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楼(1846-1905/1910),字修武、修五,是安徽省怀远县夹沟乡人。他的父母早逝,幼年时期以乞讨为生。在
咸丰八年(1858年)时,他成为武童,投身军营,参加了攻击白莲池起义的战斗。在山东泗水和
南阳市马山口镇等地,他率军剿灭了大股捻军,多次获胜。由于他的表现,钦差大臣亲王
僧格林沁奏保,免去了他的补把总职务,晋升为千总,并赏戴蓝。之后,他又在凤永肃清和收复蚌埠怀远县案中表现出色,得到了两江总督
曾国藩和安徽巡抚
乔松年的奖励,免去了保守备职务,晋升为都司,并赏换花翎。根据不同的资料,陈凤楼的去世时间有所不同,一说是1905年,另一说是1910年,终年64岁。晚年他居住在怀远县文昌街。由于他在平定
捻军和收复台湾等方面的功绩,被封为花翎记名提督,担任
徐州市总兵,赐予“克勇巴图鲁”勇号。
人物生平
出身
陈凤楼,字修五。
马昌华主编的《淮系人物列传》“淮系集团武职人员表”言其字为“
修武县”,盖属错误;按“修五”屡见于
刘坤一、
李秉衡等函电,应确定无讹。其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晋京引见时呈递的履历中称“年五十七岁,系安徽凤阳府怀远县人,由武童于
咸丰八年投效军营,充当队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据此,知其出生于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证诸《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载闰四月“乙亥,予故记名提督前江南徐州镇总兵陈凤楼……优恤,战功事迹,交
国史馆立传。”故知1905年为其终年。
其籍贯安徽凤阳府
怀远县,世居县南之
鸽笼村,现划属
淮南市潘集区夹沟乡。(《潘集史话》:峻岳《徐州总兵陈凤楼》)
征战
据《履历》;
同治六年十一月“奉旨赏给克勇巴图鲁名号,并著以副将尽先补用”;七年五月“奉旨以总兵记名,遇缺尽先简放,并赏给一品封典”;(八年)七月“奉旨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提督缺出尽先简放”。自
咸丰八年(1858年)迄同治八年(1869年)不过才十一个年头,陈凤楼从一名队目,因军功升至一品大员,可以想象其人在镇压
捻军的过程中如何“出力”。
同治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李鸿章《各军追贼黄安铭军迎击大胜折》:“……任逆见赖股西溃,即率马步悍贼数千直犯滕学义及树军队伍,指派牛逆一股迎扑。左路赖逆复回,拒中路。另出马贼数百绕扑我后。马队营官陈凤楼、王保胜率部搏战四、五合,戈矛相及,彼此不分。……”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鸿章《铭军安潍大胜赖逆被创略尽折》:“……(同治六年十月)十六日行抵唐地方,闻贼尚在安邱、
潍县一带饱掠,
刘铭传即派参将陈凤楼率马勇百名前往侦察。行至临河寨,即遇贼馆。陈凤楼率队冲击,生擒任逆外
五营贼目潘债一名,讯供贼虏粮后即欲走。刘铭传恐该逆闻风潜遁,攻其不备,督军于四更拔队,十七日黎明至临河寨。见贼踞松树山一带,马步重叠,绵亘数十余里。刘铭传即分兵三路……
徐邦道、陈凤楼率马勇两营大呼杀入,锐不可当。……任贼踞牟山顶,经善庆、陈凤楼等猛击十余回合,贼不少却。……任、牛二逆潜由安邱城西与赖逆合,刘铭传在山顶了见,即令步军速进抵住任逆又派陈振邦、善庆、
温德勒克西、徐邦道、陈凤楼率马队合击赖逆。追至东岭,赖逆所部已逃去大半,仅存步贼千余,经马队四路抄击,斩擒尽。……”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李鸿章《查明枪毙
任化邦情形并铭军保案折》:“……十月二十四日,追抵
赣榆区城下,探知贼众全伏东南数里外,当派
善庆、温德勒克西由城东进;陈振邦、
徐邦道、陈凤楼等由城西进。陈振邦等甫过西关,正遇牛赖两股马步贼数千蜂拥而来。陈凤楼等当率马勇迎击四五回合贼骑稍却,……查潘贵升系任柱内五营头目,素有胆,前于安邱战胜后,密信约降。遂投入陈凤楼马队营内,愿杀任逆图功是日接仗正酣,该降酋密商马队哨官邓长安于烟雾之际,冒充贼中旗号混入贼阵,乘任逆督战不暇后顾,施枪中毙,……”
在上引史料中,陈凤楼之强鸷壮猛,可见一斑。
援威
同治八年,年方34岁的陈凤楼已得到清军中最高官衔;但是,如《
清史稿职官志》所言“咸、同间定发、捻,湘、淮、楚营士卒,徒步起家,多提、镇,参游以下官益累累。然保举冗滥,往往记名提、镇,降冲末弁;候补千、把,骤统将。官、职悬殊,至斯已极。”据同书统计,当时域内仅有提督实缺23个(其中有5个由各该省
巡抚兼任)、总兵实缺78个;“两江用兵最久,又复兼辖三省,在标候补武员较他省尤为拥挤,提督、总兵两项共有一百余员之多。”(《刘坤一遗集 武职借补章程仍请展限折》)两江辖下苏、皖、贑三省有提督实缺5个(其中安徽、
