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
南宋罗泌所撰杂史
《路史》47卷,南宋罗泌撰。全书内分《前纪》9卷,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后纪》14卷,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国名纪》8卷,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下逮两汉之末;《发挥》6卷、《余论》10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路史》之名取自《尔雅》的“训路为大”。所谓路史,即大史也。此书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
内容简介
《路史》一书,采用道家等遗书的说法,再上溯高推旧史所称“三皇五方上帝”以上的往事,文章华丽而亦富于考证,言之成理。书名《路史》,意思是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史”之意。从他的著作宗旨看来,深惜孔子“删书”断自唐尧,忽略上古史的传统。《路史》之名取自《尔雅》的“训路为大”。所谓路史,即大史也。此书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说:“皇古之事,本为茫昧。泌多采纬书,已不足据”,又“皆道家依托之言”,“殊不免庞杂之讥”。但是此书在中国姓氏源流方面的见解较为精辟,常被后世研究姓氏学的学者所引用。全书内分《前纪》九卷,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后纪》十四卷,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国名纪》八卷,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下逮两汉之末;《发挥》六卷、《余论》十卷,皆辨难考证之文。
作品目录
《路史》四十七卷,分为前纪、后纪、余论、发挥、国姓衍庆纪原、大衍说、国名记等。
版本信息
四部备要本《路史》四十七卷,宋罗泌撰、男苹(即罗泌之子罗苹)注、明乔可传校
馆藏信息
首都图书馆所藏《路史》,半框高18.1厘米,宽14.0厘米,半叶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同,白口,四周单边,为明嘉靖洪楩刻本,本书卷端首行,书名下题“钱塘洪校刊”六字。洪楩为明嘉靖年间杭州市著名书坊“清平山堂”的主人,此人除嗜藏古籍之外,还专事校刊,其刊刻之书大都为宋元珍本,既精且多。《路史》一书是其依宋本重刊,校精致,刻印精美,是后代传世刻本中较好的版本之一。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定级标准》,定为二级古籍。此书已于2010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为07728。
内容节选
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众人疑之,圣人之所稽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氏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汤者,遂有天地、权舆之说。夫太极者,太一也,是为太易。列曰:“有形生于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与形质具而未离曰“浑沦”。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易无形,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究也。九变复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而骞者为天,浊重而坠者为地。冲粹而生者为人,天地壹縕,万物化醇;男女会精,万物化生,而庶繁矣。
虽然治故荒忽,井鱼听近,非所详言。而往昔载谍又类不融正闰、五终始之传,乃谓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继之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在《洞神部》又有所谓初三皇君,而以此为中三皇,盖难得而稽,据然既揄之矣。此予之所以旁旅摭,纪三灵而复著夫三皇也。
浑敦氏之世,但闻罕漫而不昭晰,有不得而云矣。王充曰:“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之声色,後之声色也。鸟兽、草木、人民好恶,以今而见古,由此而知来。千世之前、万之後,无以异也。事可知者,圣贤所共知也;不可知者,虽圣人不能知也,非学者之急”。今一切隔之。
仪,匹也。不曰“二仪”者,二有先後,两无彼此,有相匹之意矣。天一地二者,此先後之言,尔地亦惟一,而云二者,言下已落苐二也。李明之《衡山记》云:“朱符谓火,如两仪成,变化不可缺一”,当有识者辨之。有太极,说见《发挥》。
太初之始。
无形,天地之始;有形,万物之母。
饺子也,《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
《易内篇》云:“日月相逐为易”,有易象及易之名二说,见《发挥》。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则无其一矣。以数倍之,为五十而一,无倍是之谓“无形埒”。
北方先有。
七,衍数;九,玄数。此河洛自然之用,世莫能名。夫一至七返矣,至九还矣,还返变通之谓也。是所谓易者,岂牵合哉。
始则终,终则始。会九而复元,变九而复贯。易卦自一变至七,为归魂而本宫之气革矣。复二变而返乎本体,是复变为一也。九转之道,亦数之足尔。
