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又叫剖腹产,是孕龄达28周,通过剖腹切开
子宫并娩出胎儿的手术。剖官产是
产科学临床中最常使用的手术之一,对于解决难产以及因母儿问题难以经
阴道分娩时具有重要作用。
剖宫产手术适应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有三种,古典式剖宫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最常用术式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宫产术使用的手术台应当向一侧倾斜15°,这样可以降低孕妇
低血压的发生。
手术具体部位为母体的腹部及子宫。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手段之一,同时剖宫产对解决一些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围生期母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分娩方式,有诸多并发症,对母儿均有一定危害。可能发生切口感染,
产后大出血,
羊水栓塞,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并发症等,甚至造成子宫切除,孕产妇死亡等。对于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血糖症、
败血症和产伤等。
应尽量避免在母胎都健康安全、没有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贸然实施剖宫产术。中国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提倡自然分娩,减少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因此,
产科学医师应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及时预防和正确处理剖宫产的相关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适应证
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是指不能经
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剖宫产指征可以是单因素、也可以是多因素,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而且分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时候需在分娩过程中不断评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母体方面
1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
子痫前期为或子痫、急性妊急妊娠期脂肪肝、
血小板减少及重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2.产道畸形,高位
阴道完全性横隔、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3.
女性外生殖器疾病,如外阴或
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
淋病、尖锐湿犹。
5.
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
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6.痕
子宫,指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宫腔者。
胎儿方面
1.
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若出现严重的胎儿宫内籍迫,胎心持续下降到70bpm以下,剖宫产应慎重,应告知胎儿可能在剖宫产取出之前死亡。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
阴道试产失败者。
3.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u003e3500克者)、足先露,以及其他难以从阴道分娩的胎位异常。
4.
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5.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
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6.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
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7.
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
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8.妊娠巨大儿者,
妊娠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u003e4250克者。
其它方面
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的。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
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
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
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
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
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禁忌证
腹部化脓性感染,死胎或胎儿畸形,不应进行剖宫产手术。
手术类型
剖宫产术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有三种。
1.古典式剖宫产术,又名
子宫体剖宫产术或子宫上段剖宫产术。手术方法较易掌握,可用于
妊娠任何时期。但术中出血多,切口缝合不易,术后愈合较差,切口易与周围脏器粘连,再次妊娠时易发生
子宫破裂。因并发症多,目前已极少采用,只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剖宫产,如前壁
前置胎盘时偶尔使用。该术式操作简易迅速,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娩出胎儿,争取抢救机会。但其缺点是切口部肌肉组织厚,缝合常不理想,出血多,再孕时子宫破裂率高,术后粘连发生率高。
2.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此术式切口在子宫下段,术时出血少,术后愈合好,与盆腔粘连少,再次
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机会少,是临床普遍采用的术式。
3.腹膜外宫产术,此术式虽复杂,但不进入腹腔,可减少术后
腹腔感染的危险。但此术式时间较长,有损伤
膀胱的可能,
子宫下段显露不足,易致胎儿娩出困难。也很少采用,但当有严重腹腔感染性疾病存在时也可使用。该术式原用于有官内感染或有潜在感染的产妇。由于此术式较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困难、复杂,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所需的时间较长,尤其膀胱反折腹膜分离的不充分,使子宫切开不够大,高浮或深嵌的胎头,容易发生捞取胎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出血,损伤膀胱、输尿管等并发症。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的内容包括孕龄及胎儿成熟度、胎儿大小、胎位、
