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岛即指
秦朝方士徐福到
东海去寻找的三神山。或谓即指今
日本。在日本纪伊新宫山,尚有
徐福墓的遗迹。
历史典故
《清诗》
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清
陈玉齐 《秦皇》诗:“入海云迷徐福岛,封山雨湿李斯书。”参见“徐”。
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
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
徐福上书说海中有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
《
史记》中记录徐福东渡之事比较多内容的是“
淮南衡山列传”,其中包括徐福从东南到蓬莱,与海神的对话以及海神索要童男童女作为礼物等事,一般认为这是徐福对
秦始皇编造的托辞,还记载了徐福再度出海携带了谷种,并有百工随行。这次出海后,
徐福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岛),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止王不来”,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淮南衡山列传”与“秦始皇本纪”稍有不同,称徐福并未开始就带数千童男童女入海,而是寻访仙家多年未果的情况下,再度出海时率数千童男女出海。关于徐福所要寻访的
蓬莱区、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史记》“
封禅书”只是说在
渤海中,并不能确定具体位置。而平原广泽在何处,更是不能考证。
《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
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提及徐福东渡之事。《三国志》提到了
徐福到达亶洲(一作澶洲)并滞留不归。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亶洲与夷洲在同在
中原地区外海的东南方向,并相距不远。有人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亶洲就是
日本,与倭国是一个地方的两个名字。《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倭国“计其道里,当在
会稽郡、东冶之东”,说明那时候中国人认为倭国在中国外海的东南方向。《后汉书》也是同样的记录。
《义楚六帖》
到了
五代十国的
后周时,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义楚六帖》(又称《
释氏六帖》)的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
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也叫倭国),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仍自称秦人。并说徐福到达后,将
富士山称为
蓬莱。此为目前所知最早明确指出徐福滞留不归之地是
日本的中国文献。不过有观点认为,义楚的记载很可能和日本的传说有关。因为义楚有一个日本
醍醐天皇时代的僧人好友叫宽辅(法号弘顺大师,927年到达中国),义楚没有到过日本,关于富士山的记载很显然来自他的日本好友的说法。
《日本刀歌》
的记载宋代
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明确指明徐福所滞留的地方就是日本,并且认为徐福东渡时携带了大量的典籍,才使得在中国遭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但是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难以考证。1339年
日本南朝大臣
北畠亲房所著《
神皇正统记》将此事作为信史记录,称“
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
《正统记》
日本最早出现的徐福东渡到日本的记录是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亲房所著的《神皇正统记》。而成书于8世纪的日本典籍《
古事记》和《
日本书纪》只提到了秦朝人移民到日本的情况,没有徐福东渡的记载。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
中原地区8世纪时尚未明确提出徐福东渡所到之地就是日本。
日本人认为
徐福墓在日本的纪州熊野的新宫(今
和歌山县新宫市)登陆,目前当地还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每年11月28日是祭祀徐福的日子。在
日本徐福的传说中,日本人认为徐福带来了童男童女、百工、谷种、农具、药物及生产技术和医术,对日本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
《棣姓》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
齐国边邑
无棣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无棣,是
春秋时期齐国邑名,因古有无棣水(今
盐山县漳卫南运河无棣沟)而名,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北界地邑,常年驻扎有军队,主要是防御
燕国,筑有无棣城,古城旧址在
德州市庆云县于店村北,是旧庆云县八景之一,“棣城烟雨”。城墙故址在今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城西北六十公里的
河北省盐山县大傅庄乡故城赵村至常金乡
常金村一带。战国时期,无棣是战火分飞的古战场,齐、燕、山戎、秦等诸侯国在该处屡战。在原住军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无棣氏,后省文简称为
单姓棣氏。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无棣县地方绅士
徐福(徐福)受秦始皇之命,在
盐山县一带招募了童男童女各五百名,并百工、水手、弓箭手三千多人,然后在原
齐国故地饶安(今山东盐山)筹措物资,之后就是从无棣东端的马谷山浩浩荡荡地入海,一去不复返地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传说故事
徐福岛
传说秦始皇灭了六国以后,妄想从他开始,世世代代当皇帝,便自称
秦始皇。可是,说归说,道归道,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从小得上的肺痨病,一直
气短阴虚,体弱多病,唯恐当不了几天皇帝,就会两眼一瞪下黄泉。
秦始皇的这桩心事,叫他干爹—
吕不韦知道了,吕不韦唧唧哝哝给他出了个点子。
第二天上朝,
秦始皇当着满朝文武下道圣旨:上从功臣大将,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要为他寻找长生不老药。找来的,有重赏;找不来的,判重罪!没出几个月,好几个太医、重臣和方士、百姓因献方无效杀头示众了。
皇宫里有个名叫
徐福的小官,见
秦始皇这样胡作非为,深感不安,心想:皇上这样闹腾下去,必定天下大乱。
徐福白日里吃饭饭不香,黑夜里困觉觉不稳,决心要想个万全之计。
这一天,趁着宫中百官上朝拜见皇帝的当口,徐福冒着杀头的风险,几步闯进宫殿,对
秦始皇奏道:“皇爷在上,下官徐福,听说东洋大海里有个瀛洲仙岛,岛上遍地长满
逐风草属。小官斗胆请命,愿领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三年粮草,漂洋过海,为皇上取那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后,立时眉开眼笑起来,当场准了
徐福的口奏,又降下一道圣旨:选拔相貌出众的童男童女,调集手艺拔尖的能工巧匠,赶做能出远洋的
木船,听徐福调遣;拨出了金银粮草,供给徐福使用;取来长生不老药之后,另有重赏!
