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锬,1935年生,男,
闽侯县人 现为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
个人履历
林其锬,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经济思想史研究、《
文心雕龙》及
刘勰研究、华人经济
文化研究三个领域均颇有建树。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刘子集校》、《敦煌遗书刘子残卷集录》、《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录》、《元至正本文心雕龙汇校》、《唐宋元文心雕龙集校合编》、《五缘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研究》、《秦汉经济思想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等等。1989年提出“
五缘文化”概念,是“五缘文化”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经过他和相关学者的不断努力,五缘文化理论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福建省由此提出了“五缘六求”的主张,这是林其锬的五缘文化理论具体应用的最主要表现!
林其锬,现年70岁,
闽侯县人。现居
上海市,任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曾任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经济思想史研究、《
文心雕龙》及刘研究、华人经济
文化研究三个领域均颇有建树。他还是著名的“
五缘文化论”的提出者,为政界和学界观照海外华人和海峡两岸文化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50年代
抗美援朝战争,学生‘参干’,我被保送进入了国防工业学校,读的是飞机制造专业。抗美援朝结束后,我们国家有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到飞机制造厂去从事技术工作,后来也有搞火箭、搞
导弹研究,但是我没走这条路。
上海市办了航空工业学校,我就开始涉足教育行业,因为工作需要,就转行当了教师。我从来都没想过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人生会实现了从航空领域到文学领域的过渡,可是生活就是在变化着。当上教师以后,我渐渐对文学起了兴趣,不久就进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仍是教书,后来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这个时候,我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研究方向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文革这场浩劫爆发了。”
“文革前夕,我才刚30出头,没什么成就,只不过跟着前辈们学习编点教材,文革开始我们的主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遭揪斗,我也不能幸免被抓去陪斗。这仅仅是导火索,因为我看不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那
极端左翼的东西,不甘寂寞写了一篇批驳文章,这样就捅了马蜂窝。”
“1966年11月,造反派批斗我,强迫我下跪,我不服气,坚决不跪,没想被一个穿着硬头皮鞋的红卫兵在身后猛然踹了一脚,导致4、5号腰椎错位,当即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当时造反派说我是装死,继续高喊口号,而好心的群众看到我真的不行了,一边喊‘发扬革命
人道主义’一边七手八脚把我送到医院。在医院做了腰椎正位,上了
石膏抬回家静卧,没料到,没过两个礼拜,他们又来批斗。这次创伤给我带来了10多年的痛苦,每到春夏之交,
上海市的气候比较潮湿,连咳嗽弯腰都会带来剧痛,每年都要卧床一到两次。”
“这场浩劫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灵魂的侵蚀人格的污辱更使我萌生过自杀的念头。当时造反派给我扣上的‘帽子’就是‘修正主义苗子’、‘顽固坚持刘邓路线’。他们还逼迫我四处张贴此画,不仅要贴到单位,还要贴到家门口,务必人尽皆知。当时有些调皮的小孩子觉得好玩,撕掉了贴在墙上的画,造反派立马砌词诬蔑说是我自己撕的,要我重新贴回去。类似这种精神摧残太多了,文革真的害了不少人!”
