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河镇,隶属于
湖北省仙桃市,东连
蔡甸区,南滨洪湖,西接仙桃城区,北倚汉江分洪道,全镇版图面积24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该镇下辖6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12万人。
西流河镇位于
江汉平原腹地,与大武汉紧紧相邻,为仙桃市的东南门户,是大武汉周边活力四射的卫星城镇。
西流河镇同时也是人文荟萃的历史名镇,是著名的
中山舰舰长
李之龙的故乡,该镇内成长起张秀龙、
何济林、何承阳、何旺林、王明洋五位将军,鲁桂成、张延年、付全章三位大使,
李小双、
李大双两位奥运冠军,走出
何晟铭一影视明星。
乡镇概况
仙桃市辖镇。位于市境东部,面积245平方千米。北靠汉江分洪道,东接
蔡甸区。常住人口72471人(2010年六普)。辖3个居委会、6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流河,距市区27千米。
历史沿革
因
长江水位上涨,此河的水由东向西倒流,故称西流河。1958年建西流河公社,1984年更名为西流河区,1987年撤区设西流河镇。原
下查埠镇1949年属原阳县第三区,1975年成立下查埠公社,1978年改为茭排管理区,1984年设下查埠镇,1986年改建市辖镇。
1996年,西流河镇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辖竹林、家沟、挖口、合丰、西沟、曙光、西南、鸭网岭、公明、小河、范家湾、何家口、夹洲、许中、车路、岛口(更名为明星村)、三角嘴、炒米湾、狗尾湖、郑李、何帮、何南、小埫、北口、堤口、型潭、下新河、南港、熊台、新农、农科31个行政村和西流河居委会;
下查埠镇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下查埠、周家滩、华严阁、赵河、竹旺沟、丰子垸、沈家嘴、蔡杨、神坛湖、土坑湾、塘湾、新垸、芦白、太力、晏台、永善、壕埠、金桥、茭排、许家、中心、白衣庵、邬家、义礼、姚潭25个行政村和下查埠居委会。
2001年,原下查埠镇以及原杜窑乡部分行政区域并入西流河镇。2004年,镇政府驻西流河,人口97501人,面积195.7平方千米,辖西流河、下查埠2个居委会和中心、白衣庵、邬家脑、义礼、姚潭、茭排、许家、芦白、塘湾、金桥、周滩、华严阁、赵河、下查埠、竹旺沟、八潭、王场、六号、仁盛岭、杜窑、华湾、柳沟、北口、堤口、小埫、车路、西南、何南、何帮、型潭、下新河、南港、熊家台、新农、王脑湖(农科)、公明、鸭网岭、太力、新农、丰子垸、沈嘴、蔡杨、神潭湖、土坑、竹林、鄢家沟、合丰、西沟、挖口、曙光、小河、范家湾、何家口、夹洲、许中、倒口、三角嘴、
炒米湾、狗尾湖、郑李、园林、晏台、永善、豪埠64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邮编】433023【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9004106:
【杜窑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33千米。四方河、
通顺河横贯东西。1958年置杜窑乡,1980年更名为管理区,1987年复置乡。1996年,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三沟、红土湖、朱牌口、八潭、王场、六号、杜窑、仁盛岭、华湾、柳沟、磨盘、黄金坝、黄、双丰、双胜、汤台、周家湖、纯南、纯良19个行政村。2001年撤乡,部分村并入沙湖镇,其余并入西流河镇。
镇政府驻西流河,人口11万人,面积245平方千米。位于
仙桃市东部,距市区27千米。北靠汉江分洪道,面邻杜窑乡,东接
蔡甸区,西邻下查埠镇。辖3个居委会、64个村委会:西流河居委会、下查埠居委会、中心村、白衣庵村、邬家脑村、义礼村、姚潭村、茭排村、许家村、芦白村、塘湾村、金桥村、周滩村、华严阁村、赵河村、下查埠村、竹旺沟村、八潭村、王场村、六号村、仁盛岭村、杜窑村、华湾村、柳沟村、北口村、堤口村、小埫村、车路村、西南村、何南村、何帮村、型潭村、下新河村、南港村、熊家台村、
应城市新垸村、王脑湖(农科)村、公明村、鸭网岭村、太力村、高桥村、丰子垸村、沈家嘴村、蔡杨村、神潭湖村、土坑村、竹林村、鄢沟村(三合村)、合丰村、西沟村、挖口村、曙光村、小河村、范家湾村、何家口村、夹洲村、许中村、倒口村、三角嘴村、炒米湾村、狗尾湖村、郑李村、园林村、晏台村、永善村、壕埠村。
因
长江水位上涨,此河的水由东向西倒流,故称西流河。1958年建西流河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西流河区,1987年撤区设西流河镇。2001年下查埠镇,杜窑乡并入西流河镇。
西流河镇像一颗明珠,镶嵌在
江汉平原腹地,与大武汉紧紧相邻,为
仙桃市的东南门户。西流河镇东连汉阳,南滨
洪湖市,西接
仙桃城区,北倚汉江分洪道,国土面积245多平方公里,11万人,14.6万亩耕地,辖6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是大武汉周边活力四射的卫星城镇。
文化
人文荟萃的历史名镇。西流河境内一条大河纵贯东西,河水因时因势时而西流,故河以水名,镇依河名。早于明万历年间,此地即有行政建制,经七百多年涵聚积淀,西流河已成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名播遐迩的文明古镇。明朝元勋
胡廷瑞从这里攀上相位,“丞相台”至今垒然于斯;
中山舰舰长
李之龙从这里踏上征尘,“之龙故里”历来受人景仰;张秀龙、
