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市,位于湖南
安化县东南部,是
黑茶之乡的核心地域。东邻小淹镇、
滔溪乡,南与
栗林乡和
新化县交界,西与
田庄乡接壤,北与
江南镇毗邻。总面积157.4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20650人。距县城
东坪镇45公里。有些中国地图上,
湖南省版块中可以没有“
攸县”,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
邵阳市(原宝庆)、新化县、
溆浦县的必经之路。
名称由来
洞市有山门洞,位于老街附近,
资江的一级支流
麻溪中段。因麻溪发源
安化县与新化交界的
湖南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流经洞市的时候要穿越一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测的古洞,下游洞口如山门锁溪,因此叫山门洞。山门洞以下即为洞底下,洞市原称洞底下或洞脚下即来源于此。自唐宋而成
茶马古道,因茶马古道而成驿,在“山门洞”附近的老街形成繁荣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但洞底下或洞脚下之名也一直沿袭至今。
地形特点
洞市四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2°C,无霜期长275天,日照1335.8小时,
降水1706.1毫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高峰大熊山之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北部锡潭,金田,茅坪等地 海拔--米,相对高差1千米以上。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数座。
资江一级支流
麻溪横贯洞市,流经洞市境内的中岐界、高城、蒋家坪、金田、茅坪等地,流域面积23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45·2公里。最大过流量1290立方米/秒。沿途有长溪、黄花溪、苦里溪、丹竹溪、里平溪、红泥溪等二级支流6条,三级到流一条(鹿马溪)。
气候特点
资水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473.1毫米,因受
大气环流制约和地形的影响,具有山区多于湖区的特点。县洞市位于
雪峰山为主体的降雨高值区,处于南来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范围,形成一个多雨中心,每年平均降雨超过1800毫米,并依次向四周递减。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9636亩,人均0.82亩,以种植水稻、玉米、棉花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0.21亿元。粮食以 水稻、
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 10297吨,人均880
千克,其中水稻4200吨,玉米10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200亩,产量40吨。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2万头,年末存栏0.72万头;羊饲养量0.62万只,年末存栏0.36万只;家禽年饲养量44.771万羽。
工业
以矿山企业为主。主要有烟煤、
石煤、
赤铁矿、
碳酸钙,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5亿元。拥有矿山企业29家,矿工31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商业
2011年集镇1个,商店41家,年成交量1200万元。
财政
2011年财政总收入1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各项借贷余额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乡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农家书屋8座,藏书3.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8人。腰鼓队、秧歌队、民间舞蹈队各一支。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在园7所,幼儿118人,专任老师10人;小学二所,在校学生479人,专任教师25人。小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万元,比上年增长8 %。
医疗卫生
2011年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有床位25张;固定资产总值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名。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2000人次。8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塑料篮球场一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广播电视
1994年11月建成
洞市乡电视台,现有有线电视用户2100户,入户率80%。
社会保障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6户,人数386人,支出1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长13%。社会福利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五保户40人。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0万元,使618人困难群众受益。医疗、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基金支出1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880人,参保率99%。
基础建设
公路1959年,始有湘公路经过,青田、金田、丹竹、成家桥、大屋、七里等6个村,总里程18公里。1975年,自力更生修通第一条乡级公路,金田至纱帽,全长8公里。1984年以后,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建成公路7条,里程29.5公里;在建公路有 竹幸、双龙、连高、纱何、丹里等5条,里程28公里。至 2000年,共有乡村公路10条,里程72.5公里,73%的村组通了公路。修通江南至高城硬化路面直接与怀桃高等级公路和
新化县相连.
