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城镇
东方市辖镇
感城镇,隶属海南省东方市,地处东方市南部,东与江边乡相连,南与板桥镇接壤,西濒临北湾,北与新龙镇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东方市区27千米。总面积192.44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感恩县附城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感恩县一区。
1951年,为昌感县三区宝城乡。
1957年,撒区并乡,成立感城中心乡。
1958年12月,成立感城公社。
1959年,析出板桥公社。
1960年,板桥公社并入感城公社。
1961年,析出板桥、尧文2个公社,感城公社仍按原名。
1983年9月,改为感城区,辖12个乡1987年3月,改为感城镇。
西汉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九龙县,县治设在九龙山(今感城镇入学村西侧海滨),隶属儋耳郡
刘弗陵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儋耳郡并入珠崖郡,九龙县改隶属珠崖郡。
西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废珠崖郡,置朱卢县,废九龙县,九龙旧地属朱卢县,隶属合浦郡
东汉刘秀建武十九年(43年),废朱卢县,置珠崖县,九龙旧地隶属珠崖县,属合浦郡。
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三年(239年),复置珠崖郡,九龙旧地隶属珠崖郡。
西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珠崖郡并入合浦郡,九龙旧地隶属合浦郡。
南北朝刘义隆元嘉八年(431年),复置珠崖郡,九龙旧地隶属珠崖郡。
萧衍大同年间(535年至541年),置崖州区在儋耳之地,九龙旧地隶属崖州。
南陈(557年至589年),九龙旧地仍隶属崖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置感恩县(县治在原九龙县治旧址上),废珠崖郡,复置珠崖郡,感恩县隶属珠崖郡。
李渊武德五年(622年),感恩县隶属儋州市
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感恩县隶属儋州。
五代十国南汉时期感恩县仍隶属儋州。
北宋赵顼熙宁六年(1073年),废儋州置昌化军,降感恩县为镇,隶属昌化军。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感恩县,隶属昌化军。
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感恩县隶属海南省
绍兴十四年(1144年),复置昌化军,感恩县隶属昌化军。
南宋赵昀端平二年(1235年),废昌化军置南宁军,感恩县隶属南宁军。
元朝(1271年至1368年),感恩县仍隶属南宁军。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改南宁军为儋州市,感恩县隶属儋州。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废儋州置崖州区,感恩县隶属崖州。
明正统五年(1440年),感恩县治从九龙县治旧址迁中和乡(今感城),隶属琼州府
顺治帝顺治十三年(1656年),感恩县隶属海南省府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全岛各地设立县,隶属琼崖道。
民国五年(1916年)感恩县治暂迁北黎。
民国七年(1918年)迁回感城,隶属琼崖道。
民国十年(1921年)感恩县隶属琼崖道善后处。
民国十八年(1929年)感恩县隶属广东省第十四巡察区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侵琼日军进犯昌感地区,国民党感恩县政府从感城迁到山区老吴村(今感城镇辖地),隶属广东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至4月,国民党感恩县政府又从老吴村迁到山区番阳(今通什市番阳镇),隶属广东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昌江黎族自治县、感恩两县合并为昌感县,县政府驻地在王外村,隶属海南省
1952年4月,由白沙黎族自治县四区(石碌镇)和乐东黎族自治县五区(东方市)及六区(中沙)组建东方(小)县。
1958年12月,东方(小)县、昌感县、白沙县合并为东方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61年5月,东方县又分置昌江、白沙、东方三县。东方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东方县更名为东方黎族自治县。
1987年,置感城镇,镇中心设立在感城,隶属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3月设为东方市)。
全镇概况
感城镇位于东方市南部,是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距八所35公里,西部滨临北部湾,东部连接江边乡,南部与板桥镇接壤,北部与新龙镇交界。土地面积181.2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感恩河自东而西流经全镇,由西部的扶室村北角注入大海,海榆西线公路、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和西环铁路都从镇区横贯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委会(其中,黎族村委会2个)和1个镇办农场,23个自然村,222个村民小组。有27个基层党组织,其中,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支部12个,农村党支部15个。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感城镇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沿海,东方市南部。
