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碧乡位于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中北部,东接三营,南连县城,西毗乔后,北界
剑川县沙溪。国土面积有197平方公里,海拔2090米,年均气温13℃—14℃,降雨量700-800毫米,无霜期约200天左右,
日照市年均约11小时,境内有8个民族,交通、电力、通讯发达,是一个以传统大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乡,以
种植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经济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
民族人口
茈碧乡有8个民族,其中白、汉、回、彝为世居民族,现有人口19465人,其中
白族13214人占67.89%,
汉族2499人占12.84%,
回族566人占2.9%,
彝族3173人占16.3%,其他各民族13人占0.07%。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行政辖区
茈碧乡下辖:碧云村、
果胜村、大庄村、海口村、永兴村、
松鹤村、
哨横村。
历史沿革
茈碧乡古有宁北(赕),汉属
叶榆(
大理白族自治州),唐属南诏浪穹州,宁属大理(国)浪穹县,元代一统于中央,明清沿制,1912年(民国元年)属
洱源县至今,乡内有七个村民委员会,即坝区的果胜、碧云、永兴、海口、大庄和山区的松鹤、哨横,下属个自然村102个农业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总面积215453.0亩,人均占有11.34亩,现已利用160839.3亩,占74.65%,未利用54613.7亩,占25.35%.园地面积2471.9 亩,占总面积的1.15%;耕地面积26495.3亩,占总面积的在12.3%;水域面积15731.9亩,占总面积的7.3%;林地面积109016.9亩,占总面积的50.6%;城镇村庄工矿用地面积583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71%;交通用地面积128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
气候资源
全境气候属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特别适宜于水稻以及林果等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生长。
矿产资源
境内主要储有煤、
大理石、石灰石等矿藏资源,其中尤以
建筑业中较为优质的米黄大理石的储量最为可观,已知探明的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质量仅次于
意大利进口的同类产品。
水力资源
芘碧乡境内
水力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仅来凤河的蕴藏有2000千瓦的水力资源,可进行梯级开发。目前,日发电量平均400千瓦的来凤河一级电站已发电。
自然生物资源
茈碧的松鹤、溪登、石照壁、吉菜四个山区自然村有大片的林地,松林里生长有丰富的野生菌类。这些野生菌类中最为名贵的要数
松茸,而产量最大的数大松甸村,该村所产的松茸个大、肉质厚、含有多种矿物质,近几年销售行情一路走好,远销
日本等国,亦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
茈碧乡传统的农作物有水稻、
蚕豆、油菜、玉米、
大白芸豆、荞。近几年茈碧乡党委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向导,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传统
种植业的基础上,扩大了大蒜、百合、山药、芋头、
甜椒等种植面积,切实提高农村家庭经济收入。
解放初期至一九八二年,当时的生产方式以生产队为集体、生产资料归生产队,劳动报酬以工分形式计算,分配方式以人头和工分相结合方式分配。由于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生产效益普遍很差,亩产量产值都比较低。一九八二年,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原先的集体土地(即生产队)承包到各家各户,这种生产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
蚕豆、油菜、大蒜等的产值产量翻了几番,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截止2000年底,全乡播种面积26495.3亩,粮食总产935万公斤,全乡经济总收入4916万元,人均占有粮506公斤,人均纯收入1288元。
人文历史
1950年年与玉湖、城南合并统称为茈碧区。1958-1962年与玉湖合称为茈碧人民公社。1963-1978年为茈碧区。1979-1983年与玉湖分开,为茈碧人民公社。1984-1986年为茈碧区。1987至今称茈碧乡。
由于
茈碧湖在争放战争时期因生态较好,湖中芦苇茂密,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第七支队和地下党活动罗为频繁的地区。解放后,茈碧出了诸如马耀、
李缵绪、花永泰等文学界、学术研究界的名家、名人。
茈碧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代英雄人物辈出,早在
辛亥革命时期,
杨友棠就在
日本就参加了同盟会,
吕振羽孙中山、
黄兴等交往甚密,常往返于日本、
美国擅
香山县等地进行推翻帝制,建立了
中华民国的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又有“马氏三将”之说的马、
马锳和马。
杨友棠(1880-1925年),字芾南、
白族,茈碧乡碧云村人民充人。1905年在日本参加孙中山的
中国同盟会,1909年至1910年执教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10月参加昆明“九九”反清起义后,赴
南京国民政府任
上校监印官,1915年回潜参加护国讨袁,任第6混成旅旅长,领
