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
蕨科槲蕨属植物
蕨(学名:Drynaria roosii Nakaike)是一种蕨类植物门,属于蕨科槲蕨属。它通常附生在岩石或树干上,以螺旋状攀援的方式生长。槲蕨的叶子有两种类型,基生不育叶呈圆形,厚干膜质,下面有短毛。叶片深羽裂,裂片呈披针形叶脉明显。成熟后的叶子纸质,上面有圆形的孢子囊群,同时还有许多腺毛。槲蕨分布在海拔100-1800米的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它的根状茎在一些地区被用作中药材,具有补肾坚骨、活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和腰膝酸痛的功效。槲蕨与崖姜蕨外观相似,但除了环绕树干生长外,还会向垂直方向延伸生长。它具有奇特的两型叶,根状茎上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营养叶覆盖在根状茎上,可以吸收树上的落叶和鸟粪等肥料,转化为植株所需的营养。孢子叶从营养叶中生长出来,宽大且羽状深裂,孢子囊群呈桔黄色。槲蕨分布在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密披棕褐色鳞片;鳞片线状钻形,边缘有不广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40厘米,宽14–18厘米,具有狭翅的柄,羽状深裂,裂片7–13对,互生,阔披针形,长7–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下部羽片缩短,基部各羽片缩成耳状,厚纸质,绿色,无毛;叶脉明显,网状,粗而凸起。孢子囊群盖。孢子成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上或墙上。性喜温暖阴湿环境,其肥大的根状茎由于有营养叶加以覆盖,因而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此草畏严寒,适合生长于排水性好的土壤中。
栽培技术
根据其附生习性,选取形态较好的枯木,开凿一条浅沟,将槲蕨固定在上面,也可按通常方法盆栽,但排水性要好,盆土可用腐叶土和炉渣各半配制,栽植要浅些,不要将营养叶埋在土中。养护以明亮散射光为宜,注意保持湿润。
主要价值
【异名】骨碎补、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土伏苓(《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山雷),毛贯仲(《青海药材》),马溜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桑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药用部位】根状茎
【采集】冬、春采挖,除去叶片及泥沙,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成分】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Naringin)。
【炮制】
骨碎补:去净泥沙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砂炒骨碎补:取沙子置锅内炒热,加入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沙,放晾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气味】苦,温。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广西中草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足少阴肾经
①《纲目》:“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脒。”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者。”
④《本草正》:“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症,腹泻,淋,遗精直肠脱垂。”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
阴虚及无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药材名:骨碎补、毛姜猴姜申姜、爬岩姜、石岩姜
中文属名:水龙骨
拉丁属名:Drynaria.
化学成分
槲蕨根状茎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7-羊齿烯(fern-7-ene,)3-雁齿烯(filic-3-ene),β-谷植物固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采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乙酸盐),环水龙骨甾醇乙酸(cyclomargenyl acetate),环鸦片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乙二胺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状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齿烯,β-谷植物固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选方
⑴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⑵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⑶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桑姜半之。上同捣烂,以污损处,用布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⑷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斤,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⑸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⑹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捣烂,加面粉适量,捣面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⑺治跌打损伤,腰背痛、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⑻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大枣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⑼治斑秃:鲜槲蕨五钱,南方大斑蝥五只,白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选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