江西省两省提督由巡抚兼,实际上只剩了3个提督实缺)、总兵实缺13个;数十倍于此的候补官员,是不轻易得到“补用”、“简放”的。陈凤楼在
捻军肃清后,于
同治八、九年间曾随
刘铭传西征,剿平“回乱”,其后数十年统领铭军马队一直驻防徐、宿。同治十三年日军侵略台湾,时任
大学士、
直隶总督的
李鸿章和
两江总督李宗羲受命调兵援台,六月十二日奏调记名提督
唐定奎率武毅铭军十三营“航海赴台”,同时请准“提督陈凤楼所带该军马队三营一哨,仍暂留徐州、宿迁,巡缉地方。”并致李宗羲函云:“陈凤楼是好骑将,令其填扎
宿迁市,北路已极严密。”对陈凤楼期望甚高。此后,曾一度受委兼理清淮行营营务处,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以胆气甚优、韬夙裕,蒙保堪胜实缺提、镇之任。”并于此年六月委署徐州镇总兵篆务,七月实授徐州镇总兵。(以上均据《履历》)
光绪二十年(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先后在
朝鲜和
辽东失利,京、津危急。
两江总督刘坤一临危受命,钦差赴
山海关区督师。刘坤一在京陛见后于十二月初四日上《恭谢天恩折》,在其附片中言及:“又臣经过
徐州市,该总兵陈凤楼自请以本部马队随臣征剿。现在冬防将竣,缉务渐松。并请电饬
张之洞迅令陈凤楼统率本部马队三营,又拟于清淮马队添拨二、三营,兼程北上,为臣指臂之助。”从次日署理江督的张之洞致陈凤楼电云: “初四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来电‘奉旨:……并著饬令总兵陈凤楼统率所部马队三营,再于清淮马队添拨二三营,即遵陆北上。现在徐州冬防将竣,张之洞不得再行奏留。……’”
刘坤一的奏请,当即获准采用,并于次日就行落实,对向来的清廷来说,其办事效率如此非常,足见朝廷盼援之情切及对陈凤楼一军之倚重。按
罗尔纲先生根据《大清会典》统计,
清代各镇所辖兵数各不相同。如山西大同镇兵数计18687人,分防一协、三十一营;云南
永北镇兵仅有1953名,且无分防协、营。而建制于
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1809年)的徐州镇,在光绪年间其总兵统辖镇标中营,兼辖徐州城守营,萧营,宿州营。以镇标中营为例,其编制为守备以下官员9名、马兵89名、战兵167名、守兵383名,官例马32匹、战马93匹,驻
徐州市城内。(《
铜山县志》)据此类推,徐州镇所辖的这四营
地方部队是难以赴援的。这次奉调北上的是“陈凤楼统率所部马队三营”和“清淮马队添拨二三营”。
陈凤楼所部的这三营马队,按营制每营五哨,有马勇250名,连同营、哨长官及散勇、伙夫、长夫,每营计592人。三营人马也只有一千多人而已。然而,这支马队却由来已久,
刘坤一在其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二十五日寄督办军务处的电文中说:“查此起马队,系
同治四年陈凤楼招募成军,历从僧王及
刘铭传剿办发、捻各逆,著战功迄今三十余年,在徐亦甚得力。”
淮军在同治年间因进剿
捻军曾先后建马队三十余营,后经陆续裁撤,到此时只存亲兵马队三营和铭军马队四营。
征调陈凤楼援津,并非起于此时。光绪二十年十月
张之洞从湖广任上调来江宁署理江督,时尚未正式接篆履新,于十二日致电
清江署理
漕运总督邓华熙:“现奉电旨,令洞饬陈凤楼一军迅速北上等因。查陈军久驻
徐州市,素称得力,若骤行移调,徐、宿空虚可虑。拟令陈镇选一得力将官,统现有步队三营迅速北上,另募三营填扎。特此电询。请将此电照录,专差飞递徐州镇、道,令该镇迅速切实禀复。若此法可行,即一面禀复,一面派营速行。……”陈凤楼与徐州道沈守谦十三日复电:“奉漕宪电谕,宪台以旨催甚急,令职镇选将,先统步队三营速北上。职镇所部铭军马队三营、凤字减成步队两营。此两营勇夫等项均不足数。现拟选将先统马队三营北上……”十月十六日陈凤楼又电称:“漕宪咸谕谨悉。职镇拟派前护镇堪胜提镇铭后营官程副将孔德,代统马队三营北上。此项马队系分驻各属,俟调齐再报起程日期。……”当时京津军情尚未如后来之紧急,朝廷尊重
张之洞的意见,十月十七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寄电江督:“奉旨:张之洞电悉。陈凤楼既须留防
徐州市,即著毋用来京,其马队亦不必另行调拨。钦此。”此事作罢。时隔两月,旧事重提,且强调“现在徐州冬防将竣,张之洞不得再行奏留。”年底,威海军情告急,张之洞电奏请派江南奉调北上在途中之马步二十四营,自
沂州直趣
烟台市赴援,此请求当即邀准。二十九日
李秉衡致电徐州“陈修五军门鉴:现奉旨调贵部马队五营驰援威海,麾下何日起程东发?逾速逾好。”于是,陈凤楼开始了“援威”之旅。
然而这支军旅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能凭之挽救“东境”战局的颓势吗?
