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之梦》是
赖声川导演、编剧的话剧,2000年首次演出于台湾艺术学院,至2023年为止一共有7个完整演出版本。
《如梦之梦》讲述了新手医生在病房内负责的四位病人接连去世,在他对现代医疗丧失希望之际,了解到
尼泊尔文化的“自他交换”并决定尝试,试图通过聆听第五号病人的故事帮助他脱离痛苦,解开医学谜题。话剧的主题围绕跨越中欧两地、二十世纪两端、生命始末的多个故事,探讨了生与死的关系、痛苦到解脱的可能性。
《如梦之梦》因长达8个小时的时长、跨越亚欧大陆的背景和“莲花池”式的环绕舞台而被视为导演
赖声川的一次革命性的尝试。《如梦之梦》的话剧巡回演出邀请到
金士杰、
胡歌、
倪妮、肖战、
李宇春、
谭卓等知名艺人参与,在中国受到持续关注。2021年,《如梦之梦》获得平均单场票房冠军。2021、2022连续两年,央华版《如梦之梦》获得话剧门类年度票房冠军。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华语话剧中台湾地区率先受欧美国家的话剧影响,出现现实主义戏剧运动,戏剧艺术家开始踊跃尝试探索小剧场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话剧在经济快速增长与西方话剧艺术涌入下,自身摆脱传统戏剧局限快速发展并走向多样化。2000年后,中外戏剧家相互访问量增加,国际戏剧交流频率更为频繁,东西方话剧的关系由“西方影响东方”转化为相互影响、交流借鉴,中国话剧继承戏剧理论构建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探讨、创新使话剧艺术更加丰富。
赖声川的这一时期的话剧包括《如梦之梦》在内,深受美国生活戏剧、法国太阳剧社等戏剧流派和中国传统观念戏剧等艺术模式的多重影响,形成了代表台湾现代主义话剧的最高成就。
个人背景
赖声川自1984年创立台北表演工作坊后,不断尝试将高雅话剧艺术与大众文化审美相结合,创新华人话剧的内容与形式,先后创作了“相声剧”系列、《暗恋桃花源》《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优秀话剧作品,曾获得“国家文艺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本和年度十大华语片。2000年后,
赖声川在话剧创作中减少批判与质疑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外在因素,关注重心转移到生命本身的发展过程与不同人物在历史中特有意义的深入探讨,话剧作品呈现一种多元共生的形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梦之梦》正是将人的梦境、想象与现实相结合,注重每一位人物的内心动态,刻画生命之中的轮回。学者胡志峰评价这一时期的作品“仅从社会现实事例切入,将现实悲剧作为一个引子,关注的侧重点多在内心的丰富复杂性,并借以透视人生的轮回、生死过往、现实与虚拟等深层次、又颇具玄妙感的世界”。
灵感来源
1990年,
赖声川在罗马展览宫看到了巴洛克时期杨·伯鲁盖尔的作品,画面中墙上、地上、人物手里都是一幅精致的画,这一画面启发了赖声川,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如梦之梦》的开篇。
1999年,赖声川导演看到了
英国的一条新闻,两辆火车对撞发生车祸,报道称80多人身亡,然而死亡数目被不断更正并且不增反降。这引起赖声川导演思考,“这些悄无声息消失走掉且几日后返回到家庭的幸存者,究竟是出于金钱、感情或是其他何种理由的考量,才会做出这种行为?”