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有体而一无体。是故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一者,数之始,而非数也。二二而四,三三而九,以至九九八十一,皆可变以乗,而一不变。百则十也,十则一也,故亦不变。去其一而极于九,皆用其变者也。
此上本《易乾凿度》之文,引见《列子》知此说,则可以究天地之蕴矣。
天地交而万物生也。夫一气之中五行并育,而五行之生各一。其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自是衍之则为十、为百、为千万。如果核既,则根生干、干生枝、枝生叶,斯谓三生万物。
即代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六韬大明》云:“姬奭对文王曰:‘天道净清,地徳生成,人事安寕。戒之勿忘,忘者不祥。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今贑之会昌县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市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事具徐整《三五纪》及《丹壶记》。至唐袁天罡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晴,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亦神假者。《录异记成都市之庙有盘古三郎之目,庸俗之妄,馀详《发挥》。
下卷所纪三灵者
详见发挥
诸书说三皇不同:《洞神》既有初三皇君、中三皇君,而以伏羲女娲、神农为後三皇;《周官》、《大戴礼记》、《六韬》、《三》、文列《庄子》、不韦《春秋》有三皇之说,而刘恕以为孔门未有明文。孔安国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世遂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之三皇,斯得正矣。至郑玄注《书中候勑省图》乃依《春秋运斗枢》绌黄帝而益以女娲,与洞神之说合。然《白虎通义》乃无女娲而有祝融,《甄曜度》与《梁刘彻祠象碑》则又易以遂人,盖出宗均《援神契》注与谯周之《史考》。纷纭不一,故王符云:“闻古有天皇氏地皇人皇氏,以或及此,亦不敢明”。至唐天寳七载始诏,以时致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于京城内。而王玙建言,唐家仙系所宜崇表福区,请度昭福,作天华上宫及灵台大地娑父祠。于是立三皇道君、太古天皇、中古伏羲女娲等堂,是则太古天皇外复别立三皇矣。
钦定四库全书
路史
卷二
宋罗泌撰
前纪二
中三皇纪
天皇氏
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颀嬴三舌。驤首鳞身,碧卢秃楬。首出庶物,君有五期。实司元化,嵗纪摄提。斟元陈枢,以立易威。秉籙司契,无文不。乾曜元,像符合气。亭毒万有,风行焱逝。灵书八会,自然洞神。玉十华,人风真淳。体真得极,提名旋复。无门无旁,神运四奥。被迹无外无热之陵,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易通卦验》文。按《洞神部》以此为中三皇君,是君臣道生之後。
《外纪》云:“十二头,号曰‘天灵’”。
以“获”为名,以“望”为姓,字子润,号中天皇君。并详《洞神部》。
十二文
传记三皇皆虵身,此亦形相尔。说在《女娲纪》。
《丹壶记》
《五行期运》一云犹五条,非。
徐整《厯纪》。
春秋保乾图》云:“天皇于是斟元陈枢,以立易威”。言斟酌元化该皇极,以建易道。宋君云:“威,则也。言斟酌元气、陈列枢机之行,以改立先法”,妄矣。
《太微黄书》云:“天皇氏象符,以合元气长生之要”。
亭蓄其形毒散其气。
《玉经隐注》云:“三皇天文,谓之‘太上玉策’”。按《洞神》第十四:“一天皇内字,二地皇内纪,三人皇氏内文,皆三元八会,自然成文,鸟迹之始也”。《真诰》曰:“八会文章之祖也,一皇演八会之文,为龙之章,云篆之迹是矣”。《太微黄书》云:“灵书八会,字无正形”。
三皇经》云:“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为用。天皇所授玄玉,为简青玉为文;地皇所授皇玉,为简白玉为文”。盖道家者流以《三皇经》为《三坟》。《大洞经》云:“《三皇经》者,玉真洞、清上清洞、玄太清洞神也”。《三洞苍元经》云:“洞真上清也,洞玄灵寳也,洞神三皇也”。然近代《三坟书》非此也。有跋,见《发挥》。
《洞神经》有三皇印、三皇玉劵,一曰金契。《三皇经》云:“自然之文,皆缀以金钩,置以玉案,覆以珠巾,芬以五香,恃以十华”。
《太真科》云:“大化始立,人风真淳。故三寳度三品之人:洞神名仙寳之道,接三皇之世;洞玄名灵寳之道,明三才、度五帝之世;洞真名天寳之道,纪清正之方、济三代之後”。
《灵寳经》云:“三一者,上一真帝之极、中一真皇之主、下一真王之妙。天皇氏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主,故上成正一;人皇氏得妙,故上成众妙。三皇体真而守一,其真极也得一而已”。
提名,策名也,旋复言其变化。
遁甲开山图》云:“天皇出于柱州,即无外山也”。郑玄云:“无外之山,在昆仑东南万二千里”,《水经注》云:“或言即昆仑,荣姓云五龙及天皇皆出其中”。
项竣《始学篇》:“天皇十三头”,皇氏《洞纪》云:“一姓十三人也”,他书皆然,独《春秋纬》言天皇、地皇、人皇皆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故《河图括地象》云:“天皇九翌,提名旋复”,盖辅翌者九人。尔《易通卦验》云:“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元。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云“君之用事五行,更王者亦有五期,三辅公卿大夫也”。故《礼记正义》谓“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天地初分,即应有君臣治国第,年代绵逺而无文,尔三辅九翌并皇是十三人。
