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公园
梓州公园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被誉为“蜀中第二草堂”的三台杜甫草堂是梓州公园的核心景区。景区占地4000余平方米,区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令人既发诗圣之感慨,又享自然之恬静。景区充分利用地形造景,注重动静对比,规则式和自由式园林相结合,绿地、水景、古建筑相互映衬,使有限空间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景观效果更加突出,再现了诗圣当年“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之意境。
景区简介
梓州杜甫草堂于县城西牛头山,占地面积约10000m2 ,后人为纪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寓居梓州(三台)一年八月,缅怀诗圣“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爱国主义精神,于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原明代工部草堂遗址上而建。为进一步弘扬杜甫文化,在不改变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于2007年对公园景观进行改造,以展示盛唐文化为灵魂,以体现草堂仿古建筑群为核心,贯穿石柱盘龙、艺术墙、健身长道、摩崖石刻、诗圣广场、梓州阁、大型浮雕“双凤朝阳映牛头”、聚贤楼及众多亭阁水等景点,形成集旅游、休闲、艺术欣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景点简介
杜甫草堂
梓州杜甫草堂,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今三台时的居所。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秋七月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三月,因避剑南道兵马使(剑南道执掌军事的长官)徐知道在成都起后判乱而流寓梓州(治地在今三台县城),历时一年另八个月,居住于东街(今三台中学内),后人称三台东街工部草堂,只是草堂建筑现荡然无存了。为了纪念诗圣,明代潼川州知州张辉南曾在牛头山顶主持修建了工部草堂,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工部草堂。
大门上 方为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专门为梓州草堂题写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横额,两边的楹联为:“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该对联乃清代大学者顾复初所撰,著名书法家于立群所写。此对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作者顾复初,又名顾栋高,清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以奏对越次罢职,流寓成都市而卒。因与杜甫流寓四川省颇有相似之处,故作此联以表独特感概。上联用杜诗宋玉之句“萧条异代不同时”作为典故,感叹自己与杜甫虽不同时,但皆处国事衰微,奸当权,有识之士或漂泊游离,或隐遁自全,不得伸展其志以济世救国,恰如龙虎之盘曲蜷缩。下联由彼及此,言同为流寓,杜甫有“月白风清”之草堂与天地共存,万世景仰,而自己的命运呢?联语工稳含蓄,意在言外,仔细咀嚼,余味无穷。郭沫若先生对此联有“句丽词清,格高调永”的崇高评价。采用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用隶书补写的一幅,也甚适宜。当然由于联句表达的感情十分复杂,故历来对其解释亦不尽同,见仁见智,自当在理。
诗史堂
为木结构抬梁单檐歇山顶殿堂,屋顶为卷棚式,盖纯一色筒瓦,正脊两端置鳌鱼装饰,中心塑二龙戏珠火焰宝顶,面积400余平方米,是三台杜甫草堂整个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建筑,而且啊,这个古建筑从安居镇整体搬迁而来。里面陈列了铜质杜甫坐像,各期咏叹诗圣的书画名作,还有宋、元以来历代多种版本的杜甫诗集、杜甫研究专刊和研究成果以及有关杜甫游踪的珍贵图片资料。