气候类型
感城镇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霜雪,年平均气温24℃-25℃,年日照时数平均2777.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52毫米,7月至10月为主要降雨期,占全年降雨量70%,11月至翌年3月频吹北至东北风,4月至6月干热风出现,频吹南至西南风,6月至10月,是台风季节,年均刮台风4-6次,但10级以上的少有,台风对本地利大于弊,是冬季反季节瓜菜及热带水果得天独厚的最佳生产基地。
地形地貌
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倾斜,东部为丘陵和台地,西部为平原。地貌有谷地、丘陵、台地、平原、海积阶地、沙滩等。
水文
感恩河发源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蒙瞳岭,由东向西流经陀烈谷地至感城入大海,流长60.2公里。
位置境域
感城镇地处东方市南部,东与江边乡相连,南与板桥镇接壤,西濒临北湾,北与新龙镇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东方市区27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38千米。总面积192.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感城镇西部为感恩平原,东部为丘陵山地,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沙滩5个类型。主要山峰有大蟹岭、公共岭、不磨大岭,境内最高峰位于东部大蟹岭,海拔44米;最低点位于西部连海处,海拔0米。
自然资源
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蓄水量9900万立方米的陀兴水库,有全省最大的海洋坡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全市最大的反季节瓜菜基地。主要种植稻谷、番薯、花生、瓜菜、芒果和香蕉等作物,其中,以种植反季节瓜菜最为闻名;沿海滩涂面积10000余亩,海水含盐度高,是发展渔业和盐业的好地方。有海洋鱼类80多种,经济价值高,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主要农产品
芒果、香蕉、青枣;樱桃番茄、茄子、圆椒、尖椒哈密瓜、苦瓜、青瓜、丝瓜、冬瓜、南瓜、青菜、结球白菜、豆角、水稻、番薯、木薯、花生,以及正在引进种植的药材薄荷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感城镇辖区总人口478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720人,城镇化率37.02%。总人口中,男性20190人,占42.18%;女性27673人,占57.82%;14岁以下7818人,占16.33%;15~64岁25194人,占52.64%;65岁以上14851人,占31.0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893人,占91.7%;黎族3970人,占8.3%。2011年,人口出生率18.30‰,人口死亡率3.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11‰。
2017年末,感城镇常住人口有51300人。
截至2018年末,感城镇户籍人口为55492人。
经济
产业规模
2010年全镇GDP达2.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70元,同比增长8.9%。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0211亩,产量达18132吨。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我镇大力宣传引导群众种植反季节瓜菜。2010年,全镇瓜菜种植面积35310亩,产量达21525吨;芒果种植面积15904亩,产量达4959吨;香蕉种植面积17900亩,产量达35800吨;海水养殖1715亩,产值达438万元。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61亿元。
产业结构
热带高效农业成为感城镇的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感城镇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了“反季节瓜莱、芒果、香蕉、海水养殖”四大产业为感城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了区域化农业的发展进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初见成效,并率先在东方市确立了瓜菜生产基地的地位。
生活水平
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在农业经济的推动下也逐步发展起来。加工业和商贸、运输、饮食等行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感城镇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们普遍用上了电冰箱、消毒柜等高档家用电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2002年来,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00多万元。村村通路和南北主干渠全线硬化的目标已经实现。村镇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标志着感城镇人民向小康生活目标迈进了一步。入学村、宝西村、加富村、民兴村、北沟村和北沟场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城镇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综述
