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位于
河北省海兴县,马骝山南望齐鲁,东临
渤海,北倚京津距沧州大港20公里,位于海兴县城东5公里,马骝山又名小山,形成于2--3万年
第四纪晚期
火山喷发是
九河下梢入海处及九河文化的交汇点。是由火山多期喷发堆积而成,是渤海盆地断裂活动最直接的证据。其典型性、多样性和自然性,实属平原地区独有、国内罕见。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地质遗迹区。在小山附近先后挖掘出了大量古文物及化石,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从古至今亦留下了一个个凄美动听的故事,山下纵横交错的古栈道、甘甜可口的官井水、能治病的小山沙、茂盛的植物被及原有古塔、古墓、古寺庙等,无一不诉说着小山的神秘。
简介
来到小山,首先听到一个
中国神话。说是很早很早以前,这
渤海沿岸一带常闹
海啸,淹没了庄稼,灌死了牛羊,不知多少人家家破人亡。为解脱这一方人们的危难,天上就派天神下凡,向
泰山借山填
东海。天神到泰山借了两座山,担起来就向东海而去,当离东海还有二三十公里路时,他感到很累,就换了一下肩。这一换肩可不要紧,由于用劲过猛把扁担颤折。天神担来的这两座山,在西北落地的是小山,在东南落地的是大山(今
山东省无棣县境内)。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它寄托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实际上,这小山是在近3万年前
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产物。小山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主峰海拔36.18米,为
沧州市之最高点。小山早在属山东省无棣县管辖时,就有“穷大山,富小山,小山有灵又有仙”之说。在夏季,游人进得山来确实如进入仙境一般。
小山山体中有纵横交错的古隧道,有连有分,崎岖盘环,如同迷宫。赏泉听乐是小山的独特景致。小山官井年代久远,自井壁沁出的水滴落入井中,声如古乐,清脆悦耳。峰顶观海、小山霁雪、龙口天桥、群雁高飞、沙高流水、野烟雨幕等景色之美使人流连忘返。
南宋大诗人
陆游在马骝山登高望远时大发感慨,留有“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鱼东船,春荠鬲滩树”的诗句。家喻户晓的还有
齐桓公借山兵定无棣城、
孙思邈小山行医等
中国神话与轶闻旧事,在小山一带广为流传,更为小山增加了神秘传奇色彩。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山主峰是一座汉代
王陵,此墓乃东汉
刘缵(zuǎn)刘之父、渤海王
刘鸿之墓。
小山位于县城东十公里处。
先秦时称“夹”、“先槛”,
秦汉称“柳丘”。
隋唐称“峡”、“
马骝”,亦称“骝”。历代多俗称“小山”。它形成于三万年前
第四纪晚期的
火山喷发。原海拔36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7公里。山虽小,却是
冀东平原上唯一的一座山。
历史人文
小山一带东临
渤海,南望齐鲁,北倚京津,自古为华北平原
九河入海处,是九河文化的最终交汇点。早在秦代,始皇嬴政即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由此入海,求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一去不返,始皇乃亲临此地,期盼千童归来。
海兴县境内的望子岛即由此名。今
盐山县、海兴一带民俗“信子节”即为秦时“寻子”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当地方言“寻”读作“XiN”)。至汉
刘彻刘彻,亦亲临小山“望祀”,遥望蓬莱仙山诸神,以求长生。他不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求
蓬莱神人,宿留海上”,而且还在陆上拨驿车,派方士千余人悄悄寻仙。并因之在小山东修筑了两个望海台,以观察和联络两路求仙众人。今两台遗址尚存,当地袭称“武帝台”。南北二台相距30公里,北台在小山
东北地区30余公里处,南台近几年经
