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恒安
清代驻台湾镇标总兵
吕恒安(乾隆己酉年-同治丙寅年),字寿山,号松龄,清代驻台湾镇标总兵,山东清平县人。自幼耿直倔强,臂力过人,禀赋聪慧,喜读兵书,爱好拳棒,孝顺亲情。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年乡试武举,二十年考取进士,嘉庆二甲殿试第四名,授乾清门侍卫,赏顶戴花翎。后历任江西南昌营都司、福建汀洲中营游击、泉州长福营参将等职。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升任台湾省总兵,授振威将军。任职期间,对士兵抚绥奖引,力挽危局;对百姓详察体恤,心无二念。他在民间口碑嘉赫,军功政绩散见史册,堪为后人景仰。
一、耕读之家 祖训熏陶
清代中叶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康庄东北地区吕庙村有一位大名人。他就是台湾总兵吕恒安。吕姓一门,原为登州莱阳人家。明初迁入清平,居住在康庄东北,世世代代耕读持家,余暇习武健身。因为吕氏人口越来越多,就以吕家庙命名了所居住的村庄。到吕恒安的曾祖父奉一公这代的时候,家庭富足,成为当地的望族。吕公一生乐善好施,素有“吕大善人”之称。他的父亲耀章公秉承父风,更是仗义疏财,足见吕氏一家人的性行。其父“┅┅尚交游、敦气谊、轻货财、好施予,户外履满、杯中酒盈┅┅”(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569细目《吕恒安行述》166页),散尽千金,家道日渐衰落,家境虽不再富足,仍然毫不在意,过着朴素的耕读生活,靠种菜维持家庭生计。至吕恒安这一代,共有叔伯兄弟十几人。吕恒安亲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后俗称“吕三大人”。
二、少年矢志 初展英武
少年学艺
吕恒安从小就有一副好身板,高大魁梧,往往比同龄人高出半头,又加禀赋聪慧,深得人们的喜爱。入私塾读书,能够很快领会书中的教义,读书涉猎广泛,常读孙武孙子、吴起的治军韬略一类的典籍。他的父亲吕耀章见到儿子有此志向,便下决心成全他。把他教给了本族的一位武举吕云庄,自此开始边文边武的学习生涯,奠定了今后从军从政,报效国家的基础。吕恒安不辞寒暑,沐星闻鸡,加上身体素质极佳,不到一年工夫,武艺就高强起来。但他牢记祖训,铭刻武德,从不与人争强好胜,但爱好打抱不平。
智勇传说
乡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闻:“淘甘泉井”。吕庙村头有一眼古井关当地民生,每逢旱时乡人因抢水经常发生殴斗,有时难分难解。一次,相斗的两族起哄相持不下,吕恒安心生一计:用三个石磙立于井口之上,暗示谁也不能用水。乡亲们用水心切,但谁也不敢动,生怕石落井。双方商议各出一位长者,恳请恒安高抬贵手将石磙掀去,表示今后和睦相处,并表明要清除污泥,挖出旺泉保证村人食用。开井那天,只见吕恒安左脚蹬一石磙,双手各推一石磙,稍加用力,三磙同时分开。淘泥时有人失手,吊桶急剧下降,千斤一发之际,吕恒安箭步上前,伸臂挡住辘轳把,化险为夷,使井下操作正常。继而,他蹲成骑马式,右手反腕甩动轳把,犹如少女纺花一般,直至掏净污泥为止。最后他只身下井将丈五竹桶插入泉眼,顿时泉水喷涌不息。
吕恒安以自己的勇武和谋略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民间纠纷,从此名声大振。
三、拉断铁弓 彰显功名
在他成年之后,他被选入清平官办武馆。在这里,他更加刻苦,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雪雨雾,从来都不会间断练武,武艺进一步得到提高。武馆头领看到吕恒安武艺精湛,有意让他取得功名进而报效国家,就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投帖到山东扶军吉中式武举名下。
嘉庆十五年(1810)山东省武举乡试。各路武生云集济南市,演武场上表演刀枪箭戟十八般兵器,真是各显神通。最后监试马步三箭,要求双手上弦、拉满铁弓、箭箭命中。其他武生均以双手上弦,而吕恒安却用单腿把弓夹起,单臂把弓压弯,随后垂手领弦上弓。对此考官无不称奇。命中五箭后,只见吕恒安猛一用力,只听“啪”的一声竟把铁弓折断了,在场的人都觉得非常惋惜。而吉扶军却哈哈大笑,“明年,汝必以挽强命中,(名)冠天下。”(见《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569细目《吕恒安行述》166页)吕恒安当场被点为解元。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1815),在会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中武进士,并在巳卯科再中随同新进士,交由嘉庆皇帝殿试。在殿试中,吕恒安勇武过人,技艺超群,夺得第四名。随后,他被嘉庆赏赐顶戴花翎,分配到皇清旗营当差,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四、夜斗嘉庆 忠孝动天