2011年,感城镇财政总收入126.1万元,比上年增长56.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1万元,比上年增长56.0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3.7万元,个人所得税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61%、266.67%。人均财政收入26.34元,比上年增长5.1%。2011年末,地区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8%。
2018年,感城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感城镇耕地面积4.5万亩,人均0.94亩;林地面积11.5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
2011年,感城镇农业总产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42%。
2011年,感城镇生产粮食25557吨,人均534千克,其中水稻2万吨,玉米3452吨,番薯210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瓜菜。
2011年,感城镇瓜菜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9.4万吨,其中南瓜3.85万吨,冬瓜3.45万吨,青菜0.8万吨,豆角0.75万吨,尖椒0.55万吨。
2011年,感城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羊饲养量3.4万只,年末存栏2.2万只;牛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2.6万羽,上市家禽1.6万羽。畜牧业以饲养猪、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感城镇生产肉类1573.8吨,其中猪肉752.2吨,牛肉364.4吨,羊肉457.2吨;畜牧业总产值6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5%。
截至2011年末,感城镇累计造林6.12万亩,其中防护林2.61万亩,经济林3.51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林木覆盖率40.07%,活立木蓄积量43.21万立方米。
2011年,感城镇水果种植面积4.227万亩,产量10.21万吨,其中芒果1.4362万吨,香蕉3.324万吨,哈密瓜3.65万吨,西瓜1.8万吨。
2011年,感城镇有大型农业机械65台(辆);农民人均纯收入5170元。
商业
2011年末,感城镇有商业网点206个,职工1300人。
2011年,感城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城乡集贸市场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金融
2011年末,感城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8%。
文化
地名由来
感城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感城村而得名。
风俗习惯
过年是中原地区人最重要的节日,全国各地过年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在东方市感城镇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俗话说:“苦莫过三十”,这是大当地人对除夕这天的最贴切的说法了。年三十人们是从早忙到深夜的。大年三十早上,每家每户都进行大扫除。这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一次扫除了。平时扫除顾不到的地方这次全都得打扫。并且这次打扫还有一定的程序讲究。在这里一般人家都好是有大屋和小屋的。大扫除也就好是先从大屋开始的。大屋内先打扫大厅,打扫时从上到下。打扫完大厅接着从右到左打扫其他房间。所有的房间打扫完后,才打扫厨房。最后是整个庭院了。
这一天,水缸里的水,烧火用的木材,过年吃的饭菜等都得准备好。这天所有借别人的东西在下午之前必须还给别人。同样别人借自己的东西都要讨回,否则借别人的东西过年或自己的东西在别人家过年都被认为是不好的。
除夕人们做什么事都赶着早点。下午3点过后,所有在外面干活的人都得赶紧回家,不管火有没有干完。3点刚过人们就开始准备春节菜谱了。年夜饭吃得很早,大多数是在5点多钟就开始了。5点钟一到人们就开始“拜公”了,即祭拜祖先。拜品有鸡,水果年糕等。在这里人们绝对是允许用牛肉,羊肉,狗肉等有很浓腥味的肉祭拜祖先的。“拜公”的程序好是:先在摆上五碗饭,五双筷子,一只鸡,然后倒五杯酒,点三支香,拜三次再把香插到香炉上,最后点蜡烛。每隔5分钟倒一次酒,一共倒三次。20分钟后烧纸钱,放鞭炮。从吃除夕开始到初四人们每次吃饭前都必须如此“拜公”。
“拜公”完后人们就开始吃春节菜谱了。年夜饭了是很丰盛的,这里的人吃年夜并不是很讲究,跟往常是一样的,什么都可以吃,无所顾忌,也没有哪道菜是年夜饭必须有的。
吃完年夜饭,人们就忙着贴对联了。贴对联的顺序跟打扫房间的顺序是一样的。除贴对联和“门神公”外,还有一种手掌大的叫“利是”的矩形红纸一般是用来贴大的家庭用品的。如水缸,米缸,牛车。梨等,它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大吉大利,来年丰收。忙完这些人们就可以象平常一样串门玩了。但十二点钟前必须赶回家。十二点钟一到人们就争先的拿出过年准备的最好的鞭炮燃放迎接春节的到来。
初一凌晨,鸡一叫人们就开始“拜公”了。六点钟吃饭,这是普通人家一年中最丰富的也是最奢侈的一餐了。吃过饭后,大人就给小孩分红包了。八点钟,小孩子便到所有的亲戚家串门拜年。一般是男孩子先去,如果女孩子先去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大人则是串门找人玩麻将,打牌等赌博娱乐。
初一是不能到别人家拜年的,只能到人家玩。初二以后才可以拜年。初二这天新女婿都要回外家拜年。一般情况是岳父家有个小孩来叫,然后夫妻双带着孩子回去拜年。一进大门就先燃放带来的鞭炮,接着便是给小孩分红包。
