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镇
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石马镇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兴宁市东北部,与梅县区西境相接。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约2.8万人。石马镇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年间,便有石马的称呼,是取新石乡马石村有一个黑褐色大石,形似骏马而得名。1983年1月5日,撤销石马公社和洋门公社管理委员,合并为石马区,改称百马区公所。1987年3月石马区改为石马镇。石马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种植沙田柚油茶、水稻和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境内有县道4条共30公里,有乡村公路26条,全长80.2公里,均实现了水泥硬底化目标。石马镇是梅州市“生态镇”、“平安镇”、“文化先进镇”和“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历史沿革
石马镇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年间,便有石马的称呼,是取新石乡马石村有一个黑褐色大石,形似骏马而得名。
明代,石马设寨下、公陂、李芽塘、洋门、龙陂、石马洞、庄上(上下庄)等七个村,设里及若干保甲。
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改村为堡,设有上庄、下庄、小水、刁田,下、马下、洋门七个堡,后焦坑由宁中区划归石马,增设蕉坑堡,石马共有八个堡。保内设若千保、甲。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石马设保康局、警察区署等,下设保、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上期,石马区改为第十一区,下辖20个小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下期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石马与龙田合并,改为第五区,区址设在龙田,石马设石上、石中、石下三个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冬,取消石上、石中、石下乡,合并为石南、石北两个乡。隶属第四区(龙田)。石南乡设十一保97甲,石北乡设十一保95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石南、石北乡合并为石马乡,隶属第四区(龙田)。
1949年5月,石马解放,改为石马区,设区人民民主政府。区下面设9个村农会。
1950年4月12日,石马区和龙田区合并为龙石区(区址设在龙田)。原来的石马区改为两个大乡,即石南乡、石北乡。
1951年10月,龙田、石马分区,石马为第十二区,下辖9个小乡。
1956年12月,撤销石马区,改为石马乡(大乡)。
1958年9月18日,石马乡实行政社合一,成立石马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辖20个生产大队。
1968年,将石马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为石马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23日,石马分为两个公社,即石马、洋门公社。石马公社辖17个生产大队,洋门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1981年1月,按上级指示,将石马、洋门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为石马、洋门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1月5日,撤销石马公社和洋门公社管理委员,合并为石马区,改称石马区公所,辖18个乡石岌、上庄、下庄、小水、秀水、大觉、马下、新石、新田、刁田、新群、陶背、洋门、奈下、三联、李塘、蕉联、宫前。
1987年3月石马区改为石马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马镇位于兴宁市东北部,与梅县区西境相接,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83',北纬24°28'。东邻径南镇及梅县区南口镇,西连龙田镇合水镇,南毗永和宁中镇,北接梅县区石坑镇。辖区东西长约14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全镇总面积107.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石马镇地处山区,四面环山,周围高,中间小山丘多,构成若干狭长的盆地。地势由东北至西南倾斜,大部分山丘在海拔200米至300米之间。主要有两支山脉。第一支由铁山嶂向西南延伸,阿婆石为最高,海拔682米,第二支由箭竹顶向东南转南方向延伸,雷峰寨为最高,海拔556米。
石马属于火成岩地质地区,中性至酸性的花岗石分布于全区,风化层厚,地表植被少,昌于水土流失,是石马地貌的一个特点。
气候
石马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为1447毫米,年均气温20.4℃,最低气温零下2.7℃(1967年1月17日),最高气温为38.3℃(1978年8月1日),平均日照时数2065.1小时。
水文
石马河发源于铁山峰,流经镇境中部,沿流汇合自乡溪流注入石壁水库,然后流入宁江区,全长21.05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石马镇总面积10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2.0169万亩,其中水旱田1.72万亩,旱地2965亩,山地13.5万亩。
森林资源
截至2013年,石马镇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
动物资源
石马镇主要有蛇、蛙、鸟类、狐属黄鼬等。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石马镇辖2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镇政府驻石马社区。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石马镇全镇总人口38798人,聚居者皆为汉族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马镇常住人口为17436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石马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98亿元;财政总收入1537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942万元,预算外收入59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035元,同比2013年增长6.34%。
