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珠穆朗玛峰(藏语:ཇོ་མོ་གླང་མ,英语:Mount Qomolangma),历史上称作“朱母朗马阿林”,“珠穆朗玛”在藏语中意为“第三神女”,尼泊尔语中意为“天空之神”,西方称之为“埃佛勒斯”。是喜马拉雅山脉脉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米(2020年测定数据)。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在中原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大约3800万年前开始,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喜马拉雅山在两大板块的挤压之下凸起,开始了地质学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随着两大板块持续挤压,处于中心地带的珠穆朗玛峰同时受到两方面的力量,加之地壳出现大规模的变动,在褶皱不断抬升中形成。珠峰的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0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北壁、东壁和西南壁三大陡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珠穆朗玛峰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等特点。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爱新觉罗·玄烨派出两名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踏勘地形,绘制山水图纸,首次用汉、满文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明确其位于中国境内,并载于清《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称“朱母朗马阿林”。这是关于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英国人咸丰二年(1852年)测量此峰并将其命名为“埃佛勒斯”还早135年。
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但未成功攀登高度为海拔6985米。随后不断有攀登者从中国尼泊尔境内尝试登顶,直到1953年,英国登山队队员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廓尔喀人)从尼泊尔境内首次成功登顶珠峰,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命名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派遣中国测量队员对珠穆朗玛峰及其附近边境地区进行勘测。测量队发现珠穆朗玛峰为中国的最高峰,并根据当地藏族人对它的称呼,正式命名为“朱母朗马阿林”,并且把载入清康熙帝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完成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中。这是关于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正式记载。
1721年,把《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用满文记载的“朱母朗马阿林”信息,改为汉字记录。朱母朗马是藏语的音译,阿林是满语,意为“山峰”。在西藏佛经里,“朱母”是女神,“朗马”有“第三”的意思,因珠穆朗玛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穆朗玛峰位居第三,故称“女神第三”或“第三女神”。“朱母朗马”也有“天地之母”“圣母之地”之意。珠穆朗玛峰的名称就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地图和文献中。在清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的地图上开始出现了“珠穆朗玛峰”字样,与今天的写法完全一致。
1852年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埃佛勒斯(Gorge Everest)带领测量人员在其殖民地印度平原上遥测,并测量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比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时间晚了130多年。印度并于1855年用前任局长埃佛勒斯的姓氏来命名珠峰。1952年5月8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联合发布通报,将“埃佛勒斯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1978年9月26日,在《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中,将珠穆朗玛峰英译为Mount Qomolangma。
位置地域
珠穆朗玛峰位于东经86.90°、北纬27.9°,地处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东段,在喜马拉雅山脉脉的中段。珠峰的北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雪线高度为5800-6000米。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雪线高度为5500-6100米。
在珠峰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海拔超过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多座,珠峰的南面3000米处有海拔8516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东南面有海拔8463米的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东南方向还有海拔8585米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北面3000米处有海拔7543米章子峰,西面有海拔7855米的努子峰
历史成因