何济林两位开国将领从这里驰骋疆场;何承阳、何望林两位新一代将军从这里投笔从戎;鲁贵成、张延年两位大使从这里登上外交舞台;
李小双、
李大双两位奥运冠军从这里攀上体坛巅峰。“一镇四将军,十里两大使,一门双冠军”,成为西流河人民的骄傲和方圆百里的美谈。其余历史名人,饱学才子,实业巨贾,仁人志士,社会精英,不胜枚举,仅近二十年间,从这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就达2700人,考取的研究生达300名。“河水西注,其地必灵”。西流河的文明进程,有力地印证了这一古语。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西流河作为革命老区,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阳县苏维埃政府、沔阳县苏维埃政府,曾同时分驻境内柳沟,
王场镇一带;抗战中“胡家台大捷”的战场,就在今苟美湖村,
中国中央电视台曾为此制作过专题片。
经济
工业产业
迅速崛起的工业大镇。迈入新世纪,西流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
总产值121916万元,对比增长17%,农村人均收入3752元,对比增长9.6%;财政
可支配收入2200万元,工商税收725万元,同比增幅均超过了20%。在“工业强镇”战略的指引下,全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60多家,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8家。一个以服装出口,机械制造,机电建材,
食品加工为主要门类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3亿元,
工业增加值2亿元,外贸出口800万美元,工业用电量达875.4KW。凯王服饰成为全镇工业的一杆大旗,产值近7000万元,出口800万美元,税收400万元,是
仙桃市服装产业的领跑者;铸造产业已有10多个厂家,产值6000多万元,成为活力强劲的企业群体;文昌玻璃公司生产的系列平玻和真浴
镀银等
工艺玻璃畅销全国;“
天际汽车”牌电线
电缆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成为
国家电网改造的定点供货厂家;
机械制造业基础雄厚,
可锻铸铁建筑
扣件是建设部认证的部优产品;汽车配件是
东风集团股份的定点产地。占地3000多亩的工业园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已成为众多企业竞相入驻的园林式经济发展区,近年年均
招商引资达3000多万元。
基础设施
近年,区位优越的东南重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上档升级。按照“科学规划,高点起步”的城镇建设理念,西流河近几年投入3000多万元,使两纵五横共7条全长8.5公里的街道全部建成了水泥路面,铺设彩色人行道
防滑板4万多平米,安装工艺路灯200多盏,修筑路边花坛50多个,栽植行道树20000多株,建成了自西向东的
行政中心区、工业
经济区、商业中心区、教育
文化区。
集镇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增加到了3.2万人。路网建设快速推进,投入资金达3300多万元,共建成47条总长188公里的水泥公路网,三个
环形圈联通了全镇80%的行政村;总容量为1.5万KVA的中心
变电站为全镇提供了充沛的电力;邮政电信设施齐全,信息网络覆盖全境;中心水厂日供水3000吨,可覆盖全镇30%的人口。一个现代化工业城镇所应俱备的基础设施,西流河应有尽有。
发展和建设,更拉近了西流河与大武汉的距离。
318国道连通镇内路网,
宜黄高速公路横贯镇境,50分钟的车程,使西流河与大武汉息息相通。
如今镇上兴起不少企业,增加了大型超市,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方便。
经济社会
2010年
全镇实现工农业
总产值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31%;工商税收入库1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农村人均纯收入6332元,比上年增长11%。一年来,我们成功应对了二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一举引进了2个亿元级项目落户,
集镇水改圆了四万多居民十年之梦,富迪商业广场建成提升了集镇商业档次,移民安置任务圆满完成检验了我们的综合战斗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建设项目挤进了国家和省市计划的笼子,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中,该镇5次承办市级现场会,1次承办省级现场会,有6个单位和个人受省级表彰,统计工作受到了国家级表彰。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
