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绰号“海顿爸爸”,出生于奥匈帝国边境附近的罗劳村。他是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指挥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8岁时开始在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任唱诗班歌童,17岁倒嗓后成为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Porpora)的助手。1759年,海顿在推荐下得到了一份宫廷音乐总管的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1761年,海顿应亲王之邀,在其名下乐团任副乐长,他最出名的三部交响乐“早晨”“中午”和“夜”极有可能是海顿在艾什泰哈齐家族所作的第一批原创作品。1766年,海顿被提拔为音乐总监,同时他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宗教音乐,《圣塞西利亚弥撒》是他为艾什泰哈齐家族写的第一部弥撒曲
1768年至1779年,他先后创作了歌剧《药商》《渔妇》《不贞受骗》以及木偶戏《菲利蒙和鲍西斯》等。1790年海顿受经纪人沙罗门之邀来到伦敦,期间他创作了6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一起被后人称作“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之后又创作了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1795年8月,海顿回到维也纳,创作了奥地利国歌并命名为《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1802年,海顿因年迈和健康恶化而退休。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
海顿是继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出歌剧等。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海顿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作品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从教堂到街头
海顿1732年出生于罗劳(Rohrau)村,位于奥匈帝国边境附近。他的父亲是一名造车匠。5/6岁左右他就展示出了歌唱天赋,引起了在海因堡的一位远亲的注意,后随之去了海因堡。在海因堡,海顿学习文化、教义问答、歌唱,以及能找到的所有管弦乐器的用法,甚至还掌握了定音鼓的演奏技巧。1740年,海顿被时任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队指挥选中,获得全额资助的合唱学徒资格,并来到哈布斯堡王朝首都最具声望的唱诗班学习。
17岁时海顿开始变声,失去了合唱团男童必须得高音,后被合唱团开除。大约1750年至1760年,他以教授羽管键琴和在当地乐团演奏为生,并成为了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和声乐教师尼古拉·波尔波的得力助手,同时获得了专业的作曲指导。
在此期间,他住在维也纳一栋公寓楼的一个小房间里,而他的邻居之一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和歌剧编剧(歌剧脚本作家),他把海顿介绍给了许多音乐界的知名人物。1756年,海顿受卡尔·约瑟夫·弗恩伯格男爵(Carl Jo-sef Frunberg)雇佣在他的私宅中创作音乐,他在这里创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1759年,海顿得到了创作歌剧的机会,他的第一部歌剧《狡猾的魔鬼》(Der kumme Teufel)在当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不幸失传。
宫廷生活
1759年,海顿在弗恩伯格男爵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在贵族莫尔金伯爵(Court Mor-zin)的宫廷中担任音乐总管的工作。在此,海顿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海顿第一次有了一支归自己指挥的管弦乐队,而他究竟是用小提琴还是羽管键琴来指挥已经无从考证。海顿为莫尔金家族创作了至少14部交响乐,以及协奏曲、嬉游曲(包括Hob.XIV:11)、管乐队组曲、弦乐三重奏,可能还有弦乐四重奏Op.2的一部分以及古钢琴奏鸣曲(包括Hob.XVI:6)。大概在1761年春天,伯爵解散了他的乐队,海顿再次失业。
同年,海顿被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王子聘任为宫廷副乐长。他的职责范围很大,包括根据亲王的需求,谱写世俗音乐、舞台音乐和器乐作品;教授声乐;招募和管理宫廷乐师等。他最出名的是三部交响乐——“早晨”“中午”和“夜”——极有可能是海顿在艾什泰哈齐家族所作的第一批原创作品。
1762年3月8日,保罗·安东去世,他的弟弟尼古拉斯继位。1765年,海顿开始制定自己作品的主题目录,该目录大约1777年之前一直保持定期更新,后就只是零星记录;同年,他创作了《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1766年,海顿被提拔为埃斯特哈齐宫的音乐总监。他负责指导宫廷里的所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宗教音乐。《塞莱西斯光荣弥撒》(亦称《圣塞西利亚弥撒》是他为艾什泰哈齐家族写的第一部弥撒曲
