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大受,
明朝辽东副总兵查大受(原
李成梁家丁),生平不详,
万历抗倭出征,勇猛无敌。
抗倭背景
万历中,
日本趁
朝鲜内乱之际派兵突袭朝鲜。万历二十年四月十二日,日本关白(摄政)
丰臣秀吉命令日军9个军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渡过
对马海峡后,抢摊登陆,突袭
釜山广域市朝鲜守军,釜山、
东莱郡、梁山等地相继陷落。五月二日,日军攻入朝鲜国都
汉阳,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王京汉城、
开城、
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朝鲜国王
李昖逃到
义州郡,急忙向
明朝求救。七月,明朝派
辽东游击
史儒率2000骑兵援助朝鲜,进到平壤附近,史儒阵亡,全军复没;副总兵
祖承训(明末辽东总兵
祖大寿之父)率领3000骑兵攻入平壤,大败而逃,祖承训等几人幸免于难。
朱翊钧命
宋应昌经略抗倭事宜,令
陕西省总兵
李如松(辽东总兵
李成梁之子)为东征提督,率游击
吴惟忠、楼大有、胡大受等援朝,辽东副总兵查大受奉命出征。
战争介绍
平壤城之战
1593年元月5日,明军进抵
平壤城下,8日与
小西行长的
第一军团15,000人战于平壤城;平壤城东有
大同市、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
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
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
杨元、右军
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
李如柏(
李成梁次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游击
骆尚志与
朝鲜将领兵使李隘、防御使金应瑞与
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
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
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在12月底
沈惟敬声称小西愿以
大同江为界受封,于是明军定下计策宣称前来加封,小西直到明军开到城下才醒悟对方是来攻城的。七日攻城开始,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
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久野四兵卫)前往侦查,也被明军毒刀砍伤于翌日毒发身亡。
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此时
李如松军共斩首1200。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三百六十日军。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
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日军
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
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据《叙恢复平壤开城战功疏》:“我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受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李如松卒收复
平壤、开城,并且进攻
汉阳。
先锋首胜
由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在攻下平壤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正月五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
首尔特别市西北部的
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的碧蹄洞)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
前野长康、
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名,一时之间,双方交战日方遭到重创。日方在损失约数百骑后败退,查大受则退往碧蹄馆。据史记载,体察使右议政兪泓驰启曰:“本月二十七日,李提督领兵发行,闻查副ㆍ高彦伯,同往体探,适逢贼六七百名,斩获四百余级。
26日
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3,000余人(一说2,000人,亦有仅带亲兵1,000人之说法)从开城疾驰引援。
中伏
孰料日军
立花宗茂率先于其他日军,独自领3,200名军兵正在砺石岭埋伏,以部将
森下钓云、
十时连久但马侦查到明军查大受所部,小放几发铁炮后回报,便从清晨7时倾开始,起先仅以部将十时连久、内田统续、天野贞成(本名
安田国继,讨取
森兰丸之“明智三羽乌”之一。)率500兵为第一阵摆旗示弱引诱查大受来攻,十时连久投枪、拔刀奋战率队突击至北边的望客砚,但遭查大受约3,000兵力的包围,中箭(可能为
李如梅所射之箭)撑到立花军第二阵
小野镇幸、
米多比镇久的800兵交替后身亡,不久
立花宗茂与其弟
高桥统增率本队2,000兵从左方奇袭明军右翼,查大受因此更往北边的碧蹄馆退军,此时宗茂率亲兵800追击,但部将
池边永晟奋战战死,又查大受终于接应了驰援而来的
李如松,此前哨战历经5小时,后立花军转往碧蹄馆西南边的小丸山布阵休息,接应
小早川隆景等日军大部队军势于望客砚。
李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阵,此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
小早川秀包、
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兵如宇喜多
宇喜多秀家、
黑田长政进军。
以寡胜多
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
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
高阳市的出口惠阴岭,急忙传令中军主力急速进兵,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
小早川隆景的
左派先锋粟屋景雄3,000兵,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3000兵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战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
立花宗茂领3,000兵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先以部将
立花成家率铁炮队三度射击后全军突击明军右翼,立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武将(
安东常久)与李如松单挑时,被
李如梅射杀(部分史料前后解读可能金甲武将被误认为是井上景贞,但此役后他仍生还,于之后
小早川秀秋为家督时代时回仕毛利家,后出奔。),而明军
左派也遭到毛利元康、
小早川秀包、
筑紫广门的突击,正面则是
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此时
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声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等日军击落肢解,如松的亲卫队此时战死约80余人,立花军中也有小野久八郎、小串成重、
小野成幸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先后也有八名家臣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
吉川广家、
宇喜多秀家(实则为其重臣户川达安所率)、
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
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此时
立花宗茂突出军势猛烈追击,一族之户次镇林在追击
李如松时战死,日军
小早川隆景因为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以上过程为参考、融合《明史‧李如松传》、《日本战史‧朝鲜役》的说法。)
从容撤退
另外根据《征东实记》、《
万历三大征考》等史书记载,李如松率轻骑解救出查大受军后,继续鼓勇急进,又从碧蹄馆向王京方向逼进了三十里,和王京数万日军对峙了三天,最后方从容撤退。
战果
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据中国史记载明军伤亡2,500人,日军死亡则超过8,000人,另据
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5、6百人,部分日史记载明军参战人数为20,000人,倭军斩首明军6,000人。
清代编写者则说“诸营上军籍,死亡二万”云云,占了当时明军入援朝鲜参战兵力的一半。都远远高于朝鲜史的记载,根据
李昖实录所记,明军投入战役人数当不超过5,000人,当日军望见明军步兵抵达后随即撤退,可见明军投入战场兵力并不多。而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此役之后,明军大势依然,应可确信二万之死亡云云系虚说。
战后日军并未追击,反而退返王京,显示日军并未完全控制战场,此役应该是胜负各半。但是
李如松经此役后,因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李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先退开城,后又退往
平壤。但终达到逼退日军从平壤南下于战略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