海兴县文化工作者据相关文物和文献考证,已准确定位在小山正东6公里处。
公元206年,魏武帝曹操亲帅大军东征海贼
管承,至小山和大山(山东
无棣县马谷山,又称
碣石,与小山隔20公里相望。)一带“遇山临海处”,登高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诗篇。小山东北30公里处(武帝台北台略南)的“扳倒井”传为
曹操饮马处,明
吏部尚书王翱(今孟村县人)《扳倒井》诗:“帝台南下冽寒泉,威猛非凡暂息鞭;妒妇夺罂吝饮马,翻然扳倒不知年。”王天官又有《武帝台》诗云:“地筑高台百丈余,登临望海有仙居;晚年下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更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隽永的传统文化丰碑。据史料记载,山上原有望海寺、玉皇庙、药王庙、龙王庙、七龙口仙人桥、八角琉璃宝塔、白衣奶奶庙、青龙寺等多处古建筑。曾有古柏、古茶等壮观大木,荫蔽日。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已荡然无存,但留遗址。唯四十年代由龙王庙拆下的木刻楹联一副尚存民间,为清著名学者、书画家
何绍基所书,曰:“春来天上原无色,雨到人间方有声。”
良禽择木而栖。小山依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风水,一直是历代
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旧有
民俗音乐“小山的山,马骝山,血流成河骨成山......”。经考察,已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大量古遗存,尤以古墓为多。山上还先后出土了众多的陶器、瓷器、
铜镜、
铜剑、
铜壶、钱币等文物(另有
虎符一枚,出土于小山山后村,早年流失。),现多藏于县文物保管所。
小山大遗址本身,就是一典型的古墓葬群。四面山坡古墓遍布,尤以
战国及汉墓葬为多。南部最突出的有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庄墓”(据考墓主为
刘邦曾孙、
刘彻堂兄弟刘阳),俗称“团山子”。2003年八月,因某军事单位不当施工,致使小山主峰遭到严重破坏。但也解开了困扰文物工作者多年,关于主峰疑为人工筑成的谜团。省、市、县三级文物管理部门联合考古队对小山主体及古地道(小山有多条战国或汉代地道,疑为当年大型地下工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
钻探和调查。发现小山主峰确非自然形成,如
海兴县文物人员所疑,正是由人力将混和沙土层层夯实后垒筑而成的。夯层中,每隔两米就加一层
米浆灌黄沙的坚硬质。专家据现场勘查和对以往其周边出土过
玉衣散片等发现考证,确定其为1800年前人工夯筑的大墓封土,极有可能是
东汉刘缵(zuǎn)刘父、渤海王
刘鸿之墓。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山大举开凿备战地道,与古地道挖通后,曾见有
青铜鼎等铜器和灰陶罐、壶等文物六七件(惜已不存)。
小山覆表历经万年风化,遍地沃土,西部之沙丘更是沙质细柔,独具风景。山中泉水甘甜爽口,缘于自然
降水沁入层层页状绵石,逐年累积,岁岁滤筛,富含偏
硅酸盐及、、锂、锌、碘等二十余种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石井遍布(估计古井及现代石井约200眼左右),泉出深潭,滋养了勤劳智慧的代代英才。山泉含量极低,饮用绝佳,又可灌溉,人称胜于崂山矿泉。以其浇灌的菜蔬色鲜味纯(小山韭菜等古已闻名百里),瓜果则皮薄汁甜,皆为佳品。清盐山王庆元《盐山竹枝词》云:“
春分已过又
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红云”。笔者前有歌词《骝山谣》:“自古
沧州市有座山,小小山上泉水甜;蝶飞莺啭花千树,香蔬异果出天然......”亦出于此。
小山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更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小山霁雪、
东海听涛等早已列入古
