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雄白(1904—1985),男,江苏青浦(今属
上海市)人,资深媒体人,1930年即任南京《
中央日报》采访主任,也当过律师。
1939年投靠汪伪政府后,历任法制、财经方面多项伪职,并曾任伪《中报》总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名被捕入狱,1948年获释,翌年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后卜居中国香港与
日本,1973年曾创办《港九日报》,1985年1月5日病逝日本。
生平著有《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记者生涯五十年》、《黄浦江的浊浪》、《乱世文章》、《女特务川岛芳子》及《春江花月痕》等。
人物生平
金雄白,曾经是一名记者。为参加汪政权的最著名的两名文化人之一——另外一位就是
胡兰成。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判其有期徒刑10年,判决书同时确认其有“协助抗战,有利人民”的事实和证据,“法外施仁”,减至徒刑两年半。1949年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1985年死于
日本。在香港时以朱子家笔名在《春秋》杂志上连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颇受海内外的重视。后来《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结集六册出书,风行一时,日本亦将此书译成
日语,改名《同生共死之实体——汪兆铭之悲剧》。《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已被公认为有关汪政权的一部经典之作。
作为参与了汪政权全过程的人,作者自道:
“我自信应该有资格写这一段沉痛的回忆,因为在这一个政权中,在党,我是中委;在政,我的官阶是特任,而最重要的一点,我又参加了汪政权台柱
周佛海的最机密部份。
……
我不想为自己辩护,为朋友们洗刷,为失败的政权文饰。我愿意凭了我的良知,就记忆中所留存的一点一滴,尽量忠实地,写出身亲目击的真相,作为后人的
殷鉴与叹息!”
历史岂容叹息。汪政权的主角,当年为革命不惜身命的美少年,曾经
国民政府的首脑,生前已经骂名满天下,死后终于焚尸扬灰。作者对此,无意也无力为之翻案。只是记下几处细节:
“我目击了汪氏于签订“协议书”时令人酸鼻的悲痛情形。
协议书的签字地点即在汪政府的所在地,汪以“行政院长”的身份,代表政权在协议书上签字。那天,他穿了一套
礼服,当日方大使阿部行将抵达以前,他站立在礼堂前的阶石上,面部本来已充满了凄惋之色,他呆呆地站着,远望缭绕在紫金山上面的白云,忍不住两行清泪,从目眶中沿着双颊一滴一滴地向下直流。突然,他以双手抓住了自己的头发,用力的拔,用力的拉,俯下头,鼻子里不断发出了“恨!恨!”之声,泪水渍满了面部,他的悲伤,是仅次于槌胸顿足。所有在四周的人员,也为汪氏的悲苦,激起了国家之痛,与身世之悲,许多人的
眼眶都红了。那时,欢迎大使的军乐起奏了,阿部已经缓缓地进来,立在汪氏旁边任翻译的
周隆庠,低声向汪氏说:“先生,阿部大使来了。”说着,一面从上衣袋中取出小梳,为汪氏整理着一头乱发,一面用手帕为汪氏抹干了面部的泪痕。汪氏像瞿然从梦中醒来,面上重新露出了一丝苦笑,迎接阿部,同入礼堂,完成了签署手续。这一幕动人的场面,十九年来,一直还在我梦境中出现。”
——《三五、汪精卫两行酸泪立阶前》
“类乎这样的情形太多了,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以作为对汪氏当时内心的说明。时期大概为民国三十二年,汪政权又一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方在
中条山作战之后。许多“中委”们纷纷有照例的提案。依照会议惯例,也照例先交小组审查,许多都是官样文章,没有人注意到有任何特出的议案。会议开到第三天,已到了全部议案由小组审查完竣,提付大会通过的阶段。汪氏是当然主席,那天他步向主席台时,显得面色很难看,依了次序,有若干议案,已完全照小审组查意见通过了。下一案是“开封绥靖主任”
胡毓坤所提的“拟请将中条山被俘渝军成立俘虏营案”,大会军事小组召集人是叶蓬,审查意见是:“拟请照提案内容予以通过。”原来抗战时的中条山一役,国军被日军俘获的达二三万人,日军就交给了汪政权处理,胡坤是直接办理这接收事宜的人,因此会有这样的提案提出。依当时汪政权表面的立场来讲,既与
重庆市形式上处于敌对的地位,被俘的士兵以之收容于俘虏营,好似并不足怪。而汪氏一取这提案到手,突然重重的把桌子一拍,厉声地说:“为了国家拼死作战的军人,日本人当他俘虏是必然的,他们抗战难道不是为了国家?我们也当他们为俘虏,这是何居心?