夜斗嘉庆
不久,嘉庆皇帝选定吕恒安到乾清门当侍卫。吕恒安向来办事认真,忠于职守,从不偏袒舞弊,自知乾清门侍卫虽然职微,但责任重大。即使是王公卿相,没有圣旨也不能在自己面前营私通过。
有一次,三更鼓过,忽闻远处似有脚步声,他定睛一看,残月疏影之下掠过一人。于是蹑足尾随,将近宫门时,吕恒安趋前制止,因而两人打斗起来,久久胜负难分。猛然,恒安两手伏地朝后一个扫躺腿,欲将对方踢倒,不料那人一跃而起矫捷离去。吕恒安迅速起身追赶,但是那人已经进入宫门。恒安不敢擅入禁地,火速返回号舍告知同僚。其中的满族根据恒安描述的对方的身手,又加他们深知皇帝喜好微服私行,就如实告诉了实情,众人都吓得面如土色。第二天,内旨诏见,恒安当即表明自任罪责。说完,就毅然入宫面君。爱新觉罗·颙琰不仅没有责斥,反而大加称赞。(《清平县志》第九册七十九页)
孝子之心
爱新觉罗·旻宁登基后,吕恒安被选定为近身侍卫。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十月随驾到清东陵祭奠皇祖,吕恒安寸步不离,尽职尽则。可是就在这时,吕恒安的母亲病故了,噩耗传来,口吐鲜血昏迷在地。但皇帝正是用人之时,不便轻易换人接替他的位置,侍卫统领和大臣们都不敢替他请假。当大臣们向皇帝历数吕恒安因母丧而吐血昏迷的情形时,道光皇帝对他的孝心感动,就口谕吕恒安回原籍奔丧,他的位置暂由他人代理。吕恒安非常感激皇上的深恩和大臣们的厚谊,辞别后连夜赶路,回到了慈母的灵前。在灵前,他悲恸万分,几乎昏死过去,日夜嚎哭,几日夜不进汤水,身体消瘦下去。他的一片孝心,长期为人们传诵。
五、南昌任上
外任都司
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六月,兵部选拔吕恒安为江西南昌营都司,九月下旨提用。按照清代规定,回乡省亲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两位兄长一起迁葬了母亲的坟,并在亲自伺候父亲,对家中的一切非常留恋。他的父亲严厉训斥,晓以大义,“汝在京时,已令汝大兄将吾意转谕尔知,迄今犹昔也。汝速赴任,到时廉以持己,勤于虑事,矢忠勇以报国。即敌忾御侮,捐躯殒命,马革裹尸而还,吾无憾也。”(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吕恒安行述》167页)足见长辈训导对吕恒安成就一番事业的影响之大。爱新觉罗·旻宁六年,吕父嘱托家人将吕恒安的妻子刘氏夫人及长女到南昌市,吕恒安倍晋三感亲情深厚,一同留下了自己的侄儿吕庆麟。吕恒安得以全力奉职。
治军有成
南昌营按照编制,应该拥兵一千三百名,战马一百三十匹,都指挥使司主要管辖兵马和军械。可是吕恒安到任时,点验军队后发现所有项目均不过半数,多余两江总督都被克扣以饱私囊,盛怒之后,决计革除弊端。立即更换精兵,淘汰老弱兵士,并派得力干将在辖区内采购马匹,淘汰老弱疲马,按编制补足了应有的配额。几个月的时间,战马被养的膘肥体壮,龙腾虎跃,南昌营出现了生机。江西省督抚巡阅南昌营大为惊讶,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山东省军官竟然有如此作为,他把南昌营的兵备定为最高等级,下令九江后营抚标和右营游击以南昌营为榜样,按照这里的兵备方案治理全军。
安定社会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暴雨连绵,长江上游的洪水倾斜而下。省城周围的各个州县全被大水淹没,形成一片泽国。成千上万的灾民,扶老携幼四散逃难,有的乘着扎制的木筏,有的趴扶在浮木上,漂散到省城的城墙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灾民,几乎没有容足之地了,连赈粥厂都没法开设,灾民饥饿难耐,见到能吃的东西就抢,社会秩序大乱。这种情况还可以理解,但是一些不法之徒趁火打劫,已不容小视。吕恒安同各营各县的长官日夜巡逻,缉拿镇压,但是省城面积广大,往往顾此失彼。吕恒安说:“此时可怜在难民,可患在奸民。若安插难民得宜,而奸民自无所端节。鄙意令兵丁易服杂难民中,群呼‘校场放赈!’,难民必出。校场地高而阔,可以容纳。大人速派贤干之员,给以钱米。各营县仍在城门弹压,遇有可疑者挚击以来,并搜拿在城奸尻,严法惩办等因。上宪可其议从之。”(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吕恒安行述》168页)吕恒安建议先区分难民和奸民,稳大局后再整治局部的做法,很有效力。不到半天时间,城内就稳定下来,拿获了为首的十几名抢劫犯,这些人都是城内的闲散人员,立即按照法律予以严惩。