盐山县胜景,每每使人流连忘返。诸多的文人雅士至此,也常常即兴赋诗以抒情怀。
李世民东征
高丽过小山,为景所动,留下了清丽的《小山赋》和《咏小山》如画佳作。(多年来学界对两件作品注释莫衷一是,今春海兴文献考古有两项新突破,一是
韩滉故里实为海兴小山,二即唐太宗所咏亦为海兴小山。)《咏小山》诗云:“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全无磴,松小未含烟”。宋人
陆游登临小山,以《即景》诗咏之:“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
海东市船,春荠鬲滩树。”明文士祁凤(今海兴
赵毛陶镇人,燕赵都市报记者
祁胜勇家族先贤。)亦有《小山霁雪》:“同云晓散露晴峰,独耸瑶台观碧空;霁雪苍苍银错落,寒光隐隐玉玲珑。禅僧出户惊猿啸,樵子肩薪步客踪;我有草堂相对近,坐吟如在
水晶宫。”明杨巍与小山寺僧友好,有诗《宿小山望海寺》:“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入海天长;明日正东望,
蓬莱接混茫。”明嘉靖光禄寺署丞李永寿(
海兴县人)亦有《骝山》诗:“骝山西下水漫漫,东望沧溟眼界宽;客马升颠霄汉近,佛灯高照火星圆。沿途百草藏山药,忘饵游鱼吞钓竿;借问老僧余古迹,向予北指七龙滩。”(“七龙滩”又称“七龙口”,小山故景,在山之西北部。)
清
兵部尚书、帝师
孙葆元诗作《山水有清音》:“忽至无人处,山青水亦清;林密闻俗韵,溪涧起
和声学。泉籁岩中咽,松涛月里明;铿然韶池过,宛尔画图呈。孤风和度,空潭浪自平;直与丝竹响,音类金石鸣。”又有《巨鱼纵大壑》:“盛世符鱼水,悠然任泳游;顺时归飞壑,得路纵长流。倏忽金梭跃,苍苍玉尺浮;浪翻千里雪,鳞涌百川秋。奔海谁堪至,腾涛汝独龙。惩时看活泼,奋窜入渠沟。”(咏山西洼渤海梭鱼)
清盐山人王庆元有诗《盐山竹枝词》:“盐山应近
东海湾,山应比古琅嬛;箧山何处盐山问,行过大山看小山。”清赵元福(海兴人)《游马骝山》:“驱车马骝山,烟峦郁丛;危盘转石径,人家依芳草。骞步凌,府躬入幽杳;中有千年树,奇姿何苍矫。熟艺四时花,香深色复缥;穷颠起孤刹,塔影照林表。淙淙滨百泉,流盛当春;人闲山水僻,此地经过少。灵精溯九河,地势控三岛;
携壶坐翠微,静听禽歌绕。”
“自古来游多圣贤,今朝过客又空前。”(笔者《题骝山人家民俗文化村》句)小山已定为省级火山地貌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市级重点旅游开发区,远近慕名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来此观光采风,相信会有更多的雅诗美文歌咏小山。“
宇宙远遁徐方士,山巅长眠渤海王”(笔者旧联)。随着黄骅大港的不断建设和环渤海
经济圈的迅速崛起,小山必将成为点缀在
渤海新区王冠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自然宝库
小山不但有古老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是丰厚的自然宝库。分布于山中的数百眼水井,似一个个甘露蓄积器,井中的水甘甜清洌,水中富含
硅酸、锶、硒、锂、锌等20多种人体必须的
微量元素,其水质较之
崂山矿泉水更有其独特之处。在小山脚下,有个靠山得名的小山村,村民喝着山上井里从石缝浸出的矿泉水,吃着山上生长的瓜果蔬菜,患
心血管疾病的人很难觅到,癌症患者更是少见,八九十岁的老人照样像小伙子一样去田间劳作。山梁西南侧的金黄细沙如漠,可谓之珍奇。山上由于水土好,山上的梨、
苹果、
大枣香甜可口,皮薄肉嫩。
小山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矮至
草本叶贴土皮,高至木本巨树参天,密密麻麻漫山漫坡,错错落落有高有低。小山植物王国形成了动物世界的自然乐园。树上百鸟争鸣,丛中野兽戏逐。这里还是座天然的中草药材宝库,树上结的杏仁、荆生的
酸枣树,草本的如
桔梗、枸杞、
地黄、
罗布麻、
蛇床、
车前等等数也数不清;还有树上的蝉蜕,地上的
蛇蜕,潮土中的土元,石缝中的青头狼
虿尾虫……
小山东倚
渤海,紧靠跨世纪工程——
黄骅港,石港公路贯通东西,与称为“渤海小白洋”的
杨埕水库相距7公里,距百鸟栖息的海兴湿地3公里。这里不光是风光秀丽,更重要的是极有开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小山经数万年孕育,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是一风水宝地。2003年春,
