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镇位于安徽省
阜南县西北部,东接阜南县
柴集镇,西与
临泉县土坡乡为邻,南靠阜南县
王店孜乡,北与
阜阳市颖州区
马寨乡接壤。全镇辖11个行政村,208个自然庄,35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5.9万亩,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2021年,阜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公布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村常住人口为3.85万人。
历史沿革
唐朝在今方集区永店设
永安县,属
阜阳市,
五代十国不变。
宋属京西北路颍州,废永安县入汝阴县。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镇境属
颍州府阜阳县辖。
清末在张庄村头兴集。因兴于附近崔集之后,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该集市座落在全镇中心位置,面积1.2平方公里,镇委、镇政府及其所属各站所,企业单位都驻于此,交通发达,客商云集,贸易繁荣。
中华民国,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辖地。
1947年11月23日,中共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
阜南县,新村镇时属阜南县。
1948年1月8日阜南县正式成立,初建柴集、公桥、
于集乡、
苗集镇、中岗5个区。新村镇时属柴集区。
1949年2月20日,根据
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新村镇仍归
阜阳市辖。
1952年5月,将阜阳县的柴集、
许堂乡、
朱寨镇3区划归阜南县辖,新村镇随柴集区划归阜南县管辖。
1958年设立新村公社;
1984年改成新村乡,和现在区域内的郭洼乡、
天棚乡一起属于柴集区;
1992年合并郭洼乡、天棚乡和新村乡,改称新村镇。
村情介绍
新村镇位于
阜南县西北部,西与
临泉县土坡乡为邻,北与阜阳市颖州区
马寨乡接壤。全镇辖11个行政村,208个自然庄,355个村民组,11705户,人口65994人,耕地面积5.9万亩,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
全镇在职公职人员60人,其中行政36人,事业24人。
四月份党委换届之后,党政班子成员13人,党委委员9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新一届党委及时研究制定了新制度、明确了新任务,党政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心齐音和,工作热情高涨。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新村镇位于
阜南县县西北部,西与
临泉县土坡乡为邻,北与
颍州区马寨乡接壤,站在杨湾村长子街大桥可以听到阜临三县鸡啼鸣,故被称为阜南的“
西伯利亚地区”。
河流
新村镇境内河流属
淮河。主要有小草河、三十里河、中心大沟等。
小草河:源于临泉县赵庄境内,东流至
润河。在新村镇境内长10公里,流经杨湾村、鑫建集村、郑寨村、张楼村等,
流域面积4万平方公里;
三十里河“西与临泉接壤,东流至阜阳西湖,流经新村镇内天棚、梁寨、刘老等村,镇境内长8公里。
中心大沟:源于杨湾村长子街入境,经杨湾村、新村村、于洼村、鑫东村、白郢村、刘老村流入阜阳西湖,镇境内长18公里。
行政区划
新村镇辖11个行政村。205个自然庄,355个村民组,12677户,人口65994人,耕地面积5.9万亩,区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在郑寨村。
人口民族
2021年,
阜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公布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村常住人口为3.85万人。
政府工作
当前主要事项
1、
计划生育工作:今年以来,本镇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建立健全了“村为主”工作和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从05年10月1日以来至06年5月底,出生率达7.85‰,政策符合率达92.6%,期内一上二扎到位率达94.1%,新婚率6.7‰,二女户结扎30例,一、二季度平均参检率在98%以上,落实补救措施93例。
2、财政收入工作:06年县分配本镇任务是117万元(其中地税26万、国税10万、非税收入81万),截止5月底,已完成104.2万元,占任务的84%,下余部分争取在本月底全部完成。
3、
招商引资工作:06年县分配任务是700万元,目前经过努力仅完成145万元,只占全年任务的21%,其中无塔供水器
工厂投资48万元,从潜山县瓜篓开发有限公司引进项目资金97万元。目前正在洽谈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与福建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意向协议开发本镇中心商业街,意向投资800万元。一个是与
张家港市华芳集团达成意向协议,准备进入工业园区,意向投资500万元。
4、稳定工作:认真抓好
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信访工作,成立信访调解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明确专人集中办公,从而使全镇无一起越级
信访事件发生。
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乘先教活动的强劲东风,进一步巩固先教成果,继续强化思想教育,务必使全体镇村干部进一步改进“两风”,增进“两情”。同时,结合“学党章、知荣辱、树新风、促崛起”学习教育活动,集中一个半月的时间,重点学习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真正使大家
