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文化泛指形成、发育于雷州半岛,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雷州文化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演进和自北向南的空间拓展过程、特点与规律,雷州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荆楚文化、俚僚文化、闽南文化、中原汉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海外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传统
雷州市文化以历史上
雷州府治雷州城为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则以
湛江市市区为雷州文化的中心,形成传统与现代雷州文化中心双璧。
雷州文化有鲜明的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
热带海洋、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刚毅有力、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务实求变等文化特质和风格,构成一个海陆文化兼具独特地域文化体系,结构多元、个性特强也是一种难得的风格。
雷州文化是
广东省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是岭南地区古老、持续时间长的文明之一,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列为“岭南四大文化”。
简介
雷州市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
闽南地区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在雷州钟灵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 处,其中
雷祖祠为国家级,
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
聂氏宗祠、
唐朝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这些文物古迹是
雷州市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修建了西湖公园、
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
唐朝俊杰
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
雷州市刺史,功勋卓著,曾被
李世民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
福建省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
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
乾隆进士、翰林
编修、大家者
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
雷州府辖下的
雷州市(今
湛江市.雷州市)就孕育出22名进士。
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
西汉、
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
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
庇护民众,雷人筑“
伏波祠”以纪其功;
唐朝名宦
李邕、宋代名臣
寇凖、
李纲、
胡铨、
秦观、
苏轼、
苏辙、
赵鼎、
李光、
任伯雨、
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
文天祥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
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渊源
雷州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
新石器时代,雷州先民创造雷州原始文化,英良、英楼出土的石斧石凿,象征
青铜时期雷州古文化。
春秋战国,楚子熊挥筑石城,建楚阔楼,奠定了雷城为古代
雷州半岛甚至岭南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傣族五大铜鼓,
中原地区四绝之首"雷州换鼓",印证了雷州南越文化的辉煌。
秦朝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雷州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宗宋祖时,大量
汉族南迁,官贬焕宦的流入,商贾骚人的涌进,中原文化在这片红土地中扎根结果,使雷州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独放异彩。
此外,闻名遐迩的雷阳八景,饮誉海外的
雷州市陶瓷、珍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技艺精湛的石雕木刻,别具一格的雷歌雷剧,奇异独特的雷州方言,
陈文玉雷神,雷歌雷剧,摊舞、石狗等等。雷州文化成了
炎黄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雷州更是古时候的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从根本上影响了广东乃至
中原地区的历史进程;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赋予了广东有别于内陆的海洋文明的特质;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塑造了广东人敢为天先、重伤务实、开放兼容的精神品格;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把今天的广东再次推上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而
雷州半岛为此提供了天然的港口,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从
徐闻县城出发,往偏西南方向走10多里,便是雷州半岛最南端的胺尾湾。湾东的角是今天大陆通往
海南岛的粤海铁路火车轮渡码头,码头西侧的五里乡二桥、南湾、仕尾附近的港湾,即为公认的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
徐闻古港。
沧海桑田,泥沙淤积,千年古港已不复当年的英姿,但从地图和周边地貌看,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徐闻古港确实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该港湾地扼
琼州海峡,濒临
北部湾,是当时航海技术较为落后、船只必须靠岸行驶的历史条件下前出
南海的必经之地,而离岸不远处的海面上,3座对峙的
小岛环抱(史称"前临海,峙
三墩"),浑然天成,无异于挡风阻浪的天然屏障。从
西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广东海上丝路的链条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以
广州市为中心,东起
饶平县、
潮州市、
澄海区、
汕头市、
汕尾市、惠州、东莞、深圳(包括香港)、
珠海市、澳门,西至
台山市、
阳江市、
电白区、
徐闻县、
雷州市、
遂溪县、
湛江市,其港口在不同时期都曾经是海上丝路始发港或中转港。据考证,由徐闻起航的丝路航线大约是:入
北部湾后沿海岸经
越南、
柬埔寨、
泰国,入
泰国湾西部的
德林达依省登陆,然后沿江而下,进入
孟加拉湾,西行至
印度的南海岸,转
斯里兰卡,来往航程不下10000公里。而见诸古籍的民谚"欲拔贫,诣徐闻",也从一个侧面佐证
秦汉的徐闻确为商品集散地,市贾较一般地区繁荣。
文化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
雷州市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市文化局
属下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雷剧团及电影公司已成为连结镇文化站和管理区文化室的纽带。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在
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 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育
雷州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日制中小学校遍及城乡各地,全市各类学校89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卫生学校),普通中学51所,农村职业中学5所,小学568所,幼儿园263所,在校学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职工11655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 9483人。中学教师2417人,其中高级教师64人,一级教师344人,二级教师1198人,三级教师191人。小学教师7066人,高级教师815 人,一级教师3O09人,二、三级教师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筑总面积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276992平方米,职业中学33733平方米。全市先后投入各类学校的建设资金达1.8亿元,兴建教学楼1556幢,更新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