同年,赖声川参加了印度菩提迦耶(释加牟尼佛成道之处)举办的研习营,正是在这次旅途中,完成了《如梦之梦》的构想。11月11日的下午,赖声川在
佛塔旁的
菩提树下构想,“下午的阳光让佛塔变成发光体,旁边的菩提树也静静地散发着神秘力量”,赖声川在写满的纸张最后写道,“没有光了”,这也是《如梦之梦》原始大纲手稿的结尾。
剧情简介
第一部分
序幕:如梦之梦
相传
中原地区战国末年,有一位名为庄如梦的诗人。有一天他厌倦了功名利禄,辞去职务到齐鲁野林之中修行,不以顿悟人生奥秘为目标,反而吟诗作乐,将词句送给友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庄如梦因违背“禁绝诗书偶语”而逃往“
云梦泽”,却还是在晚年被秦始皇关进大牢。生命的最后几天,睡眠时间越来越长达到了24小时,残存的元杂剧本中称他在梦中筑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却只留下四个残句:“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第一幕:医学之外(台北,2000)
医学世家出身的医生第一天上班,病房里的病人却接连去世四人,无法接受的她同
尼泊尔从医的堂弟谈心得知了“自他交换”的方法,即面对将死的病人,用想象力吸气时吸走他的疾病和痛苦,呼气时吐给对方自己的健康快乐,若做不到可尝试倾听对方的故事。医生虽然不完全相信,但因五号病人持续高烧现代医学无法医治,她决定尝试倾听五号病人的故事。
第二幕:情欲的轮回(台北,1993~1998)
五号病人讲说,
西藏自治区有一对游牧夫妻,有一天妻子突然走远不见。牧羊人在寻找中,帮助一个女人埋葬了自己的丈夫,并同她生了两个孩子,不幸的是疾病夺走了孩子和妻子的生命。牧羊人迷茫愤怒之时,突然梦醒,发现妻子还在身边。转天,五号病人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他是一个在台湾辛劳的建筑师,在电影院认识了被人放鸽子的妻子。妻子告诉他在还没出生时,自己和妈妈就被爸爸抛弃了。妻子的梦中,身为法国人的爸爸从窗户掉下去摔死了,梦幻医生告知自己已经身亡两周了,每当这时她便会惊醒。五号病人同妻子结婚并有了名为“和平”的孩子,孩子的脖子无法直立,梦幻医生表示无法治疗。和平去世了,半年后五号病人也开始得了怪病发烧,二人逐渐形同陌路,在一次看电影的约会中,妻子走失了。五号病人寻觅了妻子一年未果,在医院得知自己的疾病无法康复后,最终决定去旅行。
第三幕:寻找生命线索(巴黎,1998)
法国餐厅里五号病人遇到了假装不会说中文的江红,之后在自助洗衣店二人再次偶遇,江红向五号道歉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五号病人向江红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江红邀请五号病人住在她家,自此二人生活在一起。为了治疗怪病,江红带五号病人看了针灸中医却没有结果,最终找到一位吉普赛人,吉普赛人告诉他要去到一个被雾笼罩的岛上的城堡,称他一生的谜必须用别的谜来解答。
第四幕:看见自己(诺曼底,1998~1999)
五号病人和江红前往诺曼底的城堡,被错认为
日本驻伦敦大使的公子和儿子才勉强入住。说明书介绍杜象城堡是十七世纪贵族打猎所建,传说如果角度正确可在湖上看到自己,二人在湖上看到了城堡曾经的主人杜象伯爵和名为顾香兰的女人。城堡的老总管说杜象先生曾是
法国驻
上海市领事,离开法国时带着前妻子与小孩,回国时身边是新夫人,也就是中国的顾香兰。1932年伯爵死于车祸,
顾香兰搬去了
巴黎,后来1950年左右回到了上海。
第五幕:轨道的轨迹(巴黎,1999)
五号病人和江红回到了巴黎。五号病人为解开自身的谜决定去上海寻找顾香兰,江红不愿意去也无法回去,二人就此分手。最终,五号病人在上海医院找到了顾香兰。
第二部分
第六幕:顾香兰(上海,1999)
