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由著名导演
肖童执导的大型纪录片《天穹南北 》,正在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热播,受到观众追捧。
《天穹南北》 是一部以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中国近70年生活变迁的纪录片,整部影片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关系。《天穹南北》开篇便把观众引领到东北边陲
鄂伦春族人世代聚居的生态之地,在大雪纷飞中跟随鄂伦春族人走进密林深处,感受北国冬日大美旷景。毫无疑问,这样的叙事方式是统筹全片内容架构的点睛之笔。
剧情简介
八十多年前,地理学家
胡焕庸以地形阶梯过渡地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珲-腾冲线的概念,并惊叹
中原地区东西部人口多寡之悬殊问题。由于胡焕庸先生首次发现了这条学术上的地理分界线,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人们习惯地称呼它为“胡焕庸线”。从东北的
黑河市爱辉区到西南边陲
云南省腾冲市,在这条横跨3700多公里接近45度倾斜角的直线左右,大自然变得不可思议,青藏高原在这里赫然而止,所有流经这条线的江河开始迂回萦索,地貌突变特征一一显现出来。《天穹南北》正是以“胡焕庸线”为讲述主题,探寻中国东西部和南北不同地域的山川、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迥异特征,揭示人文变迁。
拍摄花絮
“这部片子难拍,难就难在这条线并非景观线,它是抽象的,不像黄河长江一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它所释解的是中国东西部的自然人文差异,所以你很难找到一个具象的元素点。”肖童如是说。
肖童在创作上没有循规蹈矩沿用旧有的表现手法,而是横跨
中原地区南北跋履东西几千公里对不同地区的地貌褶皱特征进行跨时空对比,多视点多学科贯会融通,将地理、民俗、历史及地质科考等各种信息元素并轨到一条叙事线上,他自己称此为“散点聚形”。
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肖童将目光重点盯在了
四川省境内的贡嘎山上,这里是“胡焕庸线”左右地貌突变最为明显的区域。
贡嘎山是中国境内的第三大高峰,由于海拔落差大,气候多变等因素,迄今只有24人登顶成功,遇难比例却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和和
乔戈里峰。为了拍摄好这组镜头摄制组三次进入贡嘎山腹地,在一处叫做雅哈垭口的地方,他们的两名成员由于高原反应严重被当地老乡背到山下住进医院。
“当时就想如果真下不了山该怎么办呢,家里都有老小。我们带上去三台航拍器,下来的时候剩下一台,两台因山谷突起飙风撞到岩壁上,幸好储存卡没有损坏使视频文件完整保存下来。”当回想起这次拍摄,
肖童依然心有余悸。
《天穹南北》共四集,分别以人、山、水和家园为叙事主线,展现出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年来,物流业的空前发展,打破地理环境制约,架构起城市与城市之间庞大的物资互配愿景。正如纪录片中,
中国科学院“胡焕庸线时空认知课题组”专家所讲:“中国和80年前的中国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交通是如此发达,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进步机遇。”
分集简介
第一集简介
一边飞雪一边炽焰
十一月,地处东北边陲的
黑河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每年这个时候,
鄂伦春族的青年人便会自发组成义务巡山队,进入密林深处防治偷猎和盗伐行为。同样的时节,
云南省腾冲市秋意正浓。
中原地区多元化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如果从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古镇向西南画一条抽象的连接线至云南省腾冲市,将把中国东西部的地貌特征勾勒的一目了然,东部多平原丘陵,而西部多是海拔3000米以上雪域高原。
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
胡焕庸首次发现了瑷珲-腾冲线的地理意义,他所罗列的数据令学术界哗然。如今,胡焕庸最小的儿子胡企中也已近古稀之年,他一直守护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著述和资料。在胡企中的帮助下,摄制组梳理清了胡焕庸发现瑷珲-腾冲线的整个过程。
