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雪(1610-1695),俗名李罗,是
清代成都昭觉寺的开山祖师,出生于四川内江苏家桥。六岁时入寺,得法名“通醉”,后师从
破山海明,师徒俩曾同游梁平蟠龙洞。破山见瀑布逾丈,色白如雪,为通醉取法号“丈雪”。第二年,丈雪辞别破山,芒鞋棕笠,往来川陕黔,传教余年。丈雪属临济宗一派,佛学重在人与灵魂的关系,有“领众开田”,与农结合的禅风,存“一粒一粟,取之耕耘”的本色。丈雪工书,善画山水,以佛学造诣和诗文书画名居一时榜首,为享誉世界的高僧。
内江圣水寺准备年内出版丈雪诗词文集,以他作为
内江市佛家文化的代表,当之无愧。
人物简介
丈雪(1610—1695), 俗姓李, 内江苏家桥人。6 岁入寺,得法名“通醉”。后师从
破山海明,师徒俩曾同游梁平蟠龙洞。破山见瀑布逾丈, 色白如雪, 乃为通醉取法号“丈雪”。第二年丈雪辞别破山, 芒鞋棕笠, 往来川陕黔, 传教廿余年。是昭觉寺的开山祖师。佛学重在人与灵魂的关系,丈雪属临济宗一派,有“领众开田”,与农结合的禅风,存“一粒一粟,取之耕耘”的本色。这是丈雪精神的高人之处。丈雪工书, 善画山水,以佛学造诣和诗文书画名居一时榜首,为享誉世界的高僧。我们可以在圣水寺的
观音殿外,瞻仰丈雪的神采。
内江圣水寺准备年内出版丈雪诗词文集,功德无量,值得期待,以他作为
内江市佛家文化的代表,当之无愧。
丈雪禅师者,号通醉,
清代成都昭觉寺方丈,破山法嗣,四川内江人,俗姓李,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月十五曰。父李梅,母姚氏。5岁时,即被父母送往江安古字山诸古寺,取法名“通醉”。自幼读三字经、四书五经、歌赋诗词,又临习书法。先时,家中颇优裕,自丈雪生后,逐年衰败,父母以耕织为业。丈雪衣食、纸笔之费,咸由居士易修吉施舍。13岁,读《
禅关策进》,16岁读《
法华经》,翌年受沙弥戒,尔后,读《
庄子》。22岁,首次游
峨眉山,时颇倾慕浙江天童山
密云圆悟大师(1566-1642年,破山之师)。23岁往西山白云洞,在鉴随和尚门下受具足戒。翌年返古字山,又明年,父亡。
生平经历
法兄灵筏印昌(内江吴氏子)从江南来,告知破山海明禅师荷密云圆悟衣钵入蜀,丈雪遂离
江安县,往川东梁平太平寺参破山。一日,侍破山游梁平白兔亭观瀑布,破山作偈一首“划断苍崖倒碧岑,纷纷珠玉对谁倾。拟将钵袋横拦住,只恐蟠龙丈雪冰。”其中尾藏“丈雪”二字,后为丈雪之法号。丈雪遂为破山印可(1)弟子,时年25岁。旋辞破山,单瓢只杖,顺江出门,往江南参禅坛名宿。先至金陵,转至县天童山参
密云圆悟大师,数承棒喝,颇得快活。32岁,辞
密云区往金陵,过陀林,参
雪峤圆信大师(1571-1647年,密云法兄)。翌年,密云卒。时丈雪“盛年锐气,眼高天下”。
吴越名僧虽多,而丈雪“厌闻泛滥之风,”唯笃信破山,遂买舟还蜀。东游8年后,在四川开县大宁寺再见破山(时破山在该寺说法)。破山问:“你从南方走一回,带了什么宝物来?”丈雪竖一拳。破山云:“别我七八年,一点气息也没有。”丈雪曰:“若有气息则不归了。”破山呵呵大笑。
甲申之变,
崇祯自缢,
张献忠据蜀,蜀地烽烟凹起。丈雪欲省视高堂老母,辞破山,破山以源流、拂子(2)付丈雪,并云:“此是从上(
密云圆悟)来底,非老僧杜撰。”因战火不息,丈雪“草衣木食,艰苦备尝,恒偕灵筏昌、
淡竹密(1609-1662年,内江姚氏于)宿场间树下而无定居,时人称为三大士”。
顺治三年,丈雪跋山涉水,离蜀赴黔,寓止桐梓杉台靘,亲*杵臼,躬耕为业,名其寺曰“雪居”。翌年母亡,终年八十,丈雪恨未能为母送终。来