五号病人告诉顾香兰,自己需要了解她的故事,才能解除自身怪病的秘密。顾香兰介绍自己是天仙阁的名妓,画中的伯爵是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然后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第七幕:危险的享乐(上海天仙阁,1928~1929)
一位名叫王德宝的富家公子哥来到天仙阁,想要与
顾香兰相识,等待时同行而来的杨大少讲起自己听闻的故事,一位谭老板称顾香兰的身价不如
雪铁龙公司的轮胎,结果爱车直接被扔进
黄浦江,劝告王德宝要小心行事。王德宝去了天仙阁第三次才见到了顾香兰,又做了几次东,终于进到了房间,王德宝激动地告诉顾香兰同自己是一类人,顾香兰却将他赶了出去。再后来王德宝因生意没落,被禁止出入天仙阁。
第八幕:异国之恋(上海,1929)
天仙阁被
法国人包场,来的正是法国领事馆的沈先生和法国贵族杜象伯爵。杜象伯爵被天仙阁给予了最高的待遇,对顶替媛媛出现的顾香兰一见钟情。伯爵对顾香兰的重视免去了天仙阁的保护费,但天仙阁却暗示要求顾香兰负责王德宝欠下的债务,不同意她用伯爵给予的首饰偿还,其他的姐妹们也给予了压力,顾香兰渴望离开中国,最终答应了杜象伯爵的表白。伯爵回家后告知夫人伊莎贝尔·玛丽自己想要离婚,伯爵夫人说西方文化才是文明的,认为伯爵被野兽般的世界玷污了,两人最终不欢而散。王德宝得知顾香兰即将前往
法国前来挽留,被保镖再次轰走。
第九幕:出笼(法国,1929~1932)
顾香兰同杜象伯爵回到了法国的城堡,夜晚伯爵向她讲述了湖中能看见自己的传说,并告诉她自己之前还有一次婚姻,第一任夫人死于世界大战,希望顾香兰能够享受生命、拥有自由。顾香兰来到湖边,看到了一位旁人都见不到的老妇人。杜象伯爵将顾香兰介绍给他的朋友们,科学家、一对艺术家恋人、超现实主义者和画家隆尔瓦多,隆尔瓦多对顾香兰说渴望画下她的脸。在
法国生活的日子里,顾香兰逐渐解放自我,同伯爵产生了间隙,她很少回
诺曼底登陆而是花大部分时间在巴黎独自生活,跟不同的情人幽会。1932年九月的早上,杜象伯爵同顾香兰告别乘火车前往
英国,然而火车发生了车祸,现场只剩下伯爵的公文包,伯爵本人却失踪不见。
第十幕:活着(法国,1933~1946)
伯爵失踪后,顾香兰被告知银行卡遭停用,诺曼底的城堡因抵押伯爵投资的信用公司债务而被收回,全部清算后只剩下十二万六千七百二十五块,顾香兰将它们全部当作遣散费给予了仆人后离开了城堡。顾香兰回到了
巴黎,靠当模特艰难求生,之后嫁给了画家隆尔瓦多,同他一起投资了画廊,内心却怀揣着对伯爵不辞而别的恨意。隆尔瓦多曾经的恋人薇洛妮卡找到了顾香兰,当众揭穿了她曾经是妓女的事实,扬言自己将在七号出演《爱的胜利》剧目女主角。然而七号当天却因发生车祸无法演出,隆尔瓦多怀疑顾香兰与此有关,同她大吵一架后不再回家,随后画廊倒闭,二人离婚。
法国发生了战争,顾香兰因生计想过重拾旧业,但是偶遇了服侍
德国军官的薇洛妮卡,最终决定以扫街为生。战争结束了,之前的城堡总管找到了顾香兰为感谢其遣散费对自己的帮助,也说出了对伯爵生死的怀疑,建议夫人到据说很灵验的吉普赛人那里算一算。吉普赛人称看见伯爵同一个女人一起回到了
巴黎,身边还有一对双胞胎。
第十一幕:不存在的人们(法国1947~1950,上海1999)
顾香兰每日在公园扫地为生,撞见了杜象伯爵和她的妻子,身边是吉普赛人所说的那对双胞胎,从此顾香兰在白天和黑夜会悄悄偷窥他们的生活。某天顾香兰偷窥伯爵的新夫人在公园哭泣,前往安慰的时候得知伯爵患了癌症,新夫人邀请她到家里做客,顾香兰并没有告诉她自己与伯爵的关系。上海的王德宝突然出现在了巴黎的公寓,顾香兰收拾一番后与他相见,王德宝邀请顾香兰一同回中国,称顾香兰是他这么多年奋斗的全部动力。回国后,王德宝因故去世了,只留下顾香兰一人。回忆到这里,顾香兰被医生抓着注射止痛药,她拒绝求生,认为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活得太久,她告诉五号病人,自己也是有过最得意的一天。在回国之前,她身着