1767年2月,歌剧《爱唱歌的人》首次公演;1768年,歌剧《药商》在新开的艾斯特哈奇歌剧院上演。在完成宫廷职责之余,海顿亦获得准许为其他机构及团体创作大型声乐作品:1768年3月前后,《喝彩》问世,这部拉丁文的独幕节日康塔塔,就是为奥地利茨韦特尔的西多会修道院所作。1770年,海顿创作的歌剧《渔妇》首演。
1772年,乐队成员因无法回家而心存不满却又不敢开口抱怨,于是海顿创作了《升f小调第45号交响曲》向亲王传递乐师们的心情,该作又被称为《“告别”交响曲》。1773年,海顿创作了《不贞受骗》,这是他第一部完整的意大利喜歌剧,献给玛丽亚·安娜夫人(保罗·安东的遗孀)在7月26日的命名日;《不贞受骗》可能是他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歌剧,也是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同年9月,木偶戏《菲利蒙和鲍西斯》演出。
1775年,海顿精心打造的第一部清唱剧《托比亚返归》首演,同年8月《邂逅》首演。1777年至1779年,他先后创作了《月亮世界》《荒岛》等。1779年元旦,海顿从亲王那里得到一份新的续约合同,该合同允许海顿接受宫廷外的创作委托,并有权安排自己音乐作品的出版。1780年,海顿成为摩德纳爱乐协会(Modena Phil. Soc.)的成员,获得普鲁士王国哈里王子(1784)和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1787)授予的奖章。
1781年,海顿发表了6首弦乐四重奏Op.33,并宣告这是一批“全新的、另类的”作品。1784年,他与沃尔夫冈·莫扎特结识,两人惺惺相惜,因为海顿年长莫扎特24岁,又十分慈祥可亲,莫扎特一直称他为“海顿爸爸”。两人亦师亦友,莫扎特在音乐风格上深受“海顿爸爸”的影响。他还曾专门献给海顿一套弦乐四重奏,标题就是《海顿四重奏》;
1784年至1785年,海顿受法国巴黎共济会的音乐组织“奥林匹克敞廊音乐会协会”的委托,创作了6首“巴黎交响曲”(第82-87)。1785年1月,海顿去维也纳参加莫扎特献给他的四重奏演出;同年2月,海顿被吸收为维也纳共济会分会会员;同年,他还为加的斯大教堂创作“受难曲”《基督临终七言》(The 7 Last412 Haydn, Franz JosephWords of Christ)。
约1786年,海顿为约翰·托斯特创作了第88与第89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88号交响曲》被公认为他最优秀的交响曲之一。1788年,海顿受奥尼伯爵委约创作了第90号至第92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92号交响曲》又被称作《“牛津”交响曲》,这三首交响曲展现了海顿的配器才华,尤其是他对木管的运用。
凯旋伦敦
1790年,尼古劳斯·埃施特哈齐亲王去世,而他的继承人安东亲王(Prince Anton)无意继续保留一个昂贵的音乐机构。在此期间,海顿依然拿着埃施特哈齐家族的薪棒,但是手中既没有乐团,也没有什么事可做。而此时,音乐经纪人约翰·彼得·所罗门(Johann Peter Salomon)急于物色一名作品出名但未曾在公众面前露面的作曲家。
1791年,海顿受所罗门邀请参加了一系列伦敦的音乐会,他还受到国王接见,观看赛马,接受了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为音乐会作了6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一起被后人称作“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1792年,从英国回到维也纳时,海顿途经德国,遇见了时年22岁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海顿认为,以贝多芬的才华和个性,将来一定能写出颠覆时代的伟大作品。只不过年轻的贝多芬在作曲技法上还需要打磨。于是,海顿邀请贝多芬到维也纳跟他学习作曲,期间创作《降E大调第99号交响曲》。1794至1795年,海顿再次前往伦敦,并又写了6部交响曲,即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
返回宫廷
1795年8月,海顿回到维也纳,再也没有回到伦敦。返回维也纳后,他曾再次侍奉了新任的艾斯特哈齐亲王尼古拉斯二世(Prince Nikolaus II Esterhazy,1765-1833年)一段时间,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亲王重建其音乐机构。在此之后,海顿的主要工作是创作奥地利国歌,以应对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汹涌思潮。海顿并不理解法国大革命为欧洲带来的改变,他认为路易十六与其王后玛丽 · 安托瓦内特的死代表着世界上最美好和最坚固的事物的崩溃。
他将谱写的奥地利国歌命名为《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海顿晚期最著名、最宏大的作品是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该作耗费了海顿两年时间(1796-1798年),甫一问世就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被评价为维也纳清唱剧的精品。其影响之大、构思之深,连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受其影响。
晚年生活
海顿68岁时曾留下一份遗嘱,在遗嘱中为他的一位情人留下一份终身年薪。1802年,海顿由于年迈和健康恶化而退休。1803年,七十一岁的他还写了一部《D小调未完成弦乐四重奏》(作品103),写完了行板和小步舞曲两个乐章后,他感到精力不济,不能再写完这部四重奏,就用他的合唱曲《白发老人》的开头几小节作为结束。此时的他也收获了极多的荣誉和赞赏。《创世纪》让他入选了法兰西学院院士,并获得了一枚来自巴黎的金质奖章。