一、兵员不足:原本是“此项马队系分驻各属,俟调齐再报起程日期,”此时情况当亦复如此;且这支军马还须承担战时非常任务。十二月初六日
李鸿章致电陈凤楼“津运清江头、二批军火即日到徐,望多拨马队护送。东省无马队可拨,能长送至德州尤好。”是以,陈凤楼于同日电复
张之洞:“电谕谨悉。遵带马队三营北上,候护送东征饷械马队回徐,及调防所各队齐集,即部署起行。上谕再于清淮马队添拨三营,恳电请漕宪饬派来徐,一并北上。……”十二月十一日
邓华熙致电张之洞电:“现派定都司盖占魁、熊长春管带中营、右营马队,候陈镇率领北上。”但据陈凤楼十二月三十日致李鸿章电云:“前开两营遵饬由济(宁)赴威。楼因金陵饷河冻未到、清淮添拨马队两营亦未到徐,定元日亲督副中营马队,星夜至济,会同前进。”是以可知直到开拔之时,这
五营兵马都还没拼凑成军。次年
破五节日,
李秉衡尚有电致漕督松椿:“奉派陈镇凤楼马队五营,已率三营到济宁东发。其清淮马队二营是否已到
清江?现威海待援甚急,奉旨严催,恳公派弁迎催兼程前进。”这通电文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陈军兵员的情况。
二、军饷迟迟: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陈
叶赫那拉·那桐致电
张之洞:“卑营饷银于十七日由金陵支应局领出,未到子药。车辆尚未由县雇齐,饷到随即起行。”当日又电云:“卑军无论饷银到否,准于二十七、八、九等日,分起启行北上。”后由
徐州市道沈守谦从地方财政垫付银一万两,并由
漕运总督松椿垫付清淮马队三个月的饷银及皮衣款项,这支部队才得于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开拔北上。
三、枪械无着:虽然粮草终算得到解决,“厉兵马”,这一“兵”字又如何落实呢?我们在下面几份电函中,从清淮马队的枪械可见一斑:
邓华熙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六日致
张之洞电:“清淮奉调马队二百五十步名,需用十三响毛瑟快枪二百五十杆,连子药须配要合膛口。除委员赴领外,乞饬局预为备齐,以便随到随领为叩。”张之洞十二月十七日复邓华熙电:“咸电悉。当即饬军械所查明,局存并无
卡宾枪。步枪长且重,马上不合用。此次岘帅购来,已运赴北地者,有马枪一千枝正,今奉调马队三营之用。请
电子商务岘帅,或令陈镇及清淮马队营官在中途查明提用;或请岘帅批定,俟到津后照数领取。如此庶于马队实有裨益。”十二月十八日
邓华熙又致电
张之洞:“前询据陈镇电复,该部马队系用毛瑟枪,或云者斯德枪,既无马枪仍恳查照前电酌发为叩。委员已赴宁请领矣。”张之洞十二月十九日再复邓华熙电云:“马队必须马枪,步枪长且重,断不可用。此次北上马队系岘帅调,自应领新解往北路之马枪,情理既合,领用亦便。……新到
卡宾枪一千枝,本系议定南北各半者现已全数解交岘帅,此时当正在清江之间,
电子商务岘帅拨用甚便。……金陵局械寥寥,稍可用者已尽数发各营,外洋已购将到者亦经岘帅全数提解津。清江、海州有兵无械,真不知所以为计。似不别搜索江南各军之枪,而令马队仍不合用也。”直到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深夜,陈
叶赫那拉·那桐复电
李鸿章:“赴援不敢缓,奈饷未到;需用十三响快枪,徐济两局但无,嘱浦局运送未到,即赴威亦难赴敌。”次日,