此方阴霾散,彼方乌云起。城内刚刚稳定,还没有来得及喘证,又报憔舍犯案。从北方来的三艘商船的所有货物都被强盗抢劫一空,强盗约有一千多人,扶军立即下令,让从未指挥过水军的吕恒安带领大营直属水军火速前往镇压,喝令所有将士务必听从吕恒安调遣。吕恒安临危受命,令北洋水师加快船速赶到事发地点。这里已是空空如也,找来当地兵士询问,都不肯讲出实情。吕恒安知道这些兵士都是本地人,碍于情面,所以不肯说出实际情况,就站在船边故意喝道:“今天白天不说,晚上就教你人头落地。”快要落太阳的时候,有十几个乡绅模样的人前来拜见。他们说,洪水淹没家园,没有吃的东西,灾民一见商船到来,本是要讨些吃的,谁知人数众多,船主和货主认为是抢劫的,都弃船逃跑了。他们怕船上的货物丢失,就搬回家保存起来了,等货主回来就还给人家。恳求大人允许他们把货物归还,如果要抓人的话,一定按要求出人来,任凭大人处置。吕恒安答应了他们交还货物的请求,但并未抓走一人。他非常同情灾民,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没有带一名犯人前去交差,主动请罪于上级。中丞说:“此汝之慈祥之恺恻也,何过之有?是案本有疑实,办理孟浪,非草菅人命即酿成事端。所以委汝者,素知汝虑事周详,心存仁厚也。今果然。商货既全,全案可结矣。即汛兵亦可省释。”(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吕恒安行述》168页)
此后,这些官员向两江总制举荐吕恒安,总制却以已有合适人选来搪塞。中丞大怒道:“营中赏罚褒贬之权不得舆,何以用人?”要上书控诉,后来经同僚劝解,此事才停了下来。
爱新觉罗·旻宁十四年八月,吕恒安接兵部谴令,推升福建汀洲中营游击,即卸任赶赴京城,到兵部报到。闻讯而来送行的当地民众,再加上同僚和兵士,“络绎数十里,至有深感而伏地泣下者”(《吕恒安行述》169页)。
六、汀洲任上
“旨 吕恒安 着补 福建汀洲镇标中营游击 钦此”
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吕恒安到达福建汀洲。汀洲的王总镇也刚刚到任,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看到汀洲军营如此废弛,商议立即着手整治。他们制定了大治方针:明纪律、严赏罚、勤操练、慎巡缉。不到一个月,整个队伍就有了很大起色。他们发现汀洲营兵士多擅长于使用枪炮,而近距离搏击却非常薄弱,就下决心训练士兵武术。吕恒安马上给远在山东老家的大儿子写了一封信,让他把族兄吕林远送到福建汀洲,做为武术教头传授闽兵大刀、长矛的使用办法。又因为不善于骑马射箭作战,就又挑选精干人员到江西南昌营练习,开创了“此兵彼训”的先河。在他的倡议下,南昌营还赠给汀洲营一批马背专用枪支。此后,汀洲军营在吕恒安的亲自监督下,逐渐熟悉了大刀、长矛、骑马、射箭,整个军队的战斗状态得到了彻底改观。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1838)年夏,汀洲制军到营检阅。但是刚一出城门,暴雨急泻而下,练兵场上一片汪洋,积水深达一尺,总督只好进入大帐休息。过了一会儿,雨下的小了一些,吕恒安立即进帐报请制军阅阵。制军认为,如此大的雨,遍地泥泞,队伍一定很散乱,况且发射药火绳一定都被雨水淋湿,怎么能演习呢?就看看你们的搏击和射箭吧!但吕恒安坚决要求制军检阅大阵,制军勉强答应了。制军一出帐,就为之一震。只见练兵场上四处旌旗飘扬,军士们严阵以待,尽管全身都已湿透,却全都纹丝不动。他对镇军说:“如此整齐的队伍足可以证明汀洲营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简直是‘岳家军’再现啊!”接着,兵士们开始演练,只见枪炮连环发射,就像没有下一点雨的样子。骑兵们箭箭射中靶心,步兵演习跳跃冲杀,左突右击,非常利索。总督对吕恒安说:“你有勇有谋,训练兵士很有一套,你治军的水平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你军营的纪律也是我从未见过的。凭借这样的军队去打仗,哪有不胜之理啊!”制军把汀洲营上报为特等。
七、泉州抗英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冬天,当他到泉州城守营做参将时,道光皇帝开始下旨禁烟。英国军舰开到广东省近海,以武力相威胁,妄图维护鸦片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泉州市濒临大海,是福建省和广东的咽喉要地,海防就更为重要。泉州提军早就知道吕恒安政治和军事上都是通才,就让他全权负责海防。吕恒安无负厚望,很快就巡查了泉州所辖的海口市,并在关隘险峻之处修筑了多处炮台,并派工匠浇铸了一批万斤火炮,把整个泉州海口控制在大炮的火力范围,使英军在很长时间内不敢接近泉州。同时,他选派得力人员,搜查线索,抓获了一大批与英国鸦片贩子勾结的汉奸,其中属于巨奸的就有几十人,依律交给总督予以惩治。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年7月英军攻陷定海区爱新觉罗·旻宁下旨调泉州市制军带闽兵一千增援,一定要收复定海。吕恒安早已按奈何不住心中的怒火,主动请战,但是没有获得批准。余制军对他说:“我本来是要带你去的,但是我们不能丢了定海再丢泉州。泉州重地,将领不能随意动用,否则英军会乘虚而入,留下你就是为了让你接替我指挥全军,死守泉州。你可知我的用意?”