雷州市在群策群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重视抓好成人教育。全市除了电大、成人中专学校、卫校、教师进修学校办有大、中专班外,市党校、农委、财政、银行、税务、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民主同盟等单位、团体也热心办学,各类大中专函授班、职工学校、技术培训中心、业余
技工学校、扫盲教育班数以百计。
近年来,雷州市努力探索发展幼儿事业的新途径,基本形成了市区和各镇办园为示范,部门、集体、管区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模式。
科技
1957年4月设立海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12月召开第一届全县科技代表大会。全市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
白蚁防治研究所、畜牧所、
对虾属研究所、兽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有
机械工程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盐学会、
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水电学会、教育学会、会计学会、建筑学会、气功学会、
甘蔗学会、西瓜协会、财政学会、青少年科普学会、电力企管协会等17个市级学会,共有会员2766人。厂矿科协2个(建材总厂科协、兽药厂科协),成员147人。21个镇科协人员1427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9个,共有会员1791人。全市现有
科技人员11279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
中级职称的1564人,初级职称的9661人。
改革开放以来,
雷州市的科技事业发展较快,各科技部门以科技为生产力,积极开发引进先进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农业科研、
渔业海洋捕捞、
对虾属、珍珠养殖有贝苗、畜牧及果
盘木瓜菜的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等技术方面都出现了一批卓著的成果。
工业、卫生、医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新的成效。雷州市建材总厂的节能科研——轮窑余热利用技术,填补了我国空白,获得国家专利,在全国普遍推广。
白沙镇乡镇企业研究开发的安全、高效炮竹赛铝粉获得成功,产品供不应求,已在
湛江市推广使用。
雷州市兽药厂依靠科技进步,先后开发了思诺沙星、
环丙沙星、水溶性外氨酸和维补14饲料添加剂等4个高科技产品,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思诺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维补14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该厂单开发这个科技产品,年创产值1700多万元。
体育
雷州市体育事业享有声誉。民国时期武术饮誉粤西,足球运动在省内享有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番州的体育事业有较快的发展,体育场地和设施日益充实。全市现已建有达标田径运动场6个,灯光篮球场50多个,足球场30个,游泳池2个,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达省规定标准。乌石、覃斗、客路3个镇中心小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达国家规定标准。
1961年成立县业余体校,该校现在开设田径、武术、篮球、足球、手球、游泳6个班,专职教练员14人,在圳学生200人。全市现有中级教练员4人,助理教练员12人,一级裁判员6人,二级裁判员15人。多年来,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43人。
雷州市籍体育运动员参加市、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会比赛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南拳运动员1990年代表国家队参加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1993年代表省队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均夺取了
金牌,散打运动员邓家坚198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
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取金牌,
划艇运动员郑康生参加亚运会划艇比赛夺取金牌。
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队参加省女子手球赛荣获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队出席全国比赛获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得好成绩。1993年10月
雷州市体育代表队参加
湛江市人运会夺取了金牌11枚,银牌18.5枚,铜牌 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办了湛江市
1997年八运会武术比赛。1986年被评为全省“对体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县。老人体协被评为国家、省的先进单位。
雷州是一颗熠生辉的南国明珠,是蕴藉历史文化的“大观园”。为了推介雷州,让中外人士到雷州共享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们对雷州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外客人到雷州来,相信莅雷的女士们、先生们一定不会虚此一行。
医疗卫生
雷州市医疗卫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50年代初,在“宏济”中医院的旧址创办了海康县卫生院。继而建立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镇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卫生管理机构。80年代,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2家,拥有卫生行政管理、卫生防疫、爱国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药检等医疗卫生指导中心及医疗中心。全市有医疗机构80个,卫生技术人员2931人,其中县级以上医疗单位13个,镇级卫生院21个,全市开放病床2385张,病床使用率为6596%。医务人员67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25人。占总人数77%。村级卫生站覆盖率99%。近年来,
雷州市总结卫生改革经验,进一步完善以综合目标为主,随机调节为辅的目标承包责任制,把完成工作任务、医疗质量和经济指标落实到科室,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加强内部建设管理工作,开展廉政建设和医德教育,在集资办医、医院分级管理、爱国卫生、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监督中做了大量工作,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的社会效益、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医疗单位业务总收入234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061万元增长12.19%。该市被评为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建设先进县(市),市人民医院荣获
湛江市卫生宣传
一等奖,中医院荣获省振兴中华先进中医院的光荣称号。
医疗设施和技术
雷州市重视医疗设施的建设,近年投入建改资金838 8万元,新建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10幢,有9个镇卫生院改为园林式医院。此外,购置医疗设备200多台(件),共计92.8万元,总值比1990年15万元增6.4倍,全市医疗单位拥有CT、磁共振、X光多功能机、B超、碎石机,体外反搏机、e动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雷州市抓科技兴医,加快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3年内投入人才培养费7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医技力量。目前,全市中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以及肝胆道、
尿道结石的排石
砾石研究均获得满意的疗效,颅脑外科、泌尿外科、颈部手术、
骨科、
心血管疾病等项目手术的技术已达先进水平。卫生保健全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广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保健的基本建设,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雷州市人民政府.www.leizhou.gov.cn.20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