拾级而上,步入诗史堂。殿堂正中上方是斗大的金碧辉煌的“诗圣”二字,下面悬挂的少陵造象被鲜花簇拥着,使人肃然起敬。顶棚正中是由花板相嵌的三层藻井。环顾四壁,还能欣赏到众多书画精品:楷书清润朴茂,丰腴跳宕;行书气势奇劲,豪放俊逸;草书笔意纵横,游云惊龙;书画丹青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各种流派争奇斗丽,清雅感人。殿堂两侧玻柜里,陈列着杜诗各种版本及历代研究杜诗的论文、专著。杜甫诗作博大精深,辞警意丰,律切声情,沉郁顿挫,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由盛变衰这一历程的真实面貌,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人们尊杜甫为“诗圣”,最终确立了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俯身于陈列有关杜甫书籍,看着这些著作,仿佛诗圣在梓州流寓生活历历在目,让我们情思追溯到公元762年。当时诗人杜甫已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今成都杜甫草堂处)。是年7月,剑南节度使严武奉召返回长安,杜甫依依难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竟送出了三百多里远,在离绵州三十里的奉济驿,朋友二人才分手告别。谁知成都市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勾结吐番在成都起兵叛乱,诗人无法返回,只好独自一人随逃难人群先到梓州官舍暂住,后来诗人的兄弟杜占设法将其妻子儿女接到梓州,才在城东现三台中学处自建草堂长居,人称东街工部草堂,后来人们在旁建有草堂寺,这和成都杜甫草堂旁有草堂寺极为相似。
野池
园子的立意就是从杜甫《上牛头寺》中“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而来的。园内山石错落,花木茂密,相映生色。
野池中矗立的杜甫汉白玉全身雕像——便服儒巾,面容清,眼神冷峻,神采飘逸,再现了他流寓梓州的困苦生活和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操。
关于杜甫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牛肉白酒而死”,二是“溺死”,三是“病死”。杜甫是病死舟中,还是死于牛肉白酒或者葬身于水。如《旧唐书·杜甫传》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记载更详:“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通常我们认为杜甫客死舟中,所以,我们在野池之上塑一清瘦杜甫立像,也是为纪念他。
杜甫生平馆
馆内塑杜甫头像,以图片和文字形象生动地介绍杜甫生平、诗作和流寓蜀郡、客居梓州的艰辛历程,以及后人缅怀诗人和纪念诗人的佳作。
生平简介
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东二里瑶湾;
公元718-731,求学,习字,始作诗文;
公元731-745,求学,游历吴、越、齐、赵;
公元746-755,求仕未果,困居长安
公元756-759,逢安史之乱。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59-762,辞官西行入蜀,客居成都浣花溪畔;
公元762-764,避剑南道兵马使徐知道乱,流寓梓州;
公元765-768,举家东下,客居州;
公元768-770,出三峡,飘泊湘鄂,客死舟中。
诗圣梓州胜迹
素有“东川名都”、“剑南重镇”誉称的梓州,历史悠久,风土繁昌,地灵人杰,诗文茂美,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辖十五州、八十九县,与西川节度使(成都市)分治巴蜀,成为东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及军事重镇,四川当时第二大城市。
“潼川绕郭多名胜,都在少陵诗句中。”宝应元年至广德二年,“杜甫”杜甫避乱寓居梓州,赋诗近两百首,咏赞众多古迹胜景。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城古城始筑于南梁,“状若蛇盘,与西川龟城(成都)对峙,围城九里有奇。”南门城楼,为双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造型古朴,气势雄伟,诗人曾陪友人在此咏怀,存有《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等诗作。
梓州草堂遗址地处三台中学,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千古绝唱”、“生平第一快诗”即作于此。该地曾建草堂寺、文峰书院,后改为草堂书院,“于讲堂后祀少陵”,而后将“少陵祠”扩为“李杜祠”,合祀李白杜甫。现建有诗圣亭、听雨轩、鉴古亭等胜景,以怀念诗人久居于此。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核心的牛头山是省内有名的风景区,南朝长乐寺、隋朝灵瑞寺、唐朝牛头寺曾先后建于该山,其楼阁烟花,早为一方胜境。诗人常登临游览,吟有《上牛头寺》等佳作。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琴泉寺,地处城北长平山,北朝安昌寺、天宝惠(慧)义寺曾建于此。千百年来,因《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等杜诗的传诵,该寺更盛名远扬。
