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士塔格峰(英文名:Muztagh Peak),别名慕士塔格山、喀什噶尔山,位于中国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与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
帕米尔高原东侧、属
昆仑山脉系,海拔7546米,是新疆排名第6、世界排名第43位的高峰,与
公格尔山、
公格尔九别峰并称东帕米尔高原三大高峰。
慕士塔格峰属高山
冰川地貌类型,山势陡峭,山体宽大,浑圆,状似馒头。该地区属北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常年积雪,山顶冰层厚100~200米,雪线海拔约5200米,围绕其主峰两侧发育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山地冰川,冰川总面积377.21平方千米,气温常年-25℃~-30℃,为特殊的峡谷式溢出
山谷冰川。慕士塔格峰是高山寒漠景观,当地植被稀疏,主要的植被种类为低矮的
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山下的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面有高原
冰山120多种植被和动物,如
雪豹、
雪鸡、
棕熊、高原雪莲、青兰草、
紫草等动植物。
1894年,
瑞典探险家
斯文·赫定(Sven Hedin)从
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初次看到慕士塔格峰,在当地原住民的介绍下将此峰记录于个人著作《我的探险生涯》一书中,之后,这个名字被全球户外爱好者所熟知。1980年,中国为了促进国际登山运动的发展,开放了慕士塔格峰等九座高峰。慕士塔格峰有冰塔林、冰柱、冰洞等
冰川胜景,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滑雪的山,是滑雪爱好者的滑雪圣地。其裙带下有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山脚下还有湖水随光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的
喀拉湖。
2023年,
极限运动员张京在慕士塔格峰完成了攀登顶峰并速降滑雪下撤的挑战,成为了首位在慕士塔格峰成功完成速降滑雪极限运动的挑战者。同年8月,中国多支科考队在慕士塔格峰展开为期2个月的综合科学考察。此次考察对于研究青藏高原西缘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命名
慕士塔格峰是
冰川形成最早的山峰,故被当地
柯尔克孜族族人称为“慕士塔格阿塔(Muztag Ata)”,在柯尔克孜族语中,慕士塔格意为“
冰山”,阿塔意为“父亲”合起来的意思是“冰山之父”。
1894年,在中亚地区考察的瑞典探险家
斯文·赫定初次看到慕士塔格峰,询问随从这座山的名字,当地的马夫回答说“muztayatadur”,这里的“dur”是马夫们对斯文·赫定的尊称,他却误解为这是冰山之父。斯文·赫定试图登上慕士塔格峰,终究没能登上去,斯文·赫定回国后,由他编撰的《
我的探险生涯》这本书上,亲自绘制的地图,把慕士塔格标名为“冰山之父”,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
位置境域
慕士塔格峰地处
中原地区西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
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位于中国新疆
阿克陶县布伦口乡与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经纬度范围为37°48′18″N~38°35′14″N,74°42′45″E~75°41′50″E。自
昆仑山脉西支昆盖山起,连接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塔什库尔干山及其以东并列的塔什库祖克山、阿孜山等,结为一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延伸。距离阿克陶县成直线距离100多千米。
历史成因
形成过程
慕士塔格山地处干旱地区,因此在
冰川作用无法影响的山麓地带,因冰雪融化而形成的流水侵蚀对地貌的雕塑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和
山谷冰川共同构成对山体的溯源侵蚀。慕士塔格峰在大地构造上正位于西昆仑
背斜带即中央结晶带,元古代前震旦系的变质岩系在这里呈带状出露地表。自地质时期的
古生代以来,这里就是一个隆起的、被剥蚀的高地,持续到中生代、
新生代都是以隆起为主,始终保持着高地的地位;而在它的南、北两侧则是陷落的
洼地,接受了来自高地的
沉积物,形成了一整套滨海相、浅海相的碎屑沉积。
慕士塔格峰为现代
冰川遗迹亚类,
上新世以来,不断的强烈的
地壳抬升及
第四纪(约250万年前至今)冰川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第四纪冰期中,冰川横流,冰帽下延,十多条山麓宽尾冰川都彼此相连,形成类似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
冰盖。以后随着天气的转暖,大陆冰盖消退,冰帽上缩,山麓冰川互相分离,演变为山麓宽尾冰川。在中国西部的山地中,只有慕士塔格山具有这种冰帽—山麓宽尾冰川型的冰川组合形态。
