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隶属
林芝市,地处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92°28′、北纬28°40′至29°29′之间,中印边境线长100公里。朗县总面积约4106平方公里,辖3乡3镇,共5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朗巴居委会)。县城距离拉萨420公里,距离林芝市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240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朗县常住人口为17648人,其中
藏族占99%。朗县地处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名特产品包括多类畜产品、辣椒、贝母、灵脂、
葡萄、
苹果、核桃等,以及藏帽、木碗等。境内的旅游景点包括拉多藏湖、勃勃朗雪山、
嘎贡瀑布和扎日莎巴山等。 2018年,朗县的生产总值达到7.41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达27.72亿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收入为7014万元,同比增长10%,
招商引资额为5.51亿元,同比增长133.16%。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33元,同比增长13.9%,现金收入为10649元,同比增长10%。2019年2月,朗县经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朗,藏语意为“显现”。
朗县在解放前为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
1959年民主改革后,并三宗一溪建工朗县,由
山南市管辖。
1959年设古如朗杰区,仲达乡,金东区,拉多区,孜隆乡,洞嘎区。
1982年
林芝市成立,朗县被划归林芝地区管辖。县府驻登木乡朗村。
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朗县属林芝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朗县位于林芝市西南部,东经92°28′~95°13′,北纬28°40′~29°29′之间,地处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与
米林县,北与林芝市
巴宜区、
工布江达县,西与
山南市加查县相邻,南部与印度接壤,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
县政府所驻地
朗镇,距林芝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240千米,距自治区首府
拉萨市420千米。
地势地貌
朗县属于高原
丘陵地貌类型。地势为北部和中部高,南部低,多为开阔
谷地、
坡地和山地。全县
平均海拔3200米,一般山峰的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且多为
冰川覆盖。
朗县境内属藏东南沟谷地貌,
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最高海拔6157.9米,北部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最高海拔5572.0米,南北两山组成一个巨大“∨”型谷地,谷地最低海拔3016米,高差3141.9米。
境内群山起伏,地表在河流切割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各种地貌类型。县境内地貌划分为高山冰蚀——冰地貌,高山流水切割构造地貌,河流阶地堆积地貌以及风沙地貌。
朗县峡谷位于
仲达镇与
洞嘎镇西侧之间峡谷近东西走向,沿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发育,属于山南加查峡谷组成部分,延伸朗县境内长56千米,切深小于1000米,落差约150米,谷底宽度一般80~200米,局部(如县城北侧)小于50米窄谷,归属中等切割峡谷类型。峡谷西侧地形较陡,
坡度一般30°~50°,水流一般较缓。
气候
朗县为青藏高原区气候,属温暖半湿润气候带。主要气候特点: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多风,垂直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较频繁、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均日照达2000~25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70%~80%,太阳年辐射700兆焦耳/平方米,朗县降雨量偏少、且四季不均,年均降水量在350~6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9月份,多为夜雨,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年蒸发量在2200毫米左右,约为降水量的4倍。干季长达8个月,湿季仅为4个月。年平均气温11.0℃,年平均最高气温19.1℃,年平均最低气温5.3℃,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3.8℃全年无霜期日数平均在130~170天。
水文
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总长度达74.2万米,每平方米177.3米。有河流溪涧14条,
雅鲁藏布江婉延曲折,横穿县境,各支流以雅江为骨架,向朗县全境纵深辐射,几乎遍布朗县全境,比较大的支流有登木河、拉多河、金东河和工字荣河4条河流,形成4道沟,因此朗县又可称之为“一江四河(沟)”之地。
湖泊包括拉多藏湖及勃勃朗雪山圣湖。其中藏湖海拔3700米,面积6.7平方公里;勃勃朗雪山圣湖海拔4200米,面积3.7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朗县位于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2010年,全县耕地面积1.85万亩,草场面积1200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朗县森林面积367平方公里,林区主要有
高山松、
落叶松、
巨柏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牛、黄羊、羚羊、
盘羊、樟子、鹿、豹、猴、熊、
猞猁、
水獭亚科、野猪和鸟类等。主要
经济作物有核桃、桃、
花椒、梨等。中药材资源有冬虫夏草、贝母、当归、蛤等。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1997年,朗县辖6个乡:
登木乡、仲达乡、
金东乡、
拉多乡、
孜隆乡、
