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
中国现代文坛著名作家、学者
废名(1901年11月9日-1967年10月7日),原名冯文炳,黄梅县人,中国现代文坛著名作家、诗人、小说家。
1917年,废名进入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英国文学系读书。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常委。1967年10月7日,废名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生前只出版过一本诗集,是与友人合著的,那便是出版于1944年1月的《水边》。当时,正是抗战末期,开元(即沈启无)将废名诗16首与其自作合为一集付梓,共收诗33首。废名常被称为禅意诗人,朱光潜这样评价他:“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1年11月9日生在黄梅县,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
教育经历
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
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自由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
工作经历
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1952年调往长春吉林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
写作经历
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
个人生活
废名的哥哥是冯力生。废名的女儿是冯止慈;儿子冯思纯于1935年7月出生在北京,后担任山东省电子局副局长和浪潮集团副总裁。
健康状况
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社会任职
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艺术手法
一是散文化倾向。废名的诗往往是兴笔所致,挥洒自如,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同时废名又是运用经济的 文字,废名说:“我过去写的自由诗,比起随地吐痰来,是惜墨如金哩!”(废名:《谈谈新诗》)废名将文言文言字词运用到新诗的语句当中并活用典故,即是极大的尝试和探索。如“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将吴梅村的诗句直接引入,嫁接得多么自然,毫不费力气。
二是以禅写诗。1922年废名怀着一颗极大的向往之心来到北京,不久却是面临新文学阵营分裂、论争之时,于是 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随后1927年张作霖率军进入北京,北平市文人纷纷南下,北方文坛显得格外冷清寂寞,废名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心理由苦闷趋于封闭,性格更内向,思维方式侧重于内省,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洪流中废名找不到可辩清方向的思想作指导,于是躲进西山参禅悟道。汪曾祺卞之琳都曾以此时的废名为原型刻画一个“深山隐者”形象。此时废名思想艺术的变化很明显表现在他的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上,以至他的朋友温源宁教授怀疑他受英国詹姆斯·乔伊斯伍尔夫等小说大家的影响,然而不单是小说,这一变化也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上。至此废名诗风大变,内容颇费读者猜详。废名以禅写诗,读者应该以禅读诗。苏轼说:“暂借好诗消极夜,每逢佳处辄参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废名的许多诗句看似半通不通,无逻辑可言,其实他的诗像李诗温词一样,表面不能完全文从字顺,但骨子里的境界却是高华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谁又能只通过字面而不借助想象和领悟去理解呢?废名大约是最早将禅引入自由诗的诗人,1947年黄伯思在《关于废名》中指出:“我感兴趣的还是废名在中国新诗上的功绩,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中国新诗近于禅的一路。”废名的这些诗大多成于一时,“来得非常之容易”,有的是吟成的游戏之作,不可与之较真,亦不可轻易放过,因为里面“实在有深厚的力量引得它来,其力量可以说是雷声而渊默”。如“我倚着白昼思索夜/我想画一幅画/此画久未着笔/于是蜜蜂属儿嘤嘤地催人入睡了/芍药栏上不关人的梦/闲花自在叶/深红间浅红”。废名的诗像晚唐诗词一样有“担当(寂寞)的精神”和“超脱美丽”(废名:《关于自己的一章》)。
三是美与涩的交织。废名的诗美是天然的,诗情是古典的,往往令读者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的美丽,有仿佛得之的感觉。这是废名的诗晦涩的表现。废名的诗融儒释道为一体,并有现代主义之风,使得废名的诗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废名就曾以《掐花》为例说它是“自由诗容纳得下几样文化的例证”(废名:《〈小园集〉序》)。废名有的诗确实难懂,如“黄昏街头的杨柳/是空中的镜子/对面小铺子的电灯/是寂寞的尘封/晚风将要向我说一句话/是说远天的星么”。真是诗人将要呓语,是说一首诗么?
主题思想
人情美的哀悼
人生苦的诉说
乡土灵魂的孤寂
乡土困境的叩问
人物评价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鲁迅:(废名的小说)“以冲淡为外衣”,“闪露”了“作者过于珍惜他的有限的‘哀愁’,后来连这样的‘闪露’也收起了”,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废名)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
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废名实在是一个真正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在当时的读者就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曾经对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青年作家,至少是北京的青年作家,产生过颇深的影响。这种影响现在看不到了,但是它并未消失。它像一股泉水,在地下流动着。也许有一天,会汩汩地流到地面上来。
澎湃新闻:废名笔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用文字描绘的风景画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心境的写意
参考资料
回忆父亲废名先生.湖北政协委员会.2023-12-27
废名.价值中国.2023-12-27
废名:选择决定命运.中国青年报.2021-12-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写作经历
个人生活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