被学校开除。次年参加我缅人协会,改名“德钦努”。1937年参与创建红龙书社。1943~1944年,任日军占领下的
巴莫内阁外交部长,后任宣传部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反
法西斯主义人民自由同盟副主席。1947年7月,昂山被暗杀后,接任自由同盟主席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理,并与
英国签署了缅甸独立协议。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当选为缅甸首任总理,连任至1956年6月。1958年9月,
吴奈温发动
政变,迫使吴努辞职。1960年3月“廉洁派”改为缅甸党,吴努任该党主席,第3次出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等职。同年10月1日与周恩来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1962年3月2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吴努被捕。1966年10月,吴努获释。1969年4月,逃往
印度,后成立议会民主党,并在泰国首都曼谷设立党总部和流亡政府。1980年7月,吴努接受
吴奈温的特赦返回缅甸。1988年奈温政权垮台后,吴努建立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宣布自己为“平行政府”的总理,国家法律和秩序恢复委员会从1989年至1992年将吴努软禁。1995年2月14日,吴努在
仰光去世,时年87岁。
吴努在任缅甸总理期间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1954~1961年,曾6次访华。吴努执政期间以英属缅甸时期的议会制度为蓝本,建立了新缅甸的民主政治,同时镇压了缅甸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反叛,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兴办国营企业,对土地实行国有化,使缅甸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将佛教定为缅甸的国教,是缅甸佛教复兴的推动者之一,加之其任内对缅甸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导致了缅甸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此起彼伏、国家认同危机日益凸显以及多重交织矛盾愈发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吴努著有《罢课的大学生》《成人之路》《多么残酷》等书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5月25日,吴努生于英属印度渺妙县瓦溪马镇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在那里经营一家窗帘店,父亲参加了青年佛教协会的当地分会,后又加入了佛教协会总理事会。吴努曾就读于谬马英缅学校,后毕业于仰光谬马高级中学。1929年,吴努于
仰光大学获得
学士,后来成为板庭梧区国民中学的校长,教授英语、英国历史和
缅甸语,在此期间曾担任过记者。
政治生涯
参与独立运动
1934年,吴努返回仰光大学学习法律并担任学生联合会主席,因与
昂山一起领导学生罢课抗议而被学校开除。次年参加我缅人协会,改名“德钦努”,成为财务和宣传方面的负责人。1937年与该党其他领导人一起创建红龙书社,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出版进步书刊,曾亲自翻译发表马克思的《
资本论》的部分章节。次年曾因参加反英大罢工和示威运动,而被殖民当局逮捕。1939年12月12日参加由吴巴伦率领的缅甸访华友好代表团访问
重庆市。回国后,写了《
战时中国》一书,还翻译过
埃德加·斯诺的《
红星照耀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吴努一度为缅甸出路派组织的领导成员,因要求
英国战后给予缅甸独立作为协助英国作战的交换条件,遭到拒绝后进行反英宣传,再次被捕入狱。1942年日军侵入缅甸时,英国狱官逃遁前将其释放。1943~1944年,吴努任日军占领下的
巴莫内阁外交部长,1944~1945年任宣传部长。1944年8月与
昂山等人秘密组织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取得联系,从事
抗日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反
法西斯主义人民自由同盟副主席,1947年当选为制宪议会议长。
1947年7月19日,昂山被暗杀后,吴努接任自由同盟主席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理,领导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并于1947年10月与英国首相
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R.Atlee)签署了缅甸独立协议。
多次就任总理
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吴努被选为缅甸首任总理,连任至1956年6月。其间曾创办缅甸翻译文学委员会(文学宫),并兼任主席。1954年,吴努在
仰光举办了第六届佛教世界理事会。同年6月,周恩来在访问
印度后访问了缅甸,并和和吴努发表了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原则。同年12月1日,吴努访华。次年4月,率团出席
万隆会议。6月24日至7月16日,吴努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向时任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捐赠5000美元,用以救助在缅甸与日军作战中阵亡的美国军人的遗孀和残疾退伍军人。同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贝尔格莱德大学授予吴努荣誉博士学位。