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小山列为全市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同年7月,小山又被列为省级火山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海兴
县委书记张振海作出批示:“我们县委、政府有责任保护、开发好小山。”小山的开发人心所向,势在必行。不久的将来,小山的开发必将为沧州旅游业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成为一方旅游胜地。
主要景点
小山山脊之上原有七座古建筑,令人称奇的是,这七座古建筑按方位排列,在宋元时正好形成勺形的“
北斗七星”图。
东汉帝王陵:位于小山主峰(图①),该陵为东汉
刘缵(zuǎn)刘缵之父、渤海王
刘鸿之陵。刘鸿之子刘缵被封为质帝后,父以子贵,死后谥为孝王,并拨重金筑此巨大陵寝。它气势恢宏,彰显帝王风度。后陵之上曾筑有烽火台、望海台。“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
海东市船,春荠鬲滩树。”这是
南宋诗人
陆游在此留下的不朽诗章。
北宋时,其上又建
玉皇庙(
碧霞元君祠),史载:正殿玉皇神居中,两侧分列雷公、闪将等六神塑。后为
碧霞元君殿,内塑泰山奶奶、
斑疹娘娘、眼光娘娘、
送子观音、窦二哥等七尊神像。抗战时期日伪军将玉皇庙拆除在此建立据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解放军在上面建起空军雷达
观通站。至此,历经1800多年风雨的
帝王陵又担负起新的使命。
药王庙:帝王陵以东半腰处有药王庙(图②),史载:庙内塑有
孙思邈像,有
扁鹊、
华佗等十大名医
塑像。庙前有六株参天古松阴翳蔽日。两尊把门将的塑像立于门前。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小山一带行医看病,留下了许多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故事传说。药王庙建于唐初,毁于战乱。
望海寺:位于小山山体东南部(图③)。始建于晋,明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重修扩建。史载:重修后的望海寺僧房20余间,寺门西开。明万历时
吏部尚书杨巍(
海兴县人)在他的《宿小山望海寺》诗中写到:“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月正东望,蓬莱接混茫。”描绘出望海寺的静谧之美。小山是
渤海西岸重要的鱼盐集散地,四面八方前来
降香和贸易的人络绎不绝,盛时寺内有僧侣数百人。由青龙寺僧人主持的小山庙会每年农历3月15日赶会,持续10日。届时山上山下人海如潮,市声彼伏此起,热闹非凡。该寺于1942年拆除,僧侣们大多还俗。其中李新汝和尚还俗后仍在小山居住,至1991辞世,终年82年。
八角琉璃塔:位于
帝王陵东南
山脊处(图④),清
举人赵福元《游马骝山》诗中有“穷巅起孤刹,塔影照林表”的描述;清
贡生张储也有“古塔射雾连树紫,野烟雨幕山村蓝”的记载,说的都是该塔的高大和气势。它建于明
成化年间,上世纪70年代该塔遗址处还有一直径十多米的井,人称
八角井。当年日军侵占小山时就在八角井内打捞出不少遗物。只是如今已塔毁影无,仅有遗址可指。
白依娘娘庙和白塔:(图⑤)史载,白依娘娘庙内塑有白依娘娘神像。庙前有3口铁质古钟(口径5尺、通高6尺)。白塔(图⑥)位于白依
北顶娘娘庙南。两处建筑均建于明成化年间,毁于战乱。
西汉刘阳墓:位于小山南端
山脊,俗称团山子(图⑦),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阳,汉高祖刘邦嫡曾孙,
刘将闾将闾子。公元前125年,
刘彻实行
推恩令封堂弟
刘庄为
康侯,食地置柳侯国(小山)。死后葬于此。
火山石及岩石遗存:遍布小山山体,是2-3万年由
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它是