2015年,石马镇农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9.1%;财政总收入1571.69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1299.35万元,预算外收入272.3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440元,同比2014年增长23.3%。
2016年,石马镇农业总产值实现3.3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2.4%;农村人均纯收入7955元,同比2015年增长6.9%。
2021年,石马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3407亿元,同比增长5.5%;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万元,同比增长4.5%。
第一产业
2007年石马镇粮食播种面积33036亩,总产13154吨,全镇水果种植面积8815亩,水果总产12838吨,产值1847万元;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642万元,年人均收入3760元。
2014年,石马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8041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0761亩,总产量13156吨;水果种植面积8829亩,总产量25631吨;茶叶面积187亩,总产量58吨;油茶面积2.2万亩,总产量72万斤,产值达200多万元;柚果面积5819亩,总产量19702吨,总产值近1亿元;生猪全年出栏17156头,年末存栏12105头。
2015年,石马镇已有省级林业企业1个(银山生态公园),省级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1个(银山生态园),市级精致高效农业基地1个(广东兴宁柚果种植研究基地),市级农业企业4个,市级专业合作社20家,柚果种植面积5800多亩,产量达2.2万吨,产值8000多万元;油茶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产量达80多万斤,产值300多万元。
2016年,石马镇油茶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年产油茶果180多万斤,可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银山铁皮石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可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全镇柚果种植面积10000多亩,年产量达2.2万吨。
第二产业
石马镇民间传统工业有洪洞醪糟、豆腐、花生、腐竹等。2007年,工业总产值4947万元。
第三产业
2016年,石马镇旅游业加快发展,何天炯故居、敦善围等古民居、古建筑得到有力的保护和进一步的开发;柚果种植科研基地、马头坪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镇的旅游业全年共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
文化
传说典故
书香第
清代以来,本区人士,大都知道马下八丘坪有位何善修者(人尊称他为善公),善修有子九人,孙三十九人,曾玄甚多。其孙何登瀛,为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举人,清朝乾隆七年(1742)壬戍科钦赐明通进士,曾任江苏阜宁、博兴县两县知县,有名于时,何宏则为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举人,此即所谓“兄弟联登”者也。善修后裔,计有明通进士、亚元、举人,岁进士各一,生五,秀才六,济济多士,可谓盛极一时,尢在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岁,善修孙蕴元与其子远辉、让辉三人,同科考取秀才,哄动一时。何映柳赠书香第联有“是父是子”即指此也。嘉应州(今梅州市)赵知州闻善修之令誉,特赠“兄北联登”匾额,复请陈大章挥“书香第”三字,悬于门额,以彰其事。
客家山歌
石马山歌与刁嫂子
刁嫂子,原姓张,长得标致,聪慧。她歌才广博,对歌敏捷。她十四岁出嫁,家境贫寒,丈夫暴病身亡,逼于生计,只好到蛇窿里(地名)王财主家做工。王财主是个奸刁恶的好色之徒,刁嫂子受尽凌辱,度日如年。一次,王财主企图对她调戏,刁嫂子气得瞪起铜钱眼,山歌脱口而出,“蛇窿窟里蛇龟多,胡鳅滑子共一窝。一桶茶粕倒落去,看你有命出窿么?”王财主深怕被人听见,败坏门风,随手拿起床前手杖恐吓道:“你敢在老子面前唱山歌,讲风流,岂有此理!你敢再唱就打断你的脚簪筋!”刁噪子面无惧色,昂头蔑视,即以歌还击:“我嘴生来爱唱歌,天皇老子奈吾何。阎王爷面前都敢唱,难道怕你死摸罗!”王财主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边追边骂,门外已围满看热闹的人群。大家看到王财主气得像条丧家之犬,无不夸赞刁嫂子的歌才和胆量,因为“小”和“嫂”近音,故被人称为刁嫂子了。此事后不久,王财主把刁嫂子逐出家门后,转嫁到兴宁市北部山区罗岗袁屋,夫妻和睦,生活幸福,终日还是歌不离口。刁嫂子走后,家乡人民者十分怀念她。以前的歌友都是挑长担的人,他们上江西省时,要从刁嫂子屋对门的小山径经过,因此每当来到这里,都要欢笑地对刁嫂子家门大声地唱起来:“嗨——刁嫂子老妹你过来……”久而久之,这句引子便溶进客家山歌之中成为石马山歌板调的独特色,为后人传唱不衰。
历史文物
百花镜
百花镜是稀有的文物,它由外形相同,内容各异的一对屏镜组成。屏镜约长70厘米、宽55厘米、高8厘米,表面用酸脂木,玻璃制作镜橱,四周镶有骨质雕花。镜橱内有:仙翁童叟、淑女闺秀、千姿百态,形神逼真。山水木石、屋宇亭台,金枝玉叶、光彩夺目,精雕细塑、巧妙玲珑,是富有雕塑艺术价值之珍品。百花镜赠送广州市行家鉴赏。传说百花镜是安南(今越南)王朝向清朝皇帝进贡的珍品。距今约二百年,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上庄陈丹是安南的巨商大贾,富有资财,结交王室权贵。时逢变乱,安南王将百花镜藏于陈家,陈有二子,长子在乡操持家业,建造丹墀楼。次子帮助经商。陈爱国爱乡,命次子将大量珠宝财物海运回国,再展宏图,因遇沉船,人财尽毁于海中。后长子往安南,陈面谕之曰:余因遭船祸,财力尽,唯将珍品百花镜一对,带回家去,珍藏勿失,切切。其子遵嘱带回,珍藏在家中。
交通