吕恒安坚持不下,余制军就说道:“我非常理解你的报国之心。这样吧,我把你的族人吕林远带到战场,也不辜负你的一片衷心。”定海之战中,吕林远在晓峰岭力战身亡,昭显了吕将军以身死国的本色。
吕恒安与总督告别后,立即率师进入防守营地,积极备战。定海区血战,定海总兵葛云飞及4800多官兵以身殉国。泉州市的形势就更加危急了,吕恒安严令士兵坚守炮台,下令于炮台四周挖壕,以备士兵防护敌人的炮火之用,并在近海增设铁蒺藜、木栅等障碍物,以加强防御,且号令“人在炮在,誓与泉州共存亡。”英军没有可乘之机,终未攻打泉州。
1842年4月,泉州精兵200名调守厦门市,1000名增援广东省。泉州制军以吕恒安“智勇兼备,公正素著”任命为陆路提标中军参将。这时的吕恒安,手下只剩下六七百老弱兵丁。这年7月,英国侵略军攻打厦门,厦门失守,溃散的兵丁接踵而至。吕恒安与泉州市知府商议,这些溃兵虽然不能再打仗了,但是可以用作守城力量,我们先把他们收纳起来,若任凭他们散去,再招集就很难了。于是,他们就开始收留溃兵,“优给口粮,医治疮,静候济南市以待宪示。若口粮不准报销,则吾二人分任之。”两天之内,共收留溃兵一千三百多人。吕恒安令自己的侄子庆麟负责把这些人员登记造册,分发军粮军饷,治疗伤病。自己日夜带兵巡逻在海防线上,一连三天都没有回到暑衙休息。
吕庆麟从厦门市逃散回来的人口中得知一项情报,英军即将攻打泉州市。吕恒安立即召集官员商议迎战,他说:“我军向来死守,而死守就是死亡。厦门的炮台和海防关隘都比泉州要强得多,而且驻有一万多精兵,却很快就陷落了。相比之下,我们泉州简直是一座空城,怎么能保全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城迎战。”大家都非常赞成。于是,他带领精心挑选的五百兵丁从城中出来,埋伏到法石营严阵以待,这里是敌军登陆泉州的唯一通道。同时他派人南赴金门岛侦察军情,只要英国军舰发动,就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他对侄子说:“英寇如果来犯,也许我们会寡不敌众,但至少可以挫击敌军的锐气。如果这样,我死得其所!只是老婆孩子不能受辱,如果也像他人那样把他们送到内地,势必影响士气。你打算怎么办?”吕庆麟毅然答道:“叔父尽管放心。您为国效命,我绝对没有任何怨言。有家眷在,我不能与您一起上阵杀敌了,城破之时就是我们全家殉国之时,院中那口老井就是我们与叔父同赴黄泉之地。”吕姓一家报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吕恒安挥泪告别妻儿老小,挥鞭骑马而去,一代忠英,置全家性命于度外,视国家命运为己任,是何等气概!法石营的兵士深为感动,群情激愤,誓死保卫泉州市。英军探知泉州防守严密,暂时放弃了攻打泉州的计划。
长子吕鹤麟远在山东老家,听到厦门市失陷,星夜兼程十七天赶到泉州。吕恒安大喜,立即安排儿子到军营训练士兵,很大的鼓舞了士气。总督见到吕鹤麟处理明朝军事比较干练,就让他管理大营营务,并督办一切军需物品。营务处的各位官员,也都称赞吕鹤麟的才能,报请上级予以奖励。吕恒安说:“我的儿子和侄子是我的帮手,我都寸功未立,怎么能说他们有功呢?多谢各位的错爱。”坚持不准他们接受奖赏。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春天,永春州有两户大姓之间发生纠纷,近八十个村庄的人参与其中,渐渐演变成了骚乱。抢劫财产,烧毁房屋的事件发生了。当地文武官员连忙紧闭城门,请求军队处置。吕恒安再次奉命击办。吕恒安认为当前国难当头,对民众纠纷不能兴师动众,“┅┅情亦可怜。鄙意外示兵威,内持镇静。招绅者而谕以解散,抚难民而使之离边,则穷凶必将窜匿。再行买通眼线,搜严剔穴,不难戈获。”(《吕恒安行述》171页)
吕恒安只带一名亲兵赶赴永春县。有人听说吕恒安带领大兵将至,已有了几分惧怕,有的自己就停手了,但大部分的人还聚集在一起。吕恒安先行出具告示,告诉百姓不要惊慌,并传来各族绅者,向他们晓以天理国法人情。他说:“当前英军侵略,国难当头,我们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你们只要交出来主犯,其他人可以宽恕。”各族绅者都被吕恒安说得口服心服,都回家按照要求办理去了。几天后,他们有的直接带来了犯人,有的说出了犯人的藏身之所。几天时间就拿获颜台、陈旦等五六十名要犯,潜逃在外的一百多名首从也陆续被兵士们拿获,把他们一同押解到泉州市。在这一案中,吕恒安以民为本,动谋斗智,未动大队人马,未伤一兵一卒。历经三个月,未杀一人,兵士们秋毫不犯,以至于附近各村都不知道来过军队。所以到现在,永春人还在称赞他。
泉州制军见他“营务认真,办事有识”,推升吕恒安为长福营参将
八、升任副将
