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瓢虫
鞘翅目瓢虫属下一种昆虫
异色瓢虫(学名:Harmonia axyridis)是瓢虫、和瓢虫属内生翅类。体长5.4-8毫米,体宽3.8-5.2毫米。虫体卵圆形,呈半球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鞘翅目的色泽及斑纹变异有多个类型。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具均匀而浅的小刻点,在鞘翅边缘部分刻点较粗稀而深。 
原产于亚洲东部,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蒙古和日本等国家。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北方。该虫也被引入到欧洲、北美地区、南美洲大洋洲等地进行害虫防治。低矮的植物丛里、蚜虫栖息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此外果树、葡萄树边也很容易找到它们。 
简介
异色瓢虫为了适应环境,保持种族的延续,背部颜色和斑纹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这些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异色瓢虫是色型变化最多的瓢虫之一。
形态特征
异体长5.4-8毫米,体宽3.8-5.2毫米。虫体卵圆形,呈半球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背面色泽斑纹变异甚大,大致有下列各种形式。头部由橙黄或橘红色至全部为黑色;前胸背板在中线两侧共具两对黑斑,一对位于中线中央两侧,另一对位于中线近基部两侧,在中线与侧缘之间,或除上述斑点外,在中线中央近基部处具一长形黑斑,或各斑相互连接成“M”形,或“M”形斑的基部扩大,形成黑色近梯形之大斑,或基色为黑色,两肩角部分具浅色大斑;小盾片与鞘翅目同色或黑色,如为浅色型,则黑色部分常扩大,在两侧鞘翅上形成小盾斑。
异色瓢虫色斑变异类型
鞘翅的色泽及斑纹变异有下列类型:①基色为橙黄至橘红色,鞘翅上各有9个黑斑,但变异颇大,如具9个黑斑则排列成2-3-3-1(如右图J):1、2斑位于距鞘翅基部1/6处外线与中线上,3、4、5各斑位于距鞘翅基部1/3处外线、中线及内线上,6、7、8斑位于距鞘翅基部2/3处外线、中线及内线上,而9斑位于1/6端角处。②鞘翅具黑色边缘,各斑相互连接,在鞘翅上构成6个浅色斑点,即在黑色的基色上具6个浅色斑点,浅色斑点成2-1-2-1排列,1、2斑位于近鞘翅基部1/6处外线及内线上,3斑位于近基部1/3处中线上,4、5斑位于距鞘翅基部2/3处外线与内线上,6斑位于5/6处。③其他类型(见右图K-L),虫体腹面,浅色型的中部黑色,边缘及足褐色至褐黄色;深色型的除腹部基部中央黑色外,其余部分及足皆为褐色及黄褐色。
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具均匀而浅的小刻点,在鞘翅边缘部分刻点较粗稀而深。复眼椭圆形,近触角基部附近三角形凹人,小眼𫚉面细。触角11节,显著长于额的宽度,锤节扁宽,端节前侧齐平略斜,最宽,各节接合紧密。唇基前缘轻微内凹,上唇前缘齐平,下颚须端节斧形。前胸背板前缘较深凹入,后缘中部凸出,在小盾片前平截,侧缘弧形弯曲,肩角钝角,基角不明显。小盾片j角形,两边不及底边长。鞘翅目基缘在肩前内侧稍斜纵下陷,侧缘不明显向外平展,肩角稍明显向上掀起,端角部分弧形内弯,在鞘缝的端末稍向内凹人,边缘具扁宽隆线,在鞘翅7/8处端末前明显隆起,形成横脊。腹面密被细毛。前胸背板缘折无下陷构造。前胸腹板纵隆线由后缘向前伸出,略内斜止于腹板中部。中胸腹板前缘中部浅弧形凹入。后胸腹板侧隆线围绕前突前缘。鞘翅缘折最宽处在中、后胸侧面,其宽度相当于中胸的1/4。后基线分为两支,一支靠近第1腹板后缘伸向侧缘,一支在靠近腹板后缘折转,伸向外前角处。雄虫第5腹板后缘弧形内凹,第6腹板后缘中部半网形内凹。雌虫第5腹板后缘中部舌形凸出,第6腹板中部有纵隆起,后缘圆凸。爪完整,基齿宽大。
异色瓢虫
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见右图。弯管在前半部弧形弯曲,弯管囊外突大于内突,弯管端分端区和端前区,端区长为宽的3倍,端前区两爪状,中间膜质。阳基正面观中叶略长于侧叶,近中部最宽,近端部每边有一个小突起。从侧面观,侧叶1/5最窄,然后内缘向外弧形扩展,使侧叶后半部呈越来越宽的板状。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异色瓢虫在世界分布于日本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越南,并引入到法国、希腊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中国除广东南部。