东山公园建在城东涪江边东山之上,东塔、临川阁、备物亭、苏公泉、流杯池公园等园内景观犹在,东山大佛、小明湖等风景名胜紧邻其右。《奉送崔都水翁下峡》等佳作,乃诗圣咏叹于东门外涪江处。
兜率寺故址位于城南印盒山,现存唐贞元五年《石室记》摩崖题刻。杜甫有《上兜率寺》等诗吟诵其景。
涪城坝的香积寺官阁摩崖题刻,地处唐朝涪城县官阁故址。少陵于此咏诗《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故以“官阁”故址为中心的峭壁处,留存众多古代摩崖题刻。
杜甫与梓州
杜甫(七一二-七七O),字子美,号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东二里瑶湾。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不死鸟。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天宝三年(七四四)结识“李白”李白,成为至交。献《三大礼赋》为李隆基激赏,命待诏集贤院,先后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剑南节度使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世称“杜甫”、“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名人”。
宝应元年(七六二)秋至广德二年(七六四)春,杜甫避徐知道乱,流寓梓州(三台)一年零八个月,作诗近两百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名海内外。杜甫在梓州寓居期间,广游东川区美丽河山,即兴赋诗。当年九月作《九日登梓州城》,秋去玄武县(中江)作《题玄武禅师屋壁》,十一月射洪市作《野望》,于陈子昂读书台作《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陈拾遗故宅》,通泉县(射洪南通坝)衙门观薛少保《鹤》画,作《通泉县屋壁后薛少保画鹤》,冬归梓州作《渔阳》。七六三年春作《春日梓州登楼二首》、《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等诗,经涪城(三台花园镇涪城坝)往汉州广汉市)作《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在汉州同王汉州、杜绵州泛房公西湖作《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诗数首。回梓州后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上牛头寺》、《望牛头寺》、《登牛头山亭子》、《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等诗数十首。七六四年春去阆州阆中古城)作《奉待严大夫》,临行返成都市时作《别房太尉墓》,途中作《倚杖》等诗后回成都。
七六五年五月,杜甫辞官离成都南下,六月至忠县,秋至云安。七六六年春至夔州(奉节县)居住两年,七六八年携家出三峡漂泊湘鄂,七七O年冬死于赴郴州市途中船上,终年五十八周岁。
梓州两草堂
州城东街杜甫草堂——其遗址现为国重三台中学校园东区。清嘉庆《四川通志》:“草堂寺在(三台县)县治。唐杜甫客梓州曾居此。因以名寺,今改为古观音禅寺”。潼川知府费元龙乾隆十五年于草堂寺左侧创文峰书院。四十一年,太守沈清任扩修其院,更名草堂。撰《草堂故址考》:“宝应元年(七六二)七月,杜甫严武还朝至绵州,会西川徐知道反,因入梓州避乱,为草堂于城东居之。冬,携家就梓。”越八年,府官张松于堂后隙地筑室三间,覆茅其上,塑青莲、少陵像合而祀之,为巴蜀最初之李杜祠。据乾隆年间有关文字记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仅存遗址,后人景仰先贤,陆续补建草堂,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尚保存完好。抗战时四川省立三台高中改清李杜祠为礼堂。庭院成田字形,有水池假山,竹树掩映,鱼戏鸟鸣,阶廊环通四方。一九三八年四月至一九四六年春,国立东北大学迁驻于此,与省立三台高中共处寺院两侧。杜甫草堂遗址相继为文峰书院、草堂书院、潼川府中学堂、潼属八县联中、四川省立三台高中、国立东北大学、川北农工学院、川北大学及百年名校四川省三台中学。