旗袍找到了病危的杜象伯爵,当着新夫人和孩子的面控诉他的行径,诅咒他十倍的痛苦,伯爵听后跳窗身亡。回忆完一切,顾香兰在弥留之际牵着五号病人的手,表达了对伯爵的恨意与歉意便悄然离世。
第十二幕:死亡和新世纪的门槛(法国、台北,2000)
回忆完顾香兰的故事,五号病人继续讲述自己的经历。离开顾香兰所在的医院后,他游历了
杭州市、
苏州市、
上海市,来到了巴黎江红的公寓,江红并不在里面,只有她留下的写着开心与五号病人相遇的信件。他又来到了诺曼底,在湖上参与了热闹的千禧仪式后,最终回到了台北。讲述完自己全部的故事后,五号病人握住了医生的手,说自己同顾香兰一样世界变得透明。他说如果一切都是一场梦,不会因为长度而改变真实性,一切都是他自己应该承担的,说罢便希望用呼吸带走痛苦、吐出快乐,最终离世。五号病人死后,医生继续过上了重复的生活,为他人看病,只是每当麻木时会拿出五号病人最后一段时间所写的日记,最后一天的诗写道:“有没有谁,看到过我的脸?我可能记得,我可能忘了,你曾经在我梦里徘徊;我可能记得,我可能忘了,我曾在你的故事里歌唱;我可能记得,我可能忘了。”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过程
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最初创作于2000年,先后在美国的加州柏克莱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举行了三个半小时的英语版工作坊形式的演出和八个小时的中文正式演出,此时只有少数观众看过,并未公开演出。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
毛俊辉老师利用香港话剧团丰富资源与专业的演员团队,于2002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了《如梦之梦》的第一次完整公开专业演出。2005年台北两厅院的同事与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商议下,同台湾艺术学院合作进行了顺利演出。2013年,北京央华文化公司在台北两厅院和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第四版的演出。2022年,第五版《如梦之梦》由工作坊与
台北市两厅院协同举办,时隔17年重回台北进行演出。2023年1月12日至17日,《如梦之梦》专属版在上剧场首演,由上剧院总监
赖声川带领上剧院班底进行演绎。
制作团队
音乐制作
导演赖声川曾参加台湾七十年代
民俗音乐运动热爱音乐,是小有名气的民谣歌手,《如梦之梦》的
音乐制作过程中赖声川作为导演全程参与。2013年,赖声川作词作曲、歌手
李宇春演唱了《如梦之梦》主题曲《
走进你的梦》,2023年上剧院版赖声川再次打造全新主题曲,创作《如梦之梦》新的经典。
服装设计
跨越民国初年和现代的时间线与台湾、
上海市、
巴黎等亚欧大陆两地的剧本设定,使得全剧服装件数众多且细节繁杂。2013年,北京央华版本《如梦之梦》的
服装造型邀请到了香港电影美术指导
叶锦添,负责的服装达400多套,因“莲花池”特殊的舞台构造,叶锦添用服装传递视觉内容,注重每一处细节,体现人物的历史内涵,为
胡歌扮演的法国驻华领事形象设计了“台北建筑师喜欢戴的”金丝框眼镜,据
赖声川说“每个路人的衣服都是亲自挑过的”。2023年,
上剧场版本《如梦之梦》的服装造型设计由“时尚教母”
黄薇和她的团队负责,设计了跨越百年的四百多件服装造型,诠释了360个人物角色。
作品鉴赏
“莲花池”空间搭建
《如梦之梦》的舞台构造突破性地改变了现代常用的镜框式舞台,受
印度旅行时看到僧侣们绕着
佛塔走进走出顶礼膜拜的启发,360度的“莲花池”环绕舞台,观众坐在中间可旋转的椅子上,方形或圆形表演区呈现在观众四周。按照剧本故事发展顺序顺时针更换表演区,转移过程中透出下一个新表演区的声音、灯光、音乐或演员走动来吸引观众注意力,达到沉浸式观看体验。