胡毓坤荒谬!
叶蓬胡涂!否决!否决!否决!”说完把提案重重一掷,珠泪又流满了双颊。全场然,心头有说不出的另一番滋味。”
《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不仅详细记述了政权的始终,国内战场及
太平洋战争的进展与背景,沪渝双方及
日本方面的角力,战时南京上海一干名流的纸醉金迷,新闻战、特工战,等等。还记载了沦陷区民众的生活,如米粮棉纱管制的情形和政策的出台背景之类。内容浩瀚,资料充实,在研究汪政权的书中,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
金雄白也是最早把
郑苹如谋刺丁默村事件公诸于世的。金雄白说:“汪政权的一幕,是时代的悲剧。而
重庆市与汪方的特工战,非但是悲剧中之悲剧,却又是悲剧中的滑稽剧。”三十年代末,汪政权在上海极司斐尔路七十六号成立特工总部,从此,“七十六号”成为人人闻之色变的杀人魔窟。主持七十六号的两个高级特工
李士群(一九零七年生)和
丁默邨(一九零三年生)早年曾是共产党,叛党后加入
中国国民党,再投靠汪政权。李士群组建汪政权特工机关时,邀丁默村参加,丁大李四岁,特工经验丰富,但丁、李两人权斗不已。
一九三七年七月号(一百三十期)
上海市《良友》周报封面人物是个艳光照人但名不见经传的“郑女士”,不仅读者不知郑女士为
何许人,即连编辑亦不清楚。杂志出版一个多月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务委员、调查统计室负责人陈宝骅(
陈果夫、
陈立夫的远房侄儿),在一次社交聚会上结识了正就读
上海法政学院的
郑苹如。陈宝骅想尽办法吸收郑女为
中国国民党中统(另一特工系统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郑女终于答应,成为中统在敌伪地区最有价值的女特务。
郑苹如当时还不满二十岁(一九一八年生),她是浙江兰溪人。父亲郑,留学
法政大学,老同盟会员,是
于右任的好友;郑钺留日时与日本女子木村花子(后取中国名字郑华君)结婚,育有三女二子,郑苹如排行老二,上有一姊,下有两弟一妹。郑钺曾执教
复旦大学,做过律师,历任
江苏省、
山西省和
福建省等地高等法院检察官,一九三八年兼任最高法院上海特区法庭检察官。
郑家于一九三五年年初搬进上海吕班路万宜坊八十八号(万宜坊即今
重庆南路二零五弄),著名出版家邹韬奋亦住于此弄。
郑苹如加入
中统后,最早的任务是利用其流利
日语以及
日本关系搜集高层情报。郑苹如活跃而又能干,她首先获悉
汪精卫即将投靠日本的情报。一九三八年八月,郑女从日本首相
近卫文麿的谈判代表早水亲重那里听到“汪氏将有异动”消息,立刻由她的直属上司
嵇希宗电告
重庆市;同年十二月再急电重庆,但重庆方面未予重视。直至十二月二十九日汪精卫出走
河内,发表“
艳电”,重庆才意识到郑苹如的价值。
郑苹如工作积极,立功心切,她利用机会“勾引”正在
上海市的日相近卫的儿子近卫文隆,甚至动起绑架的念头。近卫文隆曾在一九三八年年底“失踪”四十八小时,日本特工军警大为紧张,原来是被
郑苹如藏起来。此次失踪事件后,日本特工开始注意郑女的活动。
中统亦在此时指派郑女与七十六号头子
丁默邨周旋。
金雄白说:“在汪政权中,太多醇酒妇人之辈,而‘七十六号’的特工首领丁默村,尤其是一个色中饿鬼,他虽然支离病骨,弱不禁风,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但壮阳药仍然是他为纵欲而不离身的法宝,他当年与女伶
童芷龄的缱绻,早成公开秘密,而郑苹如间谍案,更是遐迩宣传。”丁默村曾任上海民光中学校长,而郑苹如曾就读该校,郑女即利用此“师生之谊”接近丁氏。一九三九年冬,中统急于铲除丁默村,下令郑女早日动手。一日,郑曾邀丁氏至她家小坐,
中统特工准备动手,但座车驶至郑宅门前,丁氏婉拒上楼,失去良机。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丁默邨在沪西朋友家吃饭,电邀
郑苹如赴会。吃完饭,丁说要去