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铿名岳姓,马踶妆首。十一龙君,迭辟继道。主治荒极,云章载持。逮天徳,与地。太始之元,上成正一。不生不化,覆却万物。得道之秉,立乎中央。神与化游,唯庸有光。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爰定三辰,是分宵昼。魄死魂生,式殷月候。诸治径易,火纪周正。草荣木替,亦号万龄。
伯阳父曰:“太古二皇,得道之秉,立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墆,而轮回无废;水流不止,而与万物相终始”。然不曰三皇者,岂非人皇氏之世人道大备,非复二皇之代,故退首乎十纪,而不遂与二灵参邪?!予故从之,别纪二灵,而返泰皇氏于《九头纪》。
见《遁甲开山图》。
字子元,号中地皇君。
地皇十一君,皆女面、龙、马踶。《水经注荣姓云:“兄弟十人,面貌皆如女子而相类,虵身兽足,出龙门山”。
《洞神经》云:“中地皇君主治八荒四极、四海山川溪谷”。
《三皇一一等经》云:“中天皇以平初元年出治,中地皇以太始元年出治”,平初、太始云上竟号年。按《道书》有元景、延和、赤明、延康、康秦、龙汉、开皇、无极等号,而《武帝内传》又有青虚,《三统经序》有中皇之类,悠悠无验,特取太始、太初之意云。
覆于下,却于後。正一见上《纪》。
见《中子》等书,立中道也。
《鸿烈解》。
见《通厯》。或谓三辰有度,昼夜有经,何定分之?有曰:不然,兹特後世作仪器,以度准盈虚、以正昏明者,固非移日月而易昼夜也。是知躔度景之用,有自于此矣。
《通厯》云:“地皇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亦见《氏小史》。此亦本自然尔。凡事有出而无考,姑取以证者,此之类也。
《帝系谱》云:“天皇氏以木王,地皇氏以火纪”,《始学篇》亦谓“天皇以木徳王”,故或有疑二皇为羲、炎者非也。
三皇经》:“天皇、地皇、人皇氏,开治各二万八千嵗”,而《河图》、《帝系谱》等天地二皇俱万八千嵗,《始学篇》则云“八千嵗”。按《真源》云:“盘古氏後有天皇君一十三人,时遭火。乃有地皇君一十一人,各万八千馀年。乃有人皇君兄弟九人,结绳刻木四万五千六百年”,皆难取信。夫太素蓂茎固有常数,然方此时嵗厯未著,乌从而纪之哉!《三坟书》以一嵗为一易草木,盖以草木周禅为之纪辨尔。今都波之人莫知四时之候;女贞之俗不知正朔纪年,但云已见草青几度;流求之国以月生死辨时,以草木荣枯为嵗;儋崖观禽兽产乳识时,占(艹储)芋成熟纪嵗;土番以麦熟为嵗首;宕昌国党项族皆候草木以记时序。太古之世中原地区之俗,有以与蛮夷同斯不疑者。曰万龄者,亦号数之万尔。
九头纪
泰皇氏
地皇氏逸,于有人皇氏。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胡洮龙躯,驤首腋。出刑马山、提地之国。相厥山川,形成势集。才为九州,谓之九。别居一方,因是区理。是以後世,谓居方氏。太平元正,肇出中区。驾六提羽,乗云车。制其八土,为人立命。守一得妙,人气自正。爰役风雨,以御六气。昭明神灵,光际无。万物,无门无毒。以叶言教,为天下谷。出谷口[10[,还乗青冥。覆露六幕,罔不承命。道髙厚,何徳之僣。其所付,与人天参。离艮是仇,有佐无位。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也。饮食男女,所自始也。当是之时,天下思服。日出而作,日内而息。无所用已,颓然终。为世之日,两皇并隆。
有天地则有万物,有万物则有男女,有男女则有夫妇,有夫妇则有父子、有君臣道也。昔者太极泮,而浑敦氏职焉。浑敦氏逸,而有初三皇君。三皇射而二灵作,二灵後乃有十纪:其六在钜灵氏之前,百七十有八姓;其四在钜灵氏之後,三纪五十二姓,而(足疏)仡之纪自黄帝始。其嵗之逺近,置而勿论可也。录条刺于右端。
见《书》。
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九头。
玉篇》云:“亦臂也,今作掖腋”。《遁甲开山图》云:“人皇氏出于刑马山、提地之国”,山今在泰州伯阳谷,水出之老子之所至。
见《雒书》。《春秋命厯叙》云:“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见《三坟》。又《雒书》云:“人皇出于提地之国,兄弟别长九州,已居中原地区以制八辅”,则九州肇此分矣。今石(石隶)有九皇里,非一所也。
太平元年正月出治。大中祥符五年,神祖降言,上天徳之意,以为玉清分职。实曰九天司命,在昔乃为人皇,盖九人之一。亦尝降治国家之始祖云。
见《雒书》。《寰宇记》作“抵车”,误。
太平经》云“三皇之时,人皆气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得至道”。
言教,如云言辞,犹文教也。
谷口,古塞门,或云上暘谷。《蜀秦宓传》云:“三皇乗祗车,出谷口”,谓今之斜谷。《乐史》从之,妄矣。
上下四方。
《雒书适三辟》云:“人皇氏别长九州,离艮地精生女为后,夫妇之道始此”。又见《春秋命厯叙》、《通玄真经》。《鹖冠子》云:“九皇大帝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尊卑名号自居。吏民于次者,无国厯宠厯,录副其所付,授与天人,参相结连,钩考之具不备也”。此言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则前乎此者无政教、无君臣,有不男女、不饮食者矣。他可类推。
右中天皇氏而下,《河图》、《年代厯》等皆记之。《三五厯》云:“人皇百五十六代,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小司马氏取之,不足稽也。《寳椟记》云:“斯频国石室中有三皇石像,皆龙形,长六丈。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氏九头。头者,人也,若今数牛鱼然古质故尔。
