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古镇(英文名:Qibao Ancient Town)位于
上海市闵行区中部偏北,东临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西与青浦县、
松江区接壤,南靠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北与
华漕镇和
航华新村街道为邻,总面积21.3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上海七宝古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管理。
七宝古镇初建于
东汉,形成于
北宋,在明清时期达到其发展的顶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镇出现拆除和保留之争,于2000年进入修复改造阶段。2000年9月,七宝镇政府以修复
蒲汇塘桥为标志开始对七宝古镇的修复保护工作;2001年7月,完成一期改造工程,商家陆续入驻,并于12月30日在西北街举行开街仪式。七宝古镇在
行政区划上隶属
闵行区,下辖5个村、4个经济合作社、57个居委。主要景点有
张充仁纪念馆、蟋蟀草堂、棉纺织馆、七宝当铺、七宝钟楼等。
七宝古镇是一座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2005年,七宝古镇老街被评为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2020年11月,七宝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七宝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
七宝教寺而得名,《
松江府志》和《
青浦县志》记载:七宝故庵也,初在
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因改名七宝。后徒于镇,遂以名。宋代初年,七宝教寺选中
蒲肇河北、横沥港西为新址并重建。公元1008年,寺所在地得名为“七宝”,七宝镇应运而生。二是因七件宝物而得名,民间传说七宝当地有七件宝物,分别是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故七宝镇得名源于此。
历史沿革
发展历程
七宝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
东汉年间,这里有丁家庄。
吴越年间,
七宝教寺辗转从
松江区迁至此处,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赐额“七宝教寺”,七宝镇由此以寺得名。元末明初七宝镇发展至
蒲肇河两岸的地区,“居民繁庶,商贾骈集,文儒辈出,盖邑之巨镇”。七宝镇依托发达的
漕运条件而不断发展,以棉纺业名世,产有七宝布闻名
江南,时有郡(
松江府)东第一镇之称,在明清时期达到其发展的顶峰,成为当时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一方宝地。
历史上,不同时期,七宝的行政地域范围也不一样。基本上是指
集镇南北大街及其为中心的四周支巷小弄。《
蒲溪小志》描述为:大约东西广一里,南北称之。自明嘉靖年间起,以蒲汇塘为界,南、北分属
华亭县(后
娄县、
松江区)和
青浦区,镇分南镇、北镇,一直到民国末期。1983年,原七宝镇与七一人民公社合并后,此后,“七宝”地名泛化到七宝镇的行政区域全范围。原七宝逐渐被“
七宝老街”的称呼代之,2020年“七宝老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以“七宝古镇”命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房产公司在七宝老街周边建造了不少房子,古镇范围逐渐缩小,仅局限于青年路以南,浴堂街以东、富强街以北、横沥路以西,占地约86亩。九十年代,古镇也出现了拆除和保留之争,七宝人几乎众口一词,力挺保留之说。2000年,古镇在大家的拥护下保留了下来,并进入修复改造阶段。改造前的古镇,房子大多数砖墙以小青砖为主,瓦顶用小青瓦,而帖、梁、柱、、窗、门等基本上都是木件。修复后,建筑形式保留原有的民居形式,并修建与七宝过往息息相关的景点,如
张充仁纪念馆、
七宝蟋蟀博物馆、棉纺织馆、七宝当铺等。
建制变迁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至唐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七宝隶江南东道苏州
华亭县。五代十国时期,属
吴越苏州华亭县。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至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属两浙西路嘉兴华亭。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七宝隶
松江府华亭县。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海县设立,七宝由松江府华亭、上海两县分治。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由松江府华亭、
上海市、
青浦区3县分治。清朝时期,属松江府娄、上海、青浦3县管辖。
民国时期,七宝镇区以
蒲肇河为界一分为二,北镇隶江苏省青浦县,南镇先后隶江省华亭、娄、