1956年,缅甸举行大选,吴努辞去总理职务,专任自由同盟主席,由吴巴瑞担任总理。同年10月,吴努以自由同盟主席身份访华并商谈中缅边界问题。次年3月,吴努又重新出任总理,并于同年3月22日访问云南昆明。1958年自由同盟分裂为以吴努为首的“廉洁派”和以吴巴瑞、吴觉迎为首的“巩固派”,同年9月,
吴奈温发动不流血政变,迫使吴努辞职,只任自由同盟“廉洁派”领袖。
1960年2月,吴努领导的廉洁派在缅甸大选中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同年3月“廉洁派”改为缅甸党,吴努任该党主席,第3次出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运输、邮电、海运和航空、住房和建设部长、地方行政和地方民主化部长、宣传部长、救济和安置部长等职。同年9月28日,吴努访华,并于10月1日,与周恩来总理和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次年4月6日至16日,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吴努在
云南省度假并访问了
保山市、
下关镇、
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
昆明市、
普洱市和允景洪等地。同年10月10日,吴努再次访华。
政变逃亡
1962年3月2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
吴奈温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吴努被捕。1966年10月,吴努获释。1968年,吴努开始为台风灾民筹集资金。日益恶化的经济和其他环境导致奈温于1968年底成立了民族团结咨询委员会,将吴努纳入其33名成员之一。次年4月,吴努担心再次被监禁甚至被杀害,于是假装患病逃往
印度,在印度中部城市
博帕尔定居。同年8月,吴努开始世界巡演,动员国际舆论反对缅甸继续实行军事统治,在伦敦,吴努宣布成立一个新
政党—议会民主党,以恢复缅甸的代议制政府,并在泰国首都曼谷设立了党总部和流亡政府,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比尔·杨为其组建武装组织筹集了国际资金。1973年离泰赴美。
晚年经历
1980年7月,在组建抵抗组织失败后,吴努接受了
吴奈温的特赦返回缅甸。同年9月任缅甸三藏经翻译出版委员会主席,从事佛学研究。但其之前的著作一度被禁止出版。1981年1月,获缅甸政府授予的一级国家荣誉称号。1988年奈温政权垮台后,吴努建立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自己为“平行政府”的总理,奈温的继任者国家法律和秩序恢复委员会从1989年至1992年将吴努软禁。1995年2月14日,吴努因年老在
仰光去世,时年87岁。
政治举措
政治领域
实行议会民主制
吴努以英属缅甸时期的议会制度为蓝本,建立新缅甸的民主政治。根据缅甸宪法规定,缅甸联邦独立后实行议会民主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为议会,设立民族院和人民院。民族院设125个席位,其中62席代表缅甸本部,其余63席代表4个少数民族邦和克钦特别区。
建立民族自治机构
根据宪法的规定,吴努政府虽然建立了
克钦邦,但迟迟不兑现建立克伦邦的承诺,从而激起了克伦族公开反对中央政府的情绪。面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吴努政府多次违背《缅甸独立协议》中关于民族地区土司享有特权等的条款,这些地区的民众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不断被削减,导致民族地区和中央政府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冲突不断发生。吴努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机构的步伐较为缓慢,引起克伦、克钦等地土司的不满。这些土司提出将克伦、克钦等地区分裂出去、独立建国的主张,一度得到
掸邦、若开等地土司武装的支持和响应,缅甸处于国家分裂的边缘。吴努政府还以各种理由剥夺土司的治理权和在缅甸议会中的席位。
1960年“廉洁派”上台执政后,吴努恢复了部分当年参与签署《缅甸独立协议》的土司的合法权益,承诺扩大民族地区的自主权限,另外还规定掸邦等民族地区有退出缅甸联邦的权利。但是,吴努的民族政策遭到了以
吴奈温为首的军人集团的反对。
经济领域
吴努政府执政时期缅甸殖民时期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变,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已居统治地位,国家控制了民航、铁路、邮电和多数大型厂矿;土地国有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约有55万公顷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户,农村的大土地所有者势力被削弱,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村的
土地关系。缅甸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4.5%,196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5.44亿
缅甸元,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增长11.2%。
鼓励私人资本
吴努政府代表了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的利益,对私人资本采取了鼓励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国资本持欢迎态度。在其执政期间,所实行的
经济政策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从1948年至1949年,实行经济发展两年计划,但因内战爆发,未能完全得到实施。内战结束后,吴努政府聘请外国专家于1954年制定了《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计划》,又称“国家繁荣计划”“KTA计划”或“八年计划”。该计划强调发展经济、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进行土地国有化。1956年因各种原因而停止执行。八年计划停止实施后,缅甸政府又实行了两个四年计划。