距今约4000万年以前,当时的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区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从3800万年前开始,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海水逐渐退去,喜马拉雅山在两大板块的挤压之下凸起,开始了地质学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了矮小的丘陵。后来,两大板块持续挤压,处于中心地带的珠穆朗玛峰同时受到两方面的力量,加之地壳出现大规模的变动,褶皱不断抬升。距今2000多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又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山脉得以迅速提升,珠穆朗玛峰有了相当规模。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向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主要由结晶岩系构成。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奥陶纪的钙质岩系,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并有花岗石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后,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自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000米。
地理特征
气候
珠穆朗玛峰的气象条件恶劣,几乎每天都刮着七、八级的高空风,顶峰的风力常达10级以上。
珠穆朗玛峰地区由于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而引发的地表上热量、水分状况的重新分配。按照珠峰的气候带特点,将该地区划分为湿润、半湿润类型的南翼高山峡谷区和半干旱类型的北翼高原湖盆区。
喜马拉雅山区在南亚季风区北缘,其陡峭的地形、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珠峰地区的冬季和春季在受西风环流的影响下,主要以西风为主;6月高原感热作用加强,西风环流减弱,并且渐渐退出珠峰地区,使得东南风出现的频率加大,并占据优势;7月南支西风环流完全撤出珠峰地区,导致珠峰地区以南风为主。
南翼高山峡谷区
南翼高山峡谷区按照海拔区间可分为山地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寒温带、亚高山寒带、高山寒冻带、高山冰雪带等6个气候带。
山地亚热带
山地亚热带(海拔1600-2500米)气候温暖,全年平均气温超过10℃,最热月均气温在16-20℃,最冷月为5-10℃。这里冬季暖和,基本上不降雪,很少结冰。土壤中没有冻层。雨季期间因云量大,降水多,日照少。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对流雨、地形雨比较发达,印度洋湿润气候带来的水汽在此区域形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在2500-3000毫米左右。本区域的耕地较少,农作物有玉米、大麦稞麦等。
山地暖温带
山地暖温带(海拔2500-3100米),全年平均气温7-10℃,最热月均气温在14-16℃,最冷月为0-5℃。每年的11月-2月降雪,积雪可达30-100厘米,但融化快。本区域的降水量单位因所在谷地而不同,波曲谷地降水较多,年降水量约2000-2500毫米左右,吉隆河谷地年降水1000-1500毫米。本区域的耕地较多,气候比较温暖。该地区可以种植喜暖的蔬菜,苹果种植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
山地寒温带
山地寒温带(海拔3100-3900米,全年平均气温2-7℃,最热月均气温在10-14℃,最冷月为0-5℃。每年的10月-5月降雪,积雪一般可达60-80厘米,多时可达150-200厘米。该区域土壤中有冻层出现。本气候带处于最大降水带之上,降水量减少,年降水量约500-1500毫米左右。
亚高山寒带
亚高山寒带(海拔3900-4700米)气候寒冷,全年平均气温零下2—2℃,最热月均气温在6-10℃,最冷月为零下2-零下5℃。雨季为6-9月,年降水量在350-600毫米。全年除了6月中旬-8月中旬之外均降雪。最大积雪深度为17厘米,土壤中季节性冻层比较明显。
高山寒冻带
高山寒冻带(海拔4700-5500米)位于雪线以下,年平均气温零下2-零下6℃。最热月均气温在2-6℃,最冷月为零下10-零下16℃。年降水量约400-700毫米。这里生长着耐寒的矮小草甸植物,垫状植物和多种地衣
高山冰雪带
高山冰雪带在海拔5500米以上,终年冰雪。
北翼高原湖盆区
北翼高原湖盆区按照海拔区间可分为高原寒冷带、高山寒冻带、高山冰雪带等3个气候带。
高原寒冷带
高原寒冷带(海拔4000-5000米),包含北翼高原大部分宽谷盆地以及周围的山地。年平均气温零下3-零下4℃。最热月均气温在6-13℃,最冷月为零下5-零下16℃。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降水季节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年前的90-95%。
高山寒冻带
高山寒冻带(海拔5000-6000米),接近极高山区,年平均气温零下4-零下10℃。最热月均气温在0-6℃,最冷月为零下22-零下16℃。年降水量约300-600毫米,降水季节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年前的90%,由于气温低,降水多为雪或雨雪交加状态。
高山冰雪带
高山冰雪带海拔6000米以上,也是气候界线——雪线。年平均气温零下9-零下12℃。最热月均气温在零下2-1℃,最冷月为零下24-零下20℃。年降水量约600-700毫米。
地质
珠峰的岩层分成三组,由滑脱构造的低角度断层分开,每组沿断层向南彼此推挤。从珠峰峰顶到山脚,这三组依序是珠穆朗玛组、黄带层及北坳组。从北坳组上至珠穆朗玛峰组的沉积层,中、下部的韵律明显,上部沉积较为稳定。组成物质从下而上泥质、砂质逐渐减少、钙质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连续海侵层序。
珠穆朗玛组
珠峰顶部,在海拔8660米以上,全部由结晶灰岩组成,岩石为灰色或者浅灰色,也有少数的白色。
黄带层
黄带层在海拔8200米-8660米之间,主要以石英大理岩、钙质石英千枚岩、钙质千枚岩交互组成的条带状岩层。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绢云母等。
北坳组
北坳组是构成珠峰金字塔型的宽大下部,在海拔7600米-8200米的岩性,主要以含黑云母石英千枚岩、含绿泥石黑云母千枚岩为主,其中夹杂着黑云母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在7029-7600米的岩性,主要以黑云母石英片为主,夹含着黑云母钙质石英片岩、绿帘石石英片岩、薄层石英大理岩等;在海拔7209米以下至基岩和冰雪分界处,主要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
地形地貌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以高山湖盆、宽谷为基底,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缘、风沙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约为145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珠峰地区冰川分布集中,以大型山谷冰川为主,占整个珠峰地区总面积的32%。珠峰北坡河谷比较小,且受高原冷空气影响,冰川发育条件较南坡有利,北坡冰川面积大于南坡,北坡冰川平均面积比南坡大75%。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水文
珠峰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珠峰地区的湖泊以佩枯错为首,其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在珠峰地区发育着规模巨大的大陆性冰川,这些冰川是河流、湖泊的源泉。
