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植物园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东莞县国营板岭林场,1986年改为
东莞市板岭园艺场,1998年改为东莞市植物园,2006年与绿色世界城市公园合并更名为东莞植物园,为东莞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一座以“植物保育、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风景观赏型植物园,2020年被评为“
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东莞植物园是在原绿色世界城市公园的基础上分两期进行规划建设,一期工程于2016年8月动工,建成名树名花园、岩石园、兰花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于2018年4月正式开园。二期工程分两批建设,第一批工程(2021-2022年)已完工,建成杜鹃园和阴生植物园,完善了园区的排污、灌溉、休息亭廊等设施。园区现有15个植物专类园区(岩石园、荔枝园、植物进化科普园、兰花园、阴生植物园、草药园、莞香园、名树名花园、杜鹃园、澳洲植物区、沙生植物区、簕杜鹃园、彩叶植物园、橡胶文化园、茶花园),还有
儿童乐园、大草坡、华芳苑、樱花苑、马中友谊园、百花涧、台地花园等景点,收集保育植物种类369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3种。通过二期工程专类园建设,成为了深受东莞市民喜爱的生态休闲空间和科普园地。
东莞植物园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
南城街道,总面积约420公顷,园区规划面积200.5公顷。北向东莞CBD,西面水濂水库,东邻
同沙生态公园,南接
水濂山森林公园和
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区域绿道相连,组成了东莞市核心区的生态绿肺。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年极端最低气温3.1℃;地貌类型以丘陵台地为主,山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赤红壤,pH值为4.15~4.72;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以
壳斗科、
樟科、
山茶科、
大戟科、
金缕梅科、
桃金娘科、
梧桐科、
山龙眼科等热带性较强的一些种类为主,建园前园区植被以各种人工林为主,主要有加勒比松林、橡胶林、
窿缘桉林、白兰林和荔枝林等。
名树名花园面积约27公顷,种植了弥勒佛树、
猴面包树、
象腿树、
龙血树属、
华盖木、
大腹木棉、
见血封喉、
伯乐树、桫椤、
金花茶、樱花及中国十大名花等名树名花,营造了华芳苑、百花涧、
沙生植物区、澳洲植物区、樱花苑和
欧洲台地花园等景点。
岩石园,起源于欧洲,是以岩石和
岩石植物为主体,展示高山、岩崖、
砾石陡坡等自然景观和植物群落的一种专类植物园。本园面积约2公顷,以展示
华南地区丰富的岩生植物和岩石叠山艺术为亮点。依地形和生境特点,主要种植了
苦苣苔科、
秋海棠科、
野牡丹科、
景天科、松柏科和
蕨类植物门等植物类群。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本园面积约10公顷,以荔枝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优良荔枝品种的培育为主,是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荔枝研究中心东莞研究基地。主要品种有糯米糍、桂味、丁香、鹅蛋荔、红蜜荔、红绣球、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仙进奉等。
杜鹃园面积约1公顷,种植了
云锦杜鹃、
猴头杜鹃、三叶杜鹃、
马醉木、
马缨杜鹃、羊踟蹰等杜鹃花科原生种,重点展示丰富多彩的杜鹃花品种,依山坡种植,花期3-4月份。花开时节,山花烂漫,观之“不似花丛似火堆”。
草药园面积约5公顷。以叶片为设计灵感,巧妙利用叶脉划分种植区域,按药用功效分为10个区:清热药区、解表药区、
祛风湿药区、
利水渗湿药区、
补益药区、止血药区、温里药区、
收涩药区、化痰止咳区和其它药区;同时沿园路以花境形式种植各类药用植物。充分展示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
彩叶植物是指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的植物。本园面积约2公顷,种植了银杏、鸡爪槭、
枫香树、
莫氏榄仁、
锦叶榄仁、金酸枣、
乌桕、
黄连木、肖
欧黄栌等彩叶植物,12-2月份是本园观赏彩叶植物的好时节。
土沉香,又名土
沉香、白木香,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植物资源。自古因东莞出产的沉香品质最佳,故名莞香;步香市、莞香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园占地约3公顷,以收集沉香属植物和展示莞香文化为主。
儿童植物园面积约2公顷。园内以
宫粉羊蹄甲、
紫荆、大红花等观花植物营造欢乐的景观气氛,设置了迷宫花园、瓜果蔬菜区和趣味植物区以及沙地乐园、康体乐园等活动区域,为儿童营造寓教于乐的自然空间。
橡胶,
大戟科橡胶树属落叶乔木,割胶时流出的乳汁经凝固、干燥而制得
天然橡胶,用途广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东莞植物园保存有我国分布最北缘的橡胶林约4公顷,是1960年代板岭林场和下乡知青响应国家发展橡胶工业的号召所种植。如今,该橡胶林已成为我园一道独特风景,承载着板岭林场的历史,诉说着橡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