发展民族工业
吴努政府通过兴办国营企业,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或实行合营政策;在法律上保护私人民族工业,并在资金和关税方面给予优惠和保护。
土地国有化
吴努政府对土地实行国有化。1948年10月通过了《土地国有化法案》,后经修改颁布了《1953年土地国有化法案》和《1954年土地国有化修改法令》,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但土地国有化于1959年便停止实行,仍未能从根本上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
社会领域
确立佛教为国教
吴努于1961年从法律上将佛教定为缅甸的国教,在一定程度上使缅族和克伦、穆斯林等群体的矛盾激化。
克钦邦等民族地区的土司开始以此为借口搞民族分离主义活动。当吴努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采取措施,如恢复缅甸公民的自由信教权,但是为时已晚。由于吴努、巴瑞等缅甸国家领导人的推崇,佛教在缅甸宗教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吴努将佛教发展和国家性质、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佛教的释义来解读缅甸社会主义,将佛教伦理运用于经济实践中,这对独立后的缅甸民主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影响了缅甸的语言和教育政策。
发展教育
吴努政府1950年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中央政府部门指导和管理缅甸国内教育;缅甸境内仅保留公立学校;实施小学四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和
高中学制分别为3年和2年;增加职业技能和科技方面的培训;
缅甸语为学校教学和学习用语,初中学习阶段以后,增加英语课程学习。
吴努政府于1950年邀请
联合国的专家对缅甸国内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和考察,1951年又向英美等国家派遣考察团,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与学习。195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繁荣缅甸教育的规划纲要。吴努政府使缅甸的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仰光大学的在校生人数由1947年的2003人增加到1962年的14799人,约为1947年的7倍。缅甸大学预科教育也发展迅速,如曼德勒学院在1958年被中央政府教育部升格为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
建立医疗卫生体系
缅甸属于热带病多发地带,吴努政府从各方面采取政策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发展西医的同时,扶持和鼓励缅医缅药,提倡用缅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发展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同时,也强调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吴努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里(1961-1962年间),缅甸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拨款达到5480万
缅甸元。此外,政府还成立了全国健康委员会,推广体育运动,发展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以便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全国各民族的健康意识。然而,由于政府能力不足,及各民族自治邦头人的消极配 合,缅甸的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和人民卫生健康状况依然未得到较大提升。
外交领域
中立的外交政策
吴努政府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与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展经济关系。1948年5月25日,吴努提出了包含十五点内容的《左翼团结纲领》。次年12月11日,吴努正式宣布奉行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方针,但仍然尝试同西方国家建立同盟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着手秘密支持国民党残部,促使吴努政府于1953年3月决定不再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并转而同中国扩大经贸往来。1954~1961年,曾6次访华。吴努政府曾获得美国、
日本、中国、
苏联、
印度、
德国、
澳大利亚、
以色列等国的援助和贷款。截至1960年,缅甸共获得5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
主要著作
吴努著作主要有《罢课的大学生》《成人之路》《多么残酷》《
战时中国》《现代话剧集》和《日本统治下的缅甸》等。此外,吴努还创作了多部剧本。1952年,吴努创作了《人民胜利》剧本,并将其拍成电影,作为打击缅甸共产党的宣传的一部分。
家庭生活
人物评价
“吴努是推动
不结盟运动的五位国家领导人之一,以其富有表现力的圆脸和长长的缅甸裹身裙塑造了独特的形象。”—纽约时报
“吴努因个人诚实、正直、对佛教的热爱和铲除腐败的决心而赢得了广泛声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萨德赛博士
参考资料
U Nu.britannica.2024-04-08
U Nu.oxfordreference.2024-04-09
U Nu.encyclopedia.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