历史变迁
1894年,
斯文·赫定将慕士塔格峰记入了自己的著作后,这个名字被全球户外爱好者所熟知,而斯文·赫定多次进行攀登,但都没有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因为这位探险家的失败,更为传奇起来。直至1956年,中国和
苏联联和登山队31名队员才首次登顶成功。
1980年,中国为了促进国际登山运动的发展,先后开放了慕士塔格峰、珠穆朗玛峰等九座高峰。
地理特征
气候
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雨影区”,众多的山系阻隔了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属北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天气频繁变化是慕士塔格峰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降至-20℃。在海拔7500米左右的地区,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
慕士塔格峰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海拔6000米以上地区为西风环流所控制,而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受局地环流的强烈影响,风力作用和物理
风化作用较强。区域内气候干寒,
降水稀少,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
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慕士塔格山
冰川雪线处的降水量在450~600毫米之间。
地质
地质构造
慕士塔格峰其地质构造机理为一短轴
背斜。山体由距今17亿年前古老的
变质岩、
花岗闪长岩构成。该峰西北侧一带位于塔里木板块与
伊朗一冈底斯板块碰撞带前缘区附近,构造体系属
帕米尔高原一
喜马拉雅山脉巨型歹字型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带的公格尔—赛图拉岛弧区。
慕士塔格峰西北侧一带位于塔里木板块与伊朗一冈底斯板块碰撞带前缘区附近,构造体系属帕米尔—喜马拉雅巨型歹字型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带的公格尔—赛图拉岛弧区。新构造运动始于中新世,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和振荡性的
水平运动。
地层特征
慕士塔格峰一带冰川水为长期隆起区,由各种中深变质岩组成的元古界基底大面积出露;在北西边部和南东端有小面积古生代地层分布。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Pt)杂岩、志留一泥盆系卡拉塔什河群(S—D)kl、泥盆系上统奇自拉夫群(D3gz)和中更新统(Q2)冰水沉积、上更新统(Q3)冰川堆积、全新统(Q4)冰水一洪积、现代(Q4)冰川堆积。
慕士塔格峰西北坡,表层覆盖为冰渍泥砾和上更新统的冰水含漂砾卵石层,南侧山前有全新统洪积砂砾卵石层,沿河谷分布有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砂砾石层;在山前河谷,全新统的洪积砾卵石层结构松散,分选性差,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好。
岩石特征
慕士塔格峰主要岩性为
花岗闪长岩和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13.0±0.5)~(215.4±0.9)Ma和(220.6±0.5)~(222.1±0.4)Ma,是晚三叠世
岩浆活动的产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低
锆石饱和温度及高分异指数显示慕士塔格公格尔
花岗石体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体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4.46~-0.17,指示岩浆以壳源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慕士塔格花岗岩体可能是同碰撞造山环境下,老的下
地壳受
地幔热源影响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壳源岩浆侵入地壳内部而冷却结晶形成。
地形地貌
慕士塔格峰属高山冰川地貌类型,山势陡峭,山体宽大,浑圆,状似馒头。主要有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4条山脊,西坡坡势平缓,但多裂缝,北坡和东坡均十分险峻。慕士塔格峰海拔4300米处,地形宽阔平坦,水源很近。海拔4300~5700米处,有20°~40°的碎石坡。海拔5700~6200米,地形比较复杂,主要是雪坡,有裂缝,5900米处有接近50°的雪坡。海拔6200—6800米处是平坦的雪坡。海拔6800~7546米处,有巨大的冰裂缝,浮雪层很浅的缓雪坡。顶峰周边地貌由于常年风吹,岩石裸露。
冰川的广泛发育不断作用于慕士塔格峰,使其分布大量冰物,由于土壤表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化、土壤发育程度低等原因,使慕士塔格山低海拔地区成为典型的高山荒漠——冰缘地貌。