自然资源
洞市各类资源丰富。境内盛产松、杉、竹、果、茶叶、
油茶、
油桐、棕、药材等,有木本药材一百多科,一千多种;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境内有锑、金、钒、铅、锌等金属矿产,也有煤、青石板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锑的含量达到5度,蕴藏量达3000万吨;金、钒、铅、锌 不仅含量高,蕴藏量也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水能资源有待开发。洞市地处麻溪河流域,境内沟壑纵横,水能资源总蕴藏量达9800千瓦,现已开发利用的仅2000多千瓦,占24%,尚有76%有待开发。
洞市有耕地15360亩,其中稻田8088亩,旱土7272亩,人均耕地0.7亩。主产稻谷、红薯、
玉蜀黍属、大豆、
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水果、烟草、药材等。茶叶为传统大宗产品,大多数村建有新式茶园。有药材
杜仲、
厚朴12000余亩。
烤烟、
生姜、
柑橘、
甘蔗等2800余亩。畜牧以户养牲猪为主。发挥草山多的优势,发展牛羊饲养。
自然风光
洞市自然保护区
洞市自然保护区,有数百公顷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有
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
水杉、香果树等10余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云豹、金钱钓、
黄腹角雉、
蝾螈等40种。有林地9574.8公顷,蓄积量25.16万立方米。有
油茶3260亩,
油桐6040亩,杂竹4000亩,该为可用资源。
千家峒
流域内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珍禽异兽,是
安化县重要的林区和美丽壮观的风景区。古迹亦多竹林山下有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的溶洞群,据说可通邵阳辰州等地,为古代
蚩尤土著瑶民藏兵之所,沙帽竹林盆地和洞底下盆地,颇与
瑶族传说的千家峒是一处只有一个石洞通向外界的山间盆地相合。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
新化县和安化县交界处。
人文旅游
洞市老街
在历史上,洞市曾商贾云集,临街商号遍布,作坊林立。从彭家湾到座 子坳青一色的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洞市主要出产茶叶、木材、药材、
孟宗竹等,尤其是
黑茶。因为湖南安化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造就了安化茶马古道的特殊意义。古道上的安化黄沙坪古镇,明清时期茶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茶号80多家,对岸
资江一河相隔的唐家观,茶叶从业人员上万人,茶号20多家,当时,中国黑茶的70%产自这两个茶叶古镇。
洞市村,有一条长达一华里的青石板街。在“柘湘”公路未通前,这里曾是谭州到
邵州,“前 乡”到“后乡”,
新化县到
安化县的必经要道。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至今尚存,被称为“最后的马帮”。被
广州市、香港
凤凰卫视、
湖南卫视、
山西省《万里茶路》和
俄罗斯摄制组等媒体报道,因为这条古道穿越
湖南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丽的峡谷风光和原始古村落,因此,以“
茶马古道,山门洞漂流,原始古村落,南方最后的马帮,原始次森林,峡谷风光”为特征的生态旅游吸引四海宾客。
据传,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作坊遍布。运输商品的“竹排”首尾相接长达里许(有两百多条),“德盛隆”,“瑞福祥”,“泰美和”商号的稠木柜台油光发亮,高不见里,充满大家霸气。
贺家祠堂庄严肃穆,气派非凡。如今,
洞市老街早已被一条新型的集镇简易
水泥路“拦腰斩断”,当年的鼎沸人声也已沉寂。青石街面依旧。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于清
同治年间的贺氏宗祠,已改建成一个
花卷茶茶厂,
聂氏宗祠门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绘据说也早已毁于“文革”时期。洞市历史上的商业盛况皆因其交通枢纽地位而致,所以它的“衰败”不算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市老街另一头的新集镇上,还有十几家至少是传了三代的,纯手工的“皮纸”(用于糊窗、做风筝及冥纸)