《春秋命厯序》云:“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嵗,分为十纪”,《易乾凿度》及《春秋元命苞》皆云二百七十六万嵗,每纪为一十六万七千年,《广雅》因之,均为诞妄。夫二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嵗而反太素冥茎,此道之根本也。推于厯数之理者能知之,有太素之年,说见《馀论》。
其一曰九头,是为一姓纪,则泰皇氏纪也。
五龙二,是谓五姓纪。治在五方,司五类,布山岳。方是时也,世亟巢穴,日月贞明。盖龙徳而正中者也,汉世祠之肤施。
摄提三,是谓五十九姓纪。太史姓公言“九皇氏没,六十四氏兴。六十四氏没,而三皇兴”是也。谓六十四氏,盖并五姓而言。而所谓三皇者,乃合雒之三姓也,在汉皆。
合雒四,是谓三姓纪。教人穴居,乗蜚鹿以理。
连通五,是谓六姓纪。乗蜚麟以理。
叙命六,是谓四姓纪。驾六龙而治。
右古六纪,在钜灵氏前。
循蜚七,是谓二十一姓纪。自钜灵氏而下纪也。
因提八,如辰放氏之衣皮、有巢氏氏之编堇、遂人氏之出穴,皆因其变而举之也。
禅通九,是谓十有八姓纪。史皇氏之通封禅者,十有八姓也。
(足疏)仡十,自黄帝而纪。自泰氏没,而尝无君矣。其于民也,聚生处,无君亲之,异仁义礼智之所不用也,施报往来之所不行也。其有君者五纪,予不知几氏矣。司马贞曰:“九纪之间,岂惟数千百载,三二十皇而已哉!”,而庄子之说易姓而王封泰山禅梁甫者,盖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整者,千八百馀所。然则宇宙之专握符登纪为万物之主者可胜记邪?予读《易大传》而知天地之有初翔于僻邑荒村,恍见大古之俗,顾岂俟身亲而後信哉!昔者商汤之问夏棘曰:“古初有物乎?”,夏棘曰:“古初无物,今乌得物?使後之人而谓今之无物可乎?”。冉求亦问于孔子曰:“未有天地可知乎?”,仲尼曰:“古犹今也”。曰:“然,则昔吾昭然而今然,何也?”,曰:“昔之昭然,神者先受之;今之昒然,又且为不神者求也”。祇裯新袭,生之;州沼创出,虫鱼产之。一气之易,万物自见。故虽天地必有初也,而况于人乎!两间之物,彼亦一无穷,此亦一无穷,岂以不接而蔑断之哉,兹固存而不论。
秦丞相曰:“古有天皇氏、有地皇、有人皇氏,泰皇最贵”,贵者,非贵于二皇也。以其阜民物备、君臣政治之足贵也。按孔衍《春秋後语》泰皇乃人皇,张晏云:“人皇九首韩敕”,《孔庙碑》云:“前开九头,以叶言教”,是也。泰皇,即九头纪。旧记不之知,尔《真源赋》云:“人皇厌倦尘事,乃授籙于五姓”,知为九头纪也。韦昭亦云:“人皇九人,所谓九皇大帝”。然《鹖冠子》所称九皇,则又非此。至董仲舒春秋繁露》乃推神农为九皇,异矣。
五方之象类。
张道陵《二十四治图》云:“伏羲造天地,五龙布山岳也”。
《真源》云:“五姓乗云车而治天下,时人穴处巢居,日月贞明。一曰五龙纪”。
《春秋命厯序》云:“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遁甲开山图》云:“五龙见教天皇”。荣氏云:“五龙,爰皇後君也。昆弟五人,人面而龙身”。然以五音五行分配为五龙之名,如角龙属木仙之类,而以宫龙土仙为父。又言五龙以降,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分五方为十二部,法五龙之迹,行无为之化,为十二时神。是天皇在五龙之後,妄矣。郦元《水经》云:“父与诸子俱仙,治在五方”,亦见李善《游仙诗注》。今上郡奢延肤施县有五龙山,盖其出治之所也。故汉宣帝立五龙仙人祠于延安市,亦著《汉书地理志》。按肤施今隶延安五龙山在焉。有帝原水黄帝祠。《九域志》云:“五龙池,有黄帝五龙祠,四在山上,亦曰仙泉祠”。《寰宇记》:“五龙泉,出山东省一里平石缝,雄吼甘美,上有五龙堂”。而五龙谷水乃在耀之云阳县云阳宫之西南,又非上党之五龙山也。
孟诜《锦带前书》谓之括提纪,或作“提揵”、提犍皆非,盖摄提首纪尔。
《汉旧仪》云:“凡圣王之法,祭天地、日月、星辰、山川、万神,皆古之人能,纪天地五行之气,奉其功以成人者也,故其祭祀皆以人事之礼。食之天与土地,金木水火土石是矣。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凡八十有一姓,皆古帝王也”。故郑释《周官》以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为四类氏,或作“民”,误。
《龟图》出雒,从而合之,所谓黄帝合而不死者,或作雄,又转为熊,俱非。
锦带书》云:“合雒四姓,教人穴居。有巢教人巢居,四姓谓叙命纪”。
见《真源赋》。
或作“连”。
见赋蜚、鹿蜚、麟蜚,羊之类,盖皆马名。如蜚、青龙、白鹤、野麋、娥鹿、走孤、驺吾等尔。
克以命叙而通之也
赋云:“五姓後付,七十二姓,驾六龙而治天下”。七十二姓者,摄提、合雒、连逋、叙命之四纪也。然云“次传五龙氏,又以六姓纪为後,五姓次传叙命纪,合一百一十万七百五十年至遂人”,则妄矣。
徳厚信矼,天下之人循其化,以若飞也。陶弘景《谱厯》云:“上古有循飞纪”。
即十有三姓也。诸记不一。按《雒书》云:“三皇号九头纪,次五帝号五龙纪,次摄提纪,次连逋纪,次叙命纪,次因提纪,次禅通纪,次为合雒、循蜚”,传之谬尔。
《三坟书》作“通姓氏”,又以九头、五龙、提犍三纪在通姓後,妄也。大率此书虽有所取,然浅陋每难据云。
(足疏)以知逺,仡以审断,仁义道徳之所用也。
《谭薮》云:“道言天地初辟,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贱者易生,贵者难”。故今人以建寅之月一日起至七为人日,其源于此,盖不知也。
人皇氏以下五纪,凡九万嵗。十纪者,旧言六在遂人前。郑康成《六艺论》云:“遂人後厯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羲,始作十二言之教”,方叔机注云:“九头一、五龙五、摄提七十二、合雒三、连逋六、叙命四,凡九十有一”,如郑所言则十纪皆在遂人之後,而四纪又在伏羲之後,非也。马之徒,俱谓十纪通百八十有七代,又云伏羲前三後六,各立年嵗,亦惟取据。张揖贞到徐整等尔,皆不可质。
