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又名上海红十字医院,是中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
上海市交通大学(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864年的公济医院,创始人为德雅克神父,医院现任院长为郑兴东。
截至2023年2月,医院分设
虹口区和
松江区两个院区,占地约453.8亩,在职职工4138人,核定床位1820张,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118个。医院2022年门急诊量422.82万,出院人次10.09万,住院手术人次6.57万,四级手术率29.48%,微创手术率21.56%,平均住院天数6.27天。医院共有博士点27个,
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有临床药学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学)。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位列2022年综合排行榜中国第43位,医院泌尿外科位列2021年度中国泌尿外科专科第2位,上海第1位。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1年度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位居中国79位,医院眼科位居中国眼科专科第8位。
历史沿革
公济医院
上海市市第一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的前身为1864年开业的公济医院。1856年法国领事爱棠(Edan)最早提出在上海法
租界筹办医院事宣,计划搁置。后“随军医院”与远征军开拔撤离上海,外国人看病难问题逐步显现,1863年法租界当局重启建设计划,委托
天主教神父“德雅克”具体操办。医院于1864年3月1日正式开业,是中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德雅克由此被租界和教会公认为公济医院创始人。
1877年医院更名为“公济医院”,英文院名为General Hospital,意为综合医院,而市民则因其设在法租界,习惯称之为“法国医院”。公济医院初期的病人主要是各种战舰或
货船上的水手以及1868年-1875年间英法联军在
上海市逗留时的士兵。
仁爱会修女于1863年底从
宁波市到上海进入公济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900年医院的修女由最初6名增至15名。1907年仁爱会受命管理
天主教主办的广慈医院,造成公济医院人手不足。1913年9月,方济玛丽传教修女会(Fmanciscan Missionanies of Mary)接管公济医院。公济医院的30名方济玛丽传教修女会修女拥有不同的国籍,可护理来自不同国家的病人。1937年,方济玛丽修女会开始录用华人护上在其领导下看护病人。
1937年8月,日军进攻
上海市华界。1940年,公济医院被日军指定为病囚医院,收容上海集中营的患病英美
侨民。1945年,由
国民政府作为敌产接管,由国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公立医院,对国人开放。经过3年经营,1948年公济医院科室完备、药械齐全,门诊病人日在六百以上,住院病人超过五百名。医院同时创设流动医院,定期赴近郊免费施诊,推广乡村卫生医疗为公济医院首创。此外医院还自办了“中成药制药室"。到1948年9月,公济医院已成为上海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1949年5月上海解放,次月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953年1月1日,公济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经
上海市卫生局批准,44名修女继续留院工作。1956 年医院开设中医科,设置中医内科和针灸科,后相继成立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推拿科。
1966年2月16日,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82年,医院开展了中国第一例胰岛
细胞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1992年医院成为中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加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在
松江区设立分部。2022年1月,医院加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医院入选上海市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获批工信部首批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揭榜挂帅潜力单位、上海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评价平台和上海市医学
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设虹口院区(北院)及松江院区(南院)两个院区,总占地约453.8亩,共有在岗职工4138人,核定床位1820张,南北两部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共118个。2022年门急诊量422.82万,出院人次10.09万,住院手术人次6.57万,四级手术率29.48%,微创手术率21.56%,平均住院天数6.27天。
医院配有多排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摄影仪(MDCT)、磁共振成像仪(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数字X线成像设备(DR)、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摄片机、PET-CT仪、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SPECT/CT显像仪、美国GE公司双探头SPECT显像仪、飞利浦IE33、西门子SC2000、GEvivid7、双能X线全身骨密度仪、直线加速器(包括VARIAN-RapidArc治疗系统)、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系统(HIFU刀)、射频/微波肿瘤消融治疗系统、高频热疗系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系统、氦刀低温冷冻肿瘤治疗系统、肿瘤基因组检测系统(ABI-320测序仪)等医疗设施。
虹口院区(北院)
虹口院区(北院)为老院区,位于上海市
虹口区上海市武进路85号。2012年院区进行了改扩建,总用地面积约8320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47735平方米;总床位数为300床,
手术室25间,急诊中心日均就诊量1000人次。2023年7月,院区新大楼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大楼位于
吴淞路海宁路十字路口东北角,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共有地上22层,地下3层。新大楼与老门诊楼5号楼相连,布局按照疾病诊疗一站式的
概念设计。
松江院区(南院)
松江院区(南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于2006年投入使用,是上海首家落户远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工程奠基,工程总建筑面积15.8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96146平方米,地下62664平方米,新建住院楼,门诊医技楼、科研综合楼、发热门诊等。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为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肿瘤科、妇科、临床药学科。
眼科
眼科是由中国著名眼科学家、
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研究创始人赵东生教授于1948年创立。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心位列全国第九,综合性医院眼科第四。 眼科临床医学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眼科研究所、上海市眼科住院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眼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所在地。
眼科主要开展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老年性变性等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擅长于
白内障、
青光眼、
屈光不正、角装病、斜孕视等疾病治疗,同时开展