黑河市瑷珲古镇与
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
布拉格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这里是瑷珲-腾冲线的北部发端。由瑷珲古镇向西南延伸,经大小兴安岭后,瑷珲-腾冲线进入浑善达克沙地东缘,一贯东西走向的长城开始变为南北走向,延绵500公里。17世纪中叶,长城不再有御敌的左右,在这里逐渐形成了农牧相互交错的文化地带。
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镇地处秦岭山脉最西端,与
甘肃省接壤。
秦岭至
淮河一线被称为
中原地区南北气候的分水岭,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进入冰冻期,而以南地区气温则始终保持在0度左右。瑷珲-腾冲线与秦岭淮河线在凤阁岭镇形成了一个交汇点,不但气候在这里形成对冲,连绵的山脉也阻断了东西部正常的交通往来。
除夕,凤阁岭镇的村民正在排演一出历史武戏。公元228年的春天,魏国大将通过凤阁岭镇输送军队,截击了
蜀汉的北伐行动,从此留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传唱至今。所有关于蜀地的战事,都是一个个蹊跷的神话。凤阁岭镇是
中原地区经
大散关进入
谯蜀的重要关隘,多少诗人在大散关发出“蜀道难”的惊叹。瑷珲-腾冲线经过凤阁岭镇之后,开始进入峰峦遮天日的高山幽谷地带,沿
横断山脉隆起脊梁一路向南,跨过青藏高原和
云贵高原犬齿交错的陵隰丘地后,到达南部端点
腾冲市。在这条横跨3700公里的延展线上,地貌的突变特征一一彰显出来。
“头脑”是腾冲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这种兴起于元代风靡于明代的小吃,在中原腹地已经很难见到了,却在西南边陲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盛行至今。它是明朝时期,中原、江南和湖广等地的军民,远赴西南从事军屯和民屯固边作业的一个侧影。
华东师范大学的
丁金宏教授一直从事着瑷珲-腾冲线的研究,在他解读的概念里,瑷珲-腾冲线虽呈东北西南走向,但它却是中国东西部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的一条分界线,在它的周围是广袤的地域,而非狭义的南北物景线。
40年前,人们还不敢想象从东部地区到
西藏自治区需要多长时间,中间会遇到多少曲折。一切都在这近40年间发生了变化,如今人们可以从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或者南京、
长沙市等东部城市任意选择不同的时段穿越崇山峻岭前往西藏。
今天,西部的交通不再闭塞,物资不再匮乏。一批来自内地的青年人在
拉萨市开始了创业之路。
第二集简介
西眺险峰东望青山
凌晨三点多,
康定市新都桥镇的几位男女青年正在赶往贡嘎山腹地,他们要在黎明前登上海拔4700多米的雅哈垭口,观看昼夜交替的景观。据当地人说:贡嘎山是圣山,拂晓时分日光犹如火焰连绵数十里。他们虔诚地认为那是上天降下的火焰,不会轻易让人看到。
贡嘎山是中国境内的第三大高峰,仅次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和
乔戈里峰,主峰海拔达到了7556米,很多登山极限运动者对它心存敬畏。迄今为止只有24人登顶成功,而遇难者人数却达到了37人。
青藏高原自珠穆朗玛峰为始端,一路向东延展,在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再次屹立起雄伟身姿,与
成都平原挽臂相接,形成了6000多米的垂直落差。这一落差相当于四个
泰山主峰累加的高度,而泰山主峰仅与贡嘎山东麓山脚下的
大渡河的
平均海拔奇虎相当。贡嘎山是瑷珲-
腾冲市线上,地貌突变最为明显的区域,以大渡河为分水岭,西部还是雪域高原,东部就已经是青山绿水了。
清末光绪年间,潜心地志研究的
黄懋材看到四川、
云南省境内的山脉并行迤南,横断东西通道,于是提出了“
横断山脉”的概念。从此,从
四川省延绵到云南境内,纵贯南北东西骈列的峰峦有了一个统称的名字--横断山脉。
每年从
太平洋刮来的东南季风,受到横断山脉的阻隔,致使山岭东坡降雨无比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植被繁茂。而在西坡形成了
焚风,滚滚
热浪在
谷地之间游荡。横断山脉其中的一支,向南一直延展到
腾冲市境内,在中缅边界终于停了下来,这一段被称为
高黎贡山。
大约在340万年前,腾冲地区所处的
地壳板块发生俯冲摩擦,催发了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经过