渤海地壳断裂活动最直接的证据,其典型性、多样性和自然性,实属平原地区独有,国内罕见,对研究古地质、古气候等都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2003年7月,
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小山为省级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
月角湖:小山北伸左折渐弯与末末山相连形如弯月,环抱万亩
洼地,古称月角湖。月角湖常年汪洋,水草茂盛,湖水与环山溪水相连,湖光山色交辉。“千里长河一叶舟,扬帆直到箧山。”这是清贵州镇远府
知府刘桂育(今海兴人)在《到家》诗中对月角湖的描写。相传,春秋时期
齐桓公讨伐
孤竹国,路经小山得神灵“俞儿”相助,兵定无棣城。为此,齐桓公常到小山月角湖边垂钓候“俞儿”。湖西边的末末山就是齐桓公的垂钓台。
七龙潭:在月角湖东北角。“借问老僧余古迹,向余北指七龙滩。”这是明嘉靖光禄寺署丞李永寿诗中对“七龙滩”的写照。“龙潭月色年年旧,海岸潮声月月同。”则是明初生高凝对七龙潭的描写。相传,
玉皇大帝派七条
青龙降至小山月角湖护佑良善,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七条神龙调来天河水据潭而守,于是小山月角湖有了七龙潭。从此,龙珠放出的祥瑞之光昼夜沐浴小山,往日苦海沿边的不毛之地彻底变了样,天蓝了,山青了,水甜了,使小山成为人间仙境。
七龙口:位于小山北伸左折渐弯处。小山突兀的山梁上豁然洞开一巨口,宽约50米,其上曾有
石桥相连,人称
仙人桥或七龙桥。今东西宛如一幽谷。相传,是月角湖中七条青龙从潭中跃出横穿山梁所致。
小山古井:有四大特点:一是多,其数可以千计。以小山东西崖坡下为最密,相隔十步八步就有一眼。在相对面积里,井密集度在全国也少见。二是古,它的开凿年代久远,历代就有“井随山来,有山就有井”之说。小山古井凿于山石之中,千百年来保持完好,源流充沛,每眼古井都饱含历史风雨。三是深,古井深度在30米以上,井口与水面的深度有十几米。四是奇,古井口小、颈长且渐深而阔,至极点骤收而小为底,形如甘露宝瓶。古井之中有奇妙的“叮——咚——”之声,清脆悦耳,听音如赏乐。井中水质为典型矿泉水,富含二十多种人体必须的
微量元素,极宜饮用。靠近小山主峰以东崖下的官井是小山古井中较为典型的一眼。
小山仙境:位于小山南端东崖下,它一面临山,三面以树为篱,望来油绿叠翠,呈簇拥上拔之势。西崖下有一
石洞,人称仙洞,相传是大仙
吕洞宾住过的地方,洞口东南侧有一古枣树,树虽不粗,但奇形异状,
树干上一碗口大的横洞,据传是当年吕洞宾仙化野雀为
喜鹊所造。后一
仙人来此在树下凿石为井,在树旁用山石垒房,筑屋,并长期居住下来,仙人利用
树洞、树枝为支架,每天从井里提水不止,一桶桶甘甜之水浇的瓜果蔬菜鲜嫩飘香。从此,小山的人们学会了用石垒房筑屋,学会了用
辘轳提水,也学会了
园艺,从此,小山富庶一方。
三姑庙遗址:位于小山北端,建在一大型古墓上,该庙初建于汉,内奉
麻姑海神。麻姑又称大家姑,传说她曾经三次见到沧海桑田的变迁。史载
刘彻曾到此祭麻姑神。之后又增奉圣姑和妃姑,圣姑又称圣母,她是
曹魏河间郡人,名郝女君,据说因貌美被东海公聘为夫人,成为水仙海神。妃姑:宋莆田林愿之六女,传说死后曾多次在海上显灵,元时封为
妈祖,清康熙时又封为天后。沿海地带均建有供奉妃姑之庙、如
天妃宫、
天后宫和
妈祖庙等。小山供奉麻姑、圣姑、妃姑三位海神,故称三姑庙,现已毁废。
金沙岭:位于小山西南侧月角湖边,金黄色的沙丘,绵绵的细沙,用手触之柔软细腻,相传是湖中七条神龙用嘴从东海衔来之物,既能疗伤治病,为人们提供沙浴。又是
冶炼铸造的上好用料,是工业生产的好材料,小山
沙岭战役是
沧州市境内唯一的沙岭,是全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旅游点。
古地道:遍布小山腹中,崎岖盘环,冬暖夏凉,如同迷宫。据考证,山上的古隧道与沿海地区的重要军事设施——柳亭亭障有关。其开凿年代为汉代以前,主峰南端地道内还有一古隧井,现保留较完好。上世纪70年代在“备战备荒”时期开凿的新地道,与古地道相互贯通、纵横交错。小山地道的长度与其多样性堪称中国地道之最,它可与
甘肃省的
石家庄市、河北武清的宋地道,清苑冉庄的抗战地道相媲美。
西汉铸钱遗址:位于小山西南端。是
西汉武帝
元狩时期(前118-前113年间)渤海郡铸造郡国
五铢钱的遗址,这里曾出土大批郡国五铢废钱和相关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