造纸私人作坊。这可以算作当年的商业“余韵”吧。
当你漫步于
洞市老街,踏着铿铿作响的青石板路,你便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幽访古的高雅意境。透过齐人高的柜台望着屋内的老少男女。你会从他们的目光里隐约解读出当年老板和伙计的影音。
万里茶路
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保上中下三区,脚挑马驮集中于牛田驿今洞市,用竹排木排顺麻溪于麻溪口入
资江,然后用船顺资水,经
益阳市,经
湘阴县,一百二十里入
洞庭湖;一百三十里,经岳阳府巴陵入
长江,经
临湘市,湖北
武昌府嘉鱼,
江夏区,四百二十五里达汉阳府汉阳县汉口镇。计一千一百里许。
或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上中下三区,,过洞庭四百二十五里集中于长沙靖港入
湘江另有陆路2线经
新化县至宝庆经梅城,
宁乡市至长沙麻溪洞市茶集中到汉口后,再由汉口水运到
襄阳市及河南唐河、
社旗县;而后上岸以
骡马驮运北上,经
洛阳市过黄河,过
晋城市、
长治市、
太原市、
大同市至
张家口市,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
内蒙古自治区的归化,再用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
恰克图, 然后由恰克图销往
欧洲和
俄罗斯远东地区。并
走西口经
包头市、哈萨克斯坦供应当地的牧民。然后从
俄罗斯输入的货物主要是皮毛、哈喇、呢子、毛毯、哔叽、钟表、金沙、皮毛、五金、玻璃器具等。由洞市茶农和晋商家族共同开辟。
钟灵寺
有300多年历史的钟灵寺每年吸引着游客4万余人。
锡潭风雨桥
安化县保存最为完好的也是最大的锡潭风雨桥威武壮观,古色古香,如长虹卧波。
贺氏宗祠
贺氏宗祠,位于
湖南省安化县
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边
贺姓人家于清光绪年间集资构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约600平方米。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2007年已列为安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已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座子坳碑刻
当时湖南安化茶园遍布,茶行林立,经济繁荣,来往商人络绎不绝,洞市座子坳碑刻反映了当时茶叶贸易的盛况。
陶澍祖坟
陶澍墓位于安化
小淹镇沙湾村,东径110°28′06.9〝,北纬:28°23′07.5〝,海拨高程90米。坐北朝南,面对
资江,背依群山,占地7560平方米。与省属白沙溪茶厂和怀桃公路隔河相望,东距小淹镇2.5公里,西距县城东坪30公里。
另外还有石龙庵、石牛寺、川岩江风光等人文自然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制茶
紧压茶是为了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方便,将茶压缩干燥,压成方砖状或块状,为了防止途中变质,一般紧压茶都是用红茶或
黑茶制作。紧压茶一般都是销往蒙藏地区,这些地区牧民多肉食,日常需大量消耗茶,但居无定所,因此青睐容易携带的紧压茶。
制作方法
紧压茶,是以
黑毛茶、
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
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
名称叫法
紧压茶喝时需用
水煮,时间较长,因此茶汤中酸含量高,非常有利消化,但也促使人产生饥饿感,所以喝时一般要加入有营养的物质。
蒙古族习惯加奶,叫奶茶,
藏族习惯加
酥油,为酥油茶。洞市紧压茶分
砖茶和
花卷茶。紧压茶,根据堆积、做色方式不同,分为"湿坯推积做色"、"干坯堆积做色"、"成茶堆积做色"等亚类。我国紧压茶产区比较集中,主要有
湖南省、湖北、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等省。其中茯砖、黑砖、花砖茶主产于湖南;青花砖主产于湖北;康砖、金尖主产于四川、贵州;
普洱茶之
紧压茶主要产于云南;
云南沱茶主要产于云南、
重庆市。
紧压茶历史
紧压茶加工中的蒸压方法与我国古代蒸
青饼茶的做法相似。紧压茶生产历史悠久,产生当在
北宋之前。到十九世纪末期,湖南的
黑砖茶、湖北的
老青茶相继问世。紧压茶独具的品质特性是,除了它具有较强的消食却腻,适应各地少数民族特殊的烹饮方法之外,是它具有较强的