虹口区,晚上与
周佛海和
日本特务
影佐祯昭有约。郑女与丁同车,在车上郑女突要求丁氏陪她去
静安寺路与
江宁路(今江宁路)的
西伯利亚地区皮货店买一件皮大衣,算是送她的圣诞礼物。车到静安寺路一一三五号西伯利亚皮货店门口,丁陪郑进去,郑在挑大衣时,丁突将一叠
银行券扔在柜台上说:“你挑吧,我有事先走。”立即从另一道门冲出去,奔向座车。在街上等候的
中统特工没想到丁氏会这么快出来,丁氏冲进防弹车内,特务匆忙中向座车开枪,惜为时已晚。
胡兰成说,丁氏是在进店内时看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心里起疑才立即打退堂鼓。
但是
丁默邨在一九四六年受审时表示,他和
郑苹如是在进店内时,中统特工即先开枪,他快速闪躲后逃回防弹车。特务继续射击座车,但他安然无恙。中统特工在皮货店附近埋伏时,
李士群的爪牙亦在旁伺机“助阵”,准备把丁干掉。因中统上海区副区长张瑞京被李士群逮捕,泄露了中统谋刺丁默村的机密。
郑苹如胆大心不细,她打电话给丁氏表示“安慰”,丁氏发狠话说:“你算计我,马上来自首,否则杀你全家!”郑女急忙解释说她也被吓坏了,完全不知道有敌人行凶。丁氏假装相信,但已下决心抓她。皮货店事件后第三天,汪伪特工总部第三行动大队队长
林之江率二十多名爪牙直扑沪西舞厅逮捕
郑苹如。一说郑女驱车至七十六号找丁而被丁的亲信林之江抓起来。
据说
丁默邨并未想杀掉郑苹如,而是一群汪伪高级特工的妻子纷纷跑到七十六号“瞧瞧”郑苹如长得什么模样后,一致要求杀掉这个“妖精”。这群悍妻包括丁氏妻子赵慧敏、
李士群之妻
叶吉卿和
吴四宝之妻
佘爱珍(佘爱珍后在日本与张爱玲前夫
胡兰成结婚),后来连
汪精卫的妻子
陈璧君和
周佛海之妻
杨淑慧等一群“婆”也都跑到七十六号去看落难的郑苹如。主张杀郑最力的是丁妻赵慧敏。郑女临难不屈,
林之江(后逃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狱中多次企图污辱郑女而未达目的。一九四零年二月一个黑夜,林之江把郑女带至沪西中山路旁荒地开了三枪,
郑苹如死时实岁才二十二岁。
丁默邨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八日被军法庭判处死刑,七月五日处决。赵慧敏战后带了一个装满金条的皮包去郑家乞怜,遭郑家峻拒。
李士群一九四三年九月被日本宪兵毒死于
苏州市。
郑苹如死后,其姊一九四二年病逝(所生女儿王蓓蓓后住台湾),其父一九四三年辞世。郑女的未婚夫是国府空军军官
王汉勋,一九四四年牺牲于桂林;大弟
郑海澄亦为国府空军军官,一九四四年死于
重庆空战;二弟郑南阳是医生,一直住在
上海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移民美国,二零零三年去世。
郑苹如的母亲郑华君、妹妹郑静芝(天如)和妹婿舒鹤年(亦为空军)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迁居台湾。郑母一九六六年八十岁去世时,
蒋介石曾颁“教忠有方”挽匾;妹妹郑静芝一直担任其父好友、台湾地区监察机构负责人
于右任的秘书,后移民
洛杉矶。
抗战胜利后,文学家郑振铎曾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出版的《周报》上以《一个女间谍》为题追悼郑苹如,他说:“为了祖国,她不止几次出生入死,为了祖国,她壮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场上还要壮烈!”遗憾的是,今天知道郑家一门忠烈和
郑苹如舍身赴义事迹的人太少了,太少了……
人物事件
记者生涯
金雄白晚年写的另一种重要的书是《
记者生涯五十年》。1974年,金氏应
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文史杂志《大成》主编