自此,海顿不断收到来自法兰西、俄罗斯瑞典维也纳等地的荣誉,随着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在家接受荣誉便成为他的日常事务。他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808年,为庆祝他的76岁生日,维也纳大学礼堂上演了《创世纪》,艾斯特哈奇亲王派他的马车搭载海顿前往,到场嘉宾包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海顿最后的遗嘱立于1809年。这时,他的二位兄弟约翰及米夏埃尔·马特和妹妹玛丽亚均已去世,他指定他妹妹的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1809年5月31日,他在维也纳去世。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海顿在有了稳定的收入后,萌生了成家立业的想法。泰蕾莎是海顿的学生,和海顿一样热爱音乐。两个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但泰蕾莎选择了进修道院,海顿选择了放手,并为泰蕾莎的入会仪式谱写了一首《C大调管风琴协奏曲》。海顿则与她的姐姐玛丽亚·安娜·凯勒结了婚。事实证明,这两人并不般配,这段婚姻没有带来孩子,且两人都通过婚外情寻求慰藉。直至玛丽亚在1800年去世。海顿在宫廷的生活期间,与年轻的意大利女中音卢伊吉亚·波泽利(Luigia Polzelli),在其丈夫的默许下私通。在伦敦期间,曾与寡妇丽贝卡·施勒特尔(Rebecca Schroter)有一段韵事。
亲友关系
家人
海顿的祖父托马斯是造车匠,因土耳其入侵维也纳逃离家乡;他的第六子马提亚斯,即海顿的父亲,子承父业也是一个造车匠,逃离家乡后定居在了罗劳村。马提亚斯·海顿曾做过地方秩序官,在当地颇有威望。1728年,他娶了曾在哈拉赫伯爵家帮厨的安娜·玛丽亚·考勒为妻。海顿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弟米夏埃尔(教名约翰·米夏埃尔)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作曲家,并和沃尔夫冈·莫扎特萨尔茨堡宫廷乐队共事过;小弟弟约翰·福音传播者在若干个唱诗班当过职业男高音。
学生
1792年,从英国回到维也纳时,海顿途经德国,遇见了时年22岁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海顿认为,以贝多芬的才华和个性,将来一定能写出颠覆时代的伟大作品。只不过年轻的贝多芬在作曲技法上还需要打磨。于是,海顿邀请贝多芬到维也纳跟他学习作曲,期间创作《降E大调第99号交响曲》。
亦师亦友
1784年,海顿与莫扎特结识,两人惺惺相惜,因为海顿年长自己24岁,又十分慈祥可亲,莫扎特一直称他为“海顿爸爸”。两人亦师亦友,沃尔夫冈·莫扎特在音乐风格上深受“海顿爸爸”的影响。他还曾专门献给海顿一套弦乐四重奏,标题就是《海顿四重奏》。
雇主
卡尔·约瑟夫·弗恩伯格男爵曾雇用海顿在他的私宅中创作音乐,海顿在这里创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后海顿曾被人推荐给莫尔金伯爵,在他的宫廷中担任音乐总管。在此,海顿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此外,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海顿亲王曾雇佣海顿做宫廷副乐长,海顿只需负责按需创作音乐、监督其他音乐家并组织排练,以及照管乐器。保罗亲王去世后,海顿先后服务尼古拉斯·埃斯特哈齐亲王、艾斯特哈齐亲王尼古拉斯二世。
交恶
约1786年,海顿为约翰·托斯特而作了第88与第89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88号交响曲》被公认为他最优秀的交响曲之一;但托斯特先生曾指责海顿将这两部交响曲出售给别人从而让他蒙受很大损失。
主要作品
海顿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出歌剧,以及众多协奏曲弥撒曲等。
器乐作品
交响乐
弦乐四重奏
协奏曲
声乐作品
歌剧
弥撒曲
清唱剧及康塔塔
创作特点
风格变化
海顿的作品因其特有的创作环境和创作经历展现其独有的个人风格、演变轨迹。如在1760-1770年,他的作品结构、技法等带有新旧音乐时代风格交织、试验、探索的特点,交响曲受同期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奏鸣曲式内部逻辑结构等方面尚未形成其风格和范式。
1770-1780年,他的作品风格受C.P.E.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影响,在和声处理、主题对比、复调对位、力度变化等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变。尤其是他这个时期作品的情感表现幅度明显增大,情感更深邃、复杂,交响曲《哀伤》(No.26,1768)、《悼念》(No.44,1771)、《告别》(No.45,1772)、《D大调交响曲》(No.62,1780)、《太阳四重奏》(Op.20,No.1-6,1772)等都有明显的体现。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海顿主要致力于歌剧创作方面,喜歌剧中的机敏和戏剧性也影响到他当时一些器乐作品。随着海顿国际性声誉的提高,90年代以后也形成了他创作的高峰。晚年,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维也纳,生活平静而孤独,并继续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服务。由于新亲王尼古拉二世对音乐不太关心,海顿有了更多的自由创作机会。