地质专家勘探,在腾冲境内共发现97座处于休眠期的火山遗址,它们犹如大地上堆起的井台,冲天而歌伏地而眠。然而,地表的平静掩藏不住地下的波澜涌动,大自然的力量依然在延续,数十处滚烫的热泉从山缝间溢出,形成了独特的
腾冲火山景观。
公元1639年的一天,
徐霞客翻越高黎贡山来到
腾越街道地区。以今天的交通里程计算,这段路只需要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而徐霞客却整整走了三天。间隔几个世纪的时空,是一场时间与速度的赛跑。事实上,由于大山的阻隔,古时候
中国西南地区的先民们都是通过马帮,穿过
横断山脉的各个垭口,将茶叶等特产运送到
拉萨市、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等地,然后在那里再换回马匹以及本地紧缺的生活物资。
哈密市境内的星星峡,古时候曾繁华一时。
河西走廊在这里到达了北部终点,出隘口向西,古代商人们则开始了漫长的大漠征途。常说蜀道难,西南地区行路难难在天崭,而西北的路却是凶险。极端气候和无垠的旷漠,随时都有吞没沿途驼队的危险。
2017年7月,由北京直达
乌鲁木齐市的G7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构架起了华北、华东连接西北的物流经济带。从乌鲁木齐沿G7高速公路一路向东,进入
乌兰察布市境内后,穹庐草原和
戈壁大漠这两种完全不同地貌景观开始相互交错,这是瑷珲-腾冲线所经过的地带。如果沿这条线再向上追溯,便进入了
兴安岭林区。
几乎与
腾冲市地区火山运动同一时期,大小兴安岭一带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大量
砾石颗粒和
玄武石胶堆积在地表结成砂砾岩,这是天然
红松生长所需要的
土壤层。
果子松是稀缺的珍贵物种,世界上也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小范围区域适合天然红松生长。据专家统计,一公顷红松林,每年可吸收掉13吨
二氧化碳,因此它成为
城市园林的宠物。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是,红松发育期非常缓慢,十年树龄也只有2.5厘米。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
小兴安岭的工程师们开始了对红松生长环境的研究,希冀以科学力量助长红松发育。
第三集简介
南驰北迂东坦西曲
黑龙江省的流向形貌几乎和
黄河一样,在中国北部边疆形成一个“几”字形上下迂回。根据水文工作者2017年5月统计的数字,黑龙江以年径2712亿立方米的流量经过沿途,这一年径流量在全国所有江河排名中位列第三。不过,即便拥有如此巨大的水文流量,因为河道平均比降仅为0.2,平缓的河床使江底水流湍急涌荡,而江面之上依然是轻盈恬舒的漾驰碧澜。地貌差异和气候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水道流径状态,中国西南部的江河已经没有这般温顺平缓了。
大盈江全长仅有200多公里,其落差达到了3077米,平均比降超过了16.2,是
黑龙江省的80多倍,这样的水力坡度难有江河相互匹衡。大盈江与黑龙江构成了瑷珲-腾冲线南北两个水文连接端点。在这条横跨3700多公里的地貌突变线两侧,所有江河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黄河突然改道向北,盘旋萦回成几字形;
长江上游支线
金沙江上下折叠为N形;
澜沧江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则如同两条直线,几乎没有任何弯曲直泻而下。
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在对滇西北、藏东南等地实地考察时,第一次发现了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
三江并流直下的旷世奇观,他在手札中写道:这是世界地理上的奇迹。根据现代卫星遥感技术的测量,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最近时直线距离仅为66.3公里,而澜沧江与怒江最近处更是缩短到了18.6公里。三座纵贯南北的山脉将它们隔离开来,沿山体直泻而下,形成了170多公里的骈列景观带。
金沙江在到达
丽江市石鼓镇时,受到地势隆起作用陡然弯成V形,折转北上,经过几次上下萦回始终未能回到原有流向,最后在
宜宾市与
岷江汇集,组成中国第一
长江水系长江。事实上,在距今200万年以前,金沙江也和其它两条大江一样,穿过石鼓镇一路向南奔流,并没有现在的v形曲折。
地球第四纪时期
喜马拉雅山脉新构造运动促使石鼓镇东南部抬高隆起,才有了金沙江今日北转东流的壮大观。
黄河沿
黄土高原中部主体萦回成一个几字形,通过遥感技术对东西河道进行丈量,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400公里,瑷珲-腾冲线恰从中间穿过。地处