胎盘位置、先露高低情况。若有内科、外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应请相关专业医师共同商定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对策。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详细询问孕妇生育及手术史,充分估计剖宫产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
腹腔粘连、
胎盘植入、
前置胎盘、胎位异常、先露位置异常等。择期手术者首先应核实孕龄保证胎儿成熟。
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择期剖宫产术
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
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
多胎妊娠及
前置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对于选择性剖宫产,助产士评估和麻醉评估应在术前一周进行。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取
阴道拭子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同时抽血行全血细胞计数如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高,应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安排自体血回输。术前一晚可给予H受体洁抗剂例如
雷尼替丁150毫克口服。
急诊剖宫产手术
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对于急诊剖宫产,术前知情同意和抽血检查如上所述。对于存在产前出血、
胎盘早剥、
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既往有宫缩乏力病史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或存在已知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应行交叉配血试验,并行自体血回输。
术前准备
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基本上与腹部大手术的要求相同,但要增加对胎儿情况的考虑,具体如下。
术前谈话内容
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
产科学医师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必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经
阴道分娩的危险性,采取剖宫产手术结束
妊娠的必要性,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
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
术前准备事项
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
血型;(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HIV感染、
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5)生化检查(包括
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发现皮肤有感染、肿等应先行处理后再行备皮。
3.留置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插入保留导尿管,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
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以备手术中应用。如为
胎盘早剥、
子宫破裂、
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过1000mL者,需在具备充足血源的医疗单位实施。
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手术操作
手术体位与部位
剖宫产术使用的手术台应当向一侧倾斜15°,这样可以降低孕妇
低血压的发生。
手术基本技术
剖宫产手术中有5项基本技术,钝性进腹或锐性进腹、子宫置于腹腔外或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单层或双层缝合、缝合或不缝合腹膜(包括壁层腹膜和盆腔腹膜)及子宫切口缝合 。
麻醉
剖宫产麻醉应在使产妇镇痛的同时对胎儿无明显的抑制。麻醉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母儿情况、手术指征和紧急程度、麻醉和复苏的条件、手术者和患者本身的要求以及麻醉师自身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麻醉师应全面评估,同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
简要操作步骤
古典式剖宫产
2.切开子宫,取两侧带之间的子宫正中纵切口4~5厘米至胎膜前,用子宫剪刀将上下端延长至10~12cm,然后刺破胎膜,及时吸净溢出的羊水。
3.娩出胎儿:原则上以臀位助产方式完成。术者以右手扩大胎膜破口后伸人宫腔内握住胎足,以臀牵引方式娩出胎儿。
5.缝合子宫切口:子宫前壁的缝合按肌层厚薄而定。大都采用两种缝合法。第一种是间断+连续缝合法,第二种是连续+间断+连续缝合法。
6.清理腹腔:吸净溢入腹腔的羊水、胎便及血液,用
生理盐水冲洗净腹腔,然后撤除堵塞纱垫,扶正
子宫,探查双侧附件有无异常,用大网膜遮盖住子宫切口减少粘连,点清纱布敷料及器械。
7.缝合腹壁: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剖宫产
1.腹壁切口的选择:(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外观比较美观。腹壁横切口包括Joel Cohen切口和Pfannenstiel切口两种,Joel Cohen切口呈直线;Pfannenstiel切口呈浅弧形。腹壁纵切口长约10~12厘米。
2.
膀胱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
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
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长约10厘米。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打开子宫,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
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前置胎盘或
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置。
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
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
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
6.