钦定四库全书
路史
卷三
宋罗泌撰
前纪三
循蜚纪
钜灵氏
钜灵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权,乗太极,而灝淑,立乎无间,行乎无穷,揣九变化,而与物相弊(金煞)。出于汾,挥五丁之士,驱阴反山川正流,并生神化大凝。惟无恒处,或云治蜀,盖以其迹躔焉。
予既得《丹壶》《名山》之记,又得《吕梁碑》获逆帝王之世,乃知天未丧斯文也。《丹壶书》云:“皇次四世、蜀山(人逐)傀六世、浑敦七世、东户十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九渠一世、狶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有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仓颉一世、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连十一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卢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阴康二世、无懐六世,凡八十有八世,是为禅通之纪”,可谓备矣。而又有钜灵氏、句彊氏。自句彊而下次谯明氏,次涿光氏,以次至次民氏,如下所叙,总曰“循蜚纪”,有号而无世。自是而上,亦惟有九皇大帝氏、地皇氏天皇氏氏,又上而乃有盘古氏,基之浑沌之说。其言浑沌之初,所谓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为说甚繁,非足贻训,故绌焉。自无懐降,所叙与《名山记》大同,此予之史篇所取(水献)者也。钜灵之号,此世所闻焉者也。《遁甲开山图》云:“钜灵与元气齐生,惟始气之先者”,又曰“钜灵胡者,偏得神元之道,造山川出江河”,神化之宜,岂非《鹖冠子》之所谓“尸气皇”者邪?!予得是书,乃更为之不疑也。然上之五纪,卒寂寥而无诏系,不得而缀矣。兹亦可谓富也,谨阙之以俟。
以下辩论本史成而立说,元不在正纪中。子姓客,例诸史,将便观览取之,以附于逐篇之末。故其中所用字俱在,已所用有异览者知之。
句彊氏
谯明氏
涿光氏
伯益之书有谯明之山、涿光之山,而俱载于《北经》。谯明、涿光信其为继治者,乃知故之事,非必无传,特恨幽介弗之究尔,予观于经而信二书之足丁也。
钩阵氏
黄神氏
黄神氏,或曰黄。黄头大腹,出天参政。无易天生,无散太璞。按图正端,是致天极。三百四十嵗,(犬巨)神次之,号曰黄神。
(犬巨)神氏
人皇氏氏没,(犬巨)神次之,出于长淮,驾六蜚羊,政三百嵗,五叶千五百嵗。
犁灵氏
《东荒经》有犁灵之尸,犁灵氏之尸也,以不。
于予之《路史》,亦异矣。凡孔圣之未尝言者,予皆极言之矣。予非好为异也,非过于圣人也。夫以周秦而下汔于今,耳之所纳、目之所接,其骇于听荧者,矣。况神圣之事,凡之莫既者邪?是尧舜崇仁义,六经《论语》其理备矣。顾且言之吾,见焦唇乾呃而听之者,愈悠悠也。是故庄子之徒,骂以作之意以起之,而後先王之道以益。严然则予之所摭正,亦不得而不异尔。予悲夫习常正,与夫氛氛日趋于竒者,之不可以虚言格也。于是引其而景者,著之此亦韩将军学兵法之义,而萧相国作未央宫之意也。虽然诡乱惑犹弗荐焉,览者知夫王、渔父说剑之惜,则吾知免矣。
大氏
大騩氏见于南,或曰泰块。昔者黄帝访泰块于具茨,一曰大騩,盖设于无垓坫之宇,而台简以游泰清者。後有隗氏、大隗氏。
鬼騩氏
鬼騩氏後有嵬氏、饶氏、攘氏、刹氏、鬼騩氏。
弇兹氏
泰氏
和山者实为河之九都吉神泰逄司之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逄氏之神也。
子曰:“鬼神之为徳,其盛矣乎!”。昔者,宰予请问鬼神之名,子曰:“气者,神之盛也;魄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故无鬼神则鬼神之名不立矣”。奈何仲由之问事鬼,则曰:“未能事人”,既问死则曰:“未知生”。说者往往以生死、鬼神为性命、道徳外事,有不可以致诘,而子路未可与言,故夫子不与之言。夫若是,则夫子既不诚于人之子矣。圣人之言未尝不自尽也。鬼神、生死,人事之大,奚为而不语邪?盖能事人则能事鬼,知生则知死矣。生死者,特性命道徳中之一事;而鬼神者,特性命道徳中之一物尔,岂复外乎!虽然神者,天之徒;鬼者,物之徒也。惟人之初,与天为徒,孰不具此神哉!惟生之後,开闭之不谨,而好恶之偏适,从而蔽之也。古之圣人惟其然也,是故开天之天,而不开人之天;闭人之窦,而不闭天之窦。开天者,徳生;开人者,贼生。徳生者,阳明胜,阳明胜故识性用;贼生者,阴浊盛,阴浊盛故物欲行,识性用则归于神,物欲行则归于鬼。归于神者与天为徒,归于鬼者与物为徒。亦天地之理也。今夫天阳而地阴,魂阳而魄阴,是故智气归天,而体魄则归地。神阳而鬼阴,君子阳而小人阴。是故正直为神,而险则为鬼。徳阳而欲阴,男阳而女阴。是故徳盛成男欲盛成女禽阳,而兽阴老阳而释阴。是故释误多毛老误多羽,君子于此,其可不毖又毖,而自堕于鬼物之区哉。三五之时,人聪明而渊懿,纯天而不人,是以黄帝、太少、神农、享乎其上,句龙、芒、祝融玄武作配乎其下,其事然也。帝喾而来不能纪逺然,而禺强、子契、玄、诸稽、实沈、骀台、咎陶、伯益、豕韦、稷之流,秩犹不迁之祀,横穷卓偏,刚毅一真,乌往而不神哉。叔末之人,占侸溪利跂。正直之道消,而憸险之行多,是以不能神明而归于物。《诗》云:“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本贤愚也。孔填不寕,降此大厉,逢吉凶也。三涂六道其僣,有自来矣。期期区,亦予之热热肺也。
冉相氏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此之谓真人