初二是春节最热闹的一天了,这天人们最大活动就是球赛了,一般是村里大队出钱请附近的几个村过来比赛。村里男女老少都喜欢看球赛。气氛非常的热闹。不仅外村的人来比赛,村里的各个生产对也组织自己的球队比赛。全村洋溢在球赛的气氛中。球赛有排球,篮球。除球赛外还有一些小的比赛。球赛是全村人的活动,关系到本村的荣誉,因此非常的吸引人,除此外还能吸引大多数人的地方就是赌场了。从初一开始至元宵节,赌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了。各种各样的赌博活动都有。赌博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麻将,大小,排九等还有最近兴起的赌彩球。这也最多人参与的赌博活动。参与赌博的人很多,男女老少都有。赌注也是从一块钱到几千元的都有。由于初一到初三人们一般都在家不出去干活,所以这三天赌博的是最多的,初四以后人们便逐渐的少了。
初三人们认为出门是不吉利的,所以这天人们都呆在家不去拜年。初四以后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由于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扫地,洗衣服的,认为这样会把财富扫掉,不管地多脏也要到初四才能扫,所以初四早上人们便赶紧把这些事情干完。初五以后春节的热闹气氛便消失到人们忙碌劳动中去了。初六是春节的节中节,这里人们把初七叫“人日”,说是纪念某个人生日,具体是某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元宵节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因此平静了的村子又热闹起来,人们管元宵叫“小年夜”。它的热闹不亚于初二,都是球赛,赌博等娱乐活动。过完元宵也就过完春节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生活了。
特色佳肴
感城蕹菜
“感城空心菜”不仅在海南岛出名,就连外省人品尝之后也赞不绝口。前些年甚至有外地客商准备在东方市感城镇大规模种植“感城空心菜”,但通过试验,种出来的产品质量还是大打折扣,结果只好作罢。看来俗话“物以稀为贵”说得一点都没错。
东方市感城镇有一种独特的空心菜,因其叶少茎粗,味道鲜美而久负盛名。别以为感城空心菜的茎粗如大拇指,而且看上去显得“老”,但口感却十分脆嫩,令人回味无穷,真可谓不可以貌取“菜”。
人们平常看到的蕹菜一般叶子较多,但“感城空心菜”不同,它的叶子少得可怜,所以,说到吃感城空心菜,其实主要是吃它的茎部。
在那穿过感恩平原感城镇境内的感恩河畔,便是“感城空心菜”生长的乐土,它植根于河岸松软、肥沃的沙地之中,茎叶浮生在感恩河水面上,自由地成长;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需要施肥,不需要除虫,人们只要等着收获就是了。由于感城空心菜长期“睡”在水面上,因此它的躯干被染成了深褐色,这也许是它看上去显得“老”的缘故吧。
感城酸瓜
海南省西部的东方市感城镇,古属感恩县辖,历来是盛产西瓜仔的地方。
西瓜仔,形状颜色全与西瓜一样。所以叫“仔”,就是它个头比西瓜小得多,只有拳头般大小。清康熙十一年的《感恩县志》记载:“西瓜仔,又名镇心瓜,瓤有红、黄、白三种,红者尤佳,生解渴,瓜仁多,仁可充食,瓜仔拳头般大小”。
西瓜仔是适宜家乡土壤气候条件生长的热带经济作物。每年春末夏初开花结果,端午节前开始成熟,园地里的瓜仔似星罗棋布。收瓜时,农户拉上牛车或开手扶车到瓜地去,把西瓜仔运回家,让村民自由分享。大家吃瓜时,掏出瓜仁,吃瓜肉,再把瓜仁、瓜皮收集起来。将瓜仁晒干,留种并出卖。瓜仁很值钱,瓜仁是制作多种食品点心的原料,五仁中秋节饼的馅不可缺少它。把瓜皮切成小块,用盐腌后装起来,经十天左右,瓜皮又酸又甜,即可食用。或放置半年一年,瓜皮的颜色变成灰黄色,食之可口。吃酸瓜皮,有多种烹调法:鱼焖瓜皮、肥肉炖瓜皮、牛腩煲瓜皮、鸭杂炒瓜皮、鱼头瓜皮汤等,煮时加入适量的白糖、辣椒等配料调味,那味道很美,让人吃了胃口大开,食欲大振。食用酸瓜皮,价钱便宜,好处也多。既能解腻、减肥、降压,又能止渴、生津。
新鲜的西瓜仔,除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以外,还有良好的药用效益。西瓜仔内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果糖、DL-苹果酸、氨基酸、磷酸、枸杞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西瓜仔瓤甘寒无毒、补心益气、清肺润肠、去热解暑、利尿醒酒,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炎、小便短赤、便秘、中暑等症都有治疗作用,瓜子壳粉可治因热引起的咳血、便血等症。
常见的比较地道而又简单的做法,就是拿酸瓜籽配与新鲜的鱼一起煮汤,煮出的汤在保持鱼的新鲜味道同时,带有酸瓜特有的酸味,其汤清淡香甜味美,带有一丝特殊的微酸味道,极大的满足你的胃口,就算你没有食欲,闻到那味道,保证令你食欲大开,让你一吃就舍不得放下筷子。
还有一种地道的做法就是红烧,用酸瓜皮配猪小肠或者麻鱼简单红烧,也可以用辣椒、糖打成勾芡调配一起烧,就可以变成具有酸、甜、辣的可口美味菜肴,让你吃了绝对说“好吃!”
交通
2011年末,感城镇已形成由公路和铁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225国道和海南西线高速公路及粤海铁路西环线通往海口市和三亚方向,其长度分别为12.7千米、8.5千米、8.4千米。
2011年末,感城镇区八所至板桥客运汽车从225国道经过,日往返经过客运汽车48班次。
交通物流
交通方便
当地除了有直达市区的大巴车外,还有直达三亚和海口的皮卡车,一般只有上午九点半之前有车,除非提前预定包车。外地人一般称这些皮卡车为“黑的”,价格比去市里做大巴车贵一点,但是比较方便,当地人一般都选择乘坐皮卡车出行。做皮卡车还有个好处就是只要去的地方在三亚和海口市的路线上,都可以乘坐,关键是随时可停可走。