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取控制性持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出血量和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后仍无剥离迹象。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建议采用双层连续缝合
子宫切口。
8.缝合腹壁:(1)要清理腹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9.新生儿的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腹膜外剖宫产
1.切开腹壁,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2.分离腹后壁间隙,术者用手指沿腹壁切口左侧缘分离腹后壁间隙。
膀胱多随子宫的右旋而偏右,在左侧处较易暴露膀胱,因此手术取左侧入。
3.暴露三角区,分离脂肪堆,术者用右手指沿腹壁切口左侧缘,分离腹壁后间隙暴露膀胱前壁及左侧窝,腹横筋膜较薄弱,可与下方的脂肪组织一并推开,若腹横筋膜增厚,则剪开之,分离的深度以不超过腹壁下动脉为限。
4.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前筋膜,三角区界限辨清后,将腹膜返折缘下1厘米处之宫颈前筋膜钳起,将其横行剪开直达子宫右侧缘,然后从子宫颈前筋膜下游离切口以下的
膀胱后筋膜,右手提起膀胱,双手拉紧膀胱与腹膜返折间的筋膜,辨别膀胱顶部的界限,将筋膜剪开,直至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为止。
5.横行切开子宫,娩出胎儿,同腹膜内剖宫产术。
6.确认无输尿管、膀胱损后,缝合子宫切口。
术后处理
1.术后常规监测项目:(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对于应用硬膜外阻滞
镇痛泵的产妇,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小时。(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
阴道出血量,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
2.预防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须重视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个体化选择穿戴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
充气装置、补充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
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排进食进水。
4.尿管拔除时机:剖宫产术后次日酌情拔除留置的导尿管。
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
镇痛泵,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
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
7.血、尿常规的复查:常规复查血常规,酌情复查尿常规。
8.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4)
子宫复旧不全良好,恶露正常。
9.出院后,提醒保持外阴部清洁;落实避孕措施,至少应避孕2年;鼓励符合母乳喂养条件的产妇坚持母乳眼养;做产后保健操,促进骨盆肌及
腹肌张力恢复;若出现发热、腹痛或
阴道流血过多等,及时就医;产后42天去医院做健康检查。
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手段之一,同时剖宫产对解决一些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围生期母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分娩方式,有诸多并发症,对母儿均有一定危害。
对母体的影响
症状
①术后切口持续不适感;②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延期不愈等;③
产后大出血,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④
子宫切除;⑤
羊水栓塞;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⑦输尿管、
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⑧孕产妇死亡;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
心脏骤停等。
预防与处理
1.子宫撕裂伤
瘢痕子宫、第二产程停滞或巨大儿剖宫产易造成子宫下段撕裂伤,多为切口向两侧的延裂伤,轻者可与子宫切口一同缝合。延裂至双侧阔韧带导致血肿时,需要打开阔韧带清除血肿后缝合,操作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严重者延裂至后穹隆,修补时应警惕,避免损伤输尿管。
大部分发生在膀胱顶的损伤,可由妇产科医生用双层缝合法成功修补。更严重的损伤,怀疑损伤到输尿管开口时,应由泌尿外科专家或泌尿
妇科学专家修补。
3.肠管损伤
常见于再次剖宫产手术时,若为肠管浆膜损伤,可用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若损伤至肌层,需请胃肠外科医师一同上台修补。
术中加用1.0g或0.5g
氨甲环酸静脉注射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3小时内给予氨甲环酸1.0g。当宫缩剂不能很好地维持子宫收缩时,考虑使用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动脉结扎法。宫腔填塞方法包括球囊填塞、宫腔纱布填塞等。
子宫压迫缝合术包括B-lynch(子宫)外科缝扎术、改良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改良Hayman缝合术、Cho缝合术、Hwu(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合术等。动脉结扎法包括子宫动脉结扎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等
胎盘早剥常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IC,治疗以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及成分输血为主。
83%的羊水栓塞孕产妇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建议大出血前即按照大量输血方案处理。对羊水栓塞引起心搏骤停的孕产妇,建议立即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在有效通气建立前,最关键的是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若
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切除子宫是必要的。手术方式分为经典的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凶险性
前置胎盘伴
胎盘植入的孕产妇可考虑行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避免分离与子宫下段前壁致密粘连的
膀胱后壁,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紧急产后子宫切除术,一旦决定实施,应尽快进行。手术应由实施子宫切除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