微创玻璃体切制手术、抗眼部新生血管治疗、多焦点可调节新型人工品体植入等临床技术。眼科拥有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上海市领军人才3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3人等各类国家和省部级人才项目。拥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1946年独立成科,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为南北两部,共有核定床位84张,眠呼吸床位2张,设有喉功能检查室、耳功能室、眩晕诊断和复位仪、
激光、
射频治疗室、聋儿语训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工作室、变态反应检查、助听器选配、头颈肿瘤外科研究室等医疗研究部门及项目。
咽喉科:主要诊治
下咽癌、吞咽困难、嗓音言语疾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等病种,开展非
气管切开的改良额侧位
喉癌喉部分切除重建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鼻科:擅长在内镜下微创治疗顽固性
鼻出血、顽固性鼻窦炎、累及颅底眶壁的鼻腔鼻窦肿瘤、
慢性泪囊炎、外伤性
视神经病变、
脑脊液鼻漏等方面治疗;声音嘶哑、
声带病变、眩晕症、
慢性咽炎、
内窥镜治疗噪音疾病的检测及手术治疗;过敏性集炎、
鼻息肉病、耳鼻显微手术、鼻内窥镜治疗等耳鼻咽喉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激光治疗等。
耳科:开展各种类型的鼓膜修补、鼓室成型术、面神经减压、吻合术、人工镫骨术各种类型的乳突根治术。科室开展耳神经外科治疗,进行电子耳蜗的推入,面瘫的诊断与外科干预,听神经肿瘤手术,眩晕的手术干预,侧颅底肿瘤的诊断与手术等。
呼吸科
呼吸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国家首批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的首席单位。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系中国建科最早的呼吸内科之一。
科室拥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学位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肺功能气管镜技术人员10人等专业技术核心团队。拥有住院床位70余张,重症监护床位8张。下设有现代化的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肺功能检测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和专属临床转化实验室。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上海市振龙头计划重点单位、医院尖峰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单位。泌尿外科是中国
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科室拥有
博士研究生导师1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拥有床位198张,亚专科设置包括:
前列腺尿控外科、泌尿
肿瘤学、泌尿结石科、肾移植科、
男科学等五大专科以及南部综合病区。科室拥有最新一代Xi达芬奇机器人、3D腹腔镜、融合波
激光、各类
输尿管软硬镜等设备。
其中,前列腺尿控外科主要专业于前列腺癌、良性前列眼增生症、盆底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等疾病的诊治,擅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
微创治疗。泌尿结石外科主要专业于
尿道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微创外科手术。
普外科
普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腹腔镜技术培训基地、国家普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
胃癌/结
大肠癌质控委员单位、
亚洲首家德国癌症协会认证结直肠癌诊治中心、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上海市肝脏移植质控中心,同时是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诊疗主要病种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
小肠肿瘤、腹壁疝、肥胖和II
糖尿病微创外科治疗。
科室包含6个特色亚学科:胃肠外科(医院重点学科)、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胰腺外科、甲乳外科、血管外科。分南北两部,拥有5个病区,243张床位。在编医生63人,技师1人,正高21人,副高19,具有博士学位40人,海外留学经历20人,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4名。
肿瘤科
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
上海市卫生系统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于1994年建立,2009年成立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下设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介入科、肿瘤分子诊断和生物治疗科。
该中心核定床位数185张,医技人员60人,其中正高级职你7人,副高级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历20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
妇科
妇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妇科四级内镜培训基地、上海市妊娠糖尿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是中国最早成立独立妇科肿瘤病区的学科之一。1951年,林元英教授综合冈林氏和麦氏手术的优点,使I期患者术后四年以上生存率达95%,曾获得
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和上海市重大医学成果奖。
该医学中心现有医技人员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硕士学位者23人。妇产临床医学中心下设妇科肿瘤、普通妇科、
产科学、辅助生殖医学科。
临床药学科
临床药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重点潜力学科、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土、博士酸究生培养点和
博士后流动站、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
药理学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该科室有员工158人,其中博士15人(含博士后3人)、硕士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临床药师41人。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中国第一台国产
心脏起搏器的研制及植入:在上世纪60年代,医院颜和昌教授和刘忠豫教授就在中国研制、为患者植入了第一台国产心脏起搏器。
“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该院眼科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自2017年起承担了结合国人遗传性眼病特点,针对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开发精确治疗技术,搭建高效高质量的基因治疗技术平台的任务。2021年6月,该中心正式开启中国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中国自主研发基因治疗眼科新药步入了转化阶段,在给遗传性眼病
盲人带来光明希望的同时,有望填补中国自主研发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空白。
国家I类新药新药”分子SIM0335”完成II期
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用药:2022年5月27日,该院
王宏林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的新药分子SIM0335,在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和给药。该药用于治疗轻到中度斑块状
银屑病,具有全球自主
知识产权。在之前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中,SIM0335显示出良好的安全耐受性。研究团队启动了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SIM0335在轻到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药效及药代
