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制品,作为
中原地区传统食品的一种,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最早记载于《楚辞·招魂》中的宫廷名菜“露鸡”。卤制品的主要特点是成品熟制,可直接食用,以其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著称。卤制品的制作不仅涉及烹制(加热)过程,还包括调味,因此取材方便,口感适宜,香气宜人,且便于携带和保管,能增加食欲。
卤制品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
红卤、黄卤、白卤三大类。其中,川卤以红卤最为普遍,而
潮汕地区的
卤肉则以其特色闻名,已走向国际。
卤汁的配制是制作
卤菜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卤菜的色泽和口味。卤汁主要有红卤汁、黄卤汁、
白卤汁三种,各自具有不同的风味和用途。
卤制品的风味独特,色泽悦目,能激发食欲,尤其在旅游时,火车上的卤味小吃如
卤鸭脖、
卤猪蹄、
卤凤爪等,常被视为地方特色。然而,卤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
食品添加剂,如
亚硝酸钠,以保持食物颜色鲜艳。长期食用含有亚硝酸钠的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因为
亚硝酸盐与
蛋白质、氨基酸等反应生成的
亚硝胺具有致癌风险。
发展历史
有了炊具之后,人就开始折腾烹技法。“”、“蒸”、“炸”、“”、“烙”等法也随之先后产生。从这种种原始烹调方法,逐渐发展到《
齐民要术》中介绍的“绿肉法”,也就是“卤”与“浸”的当然鼻祖。到明清时期,“
胆巴”的材料和配方基本固定,从此,“卤”这种制作方法正式登上台面。
卤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其主要特点是成品都是熟的,可以直接食用,产品口感丰富,风味独特。
卤菜不是单一的烹制法,而是集烹制(加热)与调味二者于一身,他的特点十分明显,具有:取材方便,可丰可俭;质地适口,味感丰富;香气宜人,润而不腻;携带方便,易于保管;增加食欲,有益营养。
和“卤”孪生的是“浸”,“卤”味重而“浸”味轻,
中国菜系根据地域不同有所区分。中原之地气候变化大,需要在饮食之中补充热量来满足需求,故以“味重”、“多油脂”为主;
西北特别是
巴蜀之地,因环境的优势,则以“辛香”、“
麻辣”见长;而
岭南地区,特别是
广东省一带地处
亚热带,气候温和,口味以“清淡”、“爽口”着称,故有“南浸北卤”之说。不同的流派所用的
胆巴主材料大致相同,但分量多少以及制作方法则让味道迥异。但总的来说,卤水分为两大类:即
红卤和白卤。红卤,加
糖色卤制的食品呈金黄色(咖啡色,如
卤牛肉,金黄色,如
卤肥肠等)白卤,不加糖色卤制食品呈无色或者本色(白卤鸡,白卤牛肚
猪肚等)。
加工方法
中原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卤制品口味也有很大差异,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别。
北方地区卤制品佐料多,咸味重,
南方地区卤制品咸味轻,风味及类别多。
同时,季节不同,卤制品的口味也不同,如春酸、夏苦、秋辣、冬咸。调味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料和配合方法,生产风味各异的制品。
工艺要点
加工卤制品的关键步骤是调味和煮制。调味是用特定的配方,以各种调味料相互配合,形成产品独特的风味和色泽。
调味
调味是加工卤制品的重要过程,调味时根据卤制品品种和调味料的特性和作用关系加入特定调味料,使调味 料和原料一起煮制的过程中,形成特殊风味。该过程奠定了产品的咸味、鲜味和香气,同时增进产品的色泽和外观。
在调味料的使用量上,因卤制品主要使用盐水,所以数量偏低,故产品色泽较淡,旨在突出原料原有的色、香、味。