松江区;蒲汇塘东则属上海县。至民国十六年(公元1947年),七宝镇由江苏省青浦县(北镇)和江省松县镇(南镇)划入海市第三十六区(龙华区),正式归上海市。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5月,属松江县泗宝区;同年6月,复归龙华区。
1956年2月,撤销龙华区,并入
西郊区管辖。1958年10月,西郊区撤销,七宝镇和宝北、虹桥、宝南乡并入
上海县。1958年,乡镇建制撤销,成立“政社合一”的七一公社,为
上海市第一个
农村人民公社,随后镇区出现一大批镇办企业和事业单位,商市以农贸为主。1966年5月,七宝从公社划出,为县属镇。1979年,青年路上建造了两幢四层楼房,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当时七宝镇区最高最新型的建筑物。1983年5月,撤销七一公社,成为单纯经济组织,并入七宝镇。1992年9月,上海县并入新的
闵行区,属闵行区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七宝古镇位于
上海市闵行区中部偏北,
蒲肇河与横沥港的交界处,距离上海市市中心18千米,虹桥交通综合枢纽2千米。七宝古镇在
行政区划上隶属闵行区,下辖5个村、4个经济合作社、57个居委,155个小区;东临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西与
青浦区、
松江区接壤,南靠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北与
华漕镇和
航华新村街道为邻,总面积21.3平方千米。
气候
七宝古镇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9°C;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C。全年
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年平均值为174.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5.4%。冬季受
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在西
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东南风,暖热湿润;春秋是季风的转变期,多低温阴雨天气。
地形地貌
七宝地区为一坦荡的滨海平原,其所占地域东西宽不足14千米,处于以“冈身”为标志的地貌单元分界地带上。滨海平原西起沙港,东至
沪闵路东侧的横泾港,在区境内宽约2千米,陆地面积约7.2平方千米。地面海拔
高程4.1~4.6米,呈由西向东略微升高之势。
水文
七宝古镇地处
蒲肇河与横沥港两条主干河道的交汇点上。蒲汇塘位于
上海市的西南方向,为市管河道,全长约6.64千米。西起
淀山湖,向东流入
闵行区,将七宝镇一分为二后,走向偏东北,流经虹桥、土山湾等折而向南,至新龙华南接漕河泾港。横沥港又名横泾,北起嘉定区,南至奉贤区内,是嘉定、奉贤、闵行三区内重要的干河,贯穿数十多个镇,底宽6~8米。
景区布局
七宝古镇以老街为核心区,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主街全长368米,建筑总面积为3.14万平方米。古镇格局自明代初成,形制规整,方正对称,呈棋盘格。
蒲肇河与南北大街垂直
相交,街分南北,巷串东西,整体呈“非”字形。主要街区道路有富强街、南东街、青年路、浴堂街等。其中北大街长约300步,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南大街长约200步,以特色小吃为主,南北大街上的主要景点有七宝茶馆书场、棉织坊、
蒲汇塘桥等。青年路是古镇街区主干道路,由驻防七宝的国民党青年军挖土填浜,铺石筑路而成,故名,主要景点有七宝钟楼等。明清时期,七宝商业发展鼎盛,百米长街市遍布
钱庄和
典当,故人称典当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改名富强街,主要景点有七宝当铺、上海七宝艺术馆、蟋蟀草堂、令竹竹器艺术馆等。另外还有位于浴堂街的七一人民公社旧址,北西街的
张充仁纪念馆、七宝皮影艺术馆等景点。
重要景点
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位于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青年路以南,浴堂街以东、富强街以北、横沥路以西,占地约86亩,是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市。老街上的民居建筑以双坡黛瓦的大屋顶为主,层高一般不超过两层,
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结构,采用穿斗式的轻型架构,木有外露山墙和封闭于山墙两种作法,屋顶形式以悬山和硬山为主。2000年对七宝老街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以及开发利用,南北大街的建筑主要以整治和修复为主,建筑形式均保留了原有的民居形式。建筑立面色彩一般使用天然原色,以淡色调为主,呈白色的墙体、青灰色的屋瓦、黑色的大门、褐色的木材本色的建筑形式。
张充仁纪念馆
张充仁纪念馆位于七宝古镇蒲溪广场75号,占地800平方米,馆舍