牛头山工部草堂——明隆庆时参知梁尚贤、宪使王元德捐资度木,委托潼川刺史张辉南建工部草堂于山巅,以缅怀诗圣。明陈文烛《工部草堂记》:“潼川盖唐梓州境,牛头山在郭门外,杜甫登临其上”,建草堂与射洪市陈子昂读书台比美。该草堂似毁于明末兵火,近四百二十年,史志诗文皆无记载。一九八四年春,县政府于山顶重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建成县域名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聚会休闲佳处。二OO七年三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改造该草堂为阙门仿汉,高阁观景;石级迎街,梯云直上之新景。杜公雕像,益增壮概;摩崖石刻,亭阁楹联,蔚为壮观。梓州公园为世人提供景仰诗圣和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梓州抗战遗址
纵横交错的地下世界,是沉睡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防空洞,始建于1936年6月初。1935年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三台,造成重大伤亡损失,沈阳市内迁于三台的东北大学调集了大批民工石匠,日夜奋战,历尽艰辛,历时,终于建成长达千余米,可容留数千人的十字架型防空洞。当1940年7月日本飞机再次轰炸三台时,此洞发挥了巨大的预防空袭轰炸的作用,保护了同胞们的生命安全。
星移斗转,岁月悠悠,七十多年悄然过去,防空洞在地宫黑暗中保存完好,丝毫无损,那隐秘奇特、冬暖夏凉的特性几乎被遗忘了。改革开放后,对旧有防空洞进行全面清理、改造,增设了洞内地下照明实施,现已建成集声光形乐和探险一体的地下迷宫。
名人与梓州
宗周千国,郪国王于巴蜀间;蜀并郪土,民布于千里之沃野。秦伐巴蜀,因王建贪婪之心;汉立郪县,缘郪王旧时之都。刘禅嗣汉,郪城为东广汉之郡;隋置飞乌,始署于郪江镇之城。
梁立新州,拓昌城而为郡;唐析剑南道,升梓州为东川区。节度路府,恒以梓州为署;股肱重臣,每因守郡为荣。太原王涯,陇西逢吉,以使相守东川;弘农嗣复,幽崇文,由节度而为相。南昌京镗,以四川省安抚而宰朝;郪令土逊,同中书门下而平章。
东川沃土,钟毓英才,诗人辈出,守省立台。盛唐李欣李珣,中外籍籍之诗人;北宋易简舜钦,祖孙名闻于后世。朱明二张,声震京师骚坛;清代王谭,名动满汉文班。人才荟萃,览山川之清幽;风物动情,歌梓里之名胜。工部寓梓诗篇,太白怀赵佳什。东川高唱边塞之歌;波斯遨游江南之词。九龄居意畅怀棠棣;元稹韩愈述梓人事。夏竦丞相,雅咏广化寺瑞莲;公谨大学士,吊张来衮聂氏宗祠。士逊一万余家之户庶;石介五十六驿之京程。魏野东川区十四州之辖境;少陵梓郡一匹绢之高吟。坡仙赞东川之清丝;牛山颂郪王之江城。贾岛述移江之诗;李洞谈梓城之门。才江吊侯圭之墓;陈谦寻杨炯之坟。松孙题顾雍之井;了翁咏元昔之灯。藏公啸东山之雅集;高亨叹牛头与孤城。群星灿烂,光耀诗坛。
李商隐在梓州
不拣十二花神与雪朝 五年从事霍嫖姚
李商隐,子义山,号玉溪生。生于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他出生在一个式微的贵族家庭,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县令,早死,家境日益贫穷,他跟随一位堂叔学习质朴的文言文,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商隐刚十七岁,被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入幕为巡官,开始了他一生断梗飘蓬般的“簿宦”生涯。开成二年李商隐经令狐楚之子的引荐,登进士第。第二年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因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分属朝中牛僧孺、李德裕德“牛党”和“李党”。李商隐对两党并不怀偏见,他不愿依附其中任何一个,但因被王茂元招其为女婿,被斥为“李党”中人,从此卷入两党倾轧的险恶的政治漩涡,无法自拔,一直到死,都受到得势的“牛党”中人的排斥和压抑,这是诗人一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应吏部试,被录用,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外调弘农尉,因平反冤狱触怒上官姓,处境甚为艰难。李炎即位,李德裕为宰相,李商隐回到京城,迁升秘书省正字。不久,因母亲亡故,移家永乐(今芮城县),过着隐居读书的闲适生活。服丧期满,回到长安重任旧职。李忱继位后,重用“牛党”中人,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天涯漂泊,开始了他一生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收获最丰的时期。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夏末,李商隐妻子王氏亡故,多情善感的诗人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竟有出世之想。