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城墙(英文:City Wal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即
中原地区明清城墙。指建成于中国明清时期,兼具权力象征、空间规划、军事防御、抗洪防灾等各种功能的体系性城市构筑物。
明清城墙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现由
南京明城墙牵头,联合多座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录,并计划于南京建造中国明清城墙博物馆,作为联合申遗城墙展馆。
联合申遗的城墙分别为南京、
西安市、兴城、
襄阳市、
古城·荆州、临海、
寿县、凤阳、
正定县、宣化、
长汀古城(
长汀县)、
开封市、肇庆、
歙县十四座城墙,分别代表了
中原地区明清时期
首都京师和地方州府的城墙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以及都城、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规格大小的严格的规定。
中国明清城墙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核心物质要素;展现了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同级别城市差序格局的逻辑体系;反映了中国传统宇宙观、风水堪舆、人地和谐及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成就。
2008年3月28日,明清城墙项目(南京、
西安市、
荆州市、
兴城市)根据Ⅲ、Ⅳ遴选标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陆续有城市加入。
申遗沿革
1998年3月,《
南京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署名文章《南京明城墙距离世界遗产还有多远》,确定了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拉开了南京市政府新一轮对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和维修序幕。
2000年3月,南京市文物局成立“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
2003年7月25日向江苏省文化厅递交了“宁文物字【2003】66号”文《关于申请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请示》,正式申请上报将南京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8月12日,
江苏省省文化厅向国家文物局呈报了“苏文物【2003】55号”文《关于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报告》,确定了包括
南京明城墙在内的六个项目作为江苏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南京、
西安市、
荆州市、兴城等4城市的城墙联合列入“
中原地区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湖北“襄阳城墙”、
浙江省“临海台州府城墙”先后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联合申遗项目组合转北为“4+2”模式。
2012年在安徽省文物局的努力下,安徽“
寿县古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提出加入联合申遗的申请;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来自六省的8个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2013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国古城墙保护与申遗学术论坛在
临海市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中国明清城墙”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临海共识》。
2014年
正定县、福建长汀、
开封市、
肇庆市的代表也参加了南京会议,这4座城市也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城墙。代表们明确表达了想参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7月9日,
江苏省、
陕西省、
浙江省、湖北、安徽、
辽宁省、
河北省、
河南省、
福建省、
广东省等省市文物部门、城墙管理机构在南京首次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会议推举南京市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成立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简称“联合申遗办公室”。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南京市文广新局。11月9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第二次会议在临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总体工作计划》。
2015年6月在湖北荆州召开的
中原地区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三次推进会消息,
宣化区、
正定县、
开封市、福建长汀、
肇庆市等5地也将加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
2015年10月,歙县政府邀请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技术支撑单位,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
来歙实地考察。12月,
歙县赴南京提出歙县古徽州城墙加入申遗申请,并与
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签订申报文本编制协议,向南京市文广新局(联合申遗办)报到征得加入联合申遗“8+6”模式。同月,歙县正式书面向安徽省文物局和通过
黄山市政府转报安徽省政府提出申遗申请。
2016年3月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评审,2017年8月底前迎接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考察。
2016年12月5日,
中原地区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四次工作会议在辽宁兴城召开。会议还就“中国明清城墙”申遗LOGO设计方案初稿进行了研究讨论。
2017年1月1日起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LOGO标识正式启用。
2017年9月18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五次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
2018年4月,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南京城墙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的实施意见》,以2020年争取将南京城墙列入国家正式申遗项目为节点。
2018年5月,“
中原地区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已确定“8+6”模式,南京、
西安市、
荆州市、兴城、
襄阳市、临海、
寿县、
凤阳县8座城市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联合申遗预备名单,
开封市、正定、
张家口市(宣化)、长汀、肇庆、歙县6座城市正在申请加入。
2019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2020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提出筹备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八次工作会议。
城池规格
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
中原地区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
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
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
首都建筑。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负责《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至为关键的文本编写工作。所长
贺云翱在会上表示,八座明清城池(
江苏省的南京、
陕西省的
西安市、
浙江省的临海、湖北的
荆州市和
襄阳市、
辽宁省的
兴城市、安徽的
寿县和
凤阳县)分布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它们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等城市体制。
例如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垣,也是八城市城墙中唯一的京师城垣。浙江临海古城墙由民族英雄戚继光重修,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的
明长城,就是以临海城墙为蓝本的;辽宁兴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见证过
袁崇焕率军取得的“
宁远之战”。
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
铁瓮城遗址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内城)城墙。其中京城城墙联合其他城市申报世界遗产。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六年),完工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28万民工,历时达21年,终完成明王朝
首都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在设计时,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形成由内向外形成“南斗北斗”聚合,环套格局,在山水之间,使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还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
