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
三级甲等医院,首任院长为来自
美国的马嘉礼,现任院长为
任红。
医院前身为美国教会于1892年10月所办的重庆宽仁医院,1955年2月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62年划归
重庆医科大学。1978年,重庆医学院医学二系正式成立,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2021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截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渝中和江南2个院区,均位于
重庆市,渝中院区占地14.5亩,江南院区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医院设有
博士后流动站、一级硕博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硕博学位授权点42个,有在职博士生导师58名、在职硕士生导师251名。医院有国家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个,拥有4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最大开放床位3500余张,年门诊量127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3万人次,年手术量超3万人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医院排行榜-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类排名第9位,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和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综合排名92名。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1892年10月2日,医院前身重庆宽仁医院(对内称为“重庆综合医院”)在戴家巷正式落成,是
重庆市内首家西医院,有1间普通病房、2间私人病房共30张病床,开启以治疗传染病、外科、妇产科疾病为特色的治疗,选定《尚书》中的“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作为医院精神,意思是要发扬宽宏仁爱的医德,对百姓要充满爱心。
医院成立初期,由美国教会派来包括内科、外科、
妇科学、牙科的医师、教师等的医护人员,1894年开始培养中国医学生,首批5名,到1896年扩大到8名。医院1902年完成了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母子均存活的
剖宫产,1925年建立
重庆市首间医院临床检验技术化验室、1932年建立X光室以应用于结核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断。
新中国成立前,医院多次更名,从重庆综合医院、中国塞瑞叩斯综合医院、重庆卫理公会联合医院,再到川东协办宽仁医院等。医院曾为刘伯承、陈独秀、谢冰心等名人治疗,巴金的女儿、沈钧儒的孙子也出生在该院。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宽仁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川东医院,1955年再度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次年成立医学科学研究小组,开展医学科研。
1958年5月,重庆市第一门诊部并入成为医院第二门诊部。
重庆医学院附属医院时期
1962年8月23日,医院移交给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学院第二医院,成为医学生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的重要基地,由多位上海“西迁”专家参与建设,包括提出“头位难产”理论的妇产科专家凌萝达教授,以及建立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的肝病专家张定凤教授等。
1978年,重庆医学院医学二系正式成立。
1984年6月,妇产科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全国第三期难产、围产监护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共计92名。次年5月,医院随
重庆医科大学改名重庆医科大学而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94年1月19日,医院顺利通过卫生部和
四川省卫生厅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评审,成为全国首批
三级甲等医院。
2002年,医院申请注册“宽仁医院”商标,对外宣传中使用“宽仁医院”的名称,院内多个组织机构均挂名“宽仁”。医院大门外的药房,也挂牌为宽仁药房。
2003年,医院由处级单位升格为副厅级单位。3年后建成渝中院区外科大楼。
2018年7月2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医院正式开诊,进入“一院两区”融合发展阶段。2021年12月16日,建成渝中院区魁星楼新门诊正式投入运营。同年医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作为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单位,先后派出79名专家奔赴重庆市内各区县指导防控工作,派出4批医护人员支援湖北、
上海市,7名专家作为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先后赴
阿尔及利亚、苏丹、
巴勒斯坦等国支援和指导抗疫工作。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截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有2个院区,设有
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有在职博士生导师58名、在职硕士生导师251名。医院拥有4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编制床位2580张,最大开放床位3500余张,年门诊量127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3万人次,年手术量超3万人次。
截至2023年7月,医院拥有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Ensite以及高精密度标测系统Rythmia、国际高精尖的冠脉检测系统等先进检测设备,及3.0T磁共振、1.5T磁共振、SOMATOM Force双源CT、320排容积CT、64排CT及多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大平板数字胃肠机、乳腺机、DR等大型影像设备。
院区分布
渝中院区
医院渝中院区位于
渝中区临江路74号,占地14.5亩,为“宽仁医院”原址,院区已有超过130年历史,院区有
魁星楼及外科楼。其中门诊科室主要位于魁星楼4-10楼为门诊科室,区分A、B、C、D区域。魁星楼门诊大楼于2021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新门诊大楼建筑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共10层,改建后的新门诊大楼诊室数量增至120个,单日接待量可达8000余人次。
江南院区
医院江南院区位于
重庆市南岸区天文大道288号(
茶园新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病床1200张,2018年7月起正式运营,院区有医疗综合楼、感染与肝病中心、科教楼、全科住培基地楼4栋大楼。医疗综合楼包含大型裙楼和两栋塔楼,为西南地区体量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包括门诊部、住院部和临床医技科室。感染与肝病中心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设有专业的诊疗室和感染病专用病房。科教楼为科研教学行政楼,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全科住培基地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医院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个,为康复医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心血管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级
胸痛中心,房颤中心, 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心源性卒中中心。截至2023年7月,心血管内科由普通病房、心血管监护病房(CCU)、无创性心功能诊断中心、心脏介入治疗中心及实验室组成,有医护人员140名,其中副主任及以上级别医师17名,硕士及以上学位医师占比100%,拥有博士28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1名。