香港没有分布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2400-2600米)、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区、平安、孟达)、云南省(中甸冲江河2300米,德钦县2700-3300米、丽江市2800-3200米、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780-2500米、大理白族自治州2850米、六库街道900米、泸水1670-2500米、兰坪2400米)、四川(南坪九寨沟县2300-3000米、红原3400-3600米、马尔康市2700米、汶川映秀900-1000米、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00-2600米、道孚县3000米、康定市1400-2700米、泸定县1230-2100米、贡嘎山2300-3340米、都江堰市1200米、西昌市1530米、盐源县1270米、荥经四浮1100米)、黑龙江省、吉林、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该虫也被引入到欧洲、北美地区、南美洲大洋洲等地进行害虫防治。   
栖息环境
异色瓢虫广泛分布于各棉区。
生物学特性
1、历期:幼虫各龄期的发育时间均为三龄<二龄<一龄<四龄。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美国白灯蛾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形关系,其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31.25℃;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也呈抛物线关系,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32.10℃。
2、存活率:异色瓢虫各虫态的存活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以21℃下对各虫期的生存均为有利,其存活率均在85%以上。
3、年生活史:异色瓢虫在中国几个棉区均是以成虫呈休眠状态越冬。
4、繁殖与寿命:异色瓢虫成虫羽化后5天左右开始交配,交配后5天左右开始产卵。一生需多次配种才能提高孵化率。雌虫一生可产10一20个卵块,单雌产卵量在300—500粒。成虫寿命的长短,视温度而异,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一般在35一40天,超过32℃以上高温,寿命就缩短,越冬代成虫的寿命可达250天以上。
5、捕食:异色瓢虫的成虫和美国白灯蛾除捕食棉蚜外,还可捕食棉铃虫的卵和低龄幼虫。其日最大平均捕食量,成虫捕食棉铃虫卵70粒左右,幼虫未见捕食棉铃虫卵;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成虫为70头,四龄幼虫为69头。异色瓢虫各个发育阶段对棉蚜的最大捕食量是:一龄幼虫期48头;二龄幼虫期75头;三龄幼虫期152头;四龄幼虫期530头;全幼虫期800头;成虫期4,525头;全生育期为5,325头。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异色瓢虫一般为肉食性,取食各类蚜虫和木虱、螨类等,在食物缺乏时成虫也会取食花蜜和某些植物的幼嫩组织。
菜缢管蚜花生蚜、棉蚜、高梁蚜甘蔗蚜、橘蚜木虱粉介壳虫科、瘤蚜。 
异色瓢虫各地发生的代数随气候不同而异,在中国由北向南代数依次增加。但不论一年发生几代,均以成虫越冬。在山西省地区,从10月下旬开始,异色瓢虫会群集于山洞、石缝、石块、土块、村落房舍以及屋檐下越冬,第2年3月出洞,进行取食繁殖。在中国甘肃省临夏地区,4月上旬始见越冬成虫。异色瓢虫的越冬场所选择在向阳石壁的岩缝中,建筑物的向阳墙缝中及屋檐下的角落处也是其主要越冬场所。这些越冬场所可最大程度降低低温和干燥对异色瓢虫越冬的影响,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越冬异色瓢虫存活有着重要作用。 
异色瓢虫的习性与其世代生活史息息相关。异色瓢虫具有明显的聚集行为,这可有效降低其新陈代谢速率,减少能量消耗而利于越冬。异色瓢虫具有迁飞习性,是其适应气候条件、维持种群繁衍的一种能力。异色瓢虫越冬回迁、春季的迁出时间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末,秋季的回迁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上旬至10月末。迁出、回迁的最高峰均出现在风速较低、气温较高晴天的13:00-15:00。比较发现,春季迁出,回迁过程的时间更集中,回迁速率更高,因为异色瓢虫存在较强的短距离定向行为,随着温度上升,回迁速率的升高,定向能力也逐渐加强。此外,异色瓢虫还存在自残行为、滞育和假死行为等习性,这些均是异色瓢虫提高生态适合度的重要策略。自残行为常见于异色瓢虫美国白灯蛾阶段,取食同种卵或异种卵。自残行为有助于提高幼虫的存活率,但不利于种群的繁衍。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异色瓢虫四龄幼虫自残发生概率。诱导异色瓢虫滞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周期、温度和食物,其中光周期是主要诱因。 