爱新觉罗·旻宁在用人之际,曾下旨让各督抚举荐手下将领作为预备人才,并提出了“素行实在,体面娇,明纪律,并能与士卒同甘苦,兵民悦服”的要求。泉州营普督军上奏折举荐了吕恒安,他说:“长福营参将吕恒安为守兼优,表里如一,劳怨不辞,力图振作,能与士卒同甘苦。” “预备将才之最佳人选,臣会经面商闽浙总督,意见相同……”
道光二十四年(1844)九月,吕恒安卸去了参将职责,闽浙督标中军刘韵珂总督准备把他留到营中做副将。由于吕恒安久未见到年事已高的父亲,愿意回家探亲,但是由于军情紧张而没有回成,就在营中熟悉副将事务。第二年春节刚过,他就接到了父亲以在春节前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自己戎马半生,无所建树,双亲过世都没有能亲到灵前……”竟然日夜痛哭,多次昏死过去,一连几天都没有进食。
军士们深为吕恒安的孝心所感动,刘制军对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下决心起用忠孝仁义都很突出的吕恒安。他接连上奏皇上催促,请求皇上下旨准升吕恒按为闽浙督标中军副将。以武攀风为首的几员副将联名上奏保举,他们在奏折中说:“吕恒安公正严明,谋勇兼备,堪以重用。”兵部以吕恒安有丧在身和以武职人员引见不合适为由,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并命令吕恒安返回长福营。兵部认为,吕恒安所有作为应是文职,而闽浙督标中军副将一职应该由武将担任。
闽浙督抚听到这些情况,就找到闽浙督制军商议,他们又联名上书,说明了闽浙督事务向来是军方和地方的精诚合作,吕恒安所处理的地方事务正好显示了他在军事和政务两方面均有过人之才。“非秉公持正,结实可靠而兼有才略胆识者不能称职,况闽浙为海疆重地,夷人在南台互市,逼近省垣,厥任尤属非轻……”
兵部派人到营中考察,称“访查舆论咸称其体面诚实,练达有为,各营将弁无不贴服,应予委署任”“整顿营武,训练兵丁,在在皆实心从事”,“据实直言,从无推阿,亦不偏执,在武职中为不可多得之才。若退回,合无皇上逾格鸿慈。”兵部得到这些事实,就收回了成命,如实将吕恒安的情况上奏皇上,皇上下旨批准吕恒安升任闽浙督标中军副将。并恩准回乡服孝,待期满后再到兵部报到。
吕恒安升任副将后,一开始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闽浙督标中军军营里,炮台的修筑,战船的建造以及各营的军械、弹药都有他一手操办,有时军事花费要达到几十万两银子,闽浙制军都教给吕恒安办理,并且让他根据需要,随时可以调遣需要的人才。吕恒安和他的下属廉洁奉公,勤于职守,从来不拖延工期,赢得了上级官员得好评。闽浙督军政两界的大员联名上奏,对他的勤奋以示奖励。但他拒绝接受奖励,他说:“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哪里是我这个督办者一个人的功劳,怎敢劳两位大人把这些区区小事写成奏章?实在太惭愧了,请不要这样。要奖励的是那些工匠们呀。”众人都为吕将军的大义所感动,纷纷称赞他,赞誉他为“大树将军”,由此可见吕将军的人格力量。
从前福建征兵的时候,水陆七十二营都留有机动数额,军械和军费无论多少都由地方官吏捐办。这样,就给了一些不法之徒营私舞弊的机会。他们多报士兵名额,把多出来的军粮军饷中饱私囊,据为己有,每个办事的人员从中得到几百两的银子。吕将军得知这些情况后,严厉斥责了军中负责征兵的人,“你们占有这些不义之财,良心何在?”他们竟对将军说,不领也是白不领,我们不要,他们也不会不要。吕将军大为恼怒,“居官而受制于奸尻,非夫也!”下令审查前任账目,查处了那些贪官污吏,追回十几万两银子,把他们绳之以法。既整顿了吏制,又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八月,闽浙督刘制军遵旨上奏,称“吕恒安正直干练、谋勇兼优,保举堪胜陆路总兵”,把吕恒安保举到兵部,先行备案记名。第二年七月,刘制军再奏,“晓畅营务,堪胜总兵”,“正直廉明,谋勇兼优,足备千城之选”,终于引起了兵部的重视。然而正当兵部准备引见吕恒安的时候,刘制军却又舍不得他了。他上奏说,吕恒安所管理的各项工程,都只有他才能处理的好。眼下这些工程正是最吃紧的时候,不能轻易再教给他人,“且臣于明岁开篆后,即当赴浙阅伍,尤须该员在省督率稽查,方免贻误。仰恳圣恩俯念该员经办各工均关紧要,准令暂缓交卸。”(见《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176页)一直到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8)三月,台湾总兵刘韵珂告病简放时,皇上才下诏:
“旨 吕恒安 补授 福建台湾镇总兵”
道光皇帝出于军情的紧急和对吕将军的信任,特别批示,新任总兵吕恒安不必来京请训。
这年六月,吕将军交卸了闽浙督标中军副将的事务。临行前,他的同事好友知道他为任清廉,没有什么财宝,纷纷拿出一些财物相馈赠。吕将军一一谢绝了。他说:“我确实没有什么值钱得东西,但还能够吃得上饭,用不上这些身外之物,多谢大家的厚谊。”