“虽然遭受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可是回头想想,其实人生路上的痛苦经历与精神挫折并不全是坏事,有时候它会促使人反思,让人进步。这10年来我看穿了自己,自觉性格不适合官场,所以十分果断地下定决心去搞学术研究。‘四人帮’被粉碎后,我曾经有机会当官,但我坚决不干,其中就有这个原因。”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不适合官场,而且一心想搞研究,大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受。这工作干了两年左右,到了后期,我因为对于图书确实是求知欲渴,每天的工作我都尽量往前挤,一星期至少抽出一天时间溜到图书馆去看书,毕竟这样做是‘名不正言不顺’,我决定请辞,但公司高层不同意,特别是公司的一把手坚决不肯放我走。不过不久后他高升了,这也给了我一个机会。领导今天调动,我明天就打起报告说要走了。本来我是从不踏进领导的门,但为了这次调动,我一个接一个登门拜访各位领导,请求他们高抬贵手放我走。”
“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门是走对了,小门又不对。我进去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到文学所,就是要搞文学研究,但当时社科院还没有文学所,领导就让我先去经济所担任刊物编辑。”
“后来文学所建立了,而经济所却不愿意放我走。就为了这事,我又和单位领导闹了一通矛盾。”
“我当时再三要求,说我不想再编刊物了。领导还以为我是在闹情绪,猜测我是因为觉得没受到重用所致,于是他们经过所务会议郑重其事的研究,决定提拔我当刊物主编,属正处级。当时领导找我谈话,宣布决定,他们原还以为我会高兴并说感谢组织之类的话,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我拒绝接受这个任命。因为这件事,领导有些不高兴,而我也落得‘难弄的人’的‘恶名’。”
“调动虽然没有成功,我只能在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干起了研究工作,但在这段时间里我认为还是有收获的。与
陈正炎教授合著的《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研究》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这本书在上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相继出版,
韩国将其作为‘
汉城大学校东洋
历史学讲义丛书’之一翻译了过去,反响不错;另外这个时期我还参与并完成了《秦汉经济思想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特别对
中原地区农家学派的研究还颇有心得”
“
改革开放后,侨乡因为引进海外资源率先发展起来。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人,政策变了,社会、经济一下子也跟着变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开放以后,这些海外资源要通过什么途径进来呢?再加上之前在研究经济思想史的过程中还研究过现代管理思想,我当时已经形成这样一个观念——西方的科学管理原理不能原封不动的在中国运用,在运用这些在其他地方带普遍性的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顾及已经根深蒂固的文化环境。然而,国门打开后,要使地方经济起变化,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桥梁来实现?在调查中开了很多座谈会,从大量历史资料和现实经验中加以抽象,最后我把它概括为‘五缘’,即‘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
五缘文化’就是这么来的。”
“80年代是一个政治风云多变的年代,一会儿反‘自由化’,一会儿反‘精神污染’,但‘五缘文化’理论的发展却很快。那次学术会议后,我的另一篇论文《五缘文化与未来的挑战》不久又获国务院侨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侨务工作论文评选’
二等奖。随后,‘五缘文化’在海内外被广为接受,发展非常快。《
新华文摘》转载,《
人民日报》搞了专版,
香港特别行政区《
大公报》、
加拿大《
大汉公报》、海内外百余家报刊纷纷报导、评论。199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所率先成立‘五缘文化与华人经济研究室’,聘任我做兼职研究室主任;1995年,
上海市又成立‘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1996年,
福建省成立全省性
五缘文化研究会,研究面一下子就扩大了。”
“这几年,
福建省与上海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出了《五缘文化论》、《五缘文化与改革开放》等七本书。福建一名教授还把‘五缘文化’运用于市场营销领域,写成《五缘文化与市场营销》一书。2003年,我和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会长吕良弼合作,把‘五缘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起来,主编出版了《五缘文化概论》。书籍出版后,各界反响还不错,现在网上有关‘五缘’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
福建省把‘五缘’‘六求’作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方针,
厦门市的‘钟宅湾’开发区也改名为‘
五缘湾’开发区,新落成的一座大桥也命名为‘
五缘大桥’了。”
“当时除了公家的课题研究以外,我还是忘不了自己的‘自留地’,因为一直都对《
文心雕龙》的研究念念不忘。我觉得自己最基础的还是在《文心雕龙》和《刘子》的研究上,特别是《刘子》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同我的夫人陈凤金
合作出版了一本《刘子集校》,考证了《刘子》这本书与《文心雕龙》是同一个作者,即梁代
刘勰。因为《刘子》一直都被认为是伪书,所以当他这本书出版后,在《
文心雕龙》学界引起一场全国性的争鸣。后来我们继续研究,先后又出版了《敦煌遗书刘子残卷辑校》、《敦煌遗书文心雕龙集校》以及
台湾省出版的《唐、宋、元\u003c
文心雕龙\u003e集校合编》等六种著述。”
“我不是谦虚,我们这一代人身处的环境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挫折,我就像被赶的羊群一样,身不由己,最精华的时间都给浪费掉了,所以我的研究很浅薄,不像有的教授一样专一,钻得很深。我总觉得,如果再多给我10年的时间,我就可能再多读点书,研究也能做得再深一点。”
“五缘文化理论”是林其锬在对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五缘”的基本内涵是:亲缘——宗族亲戚关系;地缘——乡党邻里关系;神缘——宗教信仰关系,业缘——同行、同学关系,物缘——以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五缘”文化是华人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也是形成世界华商经贸网络的社会基础。世界华商,“依靠网络支撑,依靠网络发展”,从事经济创业,积累华族财富,使华人资本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资本之一。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华人与祖国的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中光辉绚丽的一笔。
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林其锬依然笔耕不辍,阅读不止,他要把过去失去的宝贵时间追回来,把自己还没来得及研究的知识补回去。因为,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自己的研究自然不能停止。
出版文章
中国期刊上收录的部分林其锬的文章
1 清园叟论人与为人——缅怀
王元化先生 书城 2009/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魏晋玄学与
刘勰思想——兼论《
文心雕龙》与《刘子》的体用观 许昌学院学报 200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文心雕龙》文论资源与当代文艺学研究——兼谈
光未然《骈体语译文心雕龙》的启示 文学前沿 2008/0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道教与和谐世界 中国道教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略论
