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研究会,由
金绍城、周肇祥、
贺良朴、
陈师曾、
陈汉第、
萧谦中、
徐宗浩、
徐燕孙、
吴镜汀、
陶瑢等二十余人发起,得前大总统徐世昌支持,批准将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份用于开办中国画学研究会,画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提倡学习宋元及南北各家,不专宗四王,反对革新派的革新。名誉会长为周肇祥、会长为金城、副会长为陈年、徐宗浩,聘请陈汉第、
胡佩衡、
爱新觉罗·溥伒、
溥心畬、张大千、
黄宾虹等人为评议,进行对传统绘画研究的教学活动,除每月逢三、六、九日开会观摩,主要是组织画家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中国画学研究会自成立初期约三十余人,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会员最多时曾达五百余人,共举办十九次会展。
中国画学研究会是20世纪前期中国北方地区影响较大的一个艺术团体,1920年由北京地区画界领军人物金城、周肇祥、
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这些人大都在
国民政府任职,又得到
北洋政府大总统
徐世昌的支持和庚子赔款资助,所以这个团体能在西学东渐和
新文化运动的风潮下,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为宗旨,交流切磋、传道授业、出刊办展,致力于国粹的传承与弘扬。1926年金城去世后其子金潜庵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之外分裂出了“湖社”画会,其实这两个组织之间并非壁垒分明,许多人穿插活动于两会之间,因此
湖社画会可视为中国画学研究会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此时两会拥有会众数百,汇聚了北京地区丹青名家,在上世纪20年代末达到鼎盛时期,湖社画会的影响逐渐越出了北京,渐及
天津市以及其他
北方地区。进入20世纪中期特别是抗战爆发后两会相继进入了衰落期,活动减少,
新中国成立后两会重要老会员大多汇聚于北京中国画院,在六七十年代相继谢世,“文革”结束后仅存者又一度复会,
抗战开始前一年湖社画会会长金潜庵设法筹资维持会事,后因其身体状况不佳以及经费不足湖社陷入困境,活动减少,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金潜庵患脑血压症病逝,湖社画会无人继续主持会务,一些老会员陆续转入其他城市,湖社画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已式微。而中国画学研究会在沦陷时期的
北平市仍延续了强大的影响力,其间周肇祥仍任会长,举办展览9次,其中1942年的第19次成绩展作者达500人之多,之后又走向衰落。这个时期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半丁自建的“五亩之园”成为京华画坛名流聚会之所,他也成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在20世纪中后期的关键人物。抗战结束后,
国民政府开始扶持民间美术组织,一些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陆续进入公私立美术学校任教或者同时加入其他美术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活动处于低调状态。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有些为业余从事绘画的画家,有些在学校兼任教职,还有些以卖画为生,这些人大多是从传统中国画学习模式走过来的艺术家,属于遗留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地区的
传统主义画家。他们在中国画继承与发展问题上主张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同意全盘西化甚至中西融合,所以金城反对“
美术革命”、
陈师曾强调文人画的价值。1946年
徐悲鸿担任国立
北平市艺专校长,他开始整顿北平的学院
美术教育,全面推行自己的中国画改革主张,把素描作为基础课程纳入教学,这引起了在艺专国画组兼任教职的三位教授的强烈不满,他们罢教并以所在“北平美术会”的名义散发传单,声称徐悲鸿摧残中国画。徐悲鸿随即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阐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三人均为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故会长周肇祥也著文参加了讨论,
爱新觉罗·溥伒、邱石冥相继加入,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国画新旧问题的争论,这是以中国画学研究会为代表的中国画变革思潮与学院派两种文化主张的一次对垒。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这些
传统主义艺术家遭遇到了更加复杂的情况。传统主义画家大多从事山水画和花鸟画创作,花鸟画要被取消、山水画面临改造,他们的作品没有了市场,连生存也成了问题,传统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时期的中
国画学研究会联合了国立艺专、京华美专的积极分子成立了“新国画研究会”,打出了“革新国画”的旗号,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周肇祥、
陈半丁都参加了这个组织。1952年“新国画研究会”更名为“
北京中国画研究会”,这个时期研究会致力于中国画改造,同时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帮助会员联络了一些外销画,缓解了一些画家的生计问题。这个组织可以看成中国画学研究会在新中国初期的复现。
新中国初期的北京画坛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讨论,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
秦仲文、
徐燕孙等积极倡言
传统主义。1956年陈半丁团结了一批老画家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建议,1957年“北京中国画院”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骨干人员陈半丁、徐燕孙均任职副院长,北京地区的传统主义艺术家们纷纷进入北京中国画院,其中就包括原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
湖社画会的许多重要画家,如
惠孝同、马晋、
胡佩衡、
徐聪佑、
吴镜汀等。
中原地区画学研究会虽然没有宣布解散,在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环境下特别是周肇祥在1954年去世后基本停止了活动,剩下的这批老会员艺术家遗存力量经过汇聚、积淀,最终成为北京中国画院第一代创作主力。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之交,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会员相继谢世,其间湖社画会骨干人员惠孝同联合老会员
孙菊生欲重建湖社,终因社会环境难以容许而作罢。“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社会环境宽松,民间社团活跃,1984年金城之孙、金潜庵之子金鲁瞻再联合孙菊生重建“北京中华
湖社画会”,20世纪50年代年流入
东北地区的湖社会员
晏少翔联合其他会员遗属
冯忠莲(
陈少梅妻)、
王世襄(
金章之子)于1990年再建“辽宁湖社画会”,这成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世纪末的余波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