防潮性能,便于运输和贮藏。由于过去产茶区大多交通不便,运输茶叶是靠肩挑、马 驮,在长途运输中极易吸收水分,而
紧压茶类经过压制后,比较紧密结实,增强了防潮性能,便于运输和贮藏。而有些紧制茶在较长时间的贮存中,由于水分和湿度的作用,还能增进茶味的醇厚。所以直到如今,以各种茶类加工制作的压缩茶,不仅在国内是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要量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售量。
古法造纸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 凡煮竹,下锅用径二〔四〕尺者,锅上泥与
生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裁水十余石。上盖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 木板合缝砌完,以妨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
砂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
构树取皮,于春末厚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
凡皮纸,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
氢氧化钙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如绵丝,故曰绵纸。衡断且费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纱纸。此纸自广信郡造,长过七尺,阔过四尺。五色颜料,先滴色汁,槽内和成,不由后染。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皮名而竹与稻稿参和而成料者,曰揭呈文纸。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在
江西省则曰中夹纸。
河南省所造,未详何草木为质,北供帝京,产亦甚广。又
桑皮造者曰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凡造皮纸长阔者,其盛水槽甚宽,巨帘非一人手力所胜,两人对举荡成。若棂纱,则数人方胜其任。凡皮纸供用画幅,先用矾水荡过,则毛茨不起。纸以逼帘者为正面,盖料即成泥浮其上者,粗意犹存也。
朝鲜白纸,不知用何质料。倭国有
造纸不用帘抄者,煮料成糜时,以巨阔青石覆于抗面,其下火,使石发烧。然后用糊刷蘸糜,薄刷石面,居然顷刻成纸一张,一揭而起。其朝鲜用此法与否,不可得知。
中原地区有用此法者,亦不可得知也。
永嘉纸亦桑穰造。
四川省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
木芙蓉末汁。或当时
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凡抄纸槽,上合方半,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 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
药水汁于其(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
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匡。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捎〕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
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唯脱帘之后,不用
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果[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剌〔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
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土纸, 是
安化县主要特产之一。清同治《安化县志》记载:明时,安化即有造纸业发展。清至民国期间,由于资源丰富,土纸日渐发展,产量逐渐增加,年输出约百万元以上。民国21年2月《改良纸业》一文称:“纸为
安邑县了产大宗,以归化镇为最。“民国31年月日2月《湖南之纸》载:湖南产纸数量……,安化实居第一位。”计的产纸37.2万担。其中麻溪洞市邱家,方家是至少传了三代的,纯手工的“皮纸”造纸私人作坊。土纸又分烧纸草纸皮纸等烧纸草纸以归化为最 ,洞市皮纸应该在