赴台上任的日期渐渐临近了,不巧的是,这个时候,他的手脚开始麻木,治疗了两个多月才见好转。他立即命令儿子鹤麟和侄儿庆麟准备起程。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6)八月,吕恒安从泉州甘江口海港开始东渡,于九月初七到达台湾鹿港口。从此离开了大陆,离别了亲人。
九、台湾任上
连续十几天的海上颠簸之后,吕将军终于到达台湾。加上他本来手足疾病就未痊愈,一到台湾就感觉很不舒适。道光二十八年(1846)九月七日,他才接过了总兵大印。
智勇伏刺客
一天晚上,台湾劣绅勾结英国驻台人员以为吕将军接风为名,而暗中买通奸细于席间谋杀。酒刚过三巡,一彪形大汉忽然站起来,用刀子刺起一块肉,笑着对吕将军说道:“久闻大人喜欢吃方肉,今日小的特来敬献。”吕将军已经了解到了台湾形势的严峻,明知是计,但没有推辞,冷眼看了一眼,笑道:“敢劳大驾赐肉,吕某三生有幸。”说罢,张嘴就把刀子连同肉含在口中,只见吕将军唇齿紧闭,二目圆睁,使刀子欲进不能,欲拔不得,立时僵在那里。只听“喀嚓”一声,刃锋断碎,遂喷出口外,击落了奸细得冒缨。吕将军问道:“肉中何来鱼刺,罕见罕见!”在场的人目瞪口呆,都没有人敢再答话。吕将军“衔肉喷刺”的举动令那些心存不规的人胆战心惊。
治军
接下来,吕将军顾不得再行休息,立即着手台湾兵备治理。很快他就调查清了军队及地方的现状。台湾的兵士都是从大陆调署来的,而且多为福州市泉州市籍,有一部分是漳州市籍。但是泉州兵和漳州兵一向不和,各成一派,两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往往是一触即发。在台兵士都沾染了不少地方习气,军纪散乱的很。今年春天刚爆发过一次派系争斗,福州兵出于助泉州兵的目的,也参加了骚乱。前任刘总兵非常为难,台湾兵营的将领编制中,不是福州人就是漳州人,袒护任何一方都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只好采取“巧避”的办法,所以各兵营简直不像个军营的样子。虽然经另外省籍的将领劝解,两方都渐渐返回本营,但挑起事端的首犯没敢惩罚,精锐部队没有集合起来。台湾精锐部队是前任总兵奉旨,从全台湾一万四千兵士中挑选六百勇士组建而成的。他是台湾军队中待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精锐力量。在这次争斗中,这支部队也解散了。他们知道吕将军是位有德有威的人,将军一到任,大半精兵自觉集合起来了。
吕将军认识到,这个事件的首犯不能马上惩办,否则会引起混乱,但是如果不加追究,整个军队就无法整肃。他首先公示全军既往不咎,但必须从现在从严做起。他委派那些人去处理地方旱情,缉拿地方奸匪,并给予优厚的装备。但是他们认为吕将军奈何不了他们,没有尽心尽力去办理。吕将军喝令,立即杖毙,念其曾经为国做出过一些贡献,吕将军又对他们加以厚葬,并抚恤家人。其他人等不敢再生二意。吕将军初步赢得了将士们的认可。
接下来,吕将军又从军粮军饷的发放开始整顿。所有军营的配给一律改为公开发放,严禁侵吞克扣。他对将领们加强了教育,多方做工作,化解宿怨,以国家大事为先,不要单纯考虑自己个人的利益,要精诚团结,共同为治理好台湾而努力。几个月的时间,大家都为吕将军的诚心所感动,被他的才能所威慑。在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他捉来春天兵变的双方首犯,在大堂上申斥罪行,并当堂杖毙,对全军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台湾扶军徐宗干对这些事情非常赞成,他来信说:“将军没来之前,谁都不敢向他们发号施令,也不敢鞭笞一兵一卒。不是不懂军令,而是士兵们多为他们所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骚动,很难收拾。将军毅然处置,营中却没有一人敢公开吵闹。‘无欲则刚’,是古往今来很不容易做到的,但从将军治理军队来看,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之后,吕将军进一步了解到,台湾驻军时常有滋扰老百姓的情况。他下令凡是再有抢夺百姓财物的,当场可以乱棍打死;凡是偷窃者,立即交县衙审理,追查消脏源头,一起惩治;凡是打架斗殴,造谣生事的,也要严加处理。接下来又开始治理那些终日无所事事,懒惰游荡的冥顽之徒,对那些不知体统和制度的人进行教化。吕将军严格命令水陆各营,要向内陆兵营一样,每天都要按时操练,并加强搏击和射箭的训练。各营训练计划和记录要按时呈报审阅,并据此做为赏罚的重要依据。从此以后,兵士和老百姓的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逐渐知道了一些体统,地方治安逐渐稳定下来。