从1796年到1803年,他完成了六首弥撒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作品。在这两部宏伟的清唱剧中,他发展了这一宗教音乐体裁,并将它世俗化,在真正意义上对自己一生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
特点
器乐作品
交响乐
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交响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他确立了交响曲四乐章套曲的格局。海顿早期的几部交响曲仍采用三乐章,有些甚至还带有巴洛克教堂奏鸣曲的遗风。从第三交响曲起,开始采用四乐章的格式:快板—行板—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快板。其中,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常用慢引子,副部主题一般比较轻快,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
第二乐章是行板或慢板,着重于内心情感的描绘,与复杂的第一乐章形成较大的对比。带有农民舞蹈纯朴特质的小步舞曲,以一种比较轻松而短小的形式,与前面两个相对比较严肃的乐章形成对比。第四乐章是共板或急板的终曲乐章,常伴有喧闹的织体和海顿特有的机智,具有热情欢快的氛围。它一方面可以避免产生结构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达到收束全曲功能的效果。
受“狂飙突进运动”文学运动的影响,在其后交响曲创作中,海顿运用了少见的小调式。主题的对比变得更强烈,和声与对位的手法更大胆,情感表现、特别是慢乐章的表现力,预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征兆。在1785开始写作的6首《巴黎交响曲》以及随后的第88-92交响曲中,木管乐器更加独立、色彩更加丰富、乐曲更为辉煌,充分展示了他对这种体裁的驾驭能力和高超技巧。
90年代创作的《伦敦交响曲》,是由12首独立的交响曲构成的交响曲套曲。套曲运用活泼欢快的民间舞曲素材,加以朴实精致的复调性处理,规模更宏大,配器更辉煌,和声更大胆,旋律更优美,节奏更具张力,标志着海顿交响乐创作顶峰的到来。
纵观海顿的交响曲创作,朴实生动、风趣幽默的音乐语言,简单自然的和声,清澈的织体、工整均衡的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当时对音乐的审美趣味。特别是他在交响曲体裁结构、双管制管弦乐队编制的完善及确立,以短小动机作动力性展开手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为交响曲体裁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弦乐四重奏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共创作了八十余首以欢快、热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海顿对于这一体裁的贡献基本等同于他在交响曲达到的成就。他在创作中进行了类似对交响曲所作出的各种革新,确了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的结构,并采用节奏多、主题扩张、组织严密展开部,赋格的手法,特别是大提琴开始被作为一旋律和独奏乐器的使用,都为后来的一些大作曲家,特别是沃尔夫冈·莫扎特和贝芬的同类创作提供了参考。
海顿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也被称为“皇帝”四重,是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也是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之所被称为“皇帝”是因为其使用了他自己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兰茨皇》的旋律用于慢速的第二乐章,并且作为一首变奏曲的主题,这个旋律后来成为德国国歌。
在这部作品创作之前,公众室内乐音乐会已经开始出现,而海顿也许是意识到了室内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公众现象。所以在他的创作里,开始注意采用一种更为“公众化”的音乐语言。因此这部本来是献给少数贵族阶层的作品,同样也受到了平民大众的热烈欢迎。
声乐作品
海顿的歌剧常受忽视,上演较少。其中,宗教声乐作品以他在1796-1802年间为埃斯特哈齐公主创作的六首弥撒曲最为重要;而他晚年访英时,在聆听了亨德尔宏伟清唱剧演出之后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艺术价值足与其交响曲与四重奏相媲美。《创世纪》的歌词根据英国诗人、政论家米尔顿的《失乐园》和英语《旧约圣经》“创世纪”改编,完成于1797-1798年。
《四季》完成于1801年,歌词根据苏格兰诗人詹·汤姆森的同名长诗写成,四个部分类似歌剧的四幕,描绘了乡村中的春种秋收、四季景象和青年鲁加与汉娜的爱情。作品中对大自然各种声音的描摹十分生动,并显示出一种纯朴的幽默感。这两部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格奥尔格·亨德尔清唱剧的影响,但它并非是宗教信仰的简单表述,而是海顿借用传统清唱剧的体裁,抒发自己的个性化宗教体验,以及对世人生活的热爱。
艺术成就