安化县为最.
皮纸的用途:1典籍装帧 皮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隋唐
五代十国时的图书已有使用皮纸的,宋以后的图书典籍中,皮纸是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2包装装裱 尤其具有保存植物香味 和去异味功能 皮纸绵实劲道,装表装裱以隔风保暖等3用做纸伞灯笼等在欧洲一些现代化的都市漫步,倘不小心入哪条小街,说不定你会被那些密布的手工作坊所惊讶。里面的配饰或器具,虽没有工业品市场上那般俏丽与精致,却能牢牢拖住游人的脚步。
在中国,当城市的人们钟情电影、电视和歌舞的时候,在广袤的乡野,一些古老的
傩戏,原始的山歌,粗犷的
腰鼓,说不定正粉墨登场,锣钲鼓嗷,将十里八乡的农民赶集般地吸引过来。
同样,当现代
造纸业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各种文化经济用纸铺天盖地向你涌来的时候,在那遥远的地方,却
活化石般地遗存着一些手工造纸作坊,它们拾遗补缺着市面上较为稀缺的包装用皮纸,祭祀用冥纸,扎灯笼、糊纸伞纸扇等生活用纸,你也会不足为奇了。
在安化县江南镇洞市村,就散落着七八家这样的土纸作坊。
洞市,距
安化县县城40多公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这里因惊现一条
茶马古道和贡品
黑茶“
千两茶”,而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只是记者和游人大都忽略了,值得一炒也值 得一看的还有这里的古法造纸。
所谓古法造纸,即
蔡伦造纸之谓也。《后汉书·蔡伦传》载: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集前人经验,“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献
刘肇刘肇,“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从此,蔡侯纸替代了笨重昂贵的竹编木简和帛,而被列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不过,洞市村的纸农们又在
蔡伦的基础上,将
造纸的原料选准在单一的树皮上。这种树皮来自
构树,又名构树或阿桑树,一种落叶乔木,在
安化县大山里随处可见。虽然原料少了,但造纸的程序一道也没少。
纸农的家均背山临水,屋场下的溪沟里浸泡着一捆捆的楮树皮,溪边筑有石灰池,池边用岩石和泥土砌有古堡样的土灶,灶上烟囱般地昂着一高高的木,木甑一次可蒸煮树皮400多斤。楮树皮从
生石灰池里沤熟剁烂去掉杂质粗皮后,就放进大甑里蒸煮。一般沤制须3个小时,蒸煮12到15个小时。这两道工序一次还不行,如是者要反复两次,才能将煮熟的树皮拿到溪水里漂洗。
漂洗干净后,即将树皮倒进门前的石槽里进行捣制和粉碎。有了电,这道工序用上了捣碎机,而过去只能用碗口粗的木棒去捶打,条件好的当然也有用水碾的。捣的过程,也是石灰和清水反复揉炼和漂洗的过程,循环往复须六次之多,才能将树皮捣成絮状或纤维状,即纸农形容的“变成五厘米长的绒丝丝”。然后将绒丝倒进抄纸池,兑上水,再添加一种特制的滑药,就可以荡料滤浆
造纸了。
整个过程,和《天工开物》里那几副古朴的插图——“斩竹漂塘”“煮 篁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书上说的是竹纸,这里造的是皮纸。
看着这些古拙拙的器物,湿漉漉的石槽,还有安化特有的黑糊糊的木屋,一种“一步走进历史,转眼即成古人”的感受油然而生。
在所有器物中,唯有那个捞纸的帘盘特别精致,帘棍细细的,比发丝粗不了多少,密密的,与梳子的密度差不多,所需的纸有多大,帘盘就有多大。不是五行八作中的高人,绝对做不出如此精巧的工具。
工具的精巧,取决于工艺的精巧。“荡料入帘”是整个工序中最技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这道工序又叫抄纸。捣碎的绒料放入纸槽,兑水搅拌,溶解成稀薄的浆液,抄纸工两手持帘入槽,轻轻荡起一层薄薄的浆液于帘内,然后作前后左右自如晃动状,将帘上的浆液平衡荡漾开来,使其厚薄均匀,继而帘床向前一倾,荡出没有泌出的水汁,帘上就沉淀了一层薄薄的浆膜,这便是纸的雏形。
得此雏形后,再将帘盘端至成纸板上,轻轻一揭,板上就留下一张湿纸。如此一次次抄帘,一次次揭放,积累到一定数量,再用杠杆将湿纸里的水份榨干,整个过程如线条般流畅,如音乐般韵律。游人观此,莫不心痒手动,想尝试一盘。
剩下的工作,便是将浑然一体的湿纸分开,再拿到外面去晾晒,家里的老人和妻儿都可帮忙了。
方汉是这七八户纸农中的一位中年汉子,42岁,他家祖辈
造纸,到他是第七代了。他说,抄纸全凭眼精手快,一天十几个钟头要站得下来,特别是冬天,还不能怕冷水。