异色瓢虫具有较宽的捕食范围,可捕食蚜虫、螨和介壳虫等同石蝇昆虫以及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主要以捕食蚜虫为主。在自然条件下,异色瓢虫幼虫和成虫沿树干或枝叶爬行捕食,咬破猎物后取食体液,而后抛掉其它部分。尽管美国白灯蛾和成虫具有相同的食性和取食方式,但二者的捕食量存在差异。异色瓢虫对麦蚜和叶螨科的日捕食量表现为四龄幼虫>成虫>三龄幼虫。 
研究
2012年11月,研究人员发现,广泛分布于亚洲的异色瓢虫适应力极强,子孙后代在全球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瓢虫“装备”有大批特殊的杀菌蛋白,能够很好地抵御疾病入侵。这一发现有助于抗菌药物的研发。
繁殖方式
异色瓢虫的卵在3—6天内孵化,整个幼虫阶段和成虫均可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小幼虫。成虫寿命较长,可生活几个月,有的长达1—2年。大龄美国白灯蛾平均每天捕食100多只蚜虫,其速度与使用化学农药相当,是很好的生物防治的物种。
异色瓢虫属内生翅类,具有卵、幼虫(4个龄期)、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且在四龄幼虫发育后期至蛹期前有一个预备蛹期。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差异较大,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时间为卵期<蛹期<幼虫期,且食物对其历期具有重要影响。以菜蚜虫饲喂异色瓢虫时,卵期2.5天,幼虫期14.1天,蛹期4.8天,产卵前期6天,而用豌豆蚜饲喂时,卵期2.8天,幼虫期10.2天,蛹期4.5天。
主要价值
异色瓢虫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是各种作物、蔬菜及牧草田蚜虫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应用瓢虫科昆虫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已经有将近120年的历史,异色瓢虫作为捕食性瓢虫的一员,在其引入地及原产地都发挥了重要的控害作用。异色瓢虫对蚜虫、叶螨介壳虫等重要害虫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天敌,在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20世纪初作为天敌引入北美,而后相继在南美洲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地引入释放。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这种瓢虫已经分布于美国各个主要农业区中,覆盖区域达15个州以上。在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东南部地区,异色瓢虫可以对美国山核桃果子松上的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治。另外,异色瓢虫还被应用于象鼻虫的防治,如佛罗里达州利用异色瓢虫控制柑橘上的根象  。在我国,人们释放异色瓢虫对烟草、桃、苹果及棉花种植地的蚜虫种群进行生物防治,能够针对目标害虫麦二叉蚜梨二叉蚜桃蚜及桃大尾蚜等提供有效控制  。
物种危害
引入异色瓢虫会影响当地瓢虫的生存,因而异色瓢虫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入侵种数据库(GISD)。 
随着异色瓢虫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散,其造成的生态影响不断加剧。异色瓢虫对引入地瓢虫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异色瓢虫还可通过对食物资源的争夺而影响其它瓢虫种群数量,在相近生态位水平内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
防治措施
高效氯氰菊酯对异色瓢虫美国白灯蛾苦参碱对成虫的致死率都在80%以上,而吡虫啉对成虫比较安全。烯啶虫胺施用初期能降低异色瓢虫的取食量,对下一代的初产卵、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存活率和蛹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孵化率明显降低。菊类杀虫剂对异色瓢虫毒力较高,尼古丁类杀虫剂高效低毒,相对安全。
参考资料
异色瓢虫.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25
异色瓢虫.itis.2024-08-25
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8-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研究
繁殖方式
主要价值
物种危害
防治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