调味是在煮制过程中完成的。煮制时要注意控制水量、盐浓度和调料用量,以利于卤制品颜色和风味的形成。通过调味还可以去除和矫正原料中的不良气味,起调香、助味和增色的作用,以改善制品色、香、味、形。
煮制
煮制是对原料用水、蒸汽、油炸等加热方式进行加工的过程,对产品的色、香、味、形及成品
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
煮制使原料黏着、凝固,有固定制品形态的作用,使制品可以具有加工的形态;还可以在原料与调味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特殊风味,改善产品的色香味;同时,煮制的过程也杀死了原料中的微生物和
寄生虫,提高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保鲜效果。
煮制时间要根据原料的形状、性质及成品规格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体积大、质地老的原料,加热煮制的时间较长,反之较短。煮制中会有部分营养物质随汤汁流失,因此,成品质量与煮制过程中的汤汁的用量和运用方法相关。
在煮制过程中,根据火焰强弱和锅内汤汁情况,可分为
旺火、中火和微火三种。旺火火焰高强稳定,汤汁剧烈沸腾;中火火焰低弱摇晃,锅中间部位汤汁沸腾;微火火焰很弱摇摆不定,汤汁微沸或缓缓冒泡。
旺火煮时间较短,将汤汁烧沸,使原料初步煮熟;中火和微
孝义火烧煮时间较长,可使原料在煮熟基础上变得酥润可口,配料渗入内部,达到内外品味一致。
加工工艺
原料预处理/
胆巴制作→入锅卤制→加调味料→爆煮→小火焖煮→加香精→焖煮→停火浸泡→
捞起自然冷却→包装贮存
制作时间
1、老鸭(全鸭)、鸭腿、鸭腔:大火煮开,卤制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2、鸭爪、
鸭头、鸭翅、锁骨、鹌鹑、半边鸭:下锅即开始计时,卤25分钟起锅。
3、
莲藕:下锅即开始计时,卤12分钟、泡10分钟即可。
4、卤鸭肠:将
卤汁烧至70-80度,下入盐140克、
鸡精250克、色素少许卤约8分钟即可出锅。
5、卤鸡翅尖、
鸭舌、
鸭肝、鸭心、
鸭蛋、小龙虾、螃蟹:其中鸡翅尖卤5-8分钟,鸭舌、鸭肝、鸭心卤8分钟,小龙虾卤15分钟,螃蟹卤15-20分钟(注:卤制小龙虾、螃蟹时不加色素)。
风味形成
酱
卤肉风味的形成主要是
蛋白质、脂肪浸出物和其他物质在煮制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形成。在煮制过程中,
前体物质通过脂质氧化、Maillrad反应和一些物质的热降解生成了各种呈味物质,从而赋予了肉以滋味和芳香味。
特色风格
中原地区疆域广阔,各地风俗习惯差异明显,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饮食文化。卤制品在其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川味卤制品
川味
卤菜自形成之日起,便被广大群众所认可,由于卤菜具备的其他烹制法所达不到的优势而历经千年,经 久不衰是
川菜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川味卤菜属五香味型中最大宗的一类,它具有粑、软、味美浓香、老少皆宜、清洁卫生,存放时间长、携带食用方便等特点。卤菜制作的关键在于调制
胆巴,而川味卤水有
红卤和白卤二种,两种卤水的风味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红卤中加有适量的冰糖
糖色,适于卤制浅色的原料。白卤中则不加糖色,适于卤制深色的原料(如牛肉、羊肉)。
1、卤料配方
川味卤香调料1包、
老姜茶100克、大葱150克、
绍酒100克、精盐适量,熟菜油20克,冰糖250克,清水5000克。
1)、将冰糖砸碎,炒锅置火上放菜油和冰糖100克,炒至溶化呈银红色,掺清水250克制成糖色。