李秉衡致电在
济宁市的陈凤楼:“顷接李傅相电,悉公饷械未到为虑。已饬汤藩司垫发饷银,并拨发省局所存云者得十三响马枪及十七响马枪共三百余杆,配就枪子。请公到省即领取兼程来东。祷切、盼切。”
张之洞所说的这一千支
卡宾枪,我们在后文还将谈及。但由此来往电函,我们有理由深为这支“援军”的前程担忧。
四、行程艰难: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日,陈军已陆续开到济宁,,但地方上无法按其需要雇齐车辆,虽有初四日之电旨:“现在威海情形紧急,所有
丁槐、陈凤楼、李占春、万本华等军计已行抵东境,着
李秉衡飞饬该地方官多备车辆,催令星夜兼程前进,以资策应。”但时值新正,天寒路冻,又是项开赴前敌的长途运输,可以想见应差者寥寥。兼之短时间内二十多营万余兵马过境,
济宁市、
兖州区等地地方官员着实难以应命。陈
叶赫那拉·那桐正月初三日夜间致电
李鸿章“马队已开二营,已于晦、朔次第由徐拔队至济宁。亲率一营,初三到济,旋晤彭牧。据云赴威各站,、草料、车辆难办。嘱分起行。因定于四、五、六日分行。”初五日,李秉衡致电
山东省布政使
汤聘珍责济宁
知府云:“顷接陈镇军电,言彭牧以车辆难办,令分起拔队,殊属荒谬。”而此时陈军实际上已在继续东进,初四日,其铭字后营马队已抵达隶属
兖州府的
宁阳县境。
虽然饷、械均匮,陈凤楼并未中途逗留,光绪二十一年
元宵节是其59岁寿辰。此时却正“万里赴戎机”,驰往前线,当日率所部进驻
潍县。正由
龙口市赶赴
莱州市的
李秉衡并未打算把这支部队投入救援威海作无谓的牺牲,他电告留守
济南市的各级官员:“陈修五马队拟令驻莱(阳)、海(阳)之间,以(提督)孙万林步队辅之,即归陈统。”以堵截由前方溃退的巩、绥各军并防“倭人”西窜。而也正是此时,被困在
刘公岛上的
北洋政府海军已处在生死关头。
丁汝昌亟盼陈军,致书陈凤楼云::“修五仁兄大人阁下:此间被围,望贵军极切。如能赶于十七日到威,则船、岛尚可保全。日来水陆军心大乱,迟到弟恐难相见,乞速援救。如弟汝昌叩。”其言悲恸至极!此函于十八日由
李秉衡电转陈凤楼,但已于十六日奉“朝旨”:“著李秉衡先其所急,遵即饬陈凤楼一军速赴
天津市。”而十七日刘公岛已失,丁汝昌殉难。丁、陈二人
同治年间隶铭军在征剿
捻军、平回乱战斗中共事多年,同为皖北豪客,年岁相若,官阶相近,情谊自不待言。丁自称“如弟”,非平常客套,按辞书:“‘如兄’:……异姓结为兄弟者,相称为如兄如弟。”金兰至好,眼见其危殆既不能救又不得同死生,情何以堪耶?据李秉衡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电,可知此时“援军仅陈
叶赫那拉·那桐马队已到
潍县,现又奉调赴津。丁槐甫至黄县,队尚未到。李占春等十五营亦均未到。”《列传》亦云:“(光绪)二十年,中日失和,奉调北援,统铭军马队等营,兼程并进。”此为定论。
陈凤楼从军征战数十年,以其阅历,定能预见以如此疲老之师御虎狼之敌,其结局当是如何。但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行动足以证明其并非苟且贪生之辈。
议处
“援威”之役,陈凤楼未及与日军接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十四日,
李鸿章致陈凤楼电云:“马队三营,行抵何处?