水文
河流
慕士塔格峰的冰川从四面延伸至山脚,融水分别汇入
盖孜河、库山河等诸多河流。
盖孜河
盖孜河源于慕士塔格峰的融雪,以融雪补给为主,雨水补给量极少。盖孜河河长320千米,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千米,有3条支流,水量较丰的支流为木吉河,另有库西瓦尔及拉依艾更(泉水)支流。盖孜河下游至三角洲的
岳普湖县铁里木消失。灌溉区包括
疏附县、疏勒、岳普湖等县。由于春季融雪量少,故径流量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要,时有春旱。
库山河
库山河源于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冰峰,以融冰补给为主。河长200多千米,流域面积0.89万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干两条支流汇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铁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区包括疏勒县、
英吉沙县县,并消失于疏勒和英吉沙两县。
湖泊
喀拉库勒湖位于慕士塔格峰山脚下,海拔3600米,面积10平方千米,水深30多米,水源补给主要为高山融雪和地下水渗透,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夏季有3个流量的水进出,冰期6个月。
地下水
慕士塔格峰区域地下水单元可划分为山前地下水形成(补给)一径流区及
戈壁带的径流—排泄区。慕士塔格峰西北坡为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其主要特点为地下水受慕士塔格峰西北坡冰川融水侧向渗漏补给,地形坡降大,岩层渗透性能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岩石环境以强烈的溶滤作用为主。整个
谷地是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由于地形变缓,岩层颗粒变细,水平径流变弱,地下水总流向与地表水的流向大体一致,即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侧向径流排泄。该区的地下水均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冰川水质控制,冰川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Ca型水,矿化度\u003c1克/升,可做为饮用冰川水开采水源。
冰川
慕士塔格峰的西南坡、西坡、西北坡,有着大大小小16条
冰川,分布高度在海拔4500~6700米之间,其中有5条较大冰川的溯源侵蚀已快接近峰顶。冰川总面积377.21平方千米,总储水量约230亿立方米,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固体水库,是喀什地区农业、牧业、林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科克萨依冰川
慕士塔格峰东坡的冰川和西坡的冰川明显不同。最大的冰川为位于主峰东侧的科克萨依冰川,面积达86.5平方千米,为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冰川作用区之一。
洋布拉克冰川
洋布拉克冰川位于慕士塔格峰西侧,发育在断陷槽谷之中,流向正西,面积8.91平方千米,长9.4千米,是慕士塔格峰西坡最长的一条冰川,平均粒雪线海拔5200米,在形态上属
山谷冰川,冰川上限到达慕士塔格峰顶部,粒雪盆居于宽阔槽谷之中,冰川末端下伸至海拔4320米,是慕士塔格峰西坡下伸最低的冰川,冰川作用差达3200米,冰舌区长6.2千米,平均宽度0.7千米,有排状冰塔和布满表碛的冰槽谷相问分布。
土壤
慕士塔格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碛土壤的厚度自低向高海拔明显减小%N1剖面表层植物稀少,有1~2厘米厚的
粗砂层。根系的分布,最大深度为40厘米。发育的土壤为黄褐色。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慕士塔格峰是高山寒漠景观,当地植被稀疏,主要的植被种类为低矮的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季节短,主要在6月至8月。此外,境内有高原名贵野生药材,
雪莲花、
紫草、麻黄、琐阳、
党参等,这些植物都是依靠高山冰雪的融水常年滋养孕育。
动物
慕士塔格峰周围有一级保护动物
北山羊、
雪豹,二级保护动物
藏雪鸡、
盘羊等28种。
自然保护区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位于慕士塔格峰腰部的冰湖畔,距县城90公里,离
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10公里。公园面积20平方千米,有高原
冰山120多种植被和动物,如雪豹、
雪鸡、
棕熊、高原雪莲、青兰草、紫草等动植物。截止2023年2月仍在规划建设中。
人类活动
科学考察
2003年6—8月,
中国科学院慕士塔格
冰川考察队在慕士塔格山海拔7010米处钻取了一支长41.6米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冰芯