党性观念明显增强,思想作风明显改进,从政行为明显规范,发展合力明显增强。
二是加快
集镇建设。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吸收社会剩余资金,投放小集镇建设,以此吸纳壮大集镇人口,繁荣集市贸易,盘活土地存量,激活农村市场,去年,本镇东方街道的开发已基本结束,广大经营户已陆续开始营业。下一步将重点开发新村集中心街道一条,长500米,宽30米,新增门面房130间,总投资700万元。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柳桥村试点工作,首先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及时进行宣传,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
三是促进经济发展。本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经济要发展,首先还是在农业上做文章。(一)是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以全镇8000亩
芦蒿生产、500亩
栝楼生产为龙头,带动全镇3000亩
苹果瓜、3000亩西瓜、3000亩马铃薯等
经济作物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良种畜牧业。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镇养殖业大发展。(三)抓好培训工作:①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技术;②培训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技术,打下新农业、新农民、新农村思想基础。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一)是做好警民联防,加大社会治安工作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投入,严厉打击黄、赌、毒和“两抢”等一切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加大
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制定严格的工作和
责任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事故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坚持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及时办理信访案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无越级
信访事件发生。
五是进一步抓好
招商引资工作。首先是想方设法把正在洽谈的两个项目促成,正确尽快投产,其次是:千方百计引进新的招商项目,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同时,还要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0公里油路建设。
经济
近年来,新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以
芦蒿生产为主、带动其它
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的芦蒿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到8000亩,同时,也带动了3000亩
糯玉米、5000亩瓜类、2000亩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发展。2005年全镇粮经比达6:4,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种植芦蒿集中的区域,人均纯收入在3600元以上。二是以发展
三元杂交猪为主、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猪、牛、羊等良种畜牧业,注重发挥专业村、专业户的示范作用,发展三元杂交猪2.5万头、山羊1.5万只、
肉牛8000头、家禽20万只,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以输出技术工为主,推动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新村镇是一个有5万多人的农业大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镇人口的25%,每年劳务收入达9000万元。据2005年底统计,全镇农民在当地存款余额近亿元。不仅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农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比较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文化
集市建设
(一)新村镇境内共有新村集、天棚集、鑫建集三个集市,人口112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
鑫建集:位于新村镇西南5公里处,该集市建于1987年2月,街道宽阔整洁,交通便利,商贸繁华。
新村集:(习称新村),清末在张庄村头兴集。因兴于附近崔集之后,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该集市座落在全镇中心位置,面积1.2平方公里,镇委、镇政府及其所属各站所,企业单位都驻于此,交通发达,客商云集,贸易繁荣。
天棚集:位于新村镇东北6公里处,该集市历史悠久。