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庭院式二层楼明清建筑。纪念馆于2003年3月正式开馆,收藏陈列了张充仁先生的雕塑、绘画、实物和相关书报、照片等珍贵资料400多件,分别设置了“序厅”“饮誉欧洲”“画室春秋”“雕塑泰斗”四大展区,展示了一代雕塑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张充仁纪念馆自2003年开馆以来,先后被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百家博物(纪念)馆之一;纪念馆2004年起被命名为“
闵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起被评为“闵行区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馆”;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宝皮影艺术馆
七宝皮影艺术馆位于七宝老街北西街95号,是一座集七宝皮影艺术的展览、制作、演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馆。馆内分设表演区和展览区,表演区定时有
皮影戏班表演,平时供观众互动演出;展览区以图文、实物、音像等方式,具体展示七宝皮影戏的传承谱系、流传状况、基本形态、艺术特色等。七宝皮影有100多年历史,是
上海市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
浙江省皮影延伸而来,同时也是海派皮影的发源地。七宝皮影以彩绘为主,清秀亮丽,造型夸张生动;皮影的影人由两根操控棒控制,多用小羊皮制成,现在也用透明塑料薄片制作,颜色更加艳丽;皮影的演唱曲调起源于
道教音乐、江南丝竹,配合笛子、
二胡、中阮、
琵琶等弹拨乐器,富有江南韵味;
皮影戏剧目以历史传统题材为主,有《
封神演义》《
西游记》《隋唐演义》《岳传》《
杨家将》等,也有童话、寓言等故事。2007年,七宝皮影戏被市政府列入第一批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宝钟楼
七宝钟楼位于青年路钟楼广场,是七宝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在民间流传的“七件宝”中“一宝”氽来钟现存于钟楼三楼。氽来钟铸于明朝
永乐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的
七宝教寺主持筹资铸建,钟高1.9米,直径1米,壁厚9厘米,重达一吨。撞钟在佛教中有清烦恼、增智慧、保平安的寓意。每年
除夕送旧迎新,七宝钟楼钟声四越,为七宝百姓祈福。
棉织坊
明清时期,七宝是
江南重要的棉纺织和棉纺织工具生产地区,因棉
纺织业的发展而趋于繁荣,是“衣被天下”的主要集散地。棉织坊位于七宝古镇北大街41号,是棉织工艺的人文历史展览馆,也是
上海市唯一的棉纺织馆。棉织坊以“人文情怀、衣被天下”为主题,以实物展示七宝地区从棉花播种到收获,纺纱、织布、染色、整理等种棉花到成布的全过程,介绍七宝棉织产业的发展历史、棉织产业种植技术和纺织工艺,以及七宝的特色棉织布料希布(即“七宝尖”)。
上海七宝艺术馆
上海七宝艺术馆又名七宝书法艺术馆,位于七宝古镇富强街44号,于2009年10月开馆。七宝艺术馆是七宝镇“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汇集场所,馆内珍藏“
海上画派”书法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书法作品以及七宝部分本土作者的书法作品。艺术馆不定期更换书画展品,使游客欣赏到更多书画艺术,在艺术馆内陈列的有艺术家
吴颐人先生的书画作品、“
上海市书法晋京展”的大部分优秀作品等。
七宝当铺
清代年间,七宝富强街有当铺,故富强街旧称
典当街,是松郡之地金融活动重要场所。曾因典当
浙江省巨商十二对紫金狮子而闻名,在抗战期间毁于
日寇炮火,其废墟后俗称典当场。七宝当铺位于典当场原址富强街64号,为传统当铺模拟景点,占地约100平方米,仿古布置典当柜和流水牌、账册等物品。七宝当铺模拟古当铺的经营活动,表现古七宝的商业文化风情,并进行类似旧货调剂式经营,作寄卖或销售。
蟋蟀草堂
七宝斗蟋蟀历史悠久,传说
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曾驻
松江区。南方官员进贡一批良种
蟋蟀科,在途经七宝时马匹失蹄倒地,进贡的蟋蟀尽数逃逸,从此为七宝留下了良种蟋蟀“铁砂青”。七宝古镇的
七宝蟋蟀博物馆位于富强路37号,由前厅花园和后厅主斗台组成,是一座集蟋蟀竞斗和古今虫具展示的明清建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草堂内馆陈列着大小各异的蟋蟀盆、竹筒、蟋蟀撕草、蟋蟀标本。前厅主要承担文化展示功能,包括斗蟋蟀这一项娱乐活动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相关人物等文化信息的介绍;后厅展出了蟋蟀罐、蟋蟀箱等老物件,并加入可触化、
可视化的电子触摸屏与视频投放设备,便于了解
斗蟋文化。草堂在每年秋季举办“
蟋蟀科节”,让民众与游客在实战中感受蟋蟀文化的乐趣。
蒲汇塘桥
蒲汇塘桥俗称“七宝塘桥”,位于七宝镇南大街与北大街相接的蒲汇塘上,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有500多年历史。蒲汇塘桥是体现古镇风情与诗意江南的代表性建筑类遗存,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被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三孔式拱桥,主体花岗石质,呈南北走向,跨蒲汇塘。全长31.05米,中宽5.51米;主拱净跨11.25米,矢高5.2米;副拱净跨5.6米,矢高3米。桥面南边石阶22级、北边石阶23级;两侧桥额分刻阳文楷书桥名“蒲匯塘橋”。2000年再次全面修缮时,新置花岗石望柱和花板式桥栏,并在桥侧楹联石加刻了两副对联。