满朝文武,听了徐福的奏本和秦始皇的圣旨,个个像是从身上卸下了千斤重担,人人都长长地舒了口气。不过,也有不少人偷偷为徐福捏一把汗,摸不透他的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药!
皇上一声令,天下都惊动。
没出半个来月,150多条三蓬十橹大船、6000个俊秀的童男童女和大批的粮草都备齐了。
徐福领着这些童男童男女日夜兼程赶到琅郡崂山南头靠海的两个
小岛安营扎寨,童男操习水性,童女学做女红。
两个月后,那3000童男个个能烂熟地使帆摇橹,3000童女人人会做饭缝衣。徐福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报奏了采药船队出海启程的日期。
秦始皇立刻乘上龙,带领朝中文武百官和十万御林禁军,不远千里从京城
咸阳市赶到
崂山区,选了个近海的向阳高坡,安下行宫,要为徐福送行。
临行的日子到了。
这天早上,万里晴空,红霞普照;茫茫碧海,风平浪静。
徐福在头船上一声令下,150条大船彩蓬齐升,条条船上鼓乐齐鸣。长长的船队载着6000童男童女,满载着皇粮皇草,扬帆启锚,乘风破浪,向东海出发了!
丞相李斯这时正站在
秦始皇的身边,命令左右拿来笔墨,在秦始皇身后的大石壁上,挥笔写下了“波海参天”4个大字。落款处写着: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
为了迎接徐福取药归来,
秦始皇在
崂山区西边海上的琅琊礁旁,平地取土,垒起了一座小山般高大的土台子,土台顶上,建了座雄伟的行宫。年年春夏,他都要借口巡视全国,到崂山、
琅琊台来远远眺望东洋大海,巴望能在这里迎到
徐福采药回来。但是,年年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末后一次,秦始皇巡视天下又来到这里,一直望了5天5宿,仍然不见海中有回来的船队,只好离开行宫,乘车回朝。回京的路上,他心绪烦闷,加上天热,喘病又犯,一口痰堵住了嗓子眼喘不过气来,就憋死在龙辇上了,死时才49岁。
去处
那么徐福怎么没回来?他带上3000童男、3000童女到底上哪儿去了呢?
据《史记》记载,
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
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
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
徐福和3000对年轻的夫妻们在这岛子上定居下来后,和当地的百姓和睦相处,教他们种地、养蚕、织布。从此,岛上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传说这海岛就是后来的
日本。
日本现有
徐福墓,但成立年代颇晚,当是后世徐福来日传说传入日本(注:)附会所建。又,徐福墓数量过多,如
杨贵妃墓,前前后后有数十座,徒增疑点。
但日本早于徐福来到前早已有人居住,并已有其文化。徐福与童男童女到来充其量只是与当地人通婚再产生后代而已。
据《日本国史略》提到:“
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
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
徐福祠。)”说
徐福带童男童女来
日本修好,贡上三坟五典而寻求仙药,然而不得仙药,只等定居下来。在《富士文书》中则提道徐福来到日本,协助当地农民耕种,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到达日本后,徐福再没有返回中国,而且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
秦始皇追杀,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巧合的是,
连云港市现有云台山脉,姓氏都与山有奇特渊源。日本
和歌山县新宫市都还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门口楼上还仍然刻着“秦”字。
还有一种主流说法:
徐福到了
琉球群岛或是到了
渤海湾中的一个
小岛再到
济州岛。于大海上遇到风暴失踪或沉船。
徐福东渡是否到了
日本,这是诸谜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有学者认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国。日本还保存有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
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
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但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
韩国。因为韩国也有有关三神山和徐福东渡的传说和曾活动的遗迹。此外,还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
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这种说法认为,徐福东渡是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美洲,并在美洲自立为王不归。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
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是当时
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而
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
东渡何处
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
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汪向荣、
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
司马迁在《
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
秦始皇的虐政,是有计划的海外移民。”他还指出:若对中日关系史和
日本古代史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探讨的话,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这一传说。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一些
中原地区有影响的
历史学元老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颇感兴趣。如
复旦大学的吴杰教授、
辽宁大学的孟宪仁教授、
天津社会科学院的王金林教授、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
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论述。另外象台湾的彭双松教授、日本的
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对这一课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由于《
史记》对
徐福求仙事的记载“语焉不详”,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成为一宗千古疑案,史学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烫手的山芋。近些年来,虽然有人试图从
考古学、人类学、航海史等多角度来佐证这一历史事件,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要说认同,只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二是确实下过海。至于其出身在何处,在哪儿出海,出过几次海,东渡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这一切还都是目前争论的焦点。因此,有些史学家就提出,单从
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
徐福与
日本的关系,容易陷入空论与臆测。
批注
^ 注意,是「巿」(ㄈㄨˊ,fuˊ)而不是「市」(ㄕˋ,shiˋ)
^ 『楚义六帖』为
中原地区首次认为徐福到日本之书籍,却没有称王的说法。史记本文中并无确实记载,注释亦语焉不详。就《
三国志》魏书倭人传察知,至少到
东汉为止尚无徐福来到日本的传说形成。
岛名由来
为了纪念徐福施计阻止了
秦始皇乱杀臣民,人们把他当年在崂山扎寨的地方就唤做了“徐福岛”,把他登船出海的那个山村就唤作了“
后登瀛村”。
东渡原因
求仙药
这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
秦朝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
战国齐威王、
齐宣王、
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
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
卢生、韩终、
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避祸复仇
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
朱亚非教授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
汉书》中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
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
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
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
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也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
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
海外开发
当时
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
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于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
徐福出海,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当时
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
扶桑树,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
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目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