少将衔。1922年后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谋,1925年9月13日,因积劳成疾,病故于任上,葬于广州仁望岗陆军墓地。
马崟(1896-1980年),字稚坡,白族,茈碧大果人。1913年与兄马同入大理中学读书。1917年入云南讲武党堂第十期限专学武备。1921年,任广州革命军大本营警卫营长并任护卫孙中山大元帅府侍卫长。其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坚定了
马崟为革命而战的信心,
抗日战争期间,以云南新58军新11师长率部参加长沙保卫战和崇阳战役。
马锳(1895-1975年),字幼坡,茈碧大果人。1917年马锳参加
护国军,1927年任龙云部99师
上校参谋长,加与了龙云夺取
云南省的“二六”政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组建新军,
马锳调60军军部任
少将参加谋处长等职,以后随军参加了
徐州市、
武汉市、
崇阳县、
南昌市、
长沙市等重大战役,1949年10月,时任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的马锳积极配合卢汉,为起义立下汗马功劳。1982年,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共中央统战部、
云南省公安厅落实政策,恢复马锳起义将领名誉。
社会事业
茈碧乡交通、电力、通讯发达,全乡有县级公路2条,全长10。4公里,有乡、村公路7条,全乡35公里,7个村委会已全面通路通电、通电话,今年2月份在高寒山区自然村吉菜村通电后,全乡已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电的目标。
茈碧的教育事业沐浴着改革春风,做到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分级办学,举全乡之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办有乡中学2所,村完小7所,小学教学点20个,有教职工187人,在校中、小学生3398人,茈碧乡已达“普六”、“普九”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乡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已成立了乡文化站,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室,建起了覆盖五个村委会的有线电视网络,未通有线电视的两个村委会也建立了“211”接收站。乡内乡级卫生院1所,村有卫生室7个,医疗设备齐全,群众医疗保健得到大大改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水平。
旅游文化
境内资源丰富,陆路沿西山脚有
龙泉公园、十二枫林、标山、龙王庙直至梨园、沿山腰有神奇迷离、民风纯朴的梅乡松鹤,有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璀璨夺目的绿茵潭水库,靠东有“高源明珠”
茈碧湖,之后可到达茈碧湖旅游休闲度假村,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被游人交口称赞的“世外梨园”,这里因茈碧湖而与外界相隔;这里有的是上百年树龄梨树掩映下的
白族房舍村庄,有的是乡村的宁静与质朴无华;没有的是城市的喧嚣与纷争,远观是花海、林海、果园,别具一格的白族家庭式接待。
茈碧乡自然风光秀丽,素有“茈山碧水”的美称。茈碧乡境内的“标山”是
大理白族自治州丰水林重点保护区之一,山间林木繁茂,古木参天,群峰竞秀,山岭绵延。远在
唐朝,就在标山上建造了有“佛都”之称的诸佛寺和“谷层楼”的建筑群。
茈碧辖区有
洱海源头国家级保护区的淡水湖泊
茈碧湖,湖面水面积1.5万亩,储水量2200万立方米,湖面碧绿,烟波浩渺,有诗赞曰:“谁道
洱海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茈碧湖北邻梨园村,处处有百年梨树,盛称“世外梨园”;西邻千亩渔田,是垂钓爱好者的理想去处。近几年来,茈碧乡积极引进资金,大力开发茈碧湖旅游业,投资200多万元的“茈碧湖乡村度假园”集吃、住、游、玩为一体,吸引着大量的旅客。
文化资源----境内代代有文人,村村有寺庙,有些名人的楹联、匾额悬挂、诗画雕刻于寺庙。特别是本主文化,融巫、儒、释、道为一体,蔚为壮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十分丰富,文化教育底蕴深厚,民间的“白祭文”更独具特色,众口皆碑。
茈碧乡素有“
唢呐之乡”、“
乳牛之乡”和“
梅果之乡”的美誉。唢呐之声激越高昂,在民族器乐中奇葩独放,源远流长。茈碧
松鹤村的百人唢呐队多次代表州县参加各种大型文艺表演,荣获许多殊荣。
特色产业
茈碧乡国土面积广阔,雨量充沛,宜草面积广,适宜乳牛的饲养,广阔的宜林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又为茈碧乡提供了种植梅果林果的良好基础。境内有丰富的梅、梨、核桃、板栗、木瓜等果树,其中优以梅为最,仅松鹤村委会的梅树就有14.5万株,年产鲜梅150万公斤,占全县鲜梅总产量的50%,以此为基础,茈碧乡的果品
加工业在全县,乃至全州、全省颇负盛名,其中尤以
茈碧湖果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最有名气,被
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称号,州、县旅游产品定点接待单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洱宝”系列
话梅、脆梅系列、
雕梅系列、
番木瓜系列、李子系列、雕梅配系列、
青梅饮料等120多个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知名食品信誉品牌”。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尹俊到公司调研时兴致勃勃地题书“
梅果飘香”。
土特产品
茈碧乡特色农产品:水稻,野生菌,
松茸,梨,
蚕豆,油菜,玉米,
芸豆,大蒜,百合,山药,芋头,
甜椒,芦苇,林木,核桃,木瓜,果品,李子,
青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