七宝教寺
七宝教寺始建于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原名陆宝院,又名福寿庵,原址位于
松江区境内
陆宝山下,是三国时
孙吴大将
陆逊的后裔
陆机、
陆云的家祠。宋初迁蒲汇塘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额“七宝教寺”;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毁于
太平军与清军之战;1947年寺址被改建为学校。2004年11月,重建后的七宝教寺举行了寺院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典礼。今七宝教寺,西、南临横沥径和
蒲肇河,东靠新镇路,占地43亩,分寺、园两大部分。教寺总建筑面积7696平方米,建筑群座北向南,依次是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僧、客房等,并配以七层佛塔、放生池等。寺园名为慧心园,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东园即牡丹园,园中以银杏片林、杨木块林和塔柏条林分界,居中腹地为牡丹园,筑有半米高花坛五个,六百株选自山东荷泽正品牡丹;西园即经幢园,园中制高点建有“经幢台”,台正中立有十一米花岗石经幢。
七宝天主堂
七宝天主堂位于七宝镇南街50号,占地1813平方米,建筑面积1413平方米。初建于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首次扩建并形成规模。新建的庭院大门为品字形三门,圣堂立面式样仿效古典哥特式,正门上有钟楼,高达三十多米,内悬含金铜钟三座。堂内有七大间,平顶二落水,设唱经楼,堂高十米,可容千人。彩色玻璃窗绘有圣经故事。教堂正门两旁摆放着一对明代
石狮子,使教堂本土化。上海解放前夕,钟楼被战火炸毁。1982年8月,恢复宗教仪式,教堂建筑修一新。2009年12月再次重修,教堂正面玫瑰花窗的位置安装了一座大钟,钟面上镶有marria(玛丽亚)字样。
闵行城市书房·七宝馆
闵行城市书房·七宝馆选址于七宝古镇游客中心二楼、横沥路108号。书房
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室内装修以新中式风格为特色,与
七宝老街古色古香的历史环境风貌相融合;设有阅览座位约30席,坐在窗边即可一览古镇风景;藏书约有5000余册,以历史、地理、人文社科等领域为主;开展“市民文化节”“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等活动,举办亲子阅读、阅读讲座、“家校社”联动等文化活动。七宝馆将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三者融合,营造出“家居式”阅读环境,同时服务于五湖四海的游客,是传播七宝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七宝茶馆书场
七宝茶馆书场位于七宝镇
南大街7号、9号,建于民国年间,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主体为两进二层楼房,坐东面西,均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硬山顶。首进楼房面西临街,二进楼房面阔三
开间,进深六界,穿斗式梁架。底层作书场,对外开放营业;二层正面为木围栏的长廊,里面三间房屋作娱乐休闲之用。百余年前的七宝茶馆位于今七宝茶馆斜对面“汇水楼”,1953年由于
土地改革,房屋归政府所有,“汇水楼”停办,而当地又需要茶馆,故以现在的房屋改为“七宝茶馆”。2016年9月5日,七宝茶馆书场被公布为
闵行区文物保护点。
闵行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位于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七宝镇新镇路1538号,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
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层,设三个常设展厅:《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
多媒体展示手段,展示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民族乐器文化。闵行博物馆与其他城市的博物馆合作,曾借展
西安博物院的“乐居长安·唐都长安生活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湖南博物院的“汉无极·
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
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
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位于
闵行区七宝镇联明400号的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区内。民族乐器陈列馆由以史料图片为主的序厅和以乐器实物为主的主厅构成,史料图片主要介绍了整个