绒布河发源于绒布冰川末端,流域总面积326平方千米,河谷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谷地外围相对高差较大。受高寒山区负温期长的影响,在春末夏初时,气温稳定升至0℃以上,高山冰雪开始消融。5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河道完全解冻,绒布冰川消融区的冰面消融强度增强,冰面径流形成。融水沿冰面河道下泄,经过若干冰面湖后,最后汇入绒布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绒布河在7、8月份径流量猛增,达到当年的最高值。进入9月份后,径流量缓慢降低,到10月冰面消融基本停止,河道开始结冰,只存在较小的基流。
冰川
珠穆朗玛峰附近每条冰川的平均面积为2.66平方公里。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山谷冰川共15条,占确实统计冰川条数的2.7%,但其面积达715.55平方公里,占全部冰川面积的49.1%(见图1)。最大的冰川是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长22.2公里,面积86.89平方公里,其次是卓奥友峰南坡的格重巴冰川,面积80.83平方公里,长23公里,第三是卓奥友北坡的加布拉冰川,面积76.09平方公里,长21公里。位于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道路上的东绒布冰川长度是14公里,面积为48.45平方公里。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孔布冰川,长18公里,面积39.24平方公里。大冰川多数发育于喜马拉雅主山脊的两侧,以高峰为中心,呈星状分布。数量很多的小冰川则沿着主山脊两侧次一级的分水岭,呈羽状分布。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冰斗和悬冰川,虽然它们的总面积只占有确实统计的冰川面积的7.9%,但条数上则占全部冰川条数的65.3%。
河流
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孕育了源于世界最高峰的河流——扎嘎曲。全长129公里,发源于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又称“绒布河”。扎嘎曲流经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曲当乡,在曲当乡参木达村汇入北坡达索普冰川的朋曲。随朋曲继续向南流入邻国尼泊尔后称为阿润河,最后汇入恒河
土壤
珠穆朗玛峰地区处于亚热带低纬度的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在巨大的山体屏障作用下,迎向暖湿气流的山地南侧发育着海洋性的自然带谱,山地北侧分布着大陆性的自然带谱,进而形成了复杂的土壤垂直带谱。珠穆朗玛峰地区土坡表层各土类中山地漂灰土含铜最低,铅在亚高山草甸土中含量较低。珠穆朗玛峰地区各类土壤中的锡和铅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土母质(母岩)中的锡、铅含量。这是成土过程中元素淋溶作用相对抗的同时同地发生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元素积累作用。
珠峰地区土壤分布以喜马拉雅山脉山为界南北差异极为显著。南侧山地森林土壤地带,北侧高原宽谷盆地区主要是亚高山草原土地带。土壤资源类型繁多,分布在南北山地上部的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草原土等。
生物
珠峰地区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南北两侧生物区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分界部分有显著的相互渗透的现象。
植物
珠峰地区有维管植物2348种,其中被子植物门2106种,棵子植物20多,蕨类植物222种,苔藓植物472中,地衣植物172种,真菌类136中,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水青树西藏延龄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天麻锡金海棠长叶云杉喜马拉雅长叶松等。
在珠峰地区的南侧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面貌,有铁树、纲毛木姜子、球花脚骨脆、喜马拉雅莲子蔗等等,在海拔更低的尼泊尔境内,则具有印度一马来亚植物区系的特征。
在珠峰地区的北侧的植物区系方面,代表性的种类有多种嵩草、锦鸡儿、几种黄芪、多种木香藤、葶、和倾卧水柏枝等。在北侧海拔约5000-6000米以上的高山环境中,有小嵩草、冰用薹草属等,还分布着有多种适应高山生态条件的双子叶植物纲,如多毛蚕缀、垫状资缀、毛点地梅垫状点地梅、垫状紫云英等。
动物
在珠峰地区的南侧动物区系方面,鸟类中有长尾山椒鸟绿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等;兽类中有熊猴、长尾叶猴、小熊猫等;昆虫中有甲蝇、黑艳甲、肖叶甲等等。
在珠峰地区的北侧的动物区系属于古北区,代表性的种类在鸟类中有雪鸡、漠百灵雪鹀普通朱雀等;兽类中有野驴、藏原羚、多种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等;昆虫中有夜娥、跳蜂、划蜡等。在北侧海拔约5,000-6,000米以上的高山环境中,生活着多种高山动物,鸟兽中有雪鸡、血雉、岩羊雪豹棕熊等。
人类活动
族群和文化
夏尔巴人
历史上的“夏尔巴人”,是从中国西藏迁徙到喜马拉雅山脉尼泊尔一侧的,他们大多数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尼泊尔的索卢、昆布。语言为夏尔巴语,使用藏文。史料记载,最早的夏尔巴人祖先,应该是被蒙古铁骑追赶的一支“西夏人”。夏尔巴人拥有特别好的高海拔行动能力,在西方登山家的培养、带动下,加入到登山运动中担任登山服务者的角色。1953年,希拉里与“夏尔巴”丹增诺盖一起首登珠峰。
科考勘探
珠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由于印度板块亚洲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显然珠峰高度的变化与全球变暖以及地壳的变化有关,了解珠峰的准确高度,可以预测珠峰高度变化对中国和整个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
1714年,中国清朝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珠峰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了初步的测量。
1852年,英国人的测量队采用大地测量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为8840米。这是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
1954年,印度测量局从珠峰的南坡测定高度,宣布为8847.6米。