同位素记录的年变化与当地气象数据以及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当时,
北半球变暖幅度为每10年0.14℃,慕士塔格峰地区附近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气象站给出的结果是每10年为0.18℃,然而慕士塔格冰芯变暖达到了2℃~2.4℃。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
2009年,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慕士塔格站)成立。该研究站紧邻慕士塔格峰,长期研究该地区的环境变化特征、西风与季风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冰雪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
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为区域环境保护、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7月,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
北京大学等组成的2023慕士塔格联合科考队,在慕士塔格峰展开为期2个月的综合科学考察。为研究西风带大气垂向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科考团队搭乘直升机先飞到慕士塔格海拔6350米的冰芯钻取点,再徒步到海拔7500米处,每隔100米向下钻取浅冰芯。这是慕士塔格峰历年科考中第一次在极高海拔钻取梯度浅冰芯。此次考察对于研究青藏高原西缘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登山探险
主题活动
慕士塔格登山节
2018年,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及对口援疆省市联合举办了“慕士塔格登山节”,此后每年的6月至8月底,有数百名的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前来慕士塔格峰。
营地建设
慕士塔格登山大本营位于山峰的西侧脚下,海拔4350米。
阿克陶县登山协会在距离大本营北侧22千米的卡拉库力湖畔建立了中国国际登山卡拉库力接待站,又在大本营建立了两间主要提供炊事服务的铁皮屋,每到登山季节来临,用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队。
前进营地在海拔4900米雪线处,由畜力运输转为人力运输的卸载地,常被驮夫使用,攀登队员可在此稍做休息并作换鞋处。
1号营地(C1)在海拔5300米处,从大本营到1号营地需3到4小时。海拔5620米附近的雪坡易发生滑坠,且此处路线距
冰川断崖很近。
2号营地(C2)在海拔6200米处,全部为冰雪路面,积雪较厚,坡度25~35度,需用踏雪板、冰爪;一般从1号营地到2号营地需5到7小时。在C1~C2行程中,海拔5700~5900米是裂缝区。
3号营地(C3)在海拔6700米处,都是大雪坡,,需用踏雪板或
滑雪板;一般从2号营地到3号营地需5到8小时。
登山记录
慕士塔格峰的传统登山路线有两条,分别为西山脊和南山脊路线,其中西山脊路线最为成熟,坡度相对平缓。
1907年,
英国的托罗切尔(Torocher)来此对该峰作过观测。
1947年,英国人希普顿(Hipton)和犹尔曼(Jurman)第一次尝试登山但以失败告终。
1956年,中国和(前)苏联联合登山队31人首次登上该峰,揭开了人们攀登该峰的序幕。
1959年4月,中国8名女子登山运动员登上慕士塔格峰,不仅创造了世界女子登山最高纪录,也创造了女子攀登海拔7500米以上高山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1993年7月28日—8月14日,
北京大学登山队共13名队员,沿坡度较缓的西坡路线,攀登慕士塔格,于8月13日、14日分两批共10人成功登顶。
1997年,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清华登山队于同年7月11日在慕士塔格峰山脚4450米处建立大本营,13日攀登至5400米处建立一号营地,16日攀登至6350米处建立二号营地,18日在6800米处建立起突击营地,7月25日,清华登山队第一突击组等4人成功登上了慕士塔格峰。其中,
清华大学电视系博士生
黄振宇先后登顶两座山峰,创造了中国民间登山史上一个月内同时登顶两座高海拔山峰的纪录。
2023年,极限运动员张京在慕士塔格峰完成了一次挑战—攀登顶峰并速降滑雪下撤。历经17天的艰苦征程,他成为同年慕士塔格峰登山季中首位从完成顶峰滑雪下降的攀登者,成功地从7546米的高度滑下到5200米的ABC营地,海拔下降了2346米。此次挑战不仅完成了户外极限纪录片《速降慕士塔格》的拍摄,还成为了首位在慕士塔格峰成功完成速降滑雪极限运动的挑战者。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冰川退缩
研究表明,冰川越小,对气候变化越敏感。慕士塔格峰上一些小的冰川开始呈现退缩状态,而规模较大的冰川则相对稳定或不断前进。
环境污染
慕士塔格峰作为新疆对外开放的山峰,每年都迎来上百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登山爱好者和高山滑雪者组成的团队,给山峰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破坏。