动力学特征。此项目的临床研究,探索增加白癜风为新药分子SIM0335适应症,为患者带来临床用药新选择。
肝
纤维化药物治疗突破性研究成果:2022年7月2日,该院的“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中科院1区,
影响因子13.58分)发表。该成果显示,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在接受52周的单纯
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后,25.6%的患者获得肝纤维化逆转;而在羟尼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有46.8%的患者在治疗52周后获得了肝纤维化逆转。不同剂量羟尼酮组的结果显示,中剂量组(270 mg/天)效果最佳,取得了56.1%的肝纤维化逆转率,超过
对照组的2倍。该药物的3期研究正进行中,如进一步取得良好的结果,将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医学实践
重大医学实践:
上海市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学上创出了多项中国/国际第一,如:中国第一例肝叶切除、中国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中国第一例针麻手术、中国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
微创全
髋关节置换术、中国首例
三维重建下扩大袖式肺切除手术、中国首例心腔内超声指导的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人工瓣瓣周漏介入封堵术、中国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胃肿瘤切除术、中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国际首例
血型不相容主动二次肝移植(中国首例AI/4K/裸眼3D腔镜胃肠肿瘤手术)、中国首例四代机器人直肠癌肝转移单孔肠肝同切术。
多项上海第一:上海首例急诊移植、上海首例肝肾联合移植、上海首例四代机器人
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上海首例四代机器人单孔结肠癌根治术、上海首例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房颤冷冻消融手术、
上海市首例经眼上静脉成功介入治疗海绵窦动静脉瘘、等一系列首创创新技术共32项。
中国第一例针麻手术:1958年,医院首次在扁桃体摘除术中采用针刺双侧
合谷穴的方法,未使用任何麻醉药物为患者完成手术,此为中国第一例针麻手术。
完成上海首例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2019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前列腺与尿控科主任
韩邦旻团队操作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为患者实施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病灶顺利切除,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得以完整保留。
完成上海首例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术:2020年12月,73岁的黄先生在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状况,心内科(南)执行主任汪芳团队为该患者植入全自动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术后测试各项参数均满意。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医院,有博导106名,硕导152名,博士点27个,
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共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医院住规培结业考首次通过率位列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首位;急诊、康复基地获评国家重点专业基地。医院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国际认可,被评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关联学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及医学院的
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是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
重点大学,是国家“
985工程”“
211工程”和“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的建设高校。截至2023年7月,学校设有
徐汇区、
闵行区、
黄浦区、
长宁区、
浦东新区、
崇明区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34个学院/直属系,12家附属医院,专任教师3700名,全日制本科生17606人,
全日制研究生26944人。开设了75个本科专业,涵盖
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
农学、医学、
管理学和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黄浦和闵行两个校区,教职医务员工42278名,专任教师854名,在职高级职称4912人,博士生导师1007人,硕士生导师1256人。其中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医学院包含25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覆盖生物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
科研机构
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建立于2005年12月,是上海市科委确立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公共开放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转化研究院及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疾病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是王兴鹏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
该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000m2,建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肠道微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生物样本库、实验动物等基础研究平台。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胰腺的发育、代谢与胰腺疾病的起源、胰腺炎的转化医学研究、 胰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 胰腺疾病进展与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等。
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骨肿瘤专业研究机构,是医院特色重点学科。骨科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和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华东地区最大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
骨科分四大特色亚学科:骨肿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创伤外科,各专业现均形成鲜明特色,在中国及国际处于学科领先水平。现有床位145张,年手术量超过4000台,其中三、四级大手术率超过70%,年门急诊超过12万人次。
重点学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学),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泌尿外科),3个上海市卫计委重点薄弱学科(急诊危重病学、临床药学、护理学)。
心血管病学
心内科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承担单位、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是卫生部“起搏与电生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
临床试验机构、
美国心脏病学院中国教育基地,是博士、硕土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拥有医师37人,其中其中博士17人,
