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镇
桦南镇
桦南镇,隶属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地处桦南县中部、完达山西麓支脉、七虎力河八虎力河之间,东与石头河子镇驼腰子镇相连,南与大八浪乡隔七虎力河相望,西与梨树乡接壤,北濒小八虎力河。2018年,区域面积289.3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284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名千振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湖南营乡。1950年7月,改为第十区。1956年3月,改为湖南营镇。1958年9月,改为桦川镇公社,属桦川县。1964年1月,析置桦南镇公社。1984年4月,改桦南镇。
2019年10月,桦南镇下辖15个社区,16个行政村。2018年,桦南镇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5个。
基本介绍
区号:0454。
拼音:Huanan zhen。
桦南镇隶属桦南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为桦南县城。
县直工商企业主要集中于镇内。镇街工业有胶合板、木器、造纸、制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520万元。镇郊有耕地近2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全镇共辖正东、正南、正北、桦丰、镇丰、园艺、隆胜等7个村。全镇总人口171906人(2010年),其中非农业人口5.23万人;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桦南县政府驻于桦南镇内。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约数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是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上古文明
夏商为肃慎地。
西周初年,姬发商朝遗臣箕子朝鲜,今桦南一带是箕子朝鲜以及肃慎、濊等各民族地方政权。
肃慎,古籍中把“肃慎”部落领地称为“肃慎国”,与中原地区中原王朝有往来;历史学家多认为舜的时代已经有肃慎,可能生活在山东省一带,向舜朝贡,后受西周压力北迁。战国时称真番,秦汉恢复原名,汉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与他们有关。
濊貊,濊貊族是濊族与貊族的合称,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濊族可能与肃慎一样,在夏商时本居于山东半岛,属东夷民族,周灭商时,濊族被周所迫,大部分向东北迁徙,并以松嫩平原为中心定居下来,其活动竹范围比较广阔,最南端在长城以北,与燕国为邻;东北部在辽河以东,与肃慎族相接。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是周代的朝贡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经发动过对濊的战争。战国时期,濊族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黍成为濊人的主要食粮。此时的濊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过着定居生活。
战国至秦汉
肃慎,秦、汉时被称为“挹娄”、“勿吉”。
濊貊,秦汉之际,松嫩平原出现第一个国家——“濊王国”,在汉代人们发现了“濊王之印”,其“国有故城”,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貊人)的文化遗存。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跨入文明的门坎。索离族人东明称王,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名,而采用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余国。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晋朝时由东夷校尉管理。汉朝曾经在濊貊人地方置沧海郡。
公元前194年刘盈元年)燕人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
公元前108年刘彻元封三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增设玄菟郡等郡县管理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和今桦南地区的扶余、挹娄等国。
桦南小八浪遗址出土的汉代五铢钱说明夫余王国在汉代已经受来自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东汉增设辽东属国,管理北部少数民族国家扶余国,高句丽等。
魏晋南北朝
北魏燕国后,今桦南一带形成高句丽人与勿吉人的聚居地之一。491年,拓跋宏册封高句丽长寿王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今桦南地区成为高句丽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高句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壮大,使扶余,勿吉等民族臣服。南北朝东北亚强国高句丽的首都国内城,是高句丽第二个首都(公元3年-公元427年),是高句丽人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隋唐五代
隋朝时勿吉改称渤海国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罗,新罗请唐援。李世民便以此下令攻打高句丽与百济。贞观十九年(645年),李勣率军从陆路,张亮率舟师从水路,兵分两路进攻高句丽,唐太宗亲自到辽东前线督战。唐军攻下辽阳市后,接着攻打安市城(今海城市),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历时三月没有攻下。
公元668年天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高句丽旧都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时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部日趋强大,公元698年,粟末部首领大祚荣联合部分高句丽遗民建立震国,713年(唐·开元元年)唐朝册封大荣为渤海郡王,国名渤海,今桦南地区属渤海国铁利府汾州管辖。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辽朝(契丹)所灭。
辽金时期
辽灭渤海后,废除州县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今桦南一带属五国部之一的越里笃部。
金设路治,属胡里改路、呼尔哈路。
元朝建立后,桦南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呼尔哈万户府管辖,后由开元路划出归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
明清时期
明朝时部分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为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地。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四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桦南县一带等地进入女真人的国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清代属三姓副督统管辖。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在今桦南境内有汉族人开采金矿在这一地区居住,以附近长龙山命名“长龙镇”(长龙岗)。
1909年(清宣统元年)原东宁知事张浩然(湖南籍人)招30名湖南籍移民到长龙岗一带(今桦南镇)垦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张浩然设立艮记垦务公司“招佃垦荒”将长龙岗改称湖南营,隶属于依兰县管辖。
民国至现代
东北地区沦陷后,1933年6月,日本侵略者派遣的武装移民“吉林屯垦第二大队”进入湖南营地区,分为三个中队到蔡家沟等地强占土地。1934年11月,日本“吉林屯垦第二大队”改称“千振屯垦团”。遂将湖南营改称“千振”。1939年6月1日,将依兰县所属的千振(湖南营)、阎家划归桦川县管辖,设置千振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设置千振区。1946年6月,划归新设置的桦南县管辖,将“千振”恢复为“湖南营”,为县政府驻地,设置湖南营区。1950年7月改为第十区。1955年撤销湖南营区,设置湖南营镇。1956年3月,桦南县并入桦川县,为桦川县城,改称桦川镇。1958年10月,改称桦川镇人民公社。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重点移向桦南站,并与湖南营街里连片,城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1964年1月,恢复桦南县,将桦川镇改为桦南镇,为县政府驻地。
人口民族
全镇人口171906人(2010年),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娱乐景点
桦西湖公园、秀北公园、世纪广场、体育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上古文明
战国至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辽金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至现代
人口民族
娱乐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