清江两营是否续来?威海已失,前途多凶,马队不便驰骤。或暂留候信。”并于正月十六日调其赴津。究其原委,当有二端:一来,李鸿章在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态度依违。
朝鲜、辽东战场,
淮军受创甚重;威海之战,败局已定,
北洋政府海军复没是指顾间事。故不愿以此硕果仅存的马队再作牺牲。二来,
刘坤一请调陈军,原打算给老“把弟”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且拟将这支马队留扈身边,作“指臂之助”。去
山东省战场犯险,非出本意。故有此项调动。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陈凤楼尚在来津的途中,刘坤一寄督办军务处电称:“至北塘一口,尤为紧要。钦奉上谕,以该处统将吴育仁非御侮之才,如须改换,坤一以奉调赴津之徐州镇总兵陈凤楼,忠勇可靠,亦是皖人,堪以胜任。事机日迫,伏望速赐指挥。”向朝廷推荐陈凤楼为北塘统将。(二十四日“上谕”:“
吴育仁驻守北塘,既据
李鸿章确查,操演认真,堪资扼守,更换转恐误事,即毋庸调动。……
刘坤一请调陈凤楼前往之处,应毋庸议。”)十七日,刘坤一在其《复陈修五》书中叮咛关照:“贵军抵津,业经奏准与聂军合并,作为芦、一带大枝游击之师。日来冰已渐融,沿海地方处处皆为可虑。务望会商聂军门,并严饬各将弁,昼夜戒备,严阵以待。何处有警,立即拔队前往堵御。时局艰危,军情万紧,贤弟情殷报国,忠勇性成,定能如意指挥,随机应变也。”颇见深情。当时刚被简任直隶提督的
聂士成亦
曾隶铭军,与陈凤楼是旧日同袍,时方从
辽东战场“带队进关,为滦、乐一路游击。臣檄饬
刘光才等与之联络,以期呼应灵通,可资臂指之助。聂士成原有步队二十四营,嗣经直隶督臣
李鸿章奏调徐州镇总兵陈凤楼马队
五营来津与之会合。署直隶督臣
王文韶复以广西司胡步队四营、王可升马队隶之,足成大支劲旅。”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八日
刘坤一《布置关内外及东西两路防军折》)芦、滦一带是其管区,聂、陈配合,当能契合。
三月三日刘坤一《复总署》电云:“并复商之
聂士成,以陈凤楼马队移驻
滦州……”是则,陈凤楼在此期间,一直由聂士成调遣,未赴榆关刘坤一处。清末汪诗侬《所闻录》:“刘忠诚公坤一之督师出关也,总兵
杨金龙、陈凤楼、
申道发皆从。初以金龙为中军,金龙忠实,多近侍,而道发便连近侍,谗金龙,去之。道发代将中军,金龙统步兵屯于外,凤楼统骑兵。风楼当为马兵时,从忠诚父军,军溃,凤楼独负之出。历功保专,忠诚最厚遇之。以抗直故,亦不得中军。其时日兵尚未至,夜半有北洋运粮兵轮来,施号炮,全营惊溃,人相践多死,势汹甚。金龙、凤楼皆久历行阵,闻声,审为营溃,严阵赴中军。忠诚左右无一人,自登望楼,见笼灯一队,来甚迅,谓日兵果至。复见笼灯两队,夹之而趋,将合,乃突过其前,行益迅。忠诚已决自裁矣,前行兵至,凤楼骑兵也。至营门觅中军,道发已先逃,忠诚自应之,审所部,呼之入,使列队自卫。更一队至,则金龙兵,以步队故,后骑兵也,亦留之。迟明而道发还,伏地待罪,忠诚大痛斥,命斩之。金龙、凤楼力为乞免,不从。请益力,乃贷死,候参革。金龙等复力请念旧,乃逐之,而道发遂归徐州镇任矣。当师行时,选精锐五百为亲军,使道发统,至是晚溃散。翌晨,并归伏罪,忠诚斥之长叹,给资遣还江宁。金龙复将中军。忠诚还镇,力拔金龙、凤楼皆专阃。后并以抗直忤众,有谗于忠诚者,忠诚不为动,盖深德之也。”此说多与史册抵。小说家言,难能凭信。姑录于此,以备一说。
此时,朝中大臣对陈凤楼亦颇为倚重,“上乃命
王文韶、
刘坤一议决和、战,……文韶奏略称‘……臣在津言津,如提督
聂士成、总兵吴宏洛、
章高元、陈凤楼等声气联络,必可一战;其榆关以迄辽、沈军营是否可靠,臣实不敢臆断。……’”(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4月) “和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京、津解严;为了节军费开支,清廷要求“简军实”。刘坤一于三月十三日上《遵旨简蒐军实折》:“臣惟此次军务不能取胜,多由统将非才、营伍太乱、士卒不精所致。……第就
山海关区内外统将而论,如高州镇总兵
余虎恩、徐州镇总兵陈凤楼、曹州镇总兵王连三、……等,系各省派来宿将。就臣察看勇略,各有所长,无可淘汰。……”力保这支马队不受影响。
在
天津市留驻半年左右,是年夏天,西北回民骚乱,当时在京的
福建省提督
程文炳受命进剿。并调陈凤楼马队随行。八月,