中之为道帝王之心,即治天下之正道。而圣人所以示世,入徳之大方也。自成世以来,未有不本。是以为政,而能驯致于大治者。今夫率意而射,则终日无所中。率意而视,则终身无所与,必也质的设而後天下之手,无异乡日月揭而後天下之目,无异属圣人之道独立乎中,而後天下之心无两从盖中也者,极之则世人之日月质的也。众见之所宗,万手之所会,理之至、义之尽,配天地而不可以复进。是故道得之而为太一,天得之而为天一,帝得之而为帝一。帝一者,立乎环中,浑兮如有容,泊兮如未始,出其宗而茫兮,无所终穷。自伏羲以之传炎,炎帝氏以之传黄,无异付也。尧帝氏以之传舜,舜帝氏以之传禹,无异语也。降及汤、文、伊尹周公,而中之所以为变者尽矣。春秋之世,惟皇不极而厥,庶民亦失其所以保极之道,以故上慢下,暴王室如毁,数千百年而不之复,则极之不建其祸,正如此也。嗟乎!《谟》《箕范》中极之说备矣。此家所有也,大《易》之书明言中者五十有五,所不言者否、剥、屯、颐、咸、革、贲、、明夷九卦而已。内之中六十有四,外之中亦六十有四,得其中动罔不吉,失其中动罔不凶,是故否、剥之五,亦获其吉,而复泰之三不免乎!凶惟其中之不可失也,虽然中庸之徳民鲜久矣。自汉诸儒取过不及之说,类之孔伋之书,世遂泥于过与不及之中,求之亡其统矣。夫君子之于中无过也,有不及而已,致广大极髙明,夫孰得而过邪?!冉相之道,兹其所以寂寥,希而不继之,岂不(制心)圣人,人伦之至者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尽伦尽制岂过不及之云乎?!而彼伧者,附诚明假权变,缴绕呫,以绸其,而济其奸,岂惟无忌惮哉!其不至于幸小人,而病君子亦已矣。此予之所以冉相氏,而为中庸泚也。
盖盈氏
若水之间,禺中之地,有盖盈之丘,盖盈氏之虚也。
大敦氏
云阳氏
云阳氏,是为阳帝。盖处于沙,亦著甘泉。以故黄帝以来,大祀于甘泉。云丹徒、北者,非也。
《遁甲经》云:“沙土之福,云阳氏之虚也。可以长往,可以隐处”。云阳之山在衡山之阳,只今茶陵县云阳山也。予游衡湘,道其麓,见山川之灵秀,土膏水沉,方皇不忍去。亦意尝有异人者,自之西首山阜丽倚皆西面,而北上朝衡岭矣。然考之皇甫姓《纪》,实为少昊之封。云阳氏之踪,固在甘泉。甘泉之山,本曰云阳。以故黄帝以来,每大祀于甘泉,则长沙市之地其亦为始封乎。虽然丹阳、曲阿亦秦世之云阳岭也。《地记》录曲阿正秦朝之云阳岭,太史时言东南有天子气,在云阳间。秦人于是发徒三千,凿云阳之北冈,曲之因曰曲阿,则今之丹徒也。昔呉岑凿丹徒区至云阳杜野小辛间,而陈屯田,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则今之破冈渎也。故杜佑丹阳市为古云阳,而学道传谓是茅山、若绛北之阳石者,非其正矣。载言之流以为仙者,盖知其异也。
巫常氏
泰壹氏,是为皇人。开图挺纪,执大同之制,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是故九皇传授,以索其自然之所生,复自然之解,与天地之所始。昔者神农尝受事于泰壹小子,而黄帝老子皆受要于泰壹元君,盖范无形尝无味。会久视操法,揽而长存者,有兵法、杂子、阴阳、云气、黄冶及泰壹之书。兵法、云气书传间出,而黄冶、杂子汉後不复见。其书言黄帝峨眉,见天真皇人,拜之玉堂。曰:“敢问何为三一之道?”,皇人曰:“而既已君统矣”。又咨三一,无乃朗抗乎。古之圣人,盍三辰立晷景,封域以判邦国山川,以分阴阳寒暑,以平嵗道执,以众交质,以聚民备械,以防奸车服以章等,皆法乎天而鞠乎有形者也。天地有启闭,日星有薄失,治乱有运会,阴阳有期数。贤愚之蔽、夭之质、贵贱之事、吉凶之故,一成而不变,类气浮于上而精气萃于下。性发乎天命、成乎人。使圣人以为之纪,是以圣人欲治天下必先身之。立权以聚财,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仗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廸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从俗以毓质。崇质以恢行,勤行以典礼。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徳,成徳以叙命,和命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神志不劳,而真一定矣。予以蕞尔之身,而百夫之所为备。故天和莫至悔吝,屡庚生杀失寒暑之宜,动静戾刚柔之节,而贪欺终无所用,无乃已浮乎。黄帝乃终身弗违,而天下治其为教也至矣。水火大渊之事,其所言哉。
予所叙古之帝王,其世治夀考无以稽矣,计其年皆不乏三数百嵗。黄帝曰:“上古之真人,夀蔽天地,盖天真全而天一定,不滑其元者也”。又曰:“中古之时,有至人者,益其夀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而已盖乗间维,而基七衡,陵罔阆而隘八落者也”。又曰:“後世有圣人者,形体不蔽,精神不越,亦可以龄逾数百,虽有修缩之不齐,亦时与数当然尔,然未有不死者”。释氏有所谓《无常经》云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此言虽陋,以台观之,物莫不有数,有数故虽天地莫能逃,山亡川,郡陷谷迁,沙漠遗旧海之踪,险著蠃之甲,晋殿破昆明刼灰,则所谓地屡败矣。土石自天,星陨如雨,或夜明逾昼,或越裂崩地,则天有时而毁矣。
故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宛首亦曰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而况于人乎。奈何封君世辟不知乎此!蔽于方士之言,以求不死,不死邈然而小者乱贻天下,大者丧身失国,不可胜数矣。稽之,其徒初无是说,许玉斧言,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庄子老子之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而师旷亦谓:“周太子晋,色赤不夀,後三年而死”。孔子闻之曰:“惜哉!杀吾君也”,是老子初无青鹿上升之事,黄帝初无苍龙髙蹈之言,而子晋初无彩鳯空骞之语,皆方士之徒,设辞以愚弄其君而取宠,亦自其教之害焉。且物壮不老,是谓不道,阴阳固有终变,千嵗,篯铿七百,亦必死而已矣。而荒君乱主方仆,仆信事之,以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岂不(心哀)哉!昔班生谓道家本出史官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以自守清虚,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而老君亦令(冠女)谦尽去三张伪法、盍气秽事,谓大道清虚,颛以礼度为首,岂有兹事。窃究其要,与世礼正(亢羽),而尤以信行为輗軏。初无不死之言,端木赐有云死生有命,而孔子亦曰众生必死,自古皆有死,使孔子而非圣人,则斯言为不可信。予悲夫世主之甘心,于其聋而不悟也。故观死生之际而极论焉,尚其晓然知之,而不蹈于悔也。