上海市民族乐器制造行业的发展史,著名品牌“敦煌”60余年的历史足迹,以及制作民族乐器使用的工具、材料、乐器结构图等;乐器实物主要分为七个展示区,展示名家名匠精品乐器、礼赞中华乐器、仿敦煌壁画乐器、
敦煌文化乐器、锦绣中华乐器、跨界融合乐器、创新传承乐器、吹打乐器、少数民族乐器等近200款民族乐器。
文化活动
七宝古镇文化节
七宝古镇文化节自2017年6月9日在
闵行区七宝古镇首次举办后,至今已举办七届。文化节为挖掘七宝特色文化内涵,展示七宝传统文化,让市民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拉近七宝人民的
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在见证七宝的奋斗历程的同时传扬七宝精神。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七宝古镇文化节,通过皮影文化节、
蟋蟀科文化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大赛、高雅艺术进社区、古镇寻宝等活动,展现七宝传统文化;2021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七宝古镇文化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通过歌舞、戏剧、书画等形式,展现古镇新貌,庆祝建党百年;2023年的七宝古镇文化节增设了
花车巡展,花车长12米,宽3米,高4米,共16辆,在七宝古镇民主路和青年路路段巡展。邀请市民游客广泛参与,提升“七宝古镇文化节”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其他看点
令竹竹器艺术馆
令竹竹器艺术馆坐落于
七宝老街富强路64号,在保留传统竹器的基础上,主攻有工艺品属性的竹编器物。馆内陈设的竹编工艺品有近千件,供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选购、定制。还有三百余件竹生活器物展,涵盖了茶器、文房、
花器及生活器物,均以“生活”为原点,展示精致而平淡的东方竹文化。
解元厅
解元厅位于七宝镇北大街徐家弄,占地193平方米,
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6年)解元
工部郎中吕克孝故宅厅堂,俗称解元厅。原建筑梁、檩、椽、柱等为
楠木,雕刻粗犷道劲。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春,毛耕渔组建的“鸿绪堂皮影戏班”在此作首场演出。1989年被列为
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落架大修,因梁、柱腐蚀严重,代以新木。
斗姆阁
斗姆阁位于七宝镇七莘路2678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东北隅,北距宝南街约60米,占地面积约159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265平方米。传始建于宋代,为原东岳行祠建筑之一。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重建。2000年全面修缮,成为七宝古镇上屈指可数留存完好的古建筑景观之一。建筑坐北面南,呈“一正两厢”布局,砖木结构二层,面阔五
开间,左右连厢房,书条格如意纹裙板门窗,梁架有
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枋木上雕花,如意斗拱托飞檐,镂雕拱眼壁,青瓦歇山屋面。建筑背立面二层中部建有外挑轩廊型平台,以石柱支撑作戏台,台口围有矮护栏。斗姆阁于1988年2月被公布为
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1日被公布为
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四面厅
四面厅又称花厅,位于七莘路2678号
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东北隅,北距宝南街约20米,占地面积约110.12平方米。传始建于宋代,原为东岳行祠建筑之一。
清代重建,2000年全面修缮。四面厅坐西面东,平面呈方形,为砖木结构,面阔与进深均为三开间,梁架为
抬梁式,屋内四边为船篷轩,丁字五出跳斗拱,镂雕拱眼壁,枋木上雕刻田园牧羊图等。四面均为书条格如意纹裙板长窗,东西各8扇,南北各6扇。屋外如意形斗拱托翘檐,青瓦歇山屋面。1988年2月被公布为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被公布为
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七一人民公社旧址
七一人民公社旧址位于七宝镇塘南居委境,即浴堂街4号。原为石库门式民居宅院,1948年由七宝人张良舟修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七一人民公社”在此设立办公机构,该公社是上海地区最早建立、规模较大的人民公社,俗称“老公社”。旧址院落坐北面南,呈“一正两厢”
三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207.3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正间面阔三
开间,进深六界,穿斗式梁架,青瓦屋面。2009年8月6日,被公布为