截至2013年,石马镇境内有县道4条共30公里,有乡村公路26条,全长80.2公里,均实现了水泥硬底化目标。村村通公路。
2013年,石马镇投入200多万元,完成小水、秀水、新田、马下等4个村,长6公里的道路水泥硬底化工程。2014年,石马镇全年共投入250万元,完成米渡、李塘、新田、马石、陶背、向前等8个村9.5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建设;投入40万元,对米渡桥进行改造;蕉联、礤下、马石等村自行筹资兴修、拓宽了部分村道。2015年,石马镇投入230多万元完成米渡、李塘等6个村共7.5公里村道硬底化工程。投入100多万元解决李塘、宫前2个村的道路亮化工程。
社会
文化事业
2014年,石马镇推进“一村一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已有25个村接受市级验收,完成率达93%;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园设备设施,投入近15万元,各村共种植观赏性花木1000多株、安装体育器材20套,把文化广场建设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3月份在兴宁市明珠文化广场举办“宁江风情”石马专场文艺表演;全年组织送戏下乡4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多场,完善农家书屋27个。
2016年,石马镇成立新石村万庆第、刁田村敦善围文化俱乐部,其中万庆第文化俱乐部荣获梅州市示范奖。
教育事业
石马有“文化之乡”美称,重教育、惯教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7年,考上大专以上的就有2800多人。2003年兴宁高考状元何思南,就是石马镇新石村人。石马中学考取重点高中的有415人,在山区乡镇中独占头。全镇有初级中学1间、小学16间,2007年初级中学教职工114人,在校中学生1693人;小学教职工142人,小学生2413人。
2016年,石马镇中考再创佳绩,重点高中上线27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82%,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石马镇全镇有卫生院1间、村卫生站26个。
2016年,石马镇“卫生两基示范镇”创建工作完成,投入28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220多万元改建18个、新建6个公建民营村卫生站。
社会保障
2016年,石马镇全年共培训各类劳动力120多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70多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901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940人,达应保人数的96.9%;全年累计发放低保、五保、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583万元;投入352万元,完成85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镇共31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61名重度残疾人和精神病人得到救助;组织295名孕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组织382名贫困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
基础设施
1992年5月开通程控电话,电话延伸到每个村,2007年全镇程控电话5155门,占农户56.8%。1999年开通移动电话,移动、联通公司先后在我镇投资320多万元,兴建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使我镇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2007年开通移动服务厅。1990年冬在中心小学背后宝子岗建成电视差转台1座,1992年建成有线电视站,2007年有线电视用户1400户,全镇有卫生院1间、村卫生站26个,敬老院1间,26个村1个居委会全部实现办公楼房化。圩镇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街道13条、523间门店。农历逢三、六、九为圩日。
2016年,石马镇投入100多万元升级镇公共服务中心、新建村(社区)公共服务站27个;投入180多万元新建三眼桥;投入150多万元新装、改装秀水村、马上村、三联村共300多盏太阳能路灯;投入800多万元、惠及洋门、向前等11个村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全面完工;投入68万元对石马河米渡村段河床进行清理清障,解决沿河28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投入42万元完成宫前村农田三面光水渠工程建设。
旅游
石马
石马镇马石村八丘坪附近,有一黑色大石,形似一匹奔驰下山的骏马,被人称为马石。马石高二十余尺,宽八九尺,长六十尺。其隐于土中者,不可得而悉。半纵山,半立田际,若欲自下而上者。其色苍纯而无杂,体形丰润,没有分寸驳裂,昂首拱北极,背前后隆然,中间平坦,可坐二三十人。在这马石周围几个村,如马上、马下、马石也是由此命名的。
仙人庵
仙人庵景点位于石马镇石岌村,距圩镇4公里。仙人庵主要有仙人庵寺庙、仙人庵水库、仙人石、仙人湖、王母殿等景观。景区内的仙人庵寺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石马四大寺之一。仙人庵水库是石马镇最大的水库,库容94万立方米,湖水清澈、波光荡漾,水库大坝长340米,蔚为壮观。仙人庵北部约3公里的仙人石,石上足迹、手印清晰可见,相传是仙人遗下的手印。仙人庵林木茂密、碧水清泉、鸟语花香,是亲近自然,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何子渊故居