在核心技术层面,科室在1994年开展快速性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1998年开展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累计治疗患者超过1万例,2001年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房颤导管消融术,2014年在重庆率先开展了房颤冷冻消融术,2015年率先开展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外膜导管消融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丰富经验。在创新技术层面,科室牵头启动经皮导管消融肾动脉去神经技术(RDN)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以及经皮导管消融肾动脉去神经技术(RDN)治疗难治性
心力衰竭等技术。
呼吸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又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区域中心-委省共建牵头单位(创建)、
重庆市“呼吸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单位、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单位、重庆市肺小结节与
肺癌工作室授予单位。截至2023年7月,呼吸内科有床位200张,RICU床位20张,呼吸介入中心500平方米,有博士学位医生占比80%、副教授及以上级别医生18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二级教授1名。科室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呼吸危重症救治、肺癌、
肺结核、等
微创介入技术上达到中国先进水平。
肾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肾脏病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截至2023年7月,肾内科有病床位100张、
血液透析中心床位数110张,有医护人员80名,其中医生23名。
科室开展包括
深静脉置管(临时及长期)、动静脉内瘘成形等血管通路手术、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
活检术以及
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DSA/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拥有包括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以及
腹膜透析技术等的血液净化技术。
医学影像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63年,是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医院协会影像医学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截至2023年7月,放射科有技术组、护理组、普通放射组、神经肌骨组、腹盆组、心胸乳腺组和介入放射等7个专业组,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1名、博士14名、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名,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2名。
超声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建成超40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医学影像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截至2023年7月,超声科有心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与介入超声等4个专业组,开展除妇产科超声检查以外的所有临床超声检查与介入治疗项目,设有29个诊室,有医护人员40余名,硕士以上学位3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其中中华超声杰出贡献专家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重庆市首席医学家1名、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名家名师1名、重庆市住培名师1名、重庆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后备人才3名,日平均检查人数约1200人次。在医疗技术层面,科室具有肌骨超声、超声造影、腔内超声、术中超声、三维超声心动图、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等技术。
感染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始建于1975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国家临床
药理学试验基地、感染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感染病学临床研究中心、重庆传染病(肝炎专业)医疗质控中心、重庆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截至2023年7月,感染病科中心场地达2万㎡,共计床位237张,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
主任医师8名、
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25名,2019年出院患者4200余人,其中危重症比例超过50%,总体治愈好转率超过95%。科室门诊部开设
肝炎专科门诊、发热和肠道专科门诊,2019年门诊8万余人次。
科室拥有人工肝治疗技术(
血浆置换、血浆
吸附加灌流、血浆灌流+CRRT等)、B超引导下肝穿
活检、腹水B超及腹水浓缩回输、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耐药
基因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及基因分型、其它肝炎病毒检测、
腰椎穿刺术、
胸腔穿刺、
骨髓穿刺、各种
体液培养、Fibroscan(肝硬度测定)、
肝癌介入治疗、HIFU治疗肝癌、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衰竭,(TIPS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诊疗项目。
重症医学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与2012年9月独立成科,前身是1999年6月成立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2003年2月成立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是重庆市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重庆市解剖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重庆市ECMO联盟并任中心单位。截至2023年7月,重症医学科设有神经重症、呼吸重症、循环重症、血液净化、重症超声等亚专业组,共有床位47张,年收治患者2700余人次,年出院患者危重症比例100%,平均年手术(操作)量6700余次。
科室重症救治技术达中国先进水平,有ECMO、杂合血液净化、重症超声、重症血流动力学、神经重症、床旁经鼻盲插鼻空肠管、移植器官供体维护、移植后管理及俯卧位通气等技术。2020-2022年,科室开展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年均600余例次、机械通气年均1300余例、俯卧位通气人数年均200余例、纤支镜检查年均1600余例次、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200余例、器官供体维护年均超过30例;开展ECMO80余例,2022年开展40余例,居全市第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
康复医学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
重庆市康复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疼痛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截至2023年7月,康复医学科开设有康复门诊、骨质疏松、疼痛门诊、康复护理门诊等门诊,设有开放床位80张,医护人员64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学历9名,护理及治疗师队伍硕士学历8名。
科室优势诊疗领域包括神经康复、肌骨康复、疼痛康复和重症心肺康复等。其中,在神经康复方面,科室拥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球囊扩张,rTMS神经调控,间歇导尿,间歇胃管,肉毒素注射,
生物反馈电刺激,
迷走神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减重步态训练等技术;在肌骨康复方面,科室拥有关节松动、等速肌力训练、SET悬吊技术、中高频电疗,中低频磁疗等物理因子技术;在疼痛康复方面,科室拥有