刘坤一致函程文炳云:“回氛飘忽靡常,追剿包抄,马队必不可少。但须兵力稍厚,方足以供指挥,而辅步勇之不逮。吕镇以五营为少,续经督办处改调陈镇凤楼一军。昨已钦奉电旨,饬令该镇随同麾下前往。唯查陈军五营,本有漕标两营在内,已于上月先撤回防。所余三营,原留二哨在清江、山东一带护送北洋饷项,现在所部实则两营三哨,合计六百五十匹,尚不如吕军之多。而陈镇又因病请假,不能远征,必须由执事另派接统,庶免贻误。业经据实电复,未识督办处如何调遣。倘仍用陈军,务请台端迅速派员前来,方可剋期开行。”是则陈凤楼称病未有西行,只是将部队交给了
程文炳。
两个月后,程文炳回直隶,将部队交还陈凤楼。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刘坤一发出一份给督办军务处的电报:“敬电,悉。当即电饬程文炳委员史道,将该马队交还陈凤楼,仍归该镇统带,查此起马队,系
同治四年陈凤楼招募成军。历从僧王及
刘铭传剿办发、捻各逆,懋著战功。迄今三十余年,在徐亦甚得力。此次改隶别人,一军皆哭。经陈凤楼剀切开导,并扣留一月薪粮,交史道接收,俾各兵勇有所顾恋,而求去者有纷纷也。陈凤楼人尚朴直,皖人皆呼为‘陈傻子’,然居官清而有执,其
待士严而有恩,故得军心如此。现在仍统马队,拟令暂留
天津市,以备差遣。俟坤一进京陛见后,再饬回任。是否可行,请代奏请旨。”这份寄中央的电文,非常突兀地对陈凤楼称赞备至,竟然不嫌有辱“圣听”,讲起了陈凤楼的绰号。
刘坤一(
两江总督)、松椿(漕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四日《被议徐州镇总兵仍请接署原缺折》云:“窃臣坤一于接管卷内,查有兵部咨开‘此案,徐州镇总兵陈凤楼被参各款,虽据查无钻营、克扣、冶游实据。惟不能整饬勇丁足额,军士皮衣银两又不即发,以及熟于应酬、疏于巡缉各部,均属不应,钦奉谕旨交部议处。应请将徐州镇总兵陈凤楼,照不应重私罪,降三级调用。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具奏,奉旨:依议,钦此。’”
降三级调用,这一处分相当严重。据《钦定兵部处分则例》,清廷对武职官员处分方式有罚俸、降级、革职三种。降级分为降级留任与降级调用,前者又分降一级留任、降二级留任、降三级留任三个档次,此项处分就其现任级递降,但仍留现职,三年无过,则予开复;后者从降一级至降五级分为五档,从现任级递降并离任,此后得从所降至的级别、职务,去努力争取逐级升转,若想再恢复到原来级别,可是一项十分艰难的路程。革职也分为革职与革职留任两种,革留人员四年无过给以开复。是以从处分的轻重来衡量,革职留任仅与降一级调用同等分量而已。同时,根据所犯罪过性质,罪名分“公罪”、“私罪”两种。“公罪”除特旨“不准抵消”者外,可以受处分者的军功“加级”、“纪录来抵免;(加一级可抵消降二级、纪录两次可抵消降一级)而“私罪”不得抵消。陈凤楼当时虽有“著给予加一级、纪录三次”在案,也无济于事,从其从一品的记名升用提督,越总兵、副将两级,降为正三品的参将。
勤王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陈凤楼以攻克
黄陂区等处案内出力,蒙保于五年十二月奉上谕著免补游击,以参将尽先补用。正是此时,他加入到
淮军编制。“三十功名尘与土”啊!三十年经历了多少场争战,三十年留下了多少处创伤,没料到在迟暮之年,却回到了参将这个原点。这位“故将军”的内心有多少感慨啊。幸而他生性朴质,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回任署理
徐州市镇总兵期间“整饬营务,巡缉匪徒,不遗余力,一方倚以为重。”。当年“
刘坤一嘉其勦办出力,奏请开复原官,得旨俞允。”(列传)直到新任总兵刘青煦到任。交卸镇篆后,陈凤楼以淮军统领身份统带此三营马队及数营(旗)步兵,驻防徐、宿一带。`但丢了总兵实缺,且年已老迈,无望再膺提镇要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八国联军进犯
天津市,京师告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三十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江苏巡抚
鹿传霖、巡阅
长江水师大臣