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导4名,硕导7名。心内科科室面积2407m2,核定床位140张,由南北3个普通病区、 2个CCU病区、门诊、心脏导管室、
心电图室、心超室、心脏病研究室组成。
心内科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参与973及十一五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5项,获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在研课题20余项。2011年通过心血管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复审,在研临床药理试验2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30篇,统计源或核心期刊150余篇,主编著作4部,获得各类专利5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2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获得了多项科技奖励,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
二等奖等。2022年医院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牵头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论文发表刷新纪录,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576篇,其中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 Radiology(放射学)等IF\u003e10的期刊发表论著48篇。
其中,眼科领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项目4项、973课题1项、863重点项目2项以及8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3项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共发表SCI论文517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支撑喉镜管腔内自进化、口腔种植专用手术机器人研发及评价改进研究》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扶持,科室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自然基金等基金扶持。
呼吸科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十余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十一五” 和 ”863” 重大课题子项目,上海市科学委员会和卫生局课题三十余项,获国家发明及
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上海市优秀发明奖3项,“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研究和规范化诊治” 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上海医学科技进步
三等奖。在中国及国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泌尿外科先后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普外科的肝移植和胃肠肿瘤工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上海抗癌科技奖二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青年奖。承担和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国家"863"战略性重点项目、国家卫健委公益事业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研究项目等国家级、上海市级课题50余项。相关研究结果在《Hlepatology(肝脏病学)》《Clin Cancer Res(临床癌症研究)》等中国及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00余篇,SCI收录论文250余篇,
影响因子近500。荣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二项,并拥有13项发明专利。
肿瘤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73""863"计划、重大国际合作等国家级课题30多项、市级课题20项。主持/参与
乳腺癌、
肺癌、结直肠癌、
胰脏癌、
胃癌等中国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十项。在《E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CellResearch(细胞研究)》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
妇科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重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十五重点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2项等各级别课题多项。在中国及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230篇,其中SCI全文收录57篇。
临床药学科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基金2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
声誉与排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位列2022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第43位。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79位。
医院眼科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眼科),位居全国第8位。
医院泌尿外科专科位列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泌尿外科专科)全国第2位,上海第1位。
院内专家
郑兴东
郑兴东, 院长、党委副书记、医学博士、教授。兼任上海医院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第35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2012年获评
中国医院协会“优秀院长”,2013年获国家卫计委“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奖”,2015年被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评为“中国医院杰出领导者奖”。
其发表管理论文近20篇,承担《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卫计委教材《
医院管理学》的编写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军队、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军队、上海市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5项。
许迅
许迅,副院长、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眼科学会委员、全国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视中”防盲项目华东区培训中心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及任《Ophthalmologica(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方面诊治,研究方向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新型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发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其承担十二五科技部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科研项目。在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近5年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及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共12项。
彭永德