冲击波疗法,肌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针刀、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非手术
脊柱减压系统,聚焦超声、干扰电等物理因子技术;在内脏康复,科室拥有气道廓清技术,心肺功能数字化评估,主动有氧训练,体外反搏,呼吸肌耐力训练,膈肌起搏,血流限制技术等技术。
全部科室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7月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传染病学科研究成果写入《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及多个国际指南
2000年起,在
任红教授带领之下,病毒性肝炎研究所进行了New Switch研究,发现部分经过核核酸治疗之后表面抗原比较低的患者加上使用
干扰素可促使大概33%的患者实现表面抗原转阴,甚至部分患者实现表面抗体的阳转,达到临床治愈水平。2015年
美国肝病年会(AASLD)上,New Switch相关研究获得Presidential poster of Distinction 最高荣誉奖;成果写入了2015、2019年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17年EASL乙型肝炎诊治指南》。
首创
微创技术“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治疗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疝腹壁外科陈以宽教授首创微创技术,使用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陈以宽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组织胶长期被运用在
肝硬化的治疗中,对食道静脉曲张进行阻塞,闭合血管效果优越。将组织胶注入主干病变血管内,像
502胶水一般,牢牢地粘住血管,可有效阻断血液防止
反流。随后再注射硬化剂,粘粘其他曲张血管,防止血管
肌肉痉挛,使扭曲的血管不再粘连。该技术手术过程约需30分钟,术后可行走。截至2021年4月,血管疝腹壁外科以“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已超过50例,临床效果得到患者认可。
首创“无气腹单孔腹腔镜
大肠癌根治术”降低高龄直肠癌创伤
2017年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继见主任团队,针对超高龄或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将“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用于结肠癌、直肠癌的治疗。为进一步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针对超高龄直肠癌患者,王继见主任团队在中国率先开发出新的术式——“无气腹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该手术只有单孔进入,创伤更小,使用一个通道,一个摄像头,两把操作钳。在操作过程中,三个器械在同一个支点上。截至2021年5月,该术式已成功开展数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并多次与
中原地区知名医院及国家性学术大会表演手术。
2021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杨镇洲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权威
学术期刊《Angiogenesis》(
影响因子IF=9.596)发表研究论文“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成功治疗ALK/EGFR双突变伴PD-L1强阳性的肺腺癌”,该研究首次报道关于ALK/EGFR双突变伴PD-L1强阳性肺腺癌的治疗探索:通过基因分子诊断,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最终让患者的肿瘤获得了显著缓解。其治疗模式得到国际公认,更对该类罕见
基因突变肺癌的治疗产生了全新的影响。杨镇洲教授团队针对2020年3月确诊肺癌晚期伴两肺、纵隔淋巴结、双侧
肾上腺、
胰腺、多发
骨转移的研究对象,进行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2020年10月复查提示原发灶及转移灶稳定,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该研究充分说明基于分子诊断的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讨论,可为有罕见基因突变分子事件的患者提供更优诊疗方案。
医学实践
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殷跃辉教授团队陈国柱副主任医师成功实施重庆首例 “生物可吸收
心脏支架”植入术,应用血管内超声影像技术及Visual Histology分析技术,指导可吸收支架的选择,应用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
基体采用国际公认的医用生物可吸收材料,3年左右可完全降解消失,陈国柱副主任医师严格执行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规范化PSP操作,释放3.0x18mm支架,后扩张后贴壁良好,帮助患者实现冠脉血管重建。
全国首例开展超声肾交感神经消融术,创新
高血压微创治疗技术
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黄晶教授带领高血压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介入超声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一例年轻高血压患者,是中国首次应用微创超声能量标测肾交感神经靶点,引导实施消融治疗的范例,也是采用首套国产介入超声肾动脉RDN导管系统的First In Man
临床试验的首例。该手术是一种通过超声导管微创介入手术实现降压的创新技术,患者术前平均动态血压141/100mmHg,术后当天患者血压出现下降,术后5天患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平均收缩压降低了近10mmHg。观察数天,患者血压稳定后顺利出院,血压控制平稳,保持在118/90mmHg左右。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学校15所
附属医院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有3个专业、27个教研室、20所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品牌课程,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主编其他教材8本。
截至2023年4月,医院共获批6个
重庆市卫健委培训基地,包括ECMO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心脏导管消融治疗技术、起搏器治疗技术)、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
关联院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的
附属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创办于1956年,截至2022年,学校总面积2650亩,设有22个学院(系),开设36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国家重点学科,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
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个
重庆市一流学科,16个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7,681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科研
截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专业技术二级岗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共有2个
国家重点学科、17个重庆市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7个厅局级研究平台、7个临床转化机构。
国家重点学科
内科学(传染病)
内科学(传染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分迁来渝组建。1989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79年、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成立
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9年3月,学科主持及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项、
重庆市科委20余项等,累积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教材8部。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81、1986、1995年分别被批准为西部地区最早的神经病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神经病学