李秉衡会衔上《遵旨派兵北上折》:“奏为遵旨派兵北上,恭折驰陈,仰祈圣鉴事:窃臣坤一、臣传霖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奉上谕:近因民教寻仇,匪徒乘机烧抢,京城内外,扰乱已极。著各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各就地方兵力、饷力,酌派得力将弁统带数营,星夜驰赴京师,听候调用。根本之地,情形急迫,勿得刻延。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谕令知之。钦此。’瞻望阙廷,万分企念。伏查江南兵力,苦无大支劲旅可抽:沿江一带防务正形吃紧,驻防各军万难调动,且距京较远,亦虑缓不济急。然京师情形如此之亟,谕旨盼望如此之切,无论如何总须设法抽调,迅速驰援。臣坤一查有统带铭、元、镇字等营、旗记名提督前徐州镇总兵陈凤楼,忠勇性成,不避艰险,为
淮军著名宿将,于北地亦极熟悉。所部铭字马队三营,元字、镇字步队四旗久经训练,堪称节制之师。驻扎
徐州市、
宿迁市一带,就近调集,星驰赴京,最为便捷。惟元、镇步队四旗,人数较少,并经电饬该提督,刻日增募,改旗为营,每营添足五百人,以资厚集。……”
刘坤一并事先于五月二十六日寄电陈凤楼:“君父之急,自应刻日赴援。现在大沽不守军情更紧。查该镇忠勇性成,不避艰险,心存君国,调度有方。所统马步个营,又久经训炼,分扎徐、宿一带,距北较近。应即调集铭字马三营、元镇四旗,迅速北上。如嫌兵力未厚,
准将元镇四旗各照营制添足五百人,以资厚集。”为救“君父之急”,起用了这位老将。
率师“勤王”,虽是凌险犯死之旅,但亦存在着大好的机遇。。后来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虽有
李秉衡、
聂士成、
罗荣光在前方牺牲,却为
鹿传霖、
岑春煊、
吴永等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们以迎扈(或随扈)之功得邀
两宫宠幸,风光了十好几年。在这里我们相信
刘坤一是想到了这一点,他有心给“老把弟”找一个再创辉煌的进身机会。六月初九日,刘致陈凤楼函云:“今日钦奉密旨,专催贵营北上,大有倚重之意。……此行务整齐队伍,稳探稳进,至近京地暂行驻扎,听候鹿滋帅指挥。万一京师有变亟探两宫行在,卷甲疾驰,相机护卫。如能觐见天颜,奏称‘臣前徐州镇总兵陈某奉两江督臣刘某奏派,带勇入援护驾。’或承垂问他事及江南情形,尽可从容具实奏对,不必讳饰。将来解严后兄即檄调吾棣南旋,决不食言。”郑重叮咛,其情殷殷。
正如
刘坤一所料,一个半月以后。果然“京师有变”。
胡思敬《驴背集》“义旗烈烈指神京,壁垒新于细柳营。忽听将军鸣鼓角,
井陉县西下有奇兵。”注曰:“津沽警报日至,屡诏征求外援外兵。至者
张春发武卫先锋左翼十营、
陈泽霖武卫先锋右翼十营、总兵陈凤楼淮南军七营、
巡抚鹿传霖江南军六营、总兵夏辛酉嵩武军六营、布政使
多罗特·升允河南陕西军八营、布政使
岑春煊甘肃军六营、总兵蒋尚钧河南军五营……”张春发、陈泽霖、夏辛酉三军及
李秉衡由山西调来的万本华军,“兵非素练、将不用命、军火又不足”(《李忠节公家传》)七月十八日,在北仓溃败,李秉衡自杀身亡。从十七日直隶布政使
廷雍奏称:“
天津市西北水陆各路,防务空虚,乱民猖。苏抚鹿传霖所部将次抵直,请饬旨分扎,以资策应。”可推知陈凤楼之所以未预此役,盖此时正在北来途中,尚未至津。五月末檄调北上,但“元、镇步队四旗,人数较少,并经电饬该提督,刻日增募,改旗为营,每营添足五百人,以资厚集。”是须要一些时日的,七月中未达前线,当属正常。胡诗注称其已“至”云云,盖为传闻而已。也幸而这一“后至”,让陈凤楼避开了这场战败固应受责,侥幸战胜亦会获咎的战役。
七月二十一日“
两宫”西巡,此鹿、陈两军十三营之众,自然“卷甲疾驰,相机护卫。”八月初三日,在从
太原市到大同的逃难途中,
慈禧和光绪还惦记着这支部队,发“上谕”问讯:“
鹿传霖、陈凤楼两军计程早当行抵直境,并著统归
瓜尔佳·荣禄节制,以一事权。”但最终只鹿传霖抵达“行在”,而陈军被其以“苏省援军迟滞”为由,请旨饬回原防。“凤楼痛念时艰,涕泣而返。”(《列传》)
刘坤一于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拏获弥陀教匪分别惩办折》有“据徐州道
桂嵩庆、淮扬镇总兵
潘万才、统领铭字等营提督陈凤楼先后电禀到臣。”云云,知陈凤楼回防后仍统领所部马步营旗,担任徐、宿防务。此时
淮军也非复过去的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之初随
李鸿章援沪十三营中淮军名将
刘铭传、
潘鼎新、
张树声、
吴长庆、张遇春等均已去世,就连与陈凤楼年辈相若、或曾并肩浴血疆场的诸多将领如
刘盛休、聂士成、
徐邦道等亦或死、或退,仍然活跃于营伍的寥若晨星。次年,出身湘系,三任江督,与其生死至交的
刘坤一死于任所。我们试问时年六十六岁高龄的陈凤楼老将军,“烈士暮年”,还能下几许壮志?