洞嘎乡。县政府驻登木乡朗村。
2000年朗县行政区划一览(3个镇、3个乡):
朗镇辖:朗巴居委会、巴热村、其次村、娘村、申木村、堆巴村、托麦村、堆巴塘村、冲康村。
仲达镇辖:仲达村、堆许村、林古村、解协村、卓岗村、伟列村、拉丁雪村、达贵村。
洞嘎镇辖:聂村、达木村、嘎贡村、滚村、卓村、扎西塘村、堆村。
金东乡辖:东雄村、巴龙村、帮玛村、西日卡村、康马村、来义村、松木村、秀村。
拉多乡辖:拉多村、白路村、昌巴村、杰堆村、吉村、白坡章村、巴顿村、许村、扎村、藏村。
登木乡:巴桑村、多龙村、洛龙村、崩嘎村、森木村、崩达村、如子村、左嘎村、比林村、登木村。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83人,其中:
仲达镇2271人、
朗镇3790人、
洞嘎镇2017人、登木乡2715人、
拉多乡1906人、
金东乡1584人。境内民族以
藏族为主,此外还有
汉族、珞巴族、
蒙古族等民族和僜人(尚未列入中国56个民族中),其中藏族占99.02%,作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门巴族,朗县是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2011年,朗县常住人口为15037人,其中农牧民13789人,占92%;藏族干部职工及家属927人,占6%;汉族干部职工及家属321人,占2%.全县出生人口188人,同比下降32人,
人口出生率12.5‰,同比下降2.4‰,自然增长率10‰,同比下降2.4‰。全县死亡人口37人,死亡率2.5‰,同比增长1.4‰。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朗县常住人口为1764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朗县共有续建项目5项,总投资5293.57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878.57万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535.2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53.3%。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项:优质水果产业带(投资1645.28万元)、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710万元)、朗县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投资1269.78万元)、工字荣公路(投资506.51万元)、拉贡塘公路(877万元)。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3410万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5万元,同比增长32.4%;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9亿元,同比增长4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571元,同比增长15%,其中现金收入5200元,同比增长23%。
2014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133万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6071万元,同比下降39%;第三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5%,一、二、三产的比重为16.9:24.8:58.3;全县累计实现财政收入579万元,同比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4元/人,同比增长15%,达到
林芝市中上水平;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637.42万元,同比减少39.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4069万元,同比增长22.3%。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了90%以上。朗县县城经过三期扩建,已成为商住一体的现代化小区,
个体工商户达百余户。
2018年财政收入完成70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4万元,增长10%,税收收入完成2613万元,同去年相比减少1718万元,降低39.67%,县级非税收入完成3605万元,比去年增加1560万元,增长76.28%,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22万元。
第一产业
朗县资源相对匮乏,森林资源较少。该县核桃闻名,因此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作为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该县林业局引进核桃种苗3万株,同时
林芝市林业局也把该县作为发展经济林木的扶持重点,无偿提供核桃种苗5.1万株。2005年,这8.1万株核桃全部栽植完毕。
2012年,种植核桃4.9万株,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达23143亩,实现产值1182万元;种植辣椒1920亩,产量达480万斤,实现产值960万元。虫草产量2350斤,产值7050万元。7家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利润60万元。
2013年以来,朗县县域沿江荒地房前屋后新种、补植核桃1.5万亩,沿江地带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达到3.5万亩。
第二产业
2013年,
登木乡第二产业收入397.7万元,占全乡
国民经济的9.78%;
仲达镇第二产业收入实现546.9万元,同比增长19.41%;
拉多乡第二产业收入305.5万元;金东乡第二产业完成260.9万元,同比增长21.6%;
洞嘎镇第二产业收入达到523万元。
第三产业
朗县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
2011年7月3日,确定了
嘎贡瀑布全长3.5公里的旅游路线。并建设观景台1座以及路标、路牌等。
朗县游客服务中心总投资1090万元,是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出资建设的,占地面积993.52平方米,建设规模4247.92平方米,集游客活动中心、购物中心、游客咨询站为一体,另外还包括配电房、给排水、绿化、硬化等附属设施建设。该项目2011年9月开工,完成停车场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08万元,预计2012年9月底竣工。