桐梓县时,携有一俗侄(
李姓,24岁),遂为其落发,取法名,法号佛冤(1626年-?《昭觉丈雪醉禅师纪年录》)。丈雪40岁,应遵义府众居士请,住兴龙庵,并易庵名为“
禹门寺”。在禹门,自定丈雪法派辈字二十言:“通彻真常性,机圆
宇宙香,光辉今古用,一月印千江。”黔居8年,于顺治十一年春返蜀至梁干双桂堂。破山作行书扇面相赠,并命丈雪往天童扫密云塔。时明代残余势力与清军及诸抗清力量兵戈未息,
瞿塘关不通。丈雪乃走北路。越大
大巴山脉,直抵
汉中市,受诸官绅之清,不得已而住静明寺,汉中僧众始一睹丈雪棒喝风采。为避官绅久留,举弟子懒石觉聆(1616-1694年,重庆府忠州张氏子)主持静明,悄然离去。
丈雪一行行至
汝州市(今河南临汝),礼沼祖塔(
延沼法师,即匡沼,896-973年,临济义玄下第四世);复至汝州
首山,礼念祖塔(首山省念,926-993年,延昭弟子,第五世)。旋取道江南,抵鄞县天童山,扫密祖塔,时在
顺治十三年,47岁。复至
嘉兴市。时有
破山海明法兄木陈道忞大师(1596-1674年),住嘉兴三塔寺,因与破山、费隐(费隐通容,1593-1661年)二法弟有隙,即放言丈雪非是破山弟子,不是从梁平来,是假攀。丈雪疾至三塔,激言面驳木陈(3)。嘉兴士大夫慕丈雪之名,咸称“丈和尚
见谛明白,出语超迈,乃法门中千里驹也。”“可谓是宗门中旗鼓也。”在嘉兴第三年,一日,白法禅师偕诗人
钱谦益(1582-1664年)至东塔广福寺访丈雪,二人“携手深谈,不忍分袂,遂成莫逆。”是年,丈雪诗集《西还草》成。50岁,离
嘉兴市乘舟至金陵,复至九江,上
庐山,历遍群峰,并以擘大字书偈一首题三宝树;又有题五老峰、
三叠泉等偈.下庐山,上武昌,登晴川楼、
黄鹤楼,皆有留题。离武昌,溯汉水而上,抵
襄阳市;过
武当山,至
兴安府(今陕西安康)。兴安僧众及官绅坚留丈雪,不允,复至
汉中市。是时,文武官员、居士“舆盖盈门,请再主静明寺法席。”住静明两年,拽杖飘然而至保宁府(今
阆中古城),住草堂寺。时有西方
天主教传教士穆革我称“倚许方伯势,诸当道信其邪说,有图废释教之举”,丈雪愤而作《上许方伯、席文宗、王郡守辟天主灭佛教书》,力陈佛教之功德,历数诸祖之懿行,痛心写道:“吾亦何人……荷帽改作焦叶巾……做个村夫与谁争,穷达变通,物各有数,焚香稽首,拜谢
祖庭,脱却袈裟,出门去罢广诸当道见丈雪以“脱却袈裟”、“做个村夫”相激,乃“公议而止”天主教传教之事。丈雪遂辞保宁,至
成都市,住太平寺,当地官绅、居士每每去寺中问道不绝。一日,丈雪领僧众至昭觉寺旧址(4),决意恢复昭觉法门,时在
康熙二年,丈雪54岁。
其时,
康熙帝尚重用天和教传教士
汤若望(德国人,1591-1666年),世有淘汰僧尼之说,丈雪“闻玉林国师(5)密扎进京,欲保全大雄、报恩。师(丈雪)致书曰:‘既一国之宠,当此魔强法弱之际,正宜挺身利济,俾宁谧海内诸山,焉得只顾自己,岂称法门柱石哉!’”康熙三年,昭觉寺中兴,为
四川省一大名刹。
成都市诸官绅、居士致函梁平双桂堂
破山海明大师,请破山主持昭觉法席,破山以老病辞谢,未曾赴蓉,丈雪即为昭觉寺重建后开山祖师。五年初,破山病重,召丈雪回双桂,“尚存衣钵之余,可付丈雪醉修昭觉祖庭”(6)。丈雪即赴川东,方至
重庆市,破山卒音已至,乃星夜往梁平
双桂堂,丈雪“欲棺至昭觉建塔,(双桂)众皆力争,遂塔全身于本寺(双桂堂)万竹山之前”(7)。丈雪乃“负破山老人衣钵、爪发回昭觉,建塔于影堂之侧。”七年,至
什邡市县罗汉寺,礼马祖塔(
马祖道一,709-788年,
六祖慧能下第三世,什邡人)。八年,值破山“大祥忌”(圆寂三年之忌),丈雪以
花甲之躯再往梁平凭吊。事毕,至