在军事装备上,他做出了一些较大的举措。他把已经钝化的兵器全部销毁,重新打造了坚利的兵器;赶制了上千杆长枪,几百把短刀;在每只战船上都装备了四尊能装上百斤发射药的大炮;每个兵营还装备了火枪火炮的防雨油布。这些措施有力的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量。他深知要威镇凶逆,必须依赖军队,因此他对这些考虑的非常周到,力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救灾
“照台湾孤悬海外,土性松浮,地气震动,事所恒有。”(《清代地震档案史料》)(页154-156)台湾地理位置复杂,经常有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1848年9月,淡水厅和葛玛兰厅被大水淹没;11月2日,11月8日,台湾连续发生7.0级强烈地震(《台湾通志》下卷85页),嘉义市鹿港镇、彰化三地最为严重。吕恒安带领将领立即投入到救灾的行动中,他下令各地火速查实了受灾情况。被淹居民6000余户,受灾人民30000多人,2000多人死亡,倒塌房屋14000多间。“城屋顷,人畜丧毙至折肢破额者,又不可胜计矣。令人伤心惨目,殊难名状。”(《台湾通志》)他当即下令,先用库银划拨,积极倡导各地绅士捐资赈灾,同时上奏皇上给予紧急援助。他在奏折中说:“统共实需工料银29129两5钱,均于各官绅捐赈盈余项下拨用,其不敷银两,并由该县年自行捐给。”(《清宣宗实录》卷464,页1-2)在他的倡导下,各地官绅纷纷捐献银两,没有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的情况。“思民于己,拯民于水。”吕将军更加赢得了台湾军民的爱戴。
救灾的同时,吕将军针对实情,制定了紧急治安措施。下令凡是趁火打劫,乘机危害乡里的,必须立即惩治。各地官员共缉拿了以黄来兴为首的二十多名罪犯,并立即正法,大大的震慑了罪犯。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刻,吕将军仍然能够保持台湾的局势稳定,足见吕将军的雄才大略。
整顿防务
台湾海岸线绵延千里,一直有鞭长莫及的困难。沿岸都是一些平民村落,没有山岭遮挡,给沿海匪类勾结英寇以可乘之机。吕将军积极上书,请求加强海防力量,然而清朝对台湾疏于治理,再加上统治者的海防意识淡薄,始终未能拨给台湾军事设备所必须的银两。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春夏之交,英国残余鸦片贩子勾结台湾当地的不法分子,屡次骚扰台湾海防。巡洋守备杨朝喜,贻误战机,逗留观望,被吕将军立即革职查办。他派谴安平协副将郭扬声和营参将苏斐然共同出击,给了英寇沉重的打击。活捉英寇及海匪近百名;解救被掳的民船六只,渔民几十人;缴获敌船十三艘,稍加整修后,充实到海防中去,使十几年来因军费不足,战船未添造一只的台湾海防得到了加强,台湾海防初步得到了稳固。
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巡阅了台湾南北两路军营,同时对地方治理予以督查。对营中的明朝军事亲自进行指导,检阅兵士技艺,赏罚将领勤惰。还亲自到灾区慰问受灾百姓,指导地方官吏实施抗灾自救。一连几个月,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告病归乡
过度的劳累,使他原本不适的身体更加虚弱了。一天,他忽然觉得头晕目眩,进而精神恍惚起来。医生对他说:“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必须卧床静养了。”吕将军说:“镇台非卧治之所,稍事迁延,何以仰皇上慎重封疆之至意。”(《吕恒安行述》二十七页)仍然带病为国效力,“驭兵理事,辛勤一如往日。”在他的带领下,下属文武官员都非常努力,台湾虽然有一些小事情发生,但很快就会平息。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十月,吕将军到凤山县检阅军队,忽然觉得两目不能集中视力,心神不稳,言语也有些颠倒,凡事过时就忘记了。吕将军下决心引退。下属们极力劝阻他,将军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他说:“台湾决不是我辈安享的地方,我不能耽误国家的大事。”咸丰元年(1851)四月,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旨 吕恒安 着准其开缺 回原籍调理 钦此”