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7年,虹桥
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2011年6月,
京沪高速铁路开通,相配套的虹桥枢纽1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机场一线以及316路、320路、941路等公交线路相继开通。其中5号线 、9号线、10号线以及
上海地铁12号线呈丰字形分布在七宝古镇,不仅缓解七宝地区拥挤的交通状况,也促进了七宝地区经济和商业发展。
2015年,七宝古镇制定“七宝老街民俗古镇开发方案”,分步推进街区业态调整。
2016年,根据《七宝镇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七宝古镇区域经营行为的操作办法》,七宝古镇将待租商铺信息公开,通过公开招租的形式择优筛选最佳商户入驻。
2019年,七宝古镇打造“七宝里弄”品牌项目,汇聚老街传统特色民俗小吃。
2019年6月,
上海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开工建设,
正线全长68.6千米,途经
闵行区、
徐汇区、
浦东新区3个区,从虹桥枢纽站出发,终到
上海东站,共设9个车站,设计时速160千米,是国内首条与
国铁集团网络互通互联的
市域铁路示范工程。机场联络线西段工程一标地面区间从
上海虹桥站引出,跨越G50
上海-重庆高速公路到
沪松公路北侧七宝地面站再逐渐进入盾构区间,途经
新虹街道、七宝镇,全长4.586千米。
2020年,七宝镇启动
七宝老街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全面消除“
城中村”,完成5620平方米航华花圃街心花园改造及中春路步道景观灯光项目。
2021年,七宝镇
漕宝路快速路开工建设,计划2026年建成。该
快速路西起
嘉闵高架路,东至
桂平路,采用“地道+高架”的组合形式,快速路主线长度7.2千米,跨越
松江区、
闵行区、
徐汇区三个行政区。主线地道和高架道路为
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采用双向6车道通行规模。改建地面漕宝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千米/小时,采用双向6快2慢通行规模。
2023年,七宝镇根据闵行区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发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制定
七宝老街区域统筹开发方案,在保留古镇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联动发展。
保护
1999年初,闵行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一线四点”的城市建设思路,将七宝老街改造列为全区重要建设项目。
2000年,七宝镇成立七宝古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修复改造指挥部和文化顾问小组,启动老街修复规划。修复和改造分段分期进行,一期修
蒲汇塘桥和南北一条街,辟建钟楼、塘桥两处休闲广场,二期修复沿河两岸房屋和所有管道入地等。同年9月,七宝镇政府斥资2000万,以修复蒲汇塘桥为标志开始了对
七宝老街的修复和保护工作。2001年7月,完成一期改造工程,商家陆续入驻,并于12月30日在西北街举行了开街仪式;2002年1月,二期修复改造工程启动,11月底结束。二期修复改造中,在北西街西侧辟地新建蒲溪广场、
旅游船码头;修建由牌楼、戏台等组成的露天剧场式文化休闲广场、棉织坊、
蟋蟀科馆等。
2020年6月,七宝镇老旧住房改造暨七宝老街2号地块改造项目开工,改造区域占地108亩,
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恢复原有安全通道,实施架空线入地、铺设强弱电及燃气管网等各类工程;铺设污水管网、增设卫生间;修缮、改造房屋质量;铺设雨水管网,将给水、雨水、污水、消火栓用水等8项市政管道设施统一集中入地辅设,外接外围道路市政管网设施。
相关文化
民间传说
飞来佛
传说由天上飞来故得此名。相传古时候,七宝人想铸一尊大佛,佛祖得知后,被七宝人的虔诚所感动,决定施法以助一臂之力。当晚,风雨大作,从天上突然降下一物,一座大佛径直落在镇南东圣堂殿墟上,高丈余。此地百姓将佛摆正置放其中,东圣堂也因此佛而声蜚四乡,香火兴旺。
金字莲花经
《金字莲花经》既是七件宝物中的一宝,也是“
七宝教寺”以及七宝镇得名的重要原因。相传
五代十国时,吴越王之妃爱用金粉在蓝色绡纸上,以工楷抄写经文,《金字莲花经》是她花了5年时间抄成的精品,深得吴越王的喜爱。吴越王携妃拜名寺“陆宝院”时,将这部《金字莲花经》赐给了陆宝院,因
吴语“陆”“六”同音,王则称“此亦一宝也”,“陆宝院”即改名“七宝寺”。后寺徙于镇,镇遂以名,谓七宝镇。
氽来钟
相传七宝教寺建寺之初,各种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河水猛涨,经过7个昼夜之后,教寺护寺河香花浜上突然浮来一物,煌然有声。第二天,雨过天晴了,镇民发现一口巨钟浮于水面,已漂浮到教寺山门前。后来寺庙的僧人将巨钟打捞起安置在教寺,取名为“氽来钟”。
金鸡
相传古时候,有个外乡人为找致富的途径,路经七宝时找当地最有学问的智者询问究竟。智者告诉他:去看看镇东高泥墩上的金鸡。金鸡五更而啼,闻鸡而作,勤劳致富。其事传遍四乡八邻,人人争相效仿,代代相传。
神树
即千年梓树,传说建安五年吴大将