沈苇窗之约,在杂志上撰写其平生文字生涯的经历,最后结集了这本30万字的个人自传。这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年笔墨生涯的总结,尽管在序言里,金氏仍一如既往大冒酸气,说“这是本多余的书,是作者自己觉得写得最失败的书”等等。其实,这本书还是蛮好看的,由于作者交游广阔,往上直达庙堂,往下则三教九流,红粉优伶,无不交接,里面的史料和掌故都非常精彩。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史,这本书中有很多可以采信的史料。
诸如作者的家世、民初上海洋场和光怪陆离景象。北伐、清党、军阀混战,作者均以记者身份都亲身经历过。
孙传芳做五省联盟司令时,金氏在采访途中差点被孙的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砍了脑袋。
1929年,
蒋介石前往北平怀柔会
张学良和
阎锡山,金雄白以《
京报》采访主任的身份随行采访,在火车上结识
周佛海,嗣后一直追随周氏。1939年他因周氏的怂,正式下海加入汪伪政权。在周氏的支持下,金雄白创办了《中报》,以后又自办小报《
平报》和《海报》。抗战时期,
重庆市特工对汪伪报纸从业人员一直暗杀不断,比如
穆时英、
刘呐鸥等人都因附逆横死街头。金氏外出往往由七十六号派荷枪实弹的保镖护送,其居住的洋楼和报社的办公场所,以致外出的汽车都装上防弹装置。如此气派的报社老板,在新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作者对新闻界非常熟,书中有关新闻界的内容和资料异常丰富。如
上海市早期的新闻界人物如
戈公振、
毕倚虹、狄平子和黄伯惠等的轶事;《
民国日报》时期,上海望平街的报业巨子和从报社走向政坛的新闻人物的行藏,如
陈布雷、
潘公展等;作者和
中国国民党高层如
汪精卫、
于右任、潘公展等人的交往;汪伪时期的报业和撰稿人员,其中就有很多在新政权下仍获恩宠的名记者和报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上世纪《天文台报》、《港九日报》的兴衰、五十年代的南下撰稿人的艰辛和趣事。如落魄香江、最后自杀的汪精卫侄子汪希文,每次交稿时,必在稿件上写上“此大作也,此必传之作也”。
这本书里掌故俯拾皆是,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
八卦。如清党时
上海市总工会领袖
汪寿华的变节,海上三大亨的崛起;
蒋介石在上海的婚礼,写的很不厚道且居心测;对布衣
公卿吴稚晖的狂和前台湾地区监察机构负责人于胡子(
于右任)的风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风流艳事,尤爱津津乐道。如记述名女人
周炼霞的名句“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的出处;对
苏青和
陈公博、
新艳秋和
曾仲鸣、
丁默邨和郑萍如之间纠葛和缱绻更是不惮笔墨,大肆渲染。金雄白似乎非常不喜欢张爱玲,在书中对张诋之甚力,说张“专为
袁殊所办的《
新中国报》写稿,瘦骨支离,容貌一点不美,但常自诩其先人为巨宦,而以此自傲”,又说她“貌仅中姿,雅喜修饰,奇装异服,见者侧目,自称为李合肥之甥,遂诩有贵族血液,与人落落不群,报界同业,时或以此揄之,仍岸自高,实则摽梅已过,而居处无郎”,这些都足以令如今的张迷看了痛心疾首。
春江花月痕
这是金雄白以朱子家为笔名写的一本
随笔,记的是旧时
上海市的青楼艳史,全书竖排260余页,一百多则。各篇之间因为开始是报纸连载,所以行文多有意思重复,但文字老道,确能看出是出于老文人之手。每篇千余字,有一个对仗的标题,大约记一项内容。文字虽可观,标题却很无聊,大约出自编辑手笔。
我等看此类书,不过是增加对旧社会的了解,其实用处不大,毕竟是已逝风物。但是如果一个作家,就应该好好看看,以广见闻。
个人作品
出版图书
《记者生涯五十年》《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