物流方便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感城镇有镇文化室1个,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0处,公共图书室2个,藏书共1.5万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感城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85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13所,在校生6000,专任教师2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生2670人,专任教师8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3%,小升初升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71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34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7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08万元,均比上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感城镇有医疗卫生机构57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56个;床位36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5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38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2.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1.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100人,参合率86.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8.01岁,其中男性75.8岁,女性80.04岁;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3‰、1.5‰。
2011年末,感城镇有体育场地32处,有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2011年末,感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3户,人数801人支出16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8%,月人均176元,比上年增长122.7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0人,支出44.59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医疗救助2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53人次,共支出57.72万元,比上年增长63.1%;农村临时救济610人次,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0.1%。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32人,紧急转移安置3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6亩,倒塌房屋18间,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救灾支出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85万元,比上年减少8.3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感城镇有邮政分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5千米,投递点9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87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020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1.095万件,征订报纸25.55万份、期刊4.5万册,业务收入40万元,其中纯收入15万元。电信服务网点9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0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0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1.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5千米,主干电缆达35对千米,镇区内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6.5%,移动手机覆盖率达31.3%。互联网用户500户,宽带接入用户5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4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感城镇有自来水厂2座,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0%;镇区主干道两旁铺设有30多条排污管道;污水处理率90%。
2011年末,感城镇区拥有110千伏及35千伏以上变电站(所)或供电站各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5万兆伏。
旅游
位于感城镇入学村西侧的海滨。这里原有一座九龙山,传说山下藏有九条龙,故县城建在九龙山而得名。据《琼州府志》记载“九龙县自汉元封元年(前110)建府于九龙山”。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立感恩县,但县治仍在九龙县旧址。明正统年间(1436-1449)将县址迁往中和乡(今感城)。九龙县城遗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断墙残壁,破砖碎瓦,县城旁边的九龙烽火台,始建于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遗址证明了东方是琼州较早开发地之一。