冰川雪山被难于降解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围绕,垃圾破坏土壤质量,产生的
二氧化碳、
甲烷等气体进入大气加速雪山冰川的消融。加剧区域气候变暖,导致灾害性气候增多,给人类和生物物种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废弃的氧气瓶存在难降解的问题。
环境保护
2007年和2008年,安利新疆分公司曾先后两次组织“与
天山相约,与环保同行”新疆天山
博格达峰环保专项大行动,共有105名志愿者参加,捡拾垃圾1000余公斤,持续两年的环保行动不仅有效减少了博格达峰的垃圾堆积,更让众多关爱生活、关注环保的人士对新疆的环保有了新认识。
2018年慕士塔格登山节组织了捡拾中国净山行动,组织方为各代表队发放捡拾工具包,捡拾慕士塔格山区垃圾和废弃物,对其进行分类,并由专人负责带下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还依据各登山队伍对环境、山体保护的表现,对其进行星级评定,在管理费用上给予减少或增加。
风景名胜
慕士塔格峰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有冰塔林、冰柱、冰洞等
冰川胜景,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滑雪的山,是滑雪爱好者的滑雪圣地。其裙带下有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山脚下还有湖水随光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的喀拉库勒湖。
喀拉库勒湖
喀拉库勒湖又叫卡拉库里湖,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黑湖”,所以喀拉库勒湖也称黑湖。喀拉库勒湖位于慕士塔格峰山脚,是面积10平方千米、水深30多米的高原湖泊,海拔3600多米,四周冰川林立,夏秋季节其成为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的大本营。湖湖水随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湛蓝、碧绿、青灰等色彩。该湖距离喀什市大约190千米,距离阿克陶县大约160千米。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位于慕士塔格峰裙带下,方圆20平方千米,距县城72千米,距
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12千米,
平均海拔5000米,有“绿弓湖”在此停留。在这里,可以看到
冰川、冰蛇,冰塔、冰洞,四层冰湖。还可以观赏到奇山怪石、奇花异草、珍贵的野生动物。在冰川公园
植被观赏区,有高原
冰山120多种植被和动物,如
雪豹、
藏雪鸡、
棕熊、高原
雪莲花、青兰草、
紫草等动植物。
相关文化
民族文化
柯尔克孜族
慕士塔格峰山脚下有一个柯尔克孜族村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以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最为集中。柯尔克孜族主要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本民族文字。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少数兼营农业生产。牧民们夏季多住圆形毡房,冬季则多住平顶土房。饮食以肉食、乳制品和面米细粮为主。柯尔克孜族主要信仰
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
诺劳孜节、
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日期间常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文体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百分之六十聚居在干新疆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慕士塔格峰的南方。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关于“塔吉克”一词的意思,有古代
阿拉伯部落“塔伊”、“大食”及11世纪中亚突厥人对操
波斯语的“塔特”民族的称呼等说法。但一般认为“塔吉克”出自“塔吉”一词,
塔吉克语为“王冠”之意。居民普遍信仰
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斋,不
朝觐。一般群众仅在节日礼拜。宗教首领称“依禅”。各户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世袭的继承者。民族和宗教的节日有
古尔邦节、乞脱乞迪尔爱脱(
春节),巴罗提节、肉孜节、台合木兹瓦目脱节(播种节)、兹完尔节(引水节)等。
历史传说
塔吉克族的男女青年曾把慕士塔格峰看作纯洁爱情的化身,并且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慕士塔格峰和
乔戈里峰是连在一起的,慕士塔格峰上的冰山公主和乔格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热恋了。冷酷的天王知道后,用神棍将这两座相连的山峰劈开,活活拆散了这对真挚相爱的恋人。