海顿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许多协奏曲、各式的室内乐曲,为数甚多的合唱作品、23出歌剧、许多歌曲、四出神剧和无数首弥撒曲。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他晚年创作的12部作品,包括《伦敦交响曲》和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皇帝四重奏》等,代表了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海顿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海顿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他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奠定了基础。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
此外,他确立了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的标准结构。弦乐四重奏是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这四件弦乐器组合成了最和谐、完美的音色。他对于弦乐四重奏的贡献可不仅仅只在数量上,在长达近四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海顿不断的摸索、改进与创新,将这个音乐类型的架构与格式日益完备,也让后代的作曲家有了创作的标准。
人物影响
行业影响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作为一个古典主义乐派,海顿通过开创和发展奏鸣曲式,创造出了一种与“标题”音乐相对应的纯粹的音乐,并将奏鸣曲式用于钢琴作品。海顿创作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这对后来的沃尔夫冈·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和贝多芬通过创作钢琴奏鸣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奏鸣曲式,使奏鸣曲式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社会影响
海顿的音乐明快、乐观、幽默,充满了生气。他本人乐天安命,然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却从不懈怠。他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这些思想体现了启蒙主义的信念。海顿像是一个长者,他的交响曲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可是却充满着人生的乐趣与幽默感。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听众,他采用民间舞曲性的旋律,使交响曲有机会从贵族客厅走入民间。他是18世纪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现代社会的钢琴考级中,海顿的奏鸣曲是必考曲目,他的曲目很难、很长。以十级考级曲目中的《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既需要弹得快,又需要弹得匀,精密控制力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弹奏的手势手型,真可谓是难上加难。
后世纪念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是在指挥家亚当·菲舍尔的倡议下,于1987年举办国际海顿音乐节的同时组建的,它的成员来自于维也纳交响乐团和大匈牙利交响乐团。菲舍尔的愿望是将这两个国家最优秀的音乐家——还在铁幕坠落之前——聚在一起,共同演奏约瑟夫·海顿的作品。乐团由大约40位音乐家组成——多于海顿在埃斯泰尔哈吉宫廷乐队鼎盛时期。后乐团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大维也纳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和人民歌剧院以及布达佩斯国家歌剧交响乐队、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广播交响乐队。
海顿纪念堂
1820年海顿的遗体迁回埃森施塔特并葬于18世纪建造的贝尔格教堂(后改称为“海顿教堂”)的北塔楼下,而颅骨于1954年个回归于此。因此专门在贝尔格教堂旁建造了海顿纪念堂。现在海顿演奏过的管风琴和指挥首演的曲谱成为了公众参观的重点。
海顿厅
埃斯特哈泽宫殿是布尔艮兰州保存最完善的贵族建筑。它建于中世纪,在17-19世纪进行过2次大规模扩建。海顿曾被埃斯特哈泽家族聘请为宫廷乐师,服务了30年。宫殿里的大厅被称作海顿大厅。在大厅天花板彩绘的画面中有埃斯特哈希家族的族徽彩绘。现在有关于海顿的音乐节“国际海顿日”每年9月在“海顿厅”举行,每年大厅的演出有近百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到访。
海顿故居
在铁城海顿路21号,人们保留了海顿1766年至1778年的故居。简陋的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这座小小的展览馆让人回忆起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生活和创作。昔日的海顿故居现在已经成为海顿故居博物馆(HaydnHausMuseum)。
人物评价