萧统为何钟爱
陶渊明 镇江高专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社团 开放潮 2001/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从《台湾的主张》解读
李登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文化·商帮·网络 东南学术 1998/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 国际市场 1998/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蔡襄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简评吴以宁点校本《蔡襄集》 东南学术 199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人才回流 科技导报 1997/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新加坡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的发展 当代青年研究 1996/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利利用海外华人“智力库”,构筑
上海市人才资源新结构 科技导报 1996/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纽带和桥梁——海外华人经济的国际化和网络化 国际市场 1996/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五缘”文化与世界华商经贸网络 经济纵横 199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海峡两岸道教信仰的共同特点及其历史渊源 社会科学 199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试论华人经济 科技导报 1995/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1-2002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19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6-1997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20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0-2001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21 《
文心雕龙》研究在海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社会科学 1994/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五缘”文化与世界华商
经济网络 东南学术 1994/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1994
新加坡市场预测 国际市场 199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东西方人天观比较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国际观察 199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道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追求和谐:人—社会—自然——东西方人天观比较与人类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世界科学 199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论文化认同与华人社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2/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海外华人
创业文化 学术月刊 1992/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
文心雕龙》唐宋元版本价值略说 文献 199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1 五卷本《刘子》和
日本古代学者的论述 文献 1989/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刘子》思想初探 文史哲 198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熔技术、管理、政策于一炉——简论中国古代农家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黄乃裳和他创办的《福报》 文献 198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适才”和“均任”是用人之道的主要内容——《刘子》用人思想初探 兰州学刊 198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刘子》人才管理思想初探 上海经济研究 198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刘子》“影宋抄本”辨正 文献 198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0-2001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39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9-2000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40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9-2000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41 从图书馆工作角度谈文献——
顾廷龙、
李希泌两先生的一次对话 文献 198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一种未被著录的\u003c刘子\u003e敦煌残卷附校记》勘误表 敦煌学辑刊 198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刘子》两钞本考索 文献 198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王禹偁的政治济经改革主张与文学改革实践 兰州学刊 1984/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一种未被著录的《刘子》
敦煌市残卷附校记 敦煌学辑刊 198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9-2000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47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9-2000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48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1999-2000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部分著作
厦大图书馆收藏的林其锬的部分著作
1.五缘文化概论 K203/216.2馆藏复本:2 主编林其锬, 吕良弼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2.敦煌遗书刘子残卷集校 B235.9/891.1 馆藏复本:3 (
南梁)刘 勰著 上海书店 19883.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 I206.2/808.26 馆藏复本:2 (南朝·梁)刘 勰著 上海书店 1991.104.中国古代
大同大学思想研究 D092/018 馆藏复本:4 陈正炎, 林其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5.刘子集校:附作者考辨 B235.9/808 馆藏复本:6 (南朝梁)
刘勰撰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