国家重点学科。截至2019年3月,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获70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
三等奖2项,在中国
神经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科研平台
医院有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7个厅局级研究平台、7个临床转化机构,其中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脂糖代谢性疾病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重庆市生殖发育与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实验室。截至2021年5月,有固定研究人员52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 获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65人。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代谢性炎症致肝细胞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感染与免疫。
截至2021年5月,实验室是《
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肝博士》的承办单位,承担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1项、“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卫生局各类科研项目,共计95项,项目总经费达14800余万元。2017-2021年发表SCI收录151篇,主编或参编教科书4部,参与制定专业指南及专家共识5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1项。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的
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中心,中心依托在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行,是与英国UCL大学皇家自由医院Moorhead 脂代谢实验室密切合作的研究实体,2010年获得代谢性疾病分子机制与临床研究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011年成为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截至2023年7月,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
阮雄中教授,有高级职称教授14人,中级10人,在读研究生30余人。实验室以脂代谢紊乱为研究主线,覆盖心血管、肾脏、肝脏、
糖尿病及基础研究等在内的8个专业研究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脂代谢
稳态的分子调控及
细胞信号
转导机制;代谢性炎症致各组织器官
糖脂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与临床研究;代谢编程与肥胖和
胰岛素抵抗发生关系的实验和人群研究;新型代谢性疾病模式动物研究和
药物筛选。
截至2023年7月,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973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项,市科委/教委课题10余项。
图书馆
截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图书馆拥有医学图书及期刊30000余册、电子图书10余万册、中文电子期刊2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25000余种,可通过医院内网访问万方中文期刊、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万方学术
会议论文、人民军医医学电子图书等本地资源,也可通过外网访问万方中文医学期刊、万方医学
学位论文、万方医学会议论文、人民军医医学电子图书、万方医学视频库、临床诊疗知识库、中医药知识库、作者空间分析库、机构空间分析库、临床指南、医学科研、医学题库王等网络资源。
期刊
《临床与转化肝病杂志》
《临床与转化肝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简称“JCTH”)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双月刊,从2021年起每年出版6期。JCTH发表由权威机构撰写的与该领域最新挑战密切相关的
肝病主题文章、与肝病相关的药物开发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关于肝病学快速发展领域的
社论、通讯和特邀评论等内容,为国际读者提供最新资讯。
《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中华肝脏病杂志》由中华医学会主办、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总编辑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任红教授。杂志创刊于1993年6月,前身是《肝脏病杂志》,1996年更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是介绍包括肝脏的生理,各种肝脏疾病的
病原学、
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全国性
学术期刊。期刊曾获得中华医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
二等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12年,在中国1994种科技期刊中位于消化病学类期刊第1位,全部期刊第23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由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是集超声影像诊断、治疗、工程及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科技刊物,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发行周期为月刊,设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临床报道、病例报道、述评、专家讲座、工程技术及译文等栏目。
声誉与排名
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评2020年度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医院排行榜-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类排名第9位,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和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综合排名92名。
2022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选2022年“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拟表彰单位公示名单。
院内专家
任红
院长、传染病学专家,教授,
主任医师,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肝脏病杂志》总编辑、《
肝博士》总编辑、《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杂志总编辑。
擅长领域为通过研究得出了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等方案能有效降低
肝硬化、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进行的开创性的New Switch临床研究,对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了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概念,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任红在本领域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863”重点项目和“973”国家重大基础创新研究项目的研究。主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殷跃辉
心血管内科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主任,重庆市心血管病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中国心电技术学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等。