以为那滑药是什么化学药剂之类,老方一笑,说山上能做滑药的植物很多,如滑树、糯叶、
细轴荛花根、弥猴桃藤等,放上滑药,纸就不粘连了。他似乎明白我们的用心,又解释,连沤制树皮的
生石灰,经过反复使用,也没了冲劲,对环境不会造成破坏。
至于洞市造纸始于何时,已无可稽考。据清同治11年(1872)所编《安化县志·物产篇》载:安化“纸有皮纸、火纸。皮纸,树皮所制,
陆玑诗疏:楮谓之桑,可捣以为纸,各处有之。火纸,竹笋所制,邑归化乡
造纸较多,有斧头尖、千张把等名。”这里,火纸即烧纸,为敬神祭祀用。归化是大福、黄沙坪一带。可见,安化造纸,古已有之,且最发达的地方还不在洞市。
县志又载:民国23年(1934年),安化从事纸业生产者有3000多人,约占全省纸业工人的1/10。年产土纸51.2万担,年产值达224.2万元(
银元)。至民国31年(1942年),
安化县有纸槽1720个,从事造纸业者5100余人。当年全县有名的纸庄有:利用厚纸庄、李大楷纸庄、多福纸庄、李正三纸庄等。透过一页页翻黄的县志,可遥想当年安化“一纸风行天下”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
造纸公私合营,成立安化县造纸厂,采用机械化生产,
日产汽车公司包装纸2吨,至1983年,因产品滞销而停办。90年代后,农民有了自主权,民间造纸才逐渐恢复。
过去,安化纸业除本县用纸外,最大销量是浏阳和
醴陵市,因为他们的皮纸绵实劲道,是花炮的最佳用纸和瓷器的理想包装。
安化县过去因运输不便,还有用皮纸做油篓子的。因为用桐油竹篾和皮纸糊成的篓子,较之木制和陶器容具,能减轻许多重量。随着“
花卷茶”的复兴,则主要用于
茶叶包装。
安化皮纸还因为具有“柔韧清香,色泽仿古,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价格便宜”等特点,历来还是练习书法的理想材料。省市一些著名书法家也看好安化皮纸,每次到了洞市,都像捡了宝一样,一刀刀扛回去。
至于
益阳市其它县市,过去均有古法造纸,其中销量最大的是冥纸和草纸。冥纸不仅有供烧化的
纸桥、纸马、纸钱,还有棺材入殓用的“石灰包”和“鱼鳞甲”。草纸在卫生纸巾没有普及之前,各县市均有大型的草纸厂。草纸以稻草为原料,制作工艺较简单,也较粗放。这些纸厂,后因“破四旧”和现代
造纸的冲击,大都退出历史舞台。
上世纪90年代初,除了
南县和
沅江市现代造纸比较发达外,
资阳市、
赫山区和
桃江县的手工造纸均有恢复,其中,
资阳区新桥河镇水口山村就有10多家造纸作坊。业主以
孙姓为多,称自己的祖先是
司马炎太康元年
晋灭吴之战后,从江西迁徙过来的,从事造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虽然
益阳市的古造纸工艺有所恢复,但较之过去,却不可同日而语。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任其自生自灭,还是想办法保住传统文化中的这一吉光片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作家
冯骥才说过,民间文化是民族血液中的
脱氧核糖核酸。那么,益阳皮纸作为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益阳
造纸的DNA,也是益阳传统文化的DNA。保护好这个文化遗存,对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益阳经济,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要留住这道千年风景,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对一些重点造纸村落,政府应积极扶持。要在发掘古造纸工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上下工夫,让从事造纸业的匠人在经济上获得保证。对一些比较精致的手工纸,不能单纯从使用价值上去看待,而应把它视为一种文化遗存。
二、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古造纸工艺。安化“
千两茶”的振兴,使洞市皮纸有了新的销路,今后在书法、纸伞、纸扇甚至宗教、祭祀等用纸上,也应多想些办法。譬如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我们的黄表纸,在焚烧时符合宗教和祈福的要求——有大块的纸灰飘落——使其走向省外,走出国门。
三、树立全民保护意识,实行民间自救。乡间可成立“古造纸协会”或“手工造纸联合体”,以纪念“纸仙”
蔡伦为由头,开展一些经济文化活动。也可结合农家乐等景点,建一些“纸吧”,让游客在“抄纸”“揭纸”的乐趣中体验古风遗韵,触摸传统文化的根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