7.大量出血
大多数情况下,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出血很少。有时候会发生大量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少量出血也会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损伤周围脏器及胎儿的风险。如果术者的动作流畅、迅速,使用宽头止血钳例如 GreenArmytage 钳钳夹出血点,注意避免因技术不熟练损伤大血管,出血将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如出血活跃,游离出血血管,推荐采用褥式缝合。处理
出血时最危险的区域在切口两侧角,该处盲目的缝合极易损伤输尿管。建议尽早识别切口两侧角并予 GreenArmytage 钳钳夹如胎盘附着部位持续出血,应予以按摩
子宫并考虑静滴缩宫素。
8.感染
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是所有剖宫产手术的常规。术者必须牢记在紧急情况下虽然需要快速,但仍不应忽视术前准备和手术操作中严格的无菌技术。除常规使用抗生素(
头孢唑林)预防感染外,添加
阿奇霉素能有效降低
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且抗生素耐药阳性率更低。
9.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
术中避免过度使用电刀、皮下缝合时避免无效腔形成、避免缝合过密均可预防脂肪液化形成。建议使用2-0或3-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缝合皮下脂肪,有条件者可使用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合线。采用间断缝合,若皮下脂肪层太厚可以分层缝合以减小张力,纵切口根据切口长度及张力需适当增加缝合针数。脂肪液化保守治疗可采用中药大黄与芒硝外敷。范围较大的脂肪液化需拆除液化部位切口缝合线,刮除坏死组织,放置依沙吖引流条等,必要时进行二期缝合。
10.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
建议高危
肺栓塞产妇应考虑进行溶栓或手术取栓,哺乳期间不建议使用非
维生素k拮抗剂。
对新生儿的影响
症状
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
新生儿低血糖症、
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过5天的风险增加;③发生新生儿产伤。
预防与处理
1.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般治疗,包括做好保温,使
皮肤温度在36.5℃;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气、血压;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纠正酸中毒;使用抗生素,原则上不使用,但若合并细菌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纠正缺氧,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一般给氧(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氧分压在50~70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5%。
如果病情较重,可以选择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或动脉导管开放的治疗
新生儿血糖与孕妇产时血糖关系密切,择期剖宫产术前孕
禁食时间相对较长,可进一步加速孕妇的饥饿状态孕妇低血糖的发生增高,择期剖宫产分娩
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增高。采用术前2 ~3小时静脉输注5%葡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500ml,对母婴的生化代谢状态无不良影响,可以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症。
3.产伤
胎儿损伤多为切开
子宫时先露部误伤、胎儿娩出时
骨折等。前者可以小心切开子宫切口,切开方法采用“漂切法”,即用刀腹分次轻轻划开(切勿用刀尖做深切,以免损伤胎儿。对羊水过少及再次剖宫产时尤其应小心),边切边用左手示指触摸感觉,当感觉仅有极薄的肌纤维未切开时,改用 Kelly 钳划开肌纤维及胎膜,或用 Kelly 钝性撑开胎膜,助手立即吸羊水。必要时适度上推胎先露以助形成小的
羊膜囊,这样可以避免胎儿损伤。胎儿娩出时动作应轻柔,不用暴力,按正确的分娩机转娩出胎儿。尤其是异常胎位行内倒转时更应动作轻柔缓慢。
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
症状
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
子宫破裂的风险;③再次妊娠时出现
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
胎盘植入的风险;④再次妊娠时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
预防与处理
1.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
子宫切口位置高低适当,大小合适(一般长10~12厘米);缝合时避免漏两侧切口顶端,注意对合解剖层次,缝合松紧度合适,避免缝合过密,以防切口缺血坏死,造成他合不良;推荐用可吸收缝合线双层缝合子宫切口,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尽量不穿透子宫内膜层,第二层连续水平褥式包埋缝合肌层。对有剖宫产手术史的女性在妊娠前行超声检查癫痕的愈合情况,若发现子宫切口部位有液体存在或充盈缺损,均提示在以后的妊娠中可能发生子宫癫痕妊娠,妊娠后产科医师应警觉子宫癫痕妊娠,尽早行妊娠早期超声检查,同时提醒超声科医师。
2.再次妊娠时胎盘位置异常
基本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此外,妇产科医师应重视指导剖宫产术后孕产妇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合理选择再次妊娠时机。一旦诊断为
胎盘植入,必须按多学科管理清单进行管理。
①避免或减少剖宫产次数。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发生急性腹痛,子宫收缩异常或可疑胎心异常时,提高子宫破裂的警觉性,是及时抢救和成功治疗的关键。当孕产妇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时,应征求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意愿,充分评估、严格掌握试产指征,密切观察产程,合理规范使用宫缩剂,注意
子宫下段有无固定压痛,观察尿色,做好输血和手术准备,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试产,有助于防止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远期并发症
症状
预防与处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剖宫产时保护切口,充分冲洗创面,减少子宫内膜细胞局部停留。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一般建议切除范围包括病灶周围0.5~1.0厘米的正常组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的治疗方法。
手术设备
1.常规敷料和器械:剖腹包(大手术洞巾1块、中单2块、中包布2块、治疗巾4块、显影长条纱布5块、小纱布8块)、无菌手术衣、剖宫产器械。