彭永德,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
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杂志编委,《Metabolism(新陈代谢)》等杂志特邀审稿人。
其主要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甲状腺疾病及内分泌疑难杂症的诊治。在中国及国际发表学术论文240篇(SCI 60篇,包括Science、PNAS、JCEM等),主编教材专著4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
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
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袁伟杰
袁伟杰,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肾脏病学会秘书长、《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等9种刊物副主编、编委。
其擅长于急、慢性肾变的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治疗,以及
血尿、蛋白尿治疗等。获得国家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部级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研究方向为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及肾脏病营养治疗。
吴云成
吴云成,神经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兼任国际神经病学联盟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及睡眠学组委员等职。担任国际期刊BMC Neurology(BMC神经病学)副主编,Ann Neurol(神经病学年鉴)等审稿人、参编4本专著。
其主要擅长
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是
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如
不安腿综合征、
特发性震颤、抽动症、多动症等)、
记忆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
百人计划”、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
黄倩
黄倩,肿瘤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恶性肿瘤发病机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基因治疗。对于抑癌基因Rb突变与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结果,获得9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进步
二等奖、97年国家科委科技进步
三等奖。创建了以
绿色荧光蛋白为标记的新型肿瘤皮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观察到肿瘤早期新生血管形成过程,研究结果在Nature
生物技术(自然-
生物技术)等杂志发表。
其获得“97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的支持等,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
贲素琴
贲素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纵隔胸膜疾病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肺癌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协会呼吸病分委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学组委员、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TheJohnsHopkinsHospital)
访问学者、
纽约长老会医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访问学者。
其临床专业特长为肺癌、难治性哮喘、肺血管疾病及
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先后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中国及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6部。
蔡郑东
蔡郑东,骨科临床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骨盆环肿瘤学组组长,《中华骨科杂志》上海办事处主任、《JBJS中文版》编辑部主任,《(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等期刊编委。主编《骨盆外科学》《实用骨肿瘤学》等4部专著,参编专著十余部。
其主要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和各种复杂人工关节手术,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
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获上海市“十佳”医生
提名奖、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50余篇。
资质认定
1992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度国家三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A++最高考评等级,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位居全国前1%。
社会公益
1951年至1955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派出7批34人医疗队奔赴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线,其中19人立功获奖。
1965年至2009年,该院先后派出20批援外医疗队,奔赴
索马里、
阿尔及利亚、多哥、
柬埔寨、
摩洛哥等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1976年,
唐山市大地震,该院派出3批医疗队奔赴唐山抗震救灾。
2003年初,在抗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中,该院组建医疗队奔赴“非典”
隔离病房,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该院组织了抗震救灾队,分4批先后奔赴救灾前线,共救治伤员3,000名,施行各类手术40余例,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
1999年至2010年,该院先后选派医疗队伍,各分3批支援援新疆
阿克苏地区及云南地区。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8
地理交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8-04
教学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23
医院历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8
学科建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25
上海第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6-13
医院首创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8-04
科教管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8
肿瘤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8
临床药学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8
科研动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
医院首创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8-04
眼科专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
肿瘤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
社会贡献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
社会贡献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
社会贡献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