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蝠(
学名:Cynopterus sphinx),又称短鼻印度果蝠,是海口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果蝠,属于近危兽类。通过对犬蝠的
生态学研究,可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基础资料。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研究人员对犬蝠的冬季栖宿地类型及食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拾遗法和粪便分析法,并结合雾网采样法。结果显示,犬蝠主要栖息在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大型叶片下以及废弃的房屋中,其食物包括多种植物的果实、叶片和茎。
体型中等,体长95-103mm,
前臂长68-83mm,鼻孔如管状。体背橄榄
褐色,体侧褐色,腹面锈黄,腹部以下毛短呈棕绿色,颈侧咖哩黄色,耳缘色浅。犬蝠的耳朵和翼骨边缘呈白色。成年犬蝠的
翼展约为48厘米(19英寸)。幼崽比成年犬蝠颜色较浅。
常聚结10余只的群,相互倒悬,结成球形或连成串,亦偶见有单只悬挂的。栖居处一经骚扰,即弃之而去,不再返回。以
无花果、
番石榴、大蕉、芒果、
龙眼、荔枝等为食。报道在海南4月采到的10只标本中有4只孕蝠,胎儿都是1只。5月采到哺乳雌体、幼体已长短毛。犬蝠常见于
热带森林和果树种植区域,也可以在草地和
红树林中找到。它们通常筑巢于棕榈树的高处,会咬食棕榈树的叶片,搭建相当简单的帐篷。它们也会利用攀缘植物的叶子和枝条紧密编织而成的帐篷,覆盖在建筑物上,但只有在没有
棕榈时才会这样筑巢。
成年犬蝠的性别比例非常偏向
雌性。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雌性相对于
雄性的成熟速度较快。在
印度中部,犬蝠每年繁殖两次。雌性每次只生一只幼崽。
子宫的两个角轮流发挥作用。第一次怀孕周期发生在10月至2月/3月期间。产后立即
交配,第二个幼崽在7月出生。
妊娠期约为3-5个月。在72%的犬蝠中,第一次怀孕发生在子宫的右角。右
卵巢中的
黄体在怀孕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阻止了在第二个繁殖周期中右卵巢的排卵。这造成了子宫两个角轮流发挥作用的模式。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第一次繁殖周期中右角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新生的犬蝠重约13.5克(0.48盎司),
翼展约24厘米(9.4英寸)。在4周大断奶时,幼崽重25克(0.88盎司),翼展36厘米(14英寸)。
雌性短鼻
棕果蝠在5-6个月大时达到
性成熟,而
雄性则需要一岁才能繁殖。
虽然在一些地方尚有一定数量,但数量显见下降。致危因素
栖息地的缩小,人们为了保护果园和吃其肉,使这本来是较习见的
果蝠属遭到滥捕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