2.备用器械:助产钳。
3.常规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各型、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5mL注射器、22#刀片、无菌敷贴、无菌小纱布、可吸收线。
4.特殊耗材套包:一次性婴儿吸痰管、护脐贴、52cmX175厘米长条纱布(宫腔填塞用)。
5.特殊设备:婴儿吸痰器、婴儿辐射台、多普勒胎心监护仪。
手术效果
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率为6/100000~22/100000。短时间出现的大量出血、
失血性休克、心搏骤停、DIC、
羊水栓塞等是孕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2017-2019年中国三级公立、二级公立医院均为0.01%,三级
民营医院2019年为0.02%。
在剖宫产术中,
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0.01%~0.06%,膀胱损伤发生率为0.0016%~0.94%,其中再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发生率为1.03%,而首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发生率仅为0.07%。羊水栓塞发生率为(1.9~7.7)/10万,死亡率为19%~86%。剖宫产术后相关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等,感染率是阴道分娩者的5~10倍。3%~12%的剖宫产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亚洲人种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为每年14/100000~57/100000。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17%,多表现为单侧下肢疼痛、肿胀、无法行走。肺栓塞发生率为0.12%,表现为术后突发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胸痛。剖宫产术后10%~15%的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胀气、无肠鸣音或肠鸣音弱、无法排气排便等,考虑肠梗阻。
剖宫产时胎儿损伤发生率接近 1%~2%。
发展历史
剖宫产历史悠久,是古老的外科手术之一,原名剖腹产(cesarean section),相传“cesarean section”是因罗马大帝
盖乌斯·恺撒由剖宫产而生得名。中国有关剖宫产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吴回生
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剖而产焉”,其中“坼剖而产”就是剖宫产的意思。西方有关剖宫产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715年至公元前67年的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王朝曾颁布《剖宫产律》,规定濒死或死亡的孕妇,必须经剖宫产取出胎儿才可埋葬。
1610年,两位外科医师Trautmann和Gusth完成了首例具有详细资料记载的剖宫产术,因没有缝合
子宫切口,该例剖宫产产妇因
产后大出血及感染于术后25天死亡。鉴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剖宫产术死亡率几乎达100%。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直到1876年,
意大利产科学医师Eduardo Porro改进了手术方式,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部分子宫切除术,以解决子宫切口出血导致的产后出血和感染问题,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50%~85%。1878年,Murdoch Cameron开始实施剖宫产术中缝合切口子宫肌层,大幅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1882年
德国的Max Seinger革命性地改进了剖宫产术,采用古典式剖宫产术,标志着剖宫产术逐渐走向成熟阶段。19世纪初,抗生素尚未问世,产妇的术后感染率及死亡率高,一些专家学者为防止感染而提出了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等,当时在防止感染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912年Kronig基于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充分认识,首创经典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之后,
苏格兰的Murrokerr将Pfannenstiel发明的下腹壁横切口应用于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因较纵切口美观,并能减少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被广泛接受和采用。1912年克罗尼格(Kronig)首次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世纪80年代
以色列的Stark开始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良,1996年中国开展这一手术,称之为“新式宫产术”。
剖宫产术历经数个世纪的探索,经过不断改善,各种术式已日趋完善。剖宫产术已成为
产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剖宫产变得更加普通,其效用被无限放大。近年来,胎儿因素和
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比例越来越大,甚至达到80%~90%。
发展方向
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中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2013—2015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
HQMS)通过提取中国877家
三级医院首页数据计算得出,住院分晚人群中剖宫产所占比例为53.05%、50.56%、49.54%,2016年通过NCIS系统的
抽样计算中国宫产比例为43.02%。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中国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孕妇宜及时住院分娩,提倡自然分娩,减少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
减少剖宫产手术的措施
1.孕期宣教: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产前模拟分娩,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可减少CDMR。
2.分娩期人性化护理措施:导乐陪伴持续支持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
3.引产时机:无
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达41周应给予引产处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4.分娩镇痛:可减轻分娩疼痛,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