擅长领域为
心律失常、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
心力衰竭等诊治,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
射频导管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的靶向肾动脉消融去神经治疗。
殷跃辉发表SCI论文35篇,获得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重庆市卫生局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各1项,
渝中区科委重点研究基金1项,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参编专著5部。
王导新
呼吸内科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擅长领域为呼吸衰竭、ARDS、重症肺炎、疑难
结核病等呼吸危重症及肺部结节、
肺癌等疑难病。
王导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5项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115篇、发表SCI论著42篇 ,曾获重庆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一项。
钟玲
肾内科科室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医院协会肾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医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为开展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相应规范化治疗,尤其对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钟玲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1项,重庆市卫生局课题2项,完成科研论文10余篇,SCI4篇,参编专著1部并担任其副主编。
郭大静
放射科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专委会腹部学组成员、中国放射医师分会消化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专委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第六届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医院协会影像医学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为
肝癌、结直肠肿瘤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新进展的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对肺结节的筛查、冠脉CTA
图像分析及新技术新进展的临床应用、功能性MRI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郭大静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多项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
重庆市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医学领域)、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宽仁英才项目领军才。
冉海涛
超声科科室主任,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名师名家(英才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首批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超声分子显像与精准治疗”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兼超声影像学教研室主任、超声影像学研究所所长、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子影像与精准治疗
重庆市教委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兼超声分子影像分会会长等。
擅长领域为腹部、浅表器官、心血管等疾病的超声诊断与治疗。
冉海涛曾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及参编各类学术专著与教材1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现成果转化2项,科研成果获重庆市
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奖
三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科技一等奖1项。
争议
终止与两家民营宽仁医院合作
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公告称:“本医院已于2019年12月26日终止与重庆重医附二院宽仁康复医院和北部宽仁医院的所有合作,前述两家医院不能再使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医附二院”“重医二院”“宽仁医院”“北部宽仁”的商标和标识,现本医院与前述两家医院不存在任何关系,其所有行为均与本医院无关”,据报道,原因在于“这两家医院是民营资本,利益分配上不符合相关要求。尤其是北部宽仁医院,从来没有合作过。”
重庆重医附二院宽仁康复医院成立于2015年,由重庆植恩医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
注资控股,在股权结构上与重医附二院没有关联。2016年2月,重庆日报曾报道重医附二院院长
任红表示与宽仁康复医院合作探索分级诊疗路径,并将与植恩药业合作筹建北部宽仁医院,计划合作模式与宽仁康复医院相同。
相关名人
刘伯承:1917年,刘伯承率领川东护国军眼部受重伤到宽仁医院医治,创办人马嘉礼和德籍眼科医生沃克一起为刘伯承做受伤眼球摘除手术。为保持头脑清醒指挥战斗,刘伯承拒绝手术时用麻药,震惊的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陈独秀:1937年,陈独秀到
江津区居住,晚年曾3次到宽仁医院住院治病,直至1942年5月27日病逝。
巴金:1945年,巴金和肖珊的女儿李小林在宽仁医院出生。
沈钧儒:沈钧儒的孙子沈宽在宽仁医院出生。
资质认定
1994年1月,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参考资料
首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医院简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6
心血管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放射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门诊分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肾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超声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感染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重症医学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康复医学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科研平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机构简介.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2023-07-25
中心概况.重庆医科大学脂糖代谢研究中心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研究室.2023-08-02
院馆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5
关于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2023-08-03
首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2023-08-03
任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殷跃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王导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钟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郭大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
冉海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