(二)村庄:新村镇有11个行政村,205个自然庄,村庄的密度偏大,家宅占地较多。该镇立足实际,从2007年起,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将全镇205个自然庄合并11个中心村、78个居民点的规划正在实施,并对不分旧村庄实施工程改造。
(三)古会:自古以来,新村因乡俗质朴,民风清醇,孕育了繁荣的商贸业。历史悠久的新村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古会,家俱、农副产品、竹编、柳编和
粤剧、小曲、民舞等应有尽有;风味小吃别具一格,客商潮涌,盛况空前,贸易成交额近达数千万元。
风情民俗
(一)婚俗文化。媒之亲初定之后,男方要向女方派送定亲礼品,叫“下允”或“允媒”,表示这门亲事就算是“允许”了、定下来了。而旧时的允媒礼品多为衣服。送衣服不能是
奇数,必须是双数,即要么是两套、四套、六套,而决不能说一套、三套或五套。寓意“成双成对”。后来这“下允”又时兴给现金,于是这钱数又有了讲究。大部分人多以六、八、九开头。
本地把选择结婚时间叫“择(音zhai)日子”。日子择定以后,媒人要把择定的日子送到女方,名曰“送日子”。这送日子也有讲究:日子要写在“全柬贴”上,而且还要用“红子(即七尺红布)”包裹着。据老人介绍,要有两张全柬贴、两根做针线活用的大针、两拐子红丝线,把两根红丝线头捻在一起,从两根
麦粒肿穿过,然后别在一个全柬贴上,同时还要找两棵完好无损的大葱、大米、麦面和一点艾叶,一并装在全柬贴内,并和另一张装有嫁娶吉期的“日子”贴(这一张也叫配贴)放在一起。这针线,不仅寓意未来的新娘子有一手过硬的针线活,同时还暗示这是
月老牵的红线,前世有缘,千里姻缘一线牵;完整的大葱上面是青的,下面是白的,不正是寓意新娘子一生“清清白白”吗?米、面寓意未来肯定要过“米面夫妻”喽。艾叶,乃爱也。寓意夫妻恩恩爱爱。可见,仅仅是“送日子”一项,就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
结婚仪式后,男抱斗、女抱瓶走向洞房(俗称“入洞房”)。斗,一说暗指“抖起来”,即发迹之意;另一说是暗指斗盛粮,衣食无忧。斗中还放有
铜镜、秤、如意意思是“夫妻相敬,称心如意”;瓶是“守口如瓶”、“平平安安”,示意新娘不要多嘴多舌,一面惹是生非,同时寓意全家平安。
(二)民俗文化。在本地,年五更到年初一午时之前,是不应解大便的,叫“存财”。谁要是解了小便,老年人便说你存不住财气。即使是解了小便,也要等初一午时之后再倒掉,包括早晨的洗脸水也是如此,都要“存到”初一午时后。以前还有年初一不吃“荤”、不动刀的习俗。
本地,凡是卖猪、牛、羊肉的地方,一律把“舌头”叫做“赚头”。因为“舌”与“折”谐音。把耳朵叫“顺风”,取意“顺”字,寓意“一顺百顺”。
卖姜的不喊姜而喊“拐子”。
赴宴吃鱼时只吃上面一半,从来不翻过来吃下面一半,避讳翻船、
龙骨水车。
神话传说
明末
兵部尚书:
张鹤鸣明末清初期间,有一天的早上,天地间五彩缤纷,万物竟翠,百鸟和鸣,
玄女下来观看美景,正陶醉于三十里河风光(现在西湖公园),突然来了一无赖观其貌美,以暴
猥亵她,正危机时,张鹤鸣(明末清初兵部尚书,原籍新村镇天棚人)路遇此地,帮其赶走了无赖。玄女感其恩,即拜张为义父,随张回府,住了短时间方走。临别时,玄女取出三支信香交于张鹤鸣,叮嘱说:“我乃九天玄女,义父今后如有难,可点支信香,我就下凡拯救。但没有要事,千万不要点香!”言罢飘然而去。
过数月,张鹤鸣为了见玄女和验证信香的作用,就在府第门前搭了一个结构精美的高大天棚,于其上燃支信香,玄女果从空飘降,问张鹤鸣:“义父有何要事,燃香唤我?”张鹤鸣答:“我想你了!”
玄女生气地说:“我已告诉你,没有要事,不要燃香唤我。”说罢离去。
后来,
张鹤鸣在
阜阳市与
李自成起义军交战,连战皆败,料难逃命,忙燃支信香,求玄女搭救。玄女疑其义父又是想她,并无要事,故未成行。张鹤鸣见玄女未到,又燃支信香,玄女见了急忙下凡,可是已经晚了,张鹤鸣已身首两分。
天棚集的由来相传于明朝时期,张大庚、
张大壮兄弟二人安葬了父、叔、兄后,总认为他们死在阜阳,魂在异乡,没有回归老家,作为孝子贤弟,应搭一个天棚,做水陆道场,对天遥祭,
招魂来家。因此,就不惜重金聘请能工巧匠,在天棚故居府第前,搭一周长七七四十九丈,高七七四十九尺的招魂天棚,上有堂屋、内宅、花墙、虚门,错落有致,飞檐挑爪,突兀多姿,古色古香,色泽和谐,庄严肃穆。天棚搭好后,张大庚请来和尚、道士,在其念佛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他与二哥在哀乐声中焚香祷告“父亲、
叔父、兄长啊,快来天棚上归位吧,回故里,祖宗家人团聚”。四邻八方的人不分白天黑夜,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人山人海,比赶会的人还多,随着人流的增加,各地做小买卖的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进行交易。祭奠礼仪结束后,前来观看者仍络绎不绝,于是便趁势兴集。集因有天棚而兴,也因有天棚而命名为天棚集。
旅游
风景名胜
二郎庙坐落天棚集东北角,东靠寨墙门口有一小塘,三间大厅,塑有两尊神像相当威武,神庙挂有“有求必应“
条幅,每年”三月十五庙会”,有很多人去庙里烧香、求告、求神、求医、求福、求平安,长达三天。在解放后被拆,现被张玉动已修整,但比原来规模小,待复修造型。
2.古井—卧龙泉:
天棚有口古井叫“卧龙泉”,老年人都知道,而今记忆人不多了。“卧龙泉”坐落在二郎神殿西侧最高处,井旁有一棵百年以上的“
龙爪松”。卧龙泉的传说,现仍在流传:“井水甘甜如蜜,滋润嗓子唱大戏”。井水质量不仅甘甜,而清澈之润咽喉,歌唱家、演员用后唱腔特别好,每年天棚多次唱大戏,一天两三场,唱不坏嗓子,但到别处去唱,演员唱不出来声音,吃药无效,必来天棚“卧龙泉”担水,饮后即逾。
3.天棚农民公园
新村镇天棚农民公园建于2009年3月15日,农民公园开设了农业文化展,收集陈列大量近代农民劳动生产工具、家庭纺织机具、生产和家庭用的石器,还有别具一格的
石弓山,另外,树立了明末清初
兵部尚书张鹤鸣、张鹤腾五块功德碑和一块卧龙碑,还有百家姓文化展和书画展等,并计划重新修建名胜古迹和开发四塘六舟,增加更多的旅游景点。
代表人物
张鹤鸣,字
元平,号凤,也有
隶书记载为号达野。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十六岁中
举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科考武进士,授南京兵部
主事,继任
山东省历城区知县,
贵州省巡抚,兵部右待郎
总督陕西省三边