重庆华岩寺访圣可德玉禅师(1628-1700年,营山王氏子,华岩寺开山祖师)。复至巴县慈云寺,寻顺祖塔(法顺,1076-1139年,宋代高僧,四川锦州文氏子)不得;复至简阳石经寺,扫琦祖塔(
楚山绍琦,1404-1473,明代高僧,四川崇庆雷氏子)。返
成都市,掩户于昭觉寺“佚老关”,命弟子赴
嘉兴市刻《破山禅师年谱》。十三年,64岁,命佛冤继席,为昭觉寺第二世。“
三藩之乱”爆发,
川西战火不断,丈雪避兵至
汉安。翌年返成都,弟子懒石觉聆重建
大圣慈寺,丈雪地作偈赠之。次年,与懒石等弟子游金堂云顶山三学院,是年重订《昭觉寺志》,并作序;又为《华岩圣可禅师语录》作序。十八年,战乱仍未息,丈雪再避兵于
江安县,住
般若寺,翌年返成都。二十年,72岁,退闲于昭觉寺“云半间”,召弟子竹浪彻生(1634-?)回昭觉寺主持佛法,又三年,由懒石继为方丈。是年夏,丈雪游峨眉山伏虎寺,作《峨眉歌》;闻七省大旱,作《告炎帝诗》。明年,因大慈寺重建工未竣,懒石归大慈。丈雪76岁,作不入城市之誓,此后不再入城廓,屏除人事,悠然自适。
84岁,命竹浪彻生赴嘉兴刊刻《锦江禅灯》,竹浪过
重庆市,请圣可作灯序,序有云:“得死心于先师(破山)者,唯昭觉丈法兄耳。吾兄荷法心殷,践履唯实,寿几九旬,应接十方龙象,精力犹剩。而能罗全蜀古今名缁宝匣廿有余年,名曰《锦江传灯》,……故(圣可)不及吾兄远甚……”翌年,命佛冤彻纲主持昭觉佛法。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丈雪86岁,时
四川省按察使赵良壁(字海岸)在成都创建
二仙庵(道观,在
青羊宫东侧),屡发肩舆请丈雪往观,丈雪辞之。赵遂请文武官员合至昭觉,再请丈雪,丈雪推辞不掉乃往。事毕回昭觉,乃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六日,唤佛冤至,云:“老僧四大不和,欲断世间法,汝继席祖庭,担子甚重,以调众之心为己任,揄扬法窟之纲维,即佛祖之心耶!”翌日,以衣盂物散众,夜半,索笔书偈日:“湟帝新岁,碓觜生花。虚空袭破,万壑生芽。老僧掷笔,谁者是他。”即唤澡浴,毕,大喝一声,奄然而逝。停留七日,火化于万松岭,得
舍利子无数,僧众建塔于昭觉寺之西隅百步许。
才华贡献
丈雪禅师,乃
临济第三十二世,天童下第二代,破山第一大弟子。博极群书,精于禅理,机锋迅捷,捧喝猛烈,而待人极为和易。尝谓:“凡学道之士,务在提撕本参为要”,“将从前知解一齐放下,便是起处”,所言皆是禅宗“即心即佛”之谓。一生著述宏富,凡作歌诗、颂偈、
法语、寺院碑记等,咸是禅门珠矶,俱载于《嘉兴藏续藏》中(《记年录》、《行实》亦载入)。其弟子甚众,继其法脉,
阐教于川、滇、黔、陕、鄂等省。有关丈雪之史料,又见于《五灯全书》、《
黔南会灯录》、《锦江禅灯》、《昭觉寺志》及有关县志。
丈雪善书法,尤擅长行草,亦能作擘窠大字。幼时书学
颜真卿,长而学草书,喜临急就章。所作行草,结体祥静,格力天纵。今
文殊院藏有丈雪手迹一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丈雪行草书五言诗立轴一件,诗“自来溪里住,家什逐年增。日煮三棵菜,时供一个僧。坐禅非所习,看话亦无能。只应随缘进,如何继祖灯。”落款署“八十四叟丈雪醉头陀手书,”下“丈雪氏”白文印、“通醉之印”朱文印、引章“双桂荣野”朱文印。虽为八四老人手书,然笔力苍劲,仍见纵逸有致。破山、丈雪、圣可师徒三人,皆以书法闻于禅坛,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