正在这个时候,澎湖列岛连续强降暴雨,几个岛屿全被水淹。吕将军在这种情况下,仍未忘记民众。在奏请赈灾恤的同时,他主动捐出自己的俸银,并号召同僚积极响应,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救灾的实际行动中去,不以自己即将卸任来推委责任。五月,温州市总兵叶绍春前来接任总兵,吕将军才返回台湾岛上。
台湾民众得知吕将军即将离去,奔走传告,无不惋惜。前来送别的将领、士兵和地方绅士、普通百姓,连绵几十里。有的人竟伏在地上大声啼哭起来。吕将军也很凄然,三年来,他对这里的一人,一景,一物,一草,一木,无不产生了感情。他对大家说:“我执法过于严厉,不是我吕某生性残忍,实在是因为台湾积习难改,积重难返。三年来,我观察到大家已经有了改变,很想同大家一起和睦相处,共享太平,过上稳定富足的日子。怎奈我没有这种福气,病情加重,不能再同你们在一起了。我也舍不得你们啊!”听到这里,全军上下,无不动容,哭声连成一片。
十、僵卧思戍 善济他人
病休生涯
咸丰元年(1851)七月,吕将军返回大陆。十月回到原籍清平县吕庙老家。一路上他始终处于半昏迷状态,但快要到家的时候,他的神智忽然清醒了一些,坚持先到父母的墓所去哭奠先辈,其孝心深深打动了村人,后传到县衙,全县人民为之感慨。以后的十几年里,吕将军的病情时好时坏,最终也未能完全治好。
按照清代惯例,吕将军的儿子吕鹤麟要荫封官吏。临行时,他对儿子说:“我一生矢志报国,未能立下寸功于国,未能争丝毫利于民。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你自幼就练习武术,可以投效军队,用以继承我的志向。”吕鹤麟按照父亲的意愿改为武职,授蓝侍卫,请求到江南征战,但因吕将军病情严重,没有得到批准。
咸丰三年(1853)夏天,吕将军的侄子吕庆麟被提升为台湾彰化县丞,但他还没有到任上时,台湾凤山县就失守了,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福建巡抚命令吕庆麟向台湾押运军需物资,与英寇顽匪力战海上,身负重伤。吕恒安将军得知后,立即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伤而不死,全饷未失,吾心甚慰。”并嘱咐侄儿,如果伤势较轻,治疗后可以继续为国“捐躯效力”,“竟吾未竟之志,尽为国为民之心”。后来,吕庆麟因伤势严重,被送回原籍疗伤。
吕将军老归林下,乡关蒿目,仍思家国大事,堪称一员勇将,一代英臣。
吕将军在日常生活中,从来都是“食不二膳,衣无华美”,工于和睦家人,长于友善乡邻。乡党之中,遇有要事,都要与“吕三大人”商议,他在暮年,仍在发挥着余热,留有很多的佳话。全家七十多口人,都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他的俸禄大部分分给了他人,自己却过着俭朴的日子,从来不允许子孙铺张浪费,虽为大户人家,却能和普通百姓和谐相处在一起。
这年吕将军寿诞,亲友乡里前来祝贺。席前,众人对吕恒安将军说:“三大人,都说您武艺如何如何高强,我们还从未见识过呢?”吕将军屡次推辞,终抵不过众人的盛情,于是他吩咐下去,准备好酒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将军来到老枣树下开始活动,只见他踢踢腿、伸伸腰、挥挥臂、跺跺脚。忽然似猛虎扑食,抄起一百二十斤大刀轮番挥舞,前背花、后背花、四门斗┅┅耍完之后,大刀一抡,将那棵老枣树拦腰斩断。翻身将刀柄立戳在地上,转身步入厅堂,一阵大笑。亲友乡里都惊得目瞪口呆。吕将军老当益壮,威风不减当年,虽身体不适,仍能有如此体力,足见当年的英武。
在以后的日子里,吕将军身体一直是时好时坏,反复不定。加上家庭事务的纠缠,老将军一直未能得到更好的理疗。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日,吕老将军含着报国无力的遗憾,含着对家人的无限留恋,含着对后人无限的希望,离开了人间。
评价
吕恒安将军戎马一生,以忠贞之志和干济之才,受知于国家;转战于两省六地,报效于三代皇帝,八次升迁,无不思国忧民;以其忠勇的特质和睿智的脾性,理政治军,抚恤百姓;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善待他人;以孝义市慰赡父母;以忠职尽责,清正廉洁教诲世人。他的善言懿行,丰功伟绩,必将永载史册,万世流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一、耕读之家 祖训熏陶
二、少年矢志 初展英武
少年学艺
智勇传说
三、拉断铁弓 彰显功名
四、夜斗嘉庆 忠孝动天
夜斗嘉庆
孝子之心
五、南昌任上
外任都司
治军有成
安定社会
六、汀洲任上
七、泉州抗英
八、升任副将
九、台湾任上
智勇伏刺客
治军
救灾
整顿防务
告病归乡
十、僵卧思戍 善济他人
病休生涯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