冰山公主思念雪山王子的眼泪流成了冰川,雪山王子历经千难万险想见冰山公主,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了太阳神。
太阳星君答应帮助雪山王子,但需要雪山王子洁白透明的身体融化成一片彩霞,在每年夏秋两季太阳落山后,他会悄悄把这片彩霞留在慕士塔格冰峰上,这样公主和王子就可以相见了,王子欣然同意。
影视作品
《冰山上的来客》
20世纪60年代,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
冰山上的来客》,该片由
乌·白辛编剧,
赵心水执导,
梁音、
阿依夏木、
谷毓英等主演。影片讲述1951年夏,新疆萨里尔山口的牧民娶了一位假冒
古兰丹姆、实为女特务的新娘子。解放军哨所战士阿米尔与古兰丹姆从小青梅竹马,后来古兰丹姆被卖给匪徒。假古兰丹姆多次借看望阿米尔之名到解放军哨所刺探军情。杨排长识破其真实身份,将计就计,将特务一网打尽,阿米尔与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影片插曲《怀念战友》男主角阿米尔弹奏
都塔尔唱这支歌的镜头,就是在慕士塔格峰前拍摄的。
非遗文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地”。有民族史诗《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刺绣服饰、驯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玛纳斯》英雄史诗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被学术界称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玛纳斯》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主要流传于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此外,
中亚的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也是玛纳斯重要的流传地域,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也有流传。
一直以来,《玛纳斯》都是以“玛纳斯奇”单人无乐器演唱的形式进行传唱。随着时代发展,为了让各族观众接受、喜爱《玛纳斯》,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从草原搬上舞台。此后,《玛纳斯》以二重唱、合唱、弹唱、对唱、表演唱、
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与观众见面。2006年,《玛纳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玛纳斯》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驯鹰习俗
驯鹰习俗是柯尔克孜族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中形成的独特习俗,2011年,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一只好的
猎隼可以养活一家人。柯尔克孜族人世代与鹰为伴,放牧为生。驯鹰有五个步骤,打鹰、熬鹰、养鹰、驯鹰、放鹰。柯尔克孜族人一般将一只鹰人工驯养5—7年,而后必须放归大自然,让其繁衍后代。2023年前后,柯尔克孜族已经改变了过去游牧的生活,实现了定居,但驯鹰依然作为民族的技艺被世代保存下来。
柯尔克孜族刺绣
柯尔克孜族
刺绣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刺绣主要流行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多以
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题材,也有几何图案,主要用以装饰服装、鞋帽、腰带、枕头、布单、毡毯、帐帏、门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在众多绣品中,尤以“五彩吉祥符”最能代表柯尔柯孜刺绣的技艺。无论男女,他们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的几何图案。
柯尔克孜族刺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的色彩主要以红、蓝、白、绿为主。柯尔克孜族妇女人人擅长刺绣,她们从小开始学习简单的轮廓勾勒,到层叠的填色创作,长大后,她们的绣艺渐渐娴熟,结绣、钩绣、扎绣、刺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十字绣等样样精通。
参考资料
慕士塔格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2023-08-18
魅力阿克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23-08-22
柯尔克孜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3-08-24
塔吉克族介绍.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2023-08-24
玛纳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