赖声川曾在与总视觉顾问Sandra Woodall的书信中提到关于舞台的构想,他希望运用旋转的椅子和环绕的舞台,打造成以表演空间构建的完整、切换自如的蒙太奇场景。“莲花池”设计成为剧目巡演的舞台搭建设的门槛。最初柏克莱大学排练室内受条件限制,是观众自己转动观看的。2000年台北艺术大学首次演出时,因剧场舞台较小,莲花池只有七十几个座位。而后的
乌镇戏剧节演出版本,将
宁夏大剧院内的大型剧场和中型多功能剧场打通进行演出。
上剧场《如梦之梦》不再是以往的方形,而是采用圆形,为止只有92个但细节更好突出,拉近了距离,更加具有仪式感、神圣感。
可任意旋转的观众座椅与顺时针的表演方向使观众感染到仪式般的氛围之中,佛塔前神圣的空间转化为剧院舞台呈现的空间若将观众视为中心位的佛塔,那么围绕观众展开的舞台与剧情似乎成为了还原心灵的场所。如梦之梦的演员
金士杰曾经描述坐到主观众席的感受为:“好像是我走进了从未进入过的庙宇,有一点心惊,还会突然想到‘人生’这种字眼,完全消化掉之前想和
赖声川抬杠的心情。尤其是演员围绕在我身边,我将椅子旋转的过程中,我体会到那种 ‘仪式的美丽’。”舞台空间的设计最终是为剧情推进、导演表达意图而服务,舞台、音乐、表演等所有元素都是为了使观众能最大程度地沉浸其中。
生命的主题
赖声川的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从中选择值得反思的文化命题进行创作,其全部作品的主题重点在于对生命与死亡意义的探寻,因而作品中均渗透着哲学性的思考。《如梦之梦》故事的开端,源自藏传佛教宁玛派的
上师索甲仁波切的作品《
西藏生死书》中第269页中,索甲仁波切的医生朋友向他求教如何面对病人离世的片段。《如梦之梦》正是深受佛教文化中关于生死的参悟探讨的影响。顾香兰、五号病人、伯爵和王德宝等简繁得当的套层结构,同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一起服务于“生命”的主题。《如梦之梦》以梦境、故事、现实的形式,突破了
现实主义幻觉剧场的边界,探索了真实、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使得观众不仅观察角色所表现的意识动作与时空特征,还深入到潜意识中体会其内在奥秘,进行“内观”。
《如梦之梦》所表达的思考内容,一半是生命的价值,一半是生活的意义。导演以角色五号病人回答了“人生如梦”,同时以牧人的故事表达了导演对佛法教义的理解, 把握生死意义的关键在于看透人生的虚幻。而角色顾香兰则说明了物质的快乐无法等同于精神的快乐,直到复仇成功顾香兰才发现自己的痛苦根源并不在伯爵,什么是快乐的困扰也令观众深思。剧本语言中立,并未嘲讽、批判、鼓励,使得观众自发的进行自问与自省。
赖声川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如梦之梦》的设定受其影响,突破了地理与文化的局限,以宏观的视角展开不同生命的共同羁绊,剧作将生老病死的社会文化与导演个人思考融为一体,从五号病人、顾香兰、伯爵等个人的生命故事中以小见大,将戏剧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融为一体。
即兴创作模式
赖声川主张“即兴创作”的模式,即“传统中,完整的剧本是排演的起步点;而在我的方式之下,‘剧本’则是整个排演 过程的结果。”