中原地区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
首都建设的杰出代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
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1988年1月,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牵头的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安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
朱元璋攻克
徽州后,一个名叫
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
都督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
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兴城城墙
兴城古城是明代的宁远卫城,在
清代改为宁远州城。城池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周围五里九十六步,高三丈,门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
宣德五年(1430)又增筑外城,外城周围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内城。门四,东曰远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门设楼,四角设台,城郭之间为
护城河。明朝末年
袁崇焕镇守
宁远县,为抵御
后金努尔哈赤的军事进攻,用两年时间修缮宁远城,城墙“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明朝末年,这里成为抗击
女真族的前沿阵地。
兴城古城现仅存宁远内城,经多次修缮,基本保持原貌。
襄阳城墙
襄阳城地处
汉江南岸,与北岸的
樊城区隔江相望,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襄阳护城墙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打的襄阳
襄阳城周长为7322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文昌、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
铁瓮城遗址,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
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
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襄阳城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荆州城墙
荆州城墙位于
湖北省荆州区。荆州镇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秦灭楚之战后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荆州城始建于
东汉,原为土城,
南宋始建砖城,
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城墙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
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
延庆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
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
元朝灭掉
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寿县城墙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
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如清末状元
孙家鼐所记:“城堞坚厚,楼橹峥嵘,恃水为险。”据光绪《寿州志》记载,今寿县城墙重建于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清时曾多次修缮,迄今完好。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寿县,属宋至清古建筑,历经900多年的沧桑后,如今亟待修复。
凤阳城墙
明中都皇故城位于
凤阳县城西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它按照古代
首都规划《
考工记》的设想,以对称为基本特点,遵循“左祖右社”的传统,上承宋元,下启明清,是我国历代都城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后来营建
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原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单士元称:“
中原地区几千年
宫廷建筑中都考第一,没有中都就无法认识中国几千年宫廷建筑的历史渊源”。中都城原有内、中、外三道城,共有宫殿、楼台、门阙、
坛庙、第宅、馆舍等各种建筑9000多间,其建筑面积达84万多平方米。
正定城墙
正定城墙位于
河北省。始建于
北周,初为石筑。唐
宝应元年(762年)因
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尺,上宽二丈的土城。
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
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
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是古代
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
正定城墙于1993年7月15日被
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墙
宣化古城是
中原地区北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位重要的著名城池之一,是明长城九镇之首。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周长12120米,底厚14.4米,高11.2米,为正方形城堡。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宣化古城墙曾进行过14次修筑,此后因风雨侵蚀、战乱摧残等原因各段均遭不同程度的损毁。2006年4月,当地政府按照逐段修复的方式,启动古城修复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城城台、门楼、城墙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加固。
宣化区启动西城墙修复工程,将完成西城墙北段修复工作。此段城墙南起大新门,北至西北角楼,全长1554米,铺宇台12个,计划投资2038万元,800米城墙完成夯土,全部工程计划9月完工。
汀州城墙
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
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
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
现存城墙自朝天门至惠吉门近河一带,长1500米,还有城门楼4座。城门楼皆明清时期砖木结构,气势雄伟。广储门楼,位于城区和平路,
花岗石砌基,青砖斗拱,三重递进,长8.55米,拱门高3.4米,一重跨度4.4米,二重跨度6.1米,遗有
唐朝八角复盆式石柱础;
朝天门码头楼,位于
东大街,砖砌城门,甬道长4.88米,跨度3.3米,
清代重建,楼阁式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重檐歇山顶;宝珠门楼经
南大街,双重城门,中间有天窗,两廊马槽连接,建筑风格独特。济川门,抗日战争时期连同济川桥被日军飞机三次炸毁,济川桥三次修复,济川门于2017年正月修复完成。1996年
长汀古城城墙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城墙
开封城墙位于
河南省开封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14.4公里。历史上开封城曾多次被淹没,现存城墙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开工修建,历时一年半完工,重建的城墙规模较原明清古城加长、加高、加厚,城门升高丈余。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当地政府自1994年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西门(大梁门)、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3座城门。不久时间政府还会陆续修建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大南门(南熏门)等。
肇庆城墙
肇庆城墙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故又称为肇庆宋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肇庆小万里长城之称。肇庆古城墙是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城墙
歙县始建于秦,筑城于隋,府县同城近1400年,是
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歙县古城墙主要包括府、县城墙及潮水门、德胜门、临溪门、新安门、问政门。府城墙始建于
隋朝末年(617年),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规模。县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抵府城、后枕问政、左临练水、右据石壁”,计千丈,高三丈,上宽一丈五尺,下宽二丈,周七里许(面积约1.30平方公里),设四门。现存古城墙保留约1500米及潮水门月城、南山门、府城子城,另有南、东两谯楼。1991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对古城墙进行修复保护。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