《清史稿》相关记载
同治四年,
捻军入湖北,陷
黄陂区诸县,提督刘铭传亲赴前敌,被围困,时凤楼统带铭军马队先锋营,闻信赴援,跃马突入重围,决荡纵横,翼护之而出。复整军破敌,血战数昼夜,追勦数百里,贼势不支,立将黄陂等县城池收复。捷闻,上谕陈凤楼免补游击,,以参将先补用。
随后陈凤楼与捻军首领任柱所带蓝旗捻军,沿途战,于六年十月,追至赣榆城下,亲率马队兜击,枪炮齐施,卒毙任柱于阵。
李鸿章上其功,诏以副将侭先补用,并赏克勇巴图鲁名号。先是凤楼随铭军勦捻,转战于
曹县及湖北黄安紫坪铺等处。
捻军于十一月初七日折窜回东。凤楼骁勇争先,偕
徐邦道等跟踪追勦,阵斩红旗军将领郑马糊、生擒蓝旗将领张柱,并毙捻军二百余名。捻军走
潍县,
刘铭传檄令各军由安邱间道兼程赴潍。初十日薄暮,凤楼会同各路大军连夜拦击,积功保记名总兵,并赏三代一品封典。七年,破捻军于荏平,捻军总首领
张宗禹投水淹毙,陈凤楼并率同马步将士,搜捕余军,直东捻一律廓清。得旨以提督记名,遇缺侭先简放。旋因陕防剿匪有功,经
巡抚谭钟麟奏请,准给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
九年,在
河南省帮办赈务,尽心筹画,
惠济区灾黎。事定请奖,部议照文职寻常劳积,给予加一级纪录二次。
十年,师次
陕西省,适
三原县大饥,流亡载道,凤楼恻然悯之,令弁兵炊饭以赈,复输粟二千余石。十一年,率所部铭字马队三营,驻扎
徐州府,并分防铜、宿、睢、邳各要隘,多至七十余处。徐属界连
山东省、皖、豫,匪徒出没无常,凤楼捕获剧盗,难以数计。每届冬夏两防,必亲带马队,
周巡四境。其未有防营如
骆马湖、黄墩湖荒僻诸地,亦严饬哨弁,携带帐棚,分段驻守,有匪必获。所至纪律严明,军民辑睦,地方乂安。
光绪十四年,兼理清淮行营营务处差。十五年,
曾国荃总督两江,器其才,疏保堪胜实缺提镇,五月奉朱批交军机处存记。六月,署理
徐州市镇篆务。八月,奉上谕补授徐州镇总兵。十九年,卸任入都,召见二次,陛辞出京,仍回徐州本任。二十年,中日失和,奉调北援,统铭军马队等营,兼程并进。行抵直隶,
刘坤一檄令驻扎滦州一带,以备游击之师。后因和议已定,统队回徐。
二十一年因案降调,开缺。二十二年正月,
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改为署理。三月,土匪邵根椿等在徐州萧、永境内聚众倡乱,奉旨会同河南归德镇合勦,斩获首要五十余名,匪党扑灭。五月间,山东大刀会匪
刘士端号召党羽窜入丰、
砀县境,肆行焚掠。凤楼亲冒锋镝,挥兵击之,巨憝悉就斩擒。两次殄遏乱萌,收功迅速,刘坤一嘉其勦办出力,奏请开复原官,得旨俞允。旋交卸镇篆,驻防
宿迁市,改营为旗,力加整顿。二十三年,徐属荒歉,凤楼捐廉助赈,复行募集巨款,采办平糶,环徐数县饥民赖以全活。二十四年,安徽涡阳会匪刘疙瘩啸聚数千人抗拒官兵,徐境惊慌,凤楼饬驻徐马步各营乘夜往勦,一战而捷,转危为安。
二十六年,拳匪肇衅,
首都戒严,
两江总督饬凤楼率所步入卫。行抵直隶
武强县境,江苏巡抚
鹿传霖饬回驻徐防。凤楼痛念时艰,涕泣而返。二十七年,宿迁弥陀教匪夏士成,阴谋不轨,纠党暗伏邻境,约期起事。民心惶惑,一夕数惊。凤楼不动声色,密饬将弁,联络文武印官,分道掩捕,遂将夏士成等匪拿获正法,余党溃散。二十九年,两江总督
魏光焘饬令将马步平分,更番调练。三十年拨驻徐元字步队三旗及驻宿镇字步队一旗,率同训练,操防调度,日夕不遑。三十一年春,患疾请假。四月赴淮就医,闻弥陀教逸匪张妙松等乘虚潜图乱,凤楼不及候医,回宿治军,布置周详,匪党远遁。五月二十四日,病没于
宿迁市防次,年六十九岁。三十二年,
两江总督周馥奏请优恤,将其后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并于
徐州府及宿迁县城由绅民捐建专祠。诏如所请。
子世彬,
广东省候补道;世英,恩荫通判;世恩,
江苏省补用
知府,候补同知;振荣,
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