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化工园作为西流河与城南新区的对接平台,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长1.4km、宽14mm的园区主干道已建成,新洲桥改造加宽工程已竣工,园区电网一期工程、供水管网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投资120万元的工业园办公楼已建成,化工园雏形初步形成。更重要的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把化工园纳入市级工业大平台来建设,成立了化工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拉开了化工园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成为乡镇第一个由市政府进行投资建设的工业平台。在加大化工园平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大合丰工业园和下查
无纺布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争取市公路局支持,投入70多万元加宽了合丰工业园500多米的主干道;投入40多万元对下查无纺布小区引进的两个项目进行场地平整、树木除障、房屋拆迁和配套水、电、路及下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平台沿仙西公路一字摆开,为西流河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引资实现新的跨越。2010年,我们立足于大招商,招
大商集团,年内成功引进项目9个,其中当年投产的4个(天明塑料、西南无纺布、新利塑料、银彩科技),在建项目4个(宜化仙隆化工、新蓝天化工、富华无纺布、宏利塑料),达成协议项目1个,签约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1.56亿元。新蓝天化工在化工园区征地259亩,投资2.4亿元,兴建
硅烷新材料生产项目,现已完成地勘,即将全面开建;湖北宜化拟用三年投资10亿元,建设农药中间体项目,第一期投资5亿元的项目已动工建设。2011年底,这两个大项目都可能投产,西流河的
招商引资项目从“千万级”跨入了“亿元级”档次。
企业扩规实现提质提速。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我们采取加大企业贡献奖励力度、不断和谐银企关系等措施,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扩规企业6家,投资总额5700多万元。其中,万里
无纺布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标准厂房4000m2,新上一条高档无纺布原料生产线。万维底盘件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3000m2生产车间,新上电频炉一部,实现了产能、产值、税收翻番。楚风球铁通过竞拍原何口粮站土地,再次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天际电线厂和金星油脂分别投资1500万元、1000万元,各征地30亩实施整体迁建扩规。文昌玻璃公司已投入1000万元,将玻璃瓶生产线产能扩大一倍,同时将征地40亩,在西流河集镇新建一条
银镜生产线。
•农业经济迎难发展
2010年,全镇农业经济在灾害造成的困难中艰难前行,仍然取得了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进一步鲜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较好成绩。
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连续几个秋冬的集中调整,我镇农业已形成水产养殖、粮棉油种植和畜禽养殖三大支柱产业。今年,养殖水面积达到6万亩,比上年增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4万吨,比上年增8000吨;粮食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比上年增1.2万亩,粮食总产达9万多吨,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0%强;畜禽养殖大户达到280户,比上年增70户。
特色进一步鲜明。
网箱养鳝、鱼鳖混养、鳜鱼养殖和
泥鳅繁育四个特色板块进一步壮大。网箱养鳝由上年的1.2万亩、38万箱增加到了2万亩、60万箱;鱼鳖混养由上年的0.85万亩增加到了1.2万亩;鳜鱼养殖由上年的3500亩增加到了5000亩;泥鳅繁育由上年的1500亩增加到了2000亩。在特色水产养殖中,百世垸、乐耕垸、西圻垸、草八垸已逐渐形成特色基地,白衣庵、邬家垴、蔡阳、太力、西沟、六号等村,已初步形成特色养殖村。此外,
甜玉米、早藕、
太空莲(鱼莲共生)等特色项目也渐成规模。
水果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亩,比上年增1000亩;早藕面积2000亩,比上年增500亩;太空莲面积6000亩,比上年增2000亩。西流河的“五月脆”早藕和“鲜稀棒”甜玉米已成功打入富迪超市,在农副产品的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6年
预计2016年,区域
国民生产总值可达93.7亿元,是2011年36.8亿元的2.5倍,年均增速达21%;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4亿元,接近2011年3.2亿元的2.9倍,年均增速达24%;