周瑜奉命东征,周瑜于吴中东三百里处遇险,获梓树道人相救。道人以药汁治其箭伤,以鹤子化马赠与周瑜,药汁取自千年梓树,所以它也被称为神树。
玉斧
传说明正德年间,
蒲汇塘桥始建,由于河底泥软,桥桩总是打不住。正在造桥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位老者缓缓而来,走到河边的肉铺旁拿了一把斧子,往桥基下一垫,桥桩顿时就稳了,塘桥也因此建了起来。由于当地方言中肉和玉同音,肉斧也被传作了玉斧。
玉筷
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赐给姓吴的功臣一双玉筷。这双玉筷非常神奇,能驱除五毒,又能作剑劈邪,功臣就将玉筷放在了七宝镇北的蒋家桥下,借助它扶正祛邪的法力来佑护一方安定。
文创产品
七巧板
七巧板巧妙地使七巧板的“七种形状”与七宝来历传说的“七件宝”元素融会贯通,将七块“板”设计为七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积木”,每块“积木”上分别绘制和雕刻上“七件宝”元素之一。
《永远的七宝》
《永远的七宝》是七宝本土艺术家冯念康创作,整册书除几处简单的文字介绍外,全部以图片形式呈现;全书共收纳图片300余幅,均为作者拍摄或搜集的关于
七宝老街的旧照片,包括文物与古迹、历史上的事、蒲汇塘边等;图片时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讫,终至2000年,展现七宝老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风俗人情以及区域风貌的变迁。
历史人物
吕克孝,字公源,青浦七宝(今属
闵行区)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时中解元(
举人的第一名)。万历四十五年时,吕克孝前往苏北如皋任县学教谕之职,县令李廷才委他修《如皋县志》。万历末年,吕克孝应诏入京;
朱由校天启初年,官至工部营缮司郎中(
正五品);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被贬官至湖北,任荆州
关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清流东林党
杨涟、
左光斗等人被杀,吕克孝被削职还乡。回到七宝后,吕克孝住在北大街徐家弄的解元厅,为亲朋好友资助,在吕家老宅上修建而成。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吕克孝病故。
张充仁(1907~1998)上海人,祖籍七宝俞家巷。擅长雕塑、绘画。1931年获“中比庚子赔款”
助学金,赴
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留学,毕业作品《渔夫之妻》获国王阿尔培奖金和市政厅金质奖章。1934年,与
埃尔热合作创作《
蓝莲花》之《丁丁游中国》
连环画,通过艺术画面展现当时中国的真实情景,批驳
日本军国主义散布诽谤言论,成为当时西方读中文者主要的参考读物。1941年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被誉为中国
水彩画大家。1985年应邀访法,并应法国文化部之请创作《爱尔席》
塑像。1988年,应
法国政府之请为密特朗总统塑像,并被聘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91年从
法国返沪创作《聂耳》塑像。1993年完成《邓小平》塑像。1998年10月8日病逝于法国。
重要事件
所获荣誉
2003年,七宝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荣誉称号。
2008年,七宝镇获得全国健康城市试点镇荣誉称号。
2008年11月,七宝镇被
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2013年,七宝老街“御前街”获“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最具特色示范项目”称号。
2019年9月,七宝镇荣获2019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称号。
2020年11月,七宝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
闵行区七宝镇
九星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22年,七宝古镇获评首批“
上海市数字景区”称号。
2023年,七宝镇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重大事件
刘家老宅位于上海七宝古镇的
七宝老街,始建于
清代同治年间,此后历经扩建、翻修、战乱等阶段,近150年间一直屹立于七宝古镇内。1998年,闵行区着手进行七宝老街的修复改造工程,计划推倒老街原有建筑,建造全新的商品房,老街是否保留的问题使这项计划引起争议。2003年6月23日,上海《
文汇报》《
新民晚报》和上海电视台对七宝北东街和南东街沿河建筑拆与留的问题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开始,刘家老宅被一处建筑工地的围墙包围起来,老宅的四邻均已被拆除,刘家成为
七宝老街拆迁中为数不多的
钉子户之一。2009年,老宅动迁工作加快,经过十多次的谈判,政府与刘家双方在补偿和安置方面达成一致,老宅将获得易地重建,但不再属于刘家。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