赖声川坚持戏剧的创作,应该是在剧本有了大的框架与结构后,由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同步完善其人物的台词与剧情的走向,这对导演剧本的掌控能力与演员自身的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历过早期的失败经验,赖声川总结“即兴创作”的过程应该是“形散神不散”的效果,“神”指的是导演明确知晓并表达剧本的诉求、有能力把握剧本的走向设定,“神”指的是不同的演员们能在塑造角色时充分的自我发挥。《如梦之梦》的表演长达八个小时,“即兴创作”的模式保证了演员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如咳嗽、擦汗、行动缓慢等去呈现人物完整生动的心路历程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重要演出
赖声川编导的话剧《如梦之梦》自2000年至2023年为止,一共有7个完整的演出版本和3个书籍出版版本。演出版本包括2000年台湾艺术学院演出版本、2002年香港话剧团版本、2005台北演出版本、2013年北京央华版、2019年香港话剧团版本、2022年台北戏剧院版本和2023年上剧场专属版。
剧本版本
演出版本
2000年,台北首演版本
主要演员:梅若颖、严艺文、时一修、林佛安、李育芳、林玉琪、张文、
金勤、黄士伟、高煜玟、张显魁、吴维纬、
萧正伟、江谢保、刘湘湘、
刘美钰、萧祯洁、邓仁纲、蒲建铭、潘书慧、
徐堰铃、王诗淳、雷煦光、刘佳仁、蒋孟和、巫沛芳、丁肇元、沉韶、周姮吟、李依、易晓玲
2002年,香港话剧团版本
主要演员:汪明荃、彭否英、秦可凡、高翰文、潘灿良、
毛俊辉、陈煦莉、郭紫韵、洪迎喜、黄哲希、
冯蔚蘅、潘璧云
2005年,台北演出版本
主要演员:
金士杰、
丁乃筝、
汤志伟、徐堰铃、朱宏章、
时一修、
赖梵耘、
卢燕、
陈彦廷、李奇勋、周品辰、吴维纬、刘美钰、李羿萱、刘郁岑、
谢盈萱、高煜玟、刘丽君、徐尹戈、吴亮群、吴霞、王樱陵、曹庭佳、林翰、宋厚宽、徐丞、黄缘文、陈柏清、林治廷、
许乃涵、詹辉振
2013年,北京央华版本
2019年,香港话剧团版本
主要演员:
苏玉华、
潘灿良、
蔡思韵、
辛伟强、高翰文、
雷思兰、郭静雯、黄呈欣、
张紫琪、
欧阳骏、刘守正
2022年,台北戏剧院版本
主要演员:
莫子仪、屈中恒、
樊光耀、黄士伟、李辰翔、陈武康、吕名尧、翁伟、洪健藏、曾信裕、叶信威、叶超、李崇民、雷壬鲲、
萧艾、
简嫚书、
徐堰铃、张本渝、
赖梵耘、
李劭婕、刘美钰、周姮吟、赖恩、杨蕙、周宇柔、李芙蓉、方妤婷、林采慧
2023年,上剧场专属版
主要演员:刘婉玲(饰演顾香兰A)、
倪妮(饰演顾香兰C)、文章(饰演五号B)、凤莉(饰演江红)、
赵晓苏(饰演王德宝A)、
宗俊涛(饰演王德宝B)、
窦进(饰演顾香兰B),
金晶、李茜、顾雪炜、马靖雯、司雯、丁珊珊、
范修竹、贺盼盼、倪顺洁、赵潇彬;杨智斌、王萌、杨易、翁雷斌、袁信力、杨雨光、陈国辉、冯钰钢、王秉坤、乐出
荣誉奖项
作品评价
作品好评
著作争议
2012年
话剧《如梦之梦》在北京开启巡演后引发了关于著作权的争议,部分学者和台北艺术学院的一位剧场工作者表示,剧本是
赖声川2000年和台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同学生们共同集体创作完成,学生并没有受到相应报酬。对此表演工作坊经理谢明唱回应称所有参与工作的演员签署了让渡著作权同意书,剧本由导演赖声川于柏克莱大学首先创作,并且于2005年针对台北艺术学院学生的支援,同两厅院签约支付了40万的展演基金。对此争议赖声川本人并未回复,关于剧本创作曾发布相关微博:“《如梦》在上剧场演出最后一场完毕后有文化界的朋友到后台致意,说剧本很好,问我是根据哪一个小说改编的?其实这是挺无辜的一个问话,我听了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但当我跟他说这全是原创的之后,我才比较难过的感觉,在我们大创作环境里,并没有太多人认为自己会有能力做原创的剧本,反而先是去思考如何改编他人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越过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