七月,诗人被东川节度使辟为节度书记,前来梓州,行至大散关(今宝鸡市西南),天降大雪,诗人触景伤情,怀念亡妻,挥毫写下了《悼死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诗曰:“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观三尺雪,回梦旧鸳机。”短短二十个字,把个人身世的飘零,境况的孤独和对爱妻深切的忆念都呈现出来。到剑阁一带,见巴蜀险要的山川形势,引起古今兴亡之感,唱出了风格俊健、音节浏亮的《井络》一诗。秋末到达梓州,闻蓬、果二州人民的被迫反抗,遭到血腥镇压,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并不是王道乐土,而且到处充满杀机,仰望天空,看到从北飞来一只小鸟,把自己不得意的情景,完全寄托在这只北禽的遭遇上,从心底发出了“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纵能朝杜宇,可得直苍鹰?石小虚填海,芦銛魏破。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初冬,李商隐改任判官,不久得检校工部郎中,被柳仲郢差往西川(治所在成都市),作推狱时,拜谒武侯庙,见翠竹浓郁古柏苍劲,由此追想三国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写下了《武侯庙古柏》,在诗中赞美诸葛亮治理国家的功绩和谦虚谨慎的作风,对他大业不就深为惋惜。全诗风格庄重、谨饬,是一首典型的五言排律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春初,李商隐由西川返梓,在临行饯别的宴席上,想到几年来蜀中多事,除了跟吐蕃党项族之间的民族纠纷,还爆发了闻蓬、果二州人民奋起反抗唐王朝暴政的斗争等,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人民苦难的无穷辛酸都一下涌泻出来,凝聚成《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市堪送老,当垆仍是望江亭。”三月,李商隐出游,见梓州西溪(今三台县城西九曲河)流水清澈,游鱼可数,两岸绿柳垂钓,蝶飞花香,蝉噪鸟鸣的自然美景,疾书《西溪诗》一首。但诗人意犹未尽,又踏着融融的月色,漫步遨游,斗转星移,西溪又是一番天地,情不自禁地赞赏道:“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不久,诗人游览兜率寺附近的流杯亭,眼见春光将逝,想到客居不乐,不甚感概“身属中军少得归,紫玉兰尽失春期。偷随垂柳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四月,西川节度使杜迁淮南节度使,李商隐柳仲郢之命前往重庆市(今四川重庆)送别,旋即返梓。
大中七年(公元853年)诗人四十一岁,来梓跨三个年头,这种寄人篱下,郁郁终日的凄苦,使得他在二月二日蜀中的清明节,随俗出游,到涪江岸边,看到春满天涯的美景,更触动了他失意沦落之感,写下《二月二日》。秋天,诗人来梓整整三个年头。生活异常单调无聊,以他的才情,求进不得,求退不能。漫漫长夜,几时才能见到光明啊!所以他在《初起》写道:“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诗人经历仕途的风波,半生中。仕宦的失意。生活的困厄,使得他已“卷于清泪和微笔”,置身茫茫的尘海之中,哪一条才是自己该走的“人间路”啊!诗人低吟浅唱出一曲漂泊者的哀歌:“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 天外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诗人在这一年中,除了官场文和一些少量应酬唱和外,他在孤苦的情怀中,积极从事《樊南乙集》的编订工作;曾游慧义寺(今琴泉寺),见山势奇秀,庙宇巍峨,寺境清幽,沦落失意的心情更加剧烈,曾自出财俸,在慧义精舍经藏院创石壁五间,金字勒《妙法莲花经》七卷。十一月《樊南乙集》成,诗人对来梓三年所见国事衰微,朝中牛李党争更加激烈,自己壮志成虚,致君无路,终于不能不“变温婉,成悲凉”,形成他这一时期诗歌沉郁苍凉的风格,并抹上一层浓厚的悲观主义阴暗色调。正如他在《樊南乙集》自序中所写:“三年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如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景点级别
三台县梓州公园2008年08月被四川人评为3A(AAA)级景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景区简介
景点简介
杜甫草堂
诗史堂
杜甫生平馆
诗圣梓州胜迹
杜甫与梓州
梓州两草堂
梓州抗战遗址
名人与梓州
李商隐在梓州
景点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