空桑氏
空桑氏,以地纪空桑者,卤也。其地广绝,髙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或云穷桑,非也。穷桑在西,小之君,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郡矣。
空桑在东,穷桑在西。《归蔵》启云“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太阳神,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盖指隅夷之地,故记孔子生于空桑,《春秋演孔图》云:“徵在游于大之陂,梦黑帝谓已‘汝产必于空桑’”。而干寳所记徵在生子空桑之地,今名孔窦,在鲁南山之穴。故《孔庙礼器碑》云:“颜育空桑”,空桑,鲁北孔子鲁人,故说者指云空桑而言之,鲁南山穴之说正自戾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之间。伊尹,莘人,故《吕春秋》、《古史考》等俱言尹产空桑,空桑故城在今陈留郡,固非鲁也。故《地记言》“空桑南杞而北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而所谓穷桑则非此矣。《拾遗记》言“穷桑者西海之也,地有孤桑千寻”,盖在西垂,少昊之居梁之域,故《周书尝麦》云:“帝命蚩尤宇于小颢”,而逺游《章句》西皇所居西海之津。西皇者,少昊之称;而小颢者,少昊之正字也。宜为咸阳市,故咸阳曰云阳,而少昊一曰云阳氏,云阳县今曜,甘泉宫遗址即武帝之太也。颛顼继少昊者,故《世纪》颛顼亦自穷桑迁商丘市事可知矣。而杜预遽以穷桑为在鲁北,至释例地名乃云地阙,故逹云言鲁北者,相传言尔。盖以定四年《传》封伯禽于少昊之虚逆之,而《乐史》之所记乃在曲阜市,此又因预而妄之也。太昊在东,少昊在西,予既言之,《拾遗》逺游穷桑,既在西极,则鲁曲阜之说,得非太昊之虚乎!《郡国志》云“少昊自穷桑登帝位”,非空桑也。
神民氏
天地开辟,爰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行。都于神民之丘,一曰神皇氏。驾六蜚鹿,政三百嵗。
倚帝氏
都倚帝山
次民氏
次民氏,是为次是民。次是民没,元皇出。天地易命以地纪,穴处之世终矣。
《丹壶》之书其不缪欤!今既阙著,而或者有不懕《命厯》之叙,其亦有所来乎!胡为而多盍也,贵人云何休之好言,古曰有是哉,今古一也。若以古为见邪,荀子有言诈人者,谓古今异情,是以治乱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云者,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犹可欺也。况千世之上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也,况千世之上乎!以心度心,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今古一也,类不孛虽久同理,故往曲而不迷也。五帝之时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久故也。虞夏有传政,不如商周之察也,而况次民倚帝之时乎。以今观今,则谓之今也;以後而观,则今亦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以古自观,固亦谓之今也。古岂必古,今岂必今,特自我而观之。千世之前,万世之後,亦不过自我而观尔。传近则详,传久则略,略则举大,详则举细。愚者闻其大,不知其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文久而惑,灭节族久而绝曷,古今之异哉。
右循蜚纪,二十二氏,六十馀世。
遁甲开山图》云:“钜灵与元气齐生,为九元真母”。
汾河之脽上也,其地隆起若尻脽然,今成庆军是。《广韵》云:“钜灵出于汾脽,今华阴市北一百二里有钜灵庙”,《九域志》云:“钜灵祠,河中府也”。
李淳风《小卷》云:“元始判气,天皇氏上帝镇立名山,各有所属分野。盖当是时六合之门有未融者,故钜灵、女娲之徒以神通智力,出而賛化也”。五丁盖非一,按《世本》及《蜀纪》、《华阳志》、《益州纪》、《十三州志》、《成都记》等皆言五丁事王建开明,负力能徙山通石,则目以五丁矣。又言五丁其时未有号谥,但以五行方色为主,故庙有赤黄白之帝云。
传载钜灵之迹多在蜀,岂别一钜灵邪?!薛综以钜灵为河神,盖本《水经》所引。谓《国语》“华岳当河,河神钜灵,手汤脚踏,开而为两”言之,今《国语》亦无此文。又《汉武帝内传》“时东都送一小人,长七寸,东方朔谓为钜灵”,异矣。
见《春秋命厯叙》云“出天齐政,则有官统”。故贾公彦云:“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人皇有辅佐,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氏有官明矣,无文字以知官号也。
鹖冠子》云:“物之始也,倾倾至其有也。碌碌至其成形,端端正正,勿损勿益。幼少随足,以从师俗。无易天生,无散太璞。自若则清,动之则浊。神圣践承翼之位,与皇神合徳。按图正端以致天极,两祭四致,闻以正息”,云云。