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是2011年5.2亿元的4倍,年均增速达32%;工商税收入库6300万元,是2011年2002万元的3倍,年均增速达26%,且至2013年以来,每年净增1000万元;出口创汇5600万美元,是2011年977万美元的5.7倍,年均增速达42%;农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是2011年7809元的2倍,年均增速达14%。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西流河镇的农业开始走上特色化、产业化、绿色化的道路。草八垸农业开发区的万亩优质稻基地,成为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稻鸭共育”示范基地,中央政治局委员、
省委书记俞正声、副省长邓道坤等领导视察时赞不绝口,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5万亩鱼塘年产鲜鱼3.5万吨,是大武汉的绿色鱼库;5万口
网箱年产
黄鳝30万公斤,使西流河成为全省唯一黄鳝出口基地;小龙虾远销东南亚,鳜鱼等珍稀水产成为高档保健食品。每年6.2万吨优质稻占据了大武汉粮食市场的一片江山,优质米远销广东等沿海城市。以本地特有植物“蓼
建兰”(亦称草黄草)为饲料的“品品牌
板鸭”和“
沙湖盐蛋”,更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享誉全国,出口东南亚。
2000年,西流河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一建三改”走在全市前列。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公民素质空前提高,淳朴热情、诚信开明已成西流河人的特质;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环境和谐,开放发展,共惠互利已成西流河社会的主旋律。
特色农业
努力试行坑塘养鳅2008年,全镇以白衣庵、华严阁两村为中心设立
泥鳅专养示范户共6户,养殖面积20亩,通过示范带动其它村的养殖。大小坑塘都可养殖泥鳅,示范的农户一般亩产可达3000斤——4000斤,亩产值可达3万元——4万元,亩纯利可达2万元——3万元。2009年该镇将有较大面积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力争把产量、产值、效益发挥到最好的程度,真正成为水产养殖的一张王牌。积极推广稻田养虾2007年,永善村会计沈显贵托人从北京购回龙虾养殖技术光盘,2008年已投苗700斤,发展龙虾专养面积8.5亩。开支1万多元左右,毛收入3.15万元,亩平纯收入2529元。龙虾养殖的成功事例已传遍全镇,不少村的农户纷纷到永善村看现场、学技术,要发展养虾。已有何帮、南港、芦白、中心、白衣庵、义礼、姚坛、邬垴、堤口、北口、六号、柳沟、晏台等18个村,预订了虾苗,准备了坑塘、稻田,决心大干一场。
大力发展桂鱼养殖2005年,该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艾道明,率先从
南海区引进桂鱼种苗、鲮鱼水花、寸片,发展养殖桂鱼10.5亩,其中配套铒料池2口15亩,当年创收入20.8万元,支出7.2万元,纯收入13.6万元,亩平均收入5350元。在艾道明饲养桂鱼的带动下,2008年养殖以西沟村已有34户饲养了桂鱼。2008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桂鱼养殖以西沟村、西沟鱼场为核心,养殖区域已辐射到周边太力、新垸、许中、夹洲、挖口、合丰、竹林、鄢沟、新河等12个村,专养、套养面积600亩。全面普及网箱养鳝2005年,白衣庵村大力发展网箱养鳝,纯收入150万元,人均增收640元。2006年,全村共发展
网箱25000多名,鳝农200多户,其中养殖规模在200口以上的达60户。全镇以白衣庵村为轴心和发展重点,辐射周边中心村、金桥村、乌垴村、义礼村、姚坛村、新胜垸渔场、芦白等18个村。全镇已发展养殖面积3200亩,养殖户940户,其中养殖规模在200口以上的达125户,网箱61000口,年创产值4880万元,预计鳝农年人均收入可增长400元。
代表人物
冯常杰,男,
汉族,1967年11月出生,
仙桃市人,1990年10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入党。现任西流河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邹琴,女,汉族,1973年10月出生,
洪湖市人,1998年7月入党,1994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西流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肖云山,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
长埫口镇人,1990年7月入党,1987年08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现任西流河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组组长。
彭永杰,男,
汉族,1977年1月出生,
仙桃市人,1998年7月入党,1997年11月参加工作,
专科学历,现任西流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桂红,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胡场镇人,1994年7月入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西流河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