何子渊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市石马镇。是渊公举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横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展现,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门匾额“光裕庐”三个字为梅州著名书画家、林风眠老师梁伯聪的真迹;上堂对联“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为孙中山拟联,于佑任手书;中堂“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及大门两旁“光照前列裕启后人”“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等对联由渊公亲拟;前堂屏封嵌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大门右侧刻有一段兴梅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美丽传奇“石马传说”;中堂横梁悬挂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五代同堂”巨幅大匾。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渊公故居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保护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广东省政协大会提案将何子渊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代表人物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石马“光裕庐”开基祖。1903年何子渊与丘逢甲、萧惠长、罗幼山等人创办兴民学堂,并亲担首任学监,是兴宁市第一中学兴宁市兴民中学的创始人之一。1904年冬,又在原乡与陈少岳何公博等人创办石马中心小学〈即石马中心小学〉,任董事会主席,创办新学之先河。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后,何子渊毅然加入,任嘉应州(今梅州市)主盟人。曾秘密参与策划黄花岗、黄冈起义,在学生中宣扬革命,始终一节。1913年,兴宁设县议会,何子渊被公推为议长,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与县长罗幼山一同治邑,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罂粟、禁赌博等重大方案,并得以实施。1920年起,何子渊出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参与议军事”。1925年春,东征军攻陷兴宁时,何子渊与罗师扬县长带粮、带物和款项慰问张发奎、蒋光等东征军全体将士,并陪同蒋中正、周恩来到各处演讲,点燃革命火种。1941年夏末,何子渊退休乡居,然长逝,享年七十七岁。
何南凤(1588—1651),兴宁石马马下乡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南凤出家后,虽参禅弃儒,但终不忘儒。他认为儒释本无二致,僧和俗也是可通的。他以儒家的“格物、致和、平天下”与释氏之“明心见性度众生”为宗旨,时而出家,时而还俗,毫无拘束。作《半僧先生传》以自况。自谓“一言半语,本诸先圣之要,出诸自得之真。信得及者,依而行之,直可超凡入圣,度生死苦。则谓之半僧先生而已矣。”所著诗文不少,但他不愿集而成书,每数月,即取手稿投之于水火。今仅存他的门徒辑录的诗六十四首,歌吟赞偈十一首,尽八篇,文十二篇,名曰《初堂余稿》。前人有评:“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先生志也。独怪今来,实学真才,脱然名利如先生者。回不多。”
王粤麟
王粤麟,字仁甫,号兰斋,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出任湖南省桂东县的县令。他办理政务,精明练达,揭发判处案件,真象神灵,打官司的人都互相警戒不要多生是非了。后调任湖南武陵县,武陵向来是事务纷繁的县份,往来的官吏很多,公务繁忙,应酬频繁,供应颇感困难,但粤麟却处理得井井有条,事情办得好,又没有加重人民的负担。上级有些疑难的案件,交给他审理,很快就能结案判决。粤麟担任江夏区县令时,革除了羡钱和赋税的陋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此也就减少了县财政的收入。粤麟除了规定的常年薪俸外,没有一点余钱,而公差应酬又十分频繁,因而不得不动了公款。可是,上级长官一向是清楚他廉洁的,得到所属的同事帮助,得恢复原来的官职。乾隆三十四年发放粤麟了放湖南省,准备仍派他担任知州,还没有派出,便在长沙市逝世了,武陵的人听到了,间有流泪哀悼的,并为他立了碑石,当作神明一样祭祀他。
何映柳
何映柳(1715—1779),字载,号麟山,乾隆六年(1741年)中了举人,第二年接连中了进士,出任云南省临安府通海县的县令。他到任后,惩办奸邪,革除弊害,政绩卓著,受到人们的称颂。当地的布政使(总督巡抚的属官)赵城很看重他,当他离任前,赵城信照古代赵赵齐州的故事(赵齐州、名轨、隋文商明,为齐州长史,为官清正。《隋书、循吏传》论曰,赵轨秩满,酌水钱离,清矣?)以水当酒,给他饯行,赞扬他为官清白似水。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本区新群乡人,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辈,他早年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深恨清代的封建统治,向往民主政体,1903年,他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政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时,他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秋瑾、章太炎廖仲恺朱执信、清精卫、胡汉民等人。何天炯遗著有《革命史衡》、《山居一年半》、《无赫斋诗草》、可惜前二种己遗失不传。《无赫斋诗草》是他的次子何承天搜集他平生所作大部分诗词,于一九三七年刊行于世。
陈汉标(1906-1982),石马刁田乡人,早年在兴民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翌年转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1931年毕业,留校任心理助教。1937年,在昆明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留学美国,在爱荷华大学当研究生,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46年10月回国,任岭南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研究室主任。1957年被指派为我国出席国际心理学会议的代表。他并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去世。全国心理学界深致哀悼。《心理学报》发表文章,认为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大损失。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传说典故
客家山歌
历史文物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旅游
石马
仙人庵
何子渊故居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