感恩县治遗址
位于感城镇感城村。隋大业三年(607),朝廷在汉代九龙县旧址(今感城镇入学村西,西临北部湾)置感恩县,县治设在九龙山。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御的需要,县治南迁中和乡(今感城村),筑土城。据《琼州府志》载:“筑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广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窝铺二,辟门三。”后因年久失修,倾。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复修。感恩县治作为东方历史上时间最久的县城历经500余年。感恩当时在城中建有学宫孔子庙)、城隍庙关岳庙以及政府各衙门。今城墙仅剩墙基,护城河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浅浅的宽6-8米的痕迹,城内亦仅存涿州学宫(文庙)和关岳庙,其余建筑无存。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恩学宫
又称文庙。位于感城镇感城村。始建于宋,原址在今感城镇入学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统年间迁至今址。明万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随县治迁往大雅坡(今感城镇生旺村)。万历二十五年(1597)县治迁回今址后重建的。由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星门等组成。清嘉庆20年(1815),知县时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圣祠。今仅有改建后的大成殿保存下来。明伦堂和崇圣祠除基础外已被改建他用,其余建筑无存。大成殿平面为长方形,抬梁式木结构,有16根柱支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10.5米,重檐歇山顶。殿内的塑像祭器碑刻等文物均荡然无存。现大成殿为感城镇粮所使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公坟
楼公坟位于感城镇不磨村东知县岭南麓。楼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县土官知县楼公之坟”。为花岗石石砌造,由墓和顶的石层两部组成。石砌墓分五层,底四层均为长方体,向上逐层收分,第五则比第四层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陇状,坡高4厘米,第五层之上砌歇山顶小石屋。为三进院落。第一进和第二进屋中分别置有石香炉和墓碑,不巧玲珑。第三进无物。该墓曾被盗过。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数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问题提供了依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雅坡县治遗址
大雅坡县治遗址位于感城镇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万历十年(1582),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御海盗,感恩县治从中和乡(今感城村)东迁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县当时也称大雅县。大雅坡感恩县治呈方形,每边长约300米,城墙高约3米,顶宽3米,内土外石,城辟东、南、西三个城门和北部一个小门,城门由三合土砖砌。城外有护城壕,宽5-7米,东部最深处尚达3米。遗址保存一段20米长的石砌城墙,出土衙署宫殿的墙基,明代的砖和瓦当以及陶瓷器。该遗址对研究明代感恩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以及民族关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麦家祠惨案旧址
位于感城镇感城村西北角的麦家祠内。麦家祠建于民国初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当时,琼崖特委南区军事指挥部(专门负责日伪军受降和扩大武装力量)昌感县委派第二支队第三大队副政委张愚和和昌感联县副县长王廷俊带领新编的第八中队和地方地方武装共103人,到感城外围活动,准备接受日军武器。但张、王二人盲目运行,丧失警惕,把部队开进麦家祠驻扎。日伪军拒绝向中国部队投降,伪军和日顽军这时乘机纠集300余人的兵力,突然对麦家祠发动围攻。解放军与敌激战五、六个小时,由于日军的暗中配合,加上中方援兵增援不及,又错误地死守麦家祠不肯突围。结果除4人外,王、张勋其余97名战士装烈牺牲,日伪顽军联合制造了“麦家祠惨案”。旧址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为二进格局,由正房、厢房和走廊组成。正房为面阔三间,进深13,硬山顶式砖瓦木结构。外有围墙。1983年,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6-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全镇概况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主要农产品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地名由来
风俗习惯
特色佳肴
交通
交通物流
社会
旅游
感恩县治遗址
感恩学宫
楼公坟
大雅坡县治遗址
麦家祠惨案旧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