海顿被称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在77年的人生中,他见证并推动了古典音乐从晚期巴洛克到古典盛期的转变。他中期与晚期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清唱剧等登上了当时音乐的制高点,并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海顿的《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奇迹交响曲》等作品至今深受听众喜爱。这些旋律中的幽默并不庸俗,也不造作,而是常常给人带来机智、美好的享受,并充分展现出人类的丰富情感。海顿为宫廷服务多年,可他的音乐并不僵化、不古板,他将宫廷所需要的音乐与个人的精神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协调与平衡感。这种平衡感在其后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时期是非常少见的。(人民融媒体 评)
海顿是一位各方面都良好的人,这一点也表现在他的音乐上——少有作曲家能像他一样,全然摆脱神经过敏的折磨(或许在这方面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安东·德沃夏克)。他的音乐总是散发出清新健康的气氛,或许沃尔夫冈·莫扎特的激越热情是海顿所缺乏,莫扎特的登峰造极之境也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整体而言,其音乐品质可与莫扎特并驾齐驱,甚或更崇高。自1780年起,海顿所写的每一部交响曲、四重奏、弥撒曲甚至神剧,莫不令人称,而成为必传的上佳作品,他创作之丰硕实在令人慑服。(央视网 评)
如果天赋和一个好人能够融于一体的话,那么海顿就是一例。他正好走到极限。这个极限把道德带给知识:他写了很多乐曲,都是没有”先例“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 评)
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并力图保持受人尊敬的地位,所以他被看作唯命是从、卑躬屈膝的人。海顿不像沃尔夫冈·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黑暗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德国作曲家瓦格纳 评)
海顿是一个伟大的乐队配器家,他是现代乐队配器之父。(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评)
如果全世界都懂音乐的话,海顿将是人类最大的造福者。(贝多芬的朋友F·海勒 评)
如果没有海顿,就没有沃尔夫冈·莫扎特,没有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 评)
人物轶事
海顿与屠夫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屠夫。一见面,屠夫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海顿慨然允诺。到了约定之日,他果真写成一首典雅的《C大调小步舞曲》屠夫千恩万谢地取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窗外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混杂声响,把海顿吓了一跳。
随后他才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奏乐。接着他仔细听了半天才终于恍然大悟:这正是自己前几天作的那支《C大调小步舞曲》。他赶紧跑到窗口向外张望,只见台阶上立着一头强健的OX,牛角上还挂有金色的彩带,喜笑颜开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后是满面春风的女儿女婿,一支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乐队正在起劲地吹吹打打。屠夫庄重地走上前来,恳切地说:“尊敬的大师,对一个屠夫来说,用健壮的牤牛来对优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谢忱是最好不过的了。”
为亨德尔哭泣
1791年,应英国之邀,海顿前往伦敦访问。在此期间,他出席了纪念已故大作曲家格奥尔格·亨德尔的音乐会。当大厅里回响起亨德尔的名作《哈里路亚》时,年近60岁的海顿激动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全场听众肃然起敬。
把恶作剧的顽皮幽默写进交响曲
《G大调第94号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又名《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这是一个慢板乐章,其中一个段落即将结束时,海顿安排所有乐器奏出一个极强的和弦。他想借此捉弄一下附庸风雅来看他的音乐会而实际上却一直在打瞌睡的贵族们。果然这部交响曲在伦敦上演时,这些贵族们听到慢乐章后昏昏沉沉打起瞌睡来,但乐队中突然响起的极强的和弦,犹如一声霹雳,令听众们大吃一惊。这部交响曲从此被称为《惊愕交响曲》。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从教堂到街头
宫廷生活
凯旋伦敦
返回宫廷
晚年生活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亲友关系
家人
学生
亦师亦友
雇主
交恶
主要作品
器乐作品
交响乐
弦乐四重奏
协奏曲
声乐作品
歌剧
弥撒曲
清唱剧及康塔塔
创作特点
风格变化
特点
器乐作品
交响乐
弦乐四重奏
声乐作品
艺术成就
人物影响
行业影响
社会影响
后世纪念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
海顿纪念堂
海顿厅
海顿故居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海顿与屠夫
为亨德尔哭泣
把恶作剧的顽皮幽默写进交响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