2012年,完成朗敦庄园景区、列山景区等8个项目可研。完成以餐饮服务为主的旅游
技能培训240人次。建成
巴尔曲德寺、列山景区停车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0212人次,旅游收入204万元。
2014年10月15日,朗县首批乡村旅游星级家庭旅馆正式挂牌。
洞嘎镇卓村6户“农家乐”家庭旅馆在地区旅游局星级评定中荣获星级家庭旅馆,其中:一星级4家、二星级1家、三星级1家。星级家庭旅馆的授牌,有利于朗县的旅游发展。
文化
民族风俗
“朗”,藏语意为“显现,光明”;同样在汉语中,“朗”也有“明亮,光线充足”的意思。朗县平均海拔3700米,空气稀薄,日照强,年日照时数2512小时,是
林芝市日照时数最长的县。
传统服饰
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
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自然适应于藏民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
糌粑、茶叶和饭碗等,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衣多用。
见面礼
藏民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
藏族的头顶。
丧葬习俗
藏族的丧葬习俗比较特别,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这五种,并且等级森严,界限分明。采用哪种葬仪,主要取决于喇嘛的
占卜。
做客
到藏族同胞家中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
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地方特产
酥油核桃
朗县的酥油核桃、鸡蛋核桃、亚核桃、铁核桃等品种,都具有皮薄、果大、果仁饱满、含油量高、品质上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铁、锌的特点,在区内享有极高盛誉。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朗县的“酥油核桃”一举夺冠。
朗县花椒
朗县花椒气味芳香,可以去除各种肉类的腥臊臭气,改变口感,促进唾液分泌,有着口感好、味道鲜辣、富含维生素等特点。
朗县藏冬桃
朗县藏冬桃具有果肉多、色红、味甜、口感佳、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藏族群众俗称“夏精桃”。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全县8所中小学校,累计完成教育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全县小学入学率99.1%,巩固率为99.8%,初中
毛入学率为105.5%(含外地转入学生),巩固率为99.3%。
各校情况一览表:
以上数据来自朗县政府网站
卫生事业
2010年,朗县完成了51个行政村102名村医选拔工作,选送了12名村医和16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全年,全系统门诊量为34270人次,其中六乡镇门诊数为26482人次,住院量304人次。业务总收入为90.19万元,其中六乡镇业务收入为4.19万元。
基础建设
朗县县城规划合理,道路井然有序,环境整洁。2014年上半年,商业、金融、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6个小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1965年,
林芝市至邛多江的公路于修通,初步解决了朗县交通不便的困难。2005年,全长86.64公里的江北公路开通,该公路贯穿朗县洞嘎、
朗镇2个乡镇18个行政村,公路等级为四级砂砾路面。
2014年,省道米林至朗县段油路贯通,使朗县至八一镇车程缩短到3至4小时。2014年,
加查县至朗县的江北油路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朗县同
山南市和
拉萨市的距离。
能源主要为水电,水电装机总容量2166千瓦/小时,行政村通电率为95%,通讯覆盖率达到95%。
旅游
朗县地处西藏东环线核心点,
林芝市工布文化和山南雅文化的交融处,
土登嘉措土登嘉措和
曲吉尼玛曲吉尼玛的出生地,形成了独具特色旅游资源。
扎日莎巴山
朗县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又称杂日山,是闻名全藏的圣地。传说杂日山顶有位菩萨叫“西穹”,还有个鬼叫“碓”,每到
猴年的四五月间,是转杂日山的黄金季节,传说转一次该圣山就可以有第二次生命,免受轮回之苦,来世可有幸福的生活。因此,“杂日日廊”早已是
藏族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
拉多藏湖
拉多藏湖位于朗县
拉多乡藏村,该湖面海拔高度3700米,藏湖一共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小湖泊构成,分别是万鱼偏嘴湖、逢扎西湖、神马湖、圆环湖、尾湖。五个小湖泊通过小溪相互连接,形态各异,分别呈月牙状、圆盘状,湖泊为山泉汇集而成,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4米。
巴尔曲德寺
巴尔曲德寺,位于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朗镇堆巴村半山腰,占地2000多平方米,在
雅鲁藏布江畔,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公元1195年由索朗申格、索朗杰布两位
活佛修建,原属葛举派,后由于宗教斗争改属
格鲁派。
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烈山古墓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研究
西藏自治区历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鲁藏布江巨柏
巨柏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线状分布。雅江巨柏形态各异,一千棵树,一千种姿态,或弯或直,或倾或卧。关于巨柏的传说:相传在修建
桑耶寺时,运送木材造成奴隶伤亡无数。一只善良的乌鸦同情奴隶的不幸,就站在加查山顶说寺已经修好,不需要木材了。奴隶长松一口气后将大量木材沿江丢弃。这些木材就地生根发芽并长成巨柏。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自然资源.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人口民族.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风景名胜.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