2)、锅内掺清水5000克,放入拍刀姜、葱把子、盐、冰糖、绍酒、糖色(使汤呈浅红茶色)和香料袋,用小火煮(约1小时)至香味四溢即成
胆巴备用。
3)、包好的香料袋还可以留下待下次再煮,煮成的卤水可以连续使用,每次煮完后,除去杂质泡沫,撇去浮油,净下来的净卤水再加入食盐煮沸后,即将卤水盛入陶瓷卤水缸中保存。
4)、下一次卤制时,便把卤水倒入锅里,并放入上次的香料袋再煮,如香料袋已翻煮多次,卤水也变浑浊并感觉无香味时应换新的香料袋和卤水,以保持卤水的质量。
4、卤水的作用
1)、动物性原料均须先焯水后,再入
卤锅卤制入味软熟。经常卤制鲜味足的动物性原料,能使
胆巴质量提高。
2)、鲜味的原料(猪肉、鸡、鸭)最好能与异味重的原料(牛、羊、肉、肠、肚等)分别使用卤水,以保证卤制品的质量。
3)、卤豆制品的卤水最好是一次性使用,不要回用。
4)、常检查卤水咸度、色泽、香味及卤水量,并随时添补或更换,保证卤水质量。
5、卤水的保管
卤水要经常滤去杂质,保证清洁卫生,存放时需烧沸,除去过多的油脂,盛入
陶瓷缸或
搪瓷桶(盆)内不动,如长期不用,也应经常烧沸后再储存。
潮汕卤味
潮汕地区的卤属“
红卤”。潮汕卤味主要有
卤鹅、鸭、猪头、
猪蹄、猪肉、
猪杂(包括猪肠、
猪肚、猪粉、
猪心、猪 尺、
猪肝)、
猪皮、蛋品、野味、
豆腐干、香菇等。
1、制作方法
潮汕卤味十分注重调配高质量的
胆巴,不仅卤水所需的各种配料完备,而且也严格把握各种卤料配搭的合理数量。例如,酒家卤1只净5公斤的
狮头鹅,其卤料是:
肥肉200克,
肉桂10克,八角10克,陈皮5克,
香芒40克,丁香5克,蒜头6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葱头10克,红
酱油20克,
茴香10克,
料酒40克,老抽王700克,精盐75克,味精15克,芫荽头40克,
高良姜150克,
白糖40克。(此外,要准备蒜泥醋2碟,作为吃
鹅肉时的
油碟。)
上述制作
卤水汁原料有些事先还要加工,如川椒要用小火略炒至变色发香,肥肉要切成细片。川椒、八角、桂皮、丁香、陈皮、茴香等要用纱布包裹后才能放人
卤锅。葱头、蒜头、南姜、芫荽头要事先塞进鹅的腹腔内。
卤制的方法和时间以及水量也有诸多讲究,卤锅加人的清水以能把鹅掩盖为度,卤时先把卤料放进卤锅,再加适量清水,烧滚之后几分钟把鹅及其内脏放人卤锅,用中火加热,约20分钟将鹅翻转一次,并把鹅提离
胆巴,使腹腔中的卤水流出,让其重新灌人浓度高的新卤水。卤制时间约1小时30分钟,然后把鹅取出吊挂,滴沥汤汁。
有些地方或卤店,鹅在
卤煮火烧之前,还要先行“
打卤”上色,其法是将
酱油、红糖、精盐等拌匀后在锅鼎里烧滚,然后把光鹅投入,不断翻转,让其表皮着色后才放人
卤锅卤煮。
2、制作要点
卤制品的加工对于制品质量的好坏起主要作用,加工分为初加工与细加工两个阶段。
(1)洗涤过程:如对于整只鹅、鸭、鸡及猪肉这类原料都要经过认真的刮皮、去净绒毛污物,反复洗涤干净。
(2)绰烫过程:主要去其腥膻味,一般都需冷水下锅逐渐加热、一直烫透为止(除鸡爪、
猪蹄外)如沸水下锅原料骤然受热,使外层的
蛋白质凝固阻碍热的渗透,使内部的污血不易排出。
(3)走红过程:一些原料为使品相好看,需加工这工序,就是在原料表面涂上本身为有色或加热后可生成颜色的调料,如
酱油、
饴糖、蜂蜜、
麦芽糖等,经煎或炸上色。
(1)开始调制的卤汤其味并不是很浓,只有反复使用,其味逐渐变浓久而久之即成老卤。卤汤的保存也具有一定的讲究,每次使用后要撇净浮沫,低温保存。
(2)调制卤汤的
香辛料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旦使用比例不当,卤制品口感风味就会产生差异性(苦、涩味等),并且会带浓厚的药材味,影响肉味、肉感,及不稳定的风味。
火候要恰当
(1)一般都是大火烧沸后转为慢火小火或微火卤制,特别是对大块或整只的
原料更要注意小火,保持
家常汤面似开不开的状态,长时间卤制,有的还要采用“”锅的方式,即烧沸后
熄火“焐”锅一段时间,这样能保留原料内部水分,使肉感鲜嫩。
(2)时间要适宜。卤制品是否入味,不同卤制品的外观都必须靠卤制时间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