明朝军事,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晋升
兵部尚书。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他出任南京工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师(
正一品)。总督贵州、
四川省、
云南省、湖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军务、赐
尚方宝剑。
张鹤鸣曾两次受皇上指派到贵州平乱,战功卓著,对造反者以教育为主守恶必办。对为首者杀头示众,杀一儆百,对改恶从善者回乡务农,从不追究。
张鹤鸣阅历最广,
从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直到太子太师的一品大员,阶梯式的升迁,开创了
阜南县历史上做官职务最高的一员。
张鹤鸣无论是做京官还是地方官,都是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每到一地都能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告老返家。晚年吟诗作赋,写有《微芦花湄集》、《飘然吟》等书。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
李自成起义军攻
颍州区,他和二弟张鹤腾、三弟张鹤松、长子张大同募兵守城,城破均被杀,全家在城内的270多名老少人全被杀戮,无一幸免。
张鹤鸣时年八十四岁,葬于阜阳城西七鱼河附近。安葬时他家几口棺同时出殡。于是便留下“张鹤鸣因头颅被农民起义军割走,又有黄金做个假人头入殓,怕人
盗墓,以真假五口棺从阜阳城四门一齐出棺”的传说。
崇祯念其为朝廷忠节,赐祭表,这就是所谓的“御葬”。
张鹤腾,字元汉,号凤达,生于1554年。二十五岁中
郭荣举,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
进士。曾任
潞城区县令、
榆次区县令、户部郎中和
肾茶副使等,张鹤腾自幼聪颖过人,一生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文学、医学、
武举等,可说是无所不精。
张鹤腾在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先后任潞城、榆次县令(
山西省南部高原地区)。明朝年末,特别是万历年间,国穷民贫,
统治阶级加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土地大量兼并,这里的人民除了饱受官府的压迫。剥削外,还有巨盗土匪横行。潞城和榆次两县都是最贫困的地区,张鹤腾到任就是救灾除匪盗。在潞城张鹤腾带书童张猛和县衙所有人员到大街为民
熬粥散粥。张鹤腾深通医道,发现有病的及时投药,为饥、病者救治。城乡饥民抛弃的幼童全部派人抱到衙内,令老夫人们养于县衙,自己与儿童们一块吃大锅粥饭。后来有数百名儿童长大后都说自己是张大人收养的儿童,都姓张,以示永远不忘张大人的恩德。张鹤腾在两县先后收养的儿童有700余人。
张鹤腾把当地为首的三个飞贼砸上
脚镣手铐,关在牢内,亲自看押,亲自监押游街示众后,亲自监斩了三个恶贼,还平定了附近几个匪穴山洞,匪患既除,
榆次区全县群众人心大快,全城欢呼,皆呼张知县张鹤腾为“张青天”,全县人民把张鹤腾当作神明敬奉。两年后,张鹤腾离开榆次县时,全县人民跪伏道旁,横幅写上“张青天”三字的并设“
清官轿”、“万民安伞”相送。
张鹤腾在榆次县任职两年半,由于政绩卓著,晋升刑部
主事(六品),以后又迁户部典试西粤号称“得士”。在户部分管外勤,为五品官,主要清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钱粮库银等。他清正廉洁,一尘不染,被皇帝提拔为四部郎中。后又升为云南福部政使三品。
张鹤腾在任期间,铁面无私,勤政爱民深入人间查民情,扶贫济困,不仅政务清正廉洁,他还给百姓治病,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苦,由于药物对症达到起死回生之疗效,时人称张鹤腾是
华佗再现,当时轰动朝野,万历传旨嘉奖晋升二品官职。
3.张俊九(1940——)
张俊九,1940年8月生,
阜南县人。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1961年9月在北京工业学院坦克设计专业学习。1966年9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8月任第5机械工业部617厂4分厂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1979年10月在5机部外事局
德语培训班学习。1980年5月任赴
德国考察实习领队。1982年2月任兵器工业部617厂4分厂技术室副主任、402车间主任、4分厂副厂长。1984年11月任兵器部617厂副厂长、厂长。1988年10月在中国
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集团)总公司工作。1988年12月任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1990年5月任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1991年4月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1993年4月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1998年3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1998年10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1998年10月-2005年12月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2003年3月、2008年3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任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