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是192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汤本求真。
历史沿革
“皇汉医学”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产物。在日本
明治维新的西化浪潮中,汉方医学一度被禁止,而民间仍有有识之士积极传承中国古老的医学智慧,并延续使用对发明汉方医学的
汉族的尊称“皇汉”。由于
军国主义时代,
日本老百姓以自称“皇国人”而自豪,崇拜
日本天皇皇帝、崇拜
天照大神,因此自
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之后,全面肃清军国主义的文化印记,“皇汉医学”因“皇”字也受牵连,不得不改为“
汉方医学”。“皇汉医学”之词,流行很短,现在的医界已无人用此词。
创作背景
《皇汉医学》是日本人
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
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
与我国关联
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
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与《
金匮玉函要略方》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
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
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
日本对
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
太阳、
少阳病、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体系为主。故此书可为学习中医学的
参考书,尤其是初学《
伤寒论》者,参考此书则更易于了解和体会原书内容。
内容简介
《
皇汉医学丛书》是由
陈存仁先生主编的
日本汉方医学经典著作之汇编,1936年初刊。由于该丛书卷浩繁,读者阅之不易。应读者要求,
学苑出版社邀请中医古籍专家
钱超尘教授、
汉方医学临床专家
黄煌教授,联袂将日本汉方医学著作中“临床指导性强、效率高”的专著进行重新精编、增补,这就是《皇汉医学丛书靖边增补版》系列。
关联作品
北山医案
北山友松被誉为具有“旷世之才,授闽医之传,善得法外之法。故治术别开生面,自有神识迢迈,
触手生春之妙矣”。他擅长象胥学,又融通儒释道三教,并从中领会、学习
张仲景奥旨,还师从
戴曼公而深得《
黄帝内经》、《本草》精蕴。既而又谓皇朝医风不可不研,乃师从小仓医员,原长庵冈本玄治高弟,遂大成其业。
《
北山医案》记录了北山友松生平治病的部分医案。本书对各医案的记述全面,脉证俱详,且多有诊疗过程中的治病思路,以及所涉及到的《内经》、《
难经》、《本草》等著作的相关论述。即用经典的论述作为
辨证论治的指导方针,同时又用疗效来反证经典的权威和正确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告诉今人如何治病。
腹证奇览
腹诊是从公元16世纪末起在
日本医学界逐渐兴起的独特诊法,视《
黄帝内经》、《难经》及《伤寒杂病论》为渊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难经派”与“伤寒派”两大腹诊流派。
难经派腹诊,在理论依据和方法上均源于《难经》“八难”、“十六难”、“六十六难”等,重视“肾间动气”,将腹部与
脏腑相配以诊断邪气所在,判定脏腑虚实、疾病预后,确定治疗方针。伤寒派腹诊,主要依据《
伤寒论》与《
金匮玉函要略方》中相关论述,阐述腹诊之法,探讨理法方药。由于以
吉益东洞为代表的古方派的崛起,伤寒派腹诊的影响日益扩大,方法也更加全面,为越来越多的
日本汉方医家所接受和运用。
在诸多腹诊专著中,稻叶克所著《腹证奇览》及其弟子和久田寅所著《腹证奇览翼》,为伤寒派腹诊的代表作之一,然而融入了难经派腹诊的部分内容;图文并茂,互明腹诊之法;理术同论,详细阐述方证之规;比较客观而全面地总结了腹证的
辨证论治规律,因而被日本汉方医家奉为圭。
日医应用汉方释义
汤本求真是20世纪初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一代宗师。1901年毕业于金泽医学专科学校,从事西医治疗;1906年,长女患疫痢而死,他“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时,精神几至溃乱”,对西医的信念逐渐动摇。1910年和田启十郎《医界之铁椎》出版,抨击“洋医万能论”,宣传
汉方医学的优越性。
汤本求真由此尊和田启十郎为师,立志复兴汉方医学。1927年6月至1928年9月,所著《皇汉医学》三卷陆续出版,“补正现代医术之谬误缺陷,故无论矣;又将医界之宝库汉方医学之真谛一一揭出,负启导后进之大任”(《皇汉医学·跋》)。又著《应用汉方医学解说》以羽翼《皇汉医学》,书中荟萃
吉益东洞、井、尾台榕堂等著名汉方医家言论,并引用当时之现代
科学理论,阐述
张仲景经方之精奥旨趣,以期东西医学之融合。作者延承古方派“实证亲试”的学术风格,书中
方剂多为亲自实验而有效者,对机理的认识亦多有实践基础为支撑。华实孚先生翻译本书时,定名为《
日医应用汉方释义》,194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大冢敬节(1900~1980),1919年入
熊本县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西医,1927年受中山忠直《汉方医学的新研究》、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开始学习研究汉方医学,1930年2月拜汤本求真为师,始终坚持在临床上从事诊疗和研究,去虚饰,重实际,尤其在
张仲景学术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造诣。1972年9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冢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医内科医鉴》设前后两篇,“前篇”概论临床各种证候与治法,“后篇”所设“原因”、“证候”两项本于现代西医之说,“疗法”参考诸书及自身经验,“备考”引用学术丰富之诸先辈言论,详细阐述了各种临床内科病证的汉医疗法。《中医
小儿科医鉴》一仍前书“后篇”体例,阐述了儿科临床常见病证的汉医疗法。在西医已占主导地位的现实境况里,作者试图会通中西医学,将西医诊断与汉医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书中几乎不言病机,而是重视
方证大师相对,甚至药证相对。针对病证,反复推求方药,深入而详尽,乃是承袭古方派学术风格而来,亦似受到了西医的些许影响。此种研究思路与
中原地区医家大异其趣,西医诊断之后顺接汉医方药,等中药方剂于西药地位,此间得失功过,值得今日中国中医研究者深思慎取。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号东洞,为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承前启后之中坚人物。他认为医学有疾医、阴阳医与仙家医三个流派,只有
扁鹊、
张仲景所行疾医之道最为正宗,故秉承并弘扬仲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精神,极力倡导实证亲试,极力反对虚言玄揣。
基于此,从 《
伤寒论》 与 《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中选出220首
方剂,并以方为类目,汇集仲景相关论述,并附以自身经验体会,名之曰《
类聚方》。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等理论几无涉及,即便六经亦无所取,主要依凭腹诊、方证,着意凸现“方证相对”之学术主张。此乃东洞翁深入钻研仲景学术,而突破条框藩篱的创新性思想结晶,对此后古方派医家乃至整个
日本汉方医学界影响深广而久远。
《药征》收载药物53种,本着“夫欲知诸药本功,则就
长沙市方中,推历其有无、多少,与其加减,引之于证,则其本功可以知也”的思想,对每味药物首先标明功效,继而选录
伤寒方证作为药物功效的证明(考征),并辨别方证伪误(互考),表达个人观点及实践经验(辨误)。“品考”一项,简述药物产地及品质优劣,其中对日本所产药物的强调,显示出了当时汉方医学界在药物“本土化”方面的努力倾向。
邨井杶(1733—1815),名杶,字大年,号琴山,先后师从古方派医家香川修庵、
山胁东洋、
吉益东洞,认为东洞翁取
扁鹊之言,据
张仲景之术,斟酌古今,开二千年之眼目,乃医家正统。“征之于日用之事实,试之于日用之证候”,“窃补先师之遗”而作《
药征续编》,收载89种药物,所循体例一仍《药征》。
此三书切实贯彻了东洞翁“实证亲试”的精神,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展示了独特的遣方用药理念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