甘肃省境内的
黄河石林是几字形河道向北流转的起点位置。早
更新世时期,黄河石林地区是一个砂砾岩层整体,后来受到地壳运动作用,使岩层体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像一张巨网一样,布满了整个地表。大量雨水沿裂缝流淌冲刷,最终形成了砂砾峰林。从
山西省向西北望,峰林与黄河紧靠相依,黄河弯曲成镰刀状,迤逦北流,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和
陕西省四省构成了富庶的
河套平原。以黄河石林为端点,向东丈量400公里恰是瑷珲-腾冲线经过的中心地带,再向东丈量400公里正好是
太行山的东部边缘,瑷珲-腾冲线所标示的地理意义再次凸显出来。
遇丘萦环,遇隰扩滩,这是江河与地貌无法改变的对应关系;更是曲流发育的必然结果。
达斡尔族世代依江傍河而居,一直延续着冬季捕鱼的习俗。每年冬季,达斡尔族人便成了
黑龙江省上的猎人,他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凿开冰层,开始了冬猎活动。
第四集简介
景耀东西丰饶南北
浩渺
宇宙间,人类文明正在空间轨道驰驱航行。大量来自
地球物质的电磁波通过这些航天器搜集起来,然后再传递给地面遥感信息研究室。通过对电磁波分析计算,科学家们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地质,以及生物环境的变迁。
郭华东院士是中国国家
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2015年6月,郭华东院士开始启动“瑷珲-腾冲线时空认知”课题,从空间技术宏观观察和
大数据支撑几个方面,对瑷珲-腾冲线所涉及的自然、气候、人口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上个世纪中叶的许多年里,多数学者认为,受到自然环境制约,东西部
经济布局和人居环境将无法突破这条线。面对人力攀爬、马帮驮运的物流运输状态,很难想象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该如何改变生活方式。然而,现代科技文明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将不可能变成现实。中国路网建设和空港运输突破地理形貌约束,共同构筑起全国物流互通网络,曾经以天为路途单位的行程变成以小时来计算。
2017年8月,国道G0613线全线贯通。全长630多公里的g0613高速公路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地带,像电子数字信息通道一样,没有时间约束没有空间阻隔,将
玉树市与外界连接在了一起。从玉树到达
西宁市,全部行车里程仅需8个小时。
在整个
康巴藏区,扎旺是唯一年长的黑陶烧制工艺传承者,在他孩提时代就受到家族熏陶,开始了与泥巴为伴的生活。扎旺师傅遵守着家族传统,烧制手艺从不传外人。如今交通越来越便利,四里八乡都搞起了手工业经济,年近90岁高龄的扎旺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开始召集附近的青年人,一起走向了创业之路。
新世纪之初,
觉拉乡的东周抓住时机将藏式红陶推向了市场。最近几年他联合附近的几户乡亲共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意越发红火起来,每个季度都有产品脱销的时候。合作模式建立起来了,市场打开了,
东周开始考虑下一步扩大规模的事情。
郭华东院士通过多模式
遥感对地系统,对中国西部
太阳能和
风能产业前景展开研究,经过演算得出了系统数据。从新疆
哈巴河县、
塔城市向东南延展,至
贺兰山西麓,是风能和光能自然资源利用的高产区域。正因此,近十几年间,利用地理环境开发清洁能源的伟大壮举在西部拉开了帷幕。
中卫市是瑷珲-
腾冲市线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如今,中卫市已发展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沙漠光伏产业集群区。
综观历史上的人类迁徙,总是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兴盛息息相关,产业在哪里人就会守护在哪里。随着
舌尖经济、网购经济和生态休闲经济的兴起,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固有的生活空间,一种叫做“旅居迁徙”以兴趣选择定居地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毫无疑问,人口疏密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