见《命厯叙》。按道家亦有所谓黄神,盖与此异。《本起经》云:“三始之道,太初者道之初也。其初精盛,则为元明,名曰太阳。又为元阳子丹乃化道君,故曰道之初蔵在太素,是为一气。太素者,赤气也,初变为黄,名曰中和。中和为老子乃化神君,名曰黄神,入于骨肉以之为人,故曰人之素蔵在太始,则二气也。太始者,气之始也,黄气乃复归于白气,白若水精,名之太阴,为太和君”。此为三气持亦体中之事,而《归蔵经》言者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县,则以为黄帝矣,抑又非此。
见《春秋命厯叙》。
河南宻县有大騩山,《记》谓大騩氏之居,即具茨也。
《中山经》次七敏山之东三十里大騩山,又次十一有大块山,注:“荥阳宻县大騩山也”,即具茨,今在许之阳翟。《集韵》具(水欠)山一作次疚,详《黄帝纪》。言归大騩,即大騩氏。
《姓源韵谱》云天水有大隗氏,云出于大隗氏。
姓苑》等
嵬及鬼騩皆古侯国,《和莵史》云:“古有大嵬氏、鬼嵬氏”,嵬、騩古通用。《潜夫论》云:“嵬姓,饶、攘、刹是也,三国宜皆炎帝之代封之”。一作“攘刹”者讹。
见《山海经》。今东阳有萯山,孔甲处。字音培,《集韵》倍、负同音。培云河神,一云倍尾山,《世纪》云即东首阳山,《太平御览》作萯山,音为频,缪矣。
见《庄子》,注云“环中,中庸之道”。
若水之间,地当川蜀,在西南方。此禺中之名,所为立以知东北朔易,前圣之为有说不尽。朔易说详《发挥》一
《海内朝鲜记》:“南海之内禺中之国,以去有九丘,有陶唐之丘、叔得之丘、盖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神民之丘,以水络,亦陶唐、昆吾之流也”。
见道书
沙,长沙市。所谓“万里沙”,见《遁甲经》,今茶陵西南十里云阳山也。又莱之掖县有万里沙祠。
甘泉山,本亦曰云阳,在冯云阳县,云阳氏之常居。
董览《呉地记》云:“曲阿,秦时曰云阳岭”。《太康地记》云:“曲阿,本名云阳。秦始皇凿北坑以败其势,截其道使阿曲而名”。《呉录》云:“改曰丹徒,天寳元年曰丹阳,今属润”。
十道志》言“云阳氏古之仙人”,《开山图》以为云阳先生之墟。言阳石山中有神龙池,黄帝时云阳先生养龙于此,为歴代养龙之处。水旱不时祀之中,有神书铁劵玉石之记。故《三辅黄图》引为云阳先生。然《开山图》所言阳石山在绛北,又非云阳氏也。
道言天真皇人者,泰壹也。杜甫云:“泰壹奉引,包羲在右。尧步舜趋,禹驰汤骤”。
见《鹖冠子》。《三皇经》云:“皇人者,泰帝之所使,在峨眉山。黄帝往受真一五才之法”。泰帝者,泰皇氏也。传言泰帝兴神鼎说者,以为伏羲失之。《三十九章经》云:“九皇上真玉虚君也”,即泰皇矣。今《鶡冠子》有泰皇问泰壹天地人之事三孰急云。
《开元诏》卢鸿云:“鸿有泰壹之道,窦华云洪荒无为之道”。按《鶡冠子》云:“泰壹之道,九皇之传。清成之初,太始之末,见不祥事,于名理之外。范无形、尝无味,以要名理之所会”。《抱璞内篇》及《玄籙》皆言泰壹饵金液而仙而人缪忌,谓泰壹者天人之最贵。故刘彻少翁之言,祠泰壹于甘泉。然道书谓泰壹君者,讳;又言身中亦有所谓泰壹者,讳务,盖不足考。
汉书·艺文志》《七略》有《神农兵法》、《黄帝兵法》,又有《泰壹兵法》一篇,有伏羲杂子、黄帝杂子,又有泰壹杂子五十三篇,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泰壹杂子黄冶三十一卷,泰壹杂子候嵗二十三卷,泰壹阴阳二十三卷,兵法今或见之兵书。
《三一经》云:“黄帝游灵台,青城山绝之下,见天真皇人”,而《上清记》、《龙蹻经》、《四极明科苞元玉籙》、《抱璞子》等皆言黄帝谒峨眉,其事甚著。或云在青城,乃见封于青城。尔事见《玉匮》,寗封告帝曰:“天真皇人在峨眉山”,因授龙蹻等事,见《上清记》及《青城》等记。今青城有寗封洞、室、轩、后坛及黄帝辙迹甚多。
此所谓玉佩金璫妙文也,自使圣人以为之纪以上。《集仙录》稍革其语,以为云华告禹之言。
杨谷《授道记》云:“黄帝见天皇真一之经,而不决遂周流四方。谒皇人于峨眉,而问真一之道”,其言大率论水火绛宫大渊之事云。
见《素问》、《天老养生经》。《道德经》云:“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为节度,(言擭)之可至千嵗”。
河侧州郡,今嵗在河南省,明年决出河北省,东西海岸亦皆如是。今西北荒外沙漠之间,皆是沧海遗迹,而太行山麻姑、朱崖等山,险崖石皆是蠃蜯之壳。颜真卿等以为桑田之变者也。
雨土石星霣夜明,并详《发挥》《雨粟说》。天崩裂事,後世尤不胜多,汉二年天东北开,晋太康二年西北裂,大安二年天中裂,咸和四年西北又裂,升平五年天中裂,司马丕即位又裂,梁太清二年西北裂,陈至徳元年十二月从西北开至东南或百丈或数十丈,有声如雷山,雉皆,或见宫室之类。按《黄帝内经》云:“天坠,将相死。若见名字,妄言语为凶殃,十二年易主”。萧子显南齐书》:永元中夜天开,而《时赵录》:建元初天大裂,麟嘉二年天崩,五年又崩,唐乾元四年正月十八天中半裂,是均于幻然乱应可知。
宛首道君之号
详《少昊纪》。
伊尹产空桑,在陈留,非鲁地。吕不韦等谓伊尹之母化为空桑,尹生其中,大妄。
见《潜夫论》十列。
山海经》陶唐等九丘,有神民之丘,盖其所处。
《春秋命厯叙》
《山海经》有倚帝之山,唐呉筠下第,遂居南阳倚帝山,即此。窦子野云:“今内乡东三十里踦立山也”。
《洛书摘亡辟》注以次是民为皇次屈,非也。
此《春秋命厯叙》文,与《洛书摘亡辟》同。注云:“次民没,民始穴处之世终也。六皇者此,此以下辰放氏而始”。
作者简介
罗泌,字长源,号归愚,赵昚庐陵郡(今江西吉安)人,自幼力学,精习诗文,一生不事科举。泌尝惜孔子“删书”断自唐尧,后世史书极少言皇古之事,遂博采各种典籍,于乾道年间著成《路史》。此书卷端题有“男 苹承命注”,然而四库馆臣核其文义,认为注文“与泌书详略相补,似出一手,殆自注而嫁名于子与?”
参考资料
黄帝文化研究值得关注的几部古籍.延安市黄帝陵管理局.2024-03-16
路史.豆瓣读书.2023-12-2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版本信息
馆藏信息
内容节选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