1975年,中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行动下,测绘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测量,测定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并在珠峰设置3.5米的觇标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和登山家来到中国,在峰顶设立标,测出珠峰高度为8846.5米。
1999年,美国“千禧年珠峰测量”计划实施,探险队测量珠峰积雪覆盖的顶峰高度为8850米。
2005年,中国第二次测量珠峰高度,使用了传统方法和GPS卫星大地测量方法,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比迪娅·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交通运输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公路南大约100公里的边境线上。从日喀则市、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坐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市包车前往是最稳妥的。离开新定日之前前往大本营需要办理进山手续,进入范围的汽车需按车轮的数量缴交公路建设费。沿中尼公路走11公里,见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牌左转,从此就告别了柏油马路。
珠峰营地
珠穆朗玛峰北坡共设有6个登山营地,分别位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海拔5800米的中间营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海拔7900米二号营地、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在大本营、前进营地、1号营地、2号营地、突击营地均设有4至6人的接应组,备有救援设备和安全联络官,负责登山者的安全保障和紧急救援。
攀登记录
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达3401人次,遇难208人。在珠峰路上的“睡美人”、“绿靴子”,都是登山者用生命留下的“路标”,也是对后来攀登者的“警示牌”。
1921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克·哈瓦德巴里的带领下,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到达珠峰的北坳顶部,自己对外宣传攀登高度为海拔6985米,他们将一次攀登称作侦察登山活动。
1922年-1933年期间,英国的珠穆朗玛峰登山队进行了三次攀登珠峰活动,均走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这三次攀登活动均以失败告终。
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单独登山,不幸遇上风暴,冻死在东俄布冰川上。1935年-1938年期间,英国珠峰登山队进行了三次攀登活动均以失败告终。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加拿大人勒·甸曼开启了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他雇用当地人当搬运工,仍然走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但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失败而返。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都是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北坡路线。
1950年以后,中国西藏地区获得解放,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 此后的攀登珠峰,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950年-1952年,美国、英国、丹麦瑞士等国家组织登山队进行珠峰攀登,均宣布登顶失败。
1953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成功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新西兰人依·希拉里和尼泊尔人藤辛·诺尔盖。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956年5月23日,瑞士登山队从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达珠峰与其姊妹峰洛泽峰之间的山坳,然后沿东南山脊成功登顶。此次珠峰标高是8848米。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成功登上珠峰顶峰,登顶的三名中国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
1963年,美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采取从尼泊尔境内成功攀登珠峰顶峰,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支登山队。
随后在1965年-1973年间,印度登山队、日本登山队、意大利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成功攀登上珠峰峰顶。
1975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的带领下,由汉、藏、回、蒙古、朝鲜、土、鄂温克等七个兄弟民族的队员组成,共434人,其中运动员179人,包括女运动员36人,其余255人有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炊事及其他后勤人员,绝大部分成员来自工农兵。于5月27日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
2001年,美国人埃里克·韦恩迈耶成为首名登上珠峰的盲人。
2005年5月22日,中国登山测量队于成功登顶珠峰,并在峰顶启动峰顶深雷达探测仪,开始探测珠峰峰顶冰雪厚度。
2006年,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成为首名征服珠峰的双腿截肢者。
2008年5月8日,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会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站。
2014年05月,印度的13岁女童蒲尔娜登顶珠峰,创最年轻女性挑战者纪录。她从中国西藏开始攀爬。历经长达52天的艰难跋涉成功登顶。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大气候的变暖让珠峰区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象学者的研究表明,近40年来,珠峰地区的冰川正以平均每年10-15米的速度退缩。
2015年12月,在发布的《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中提到:近50年来珠峰地区持续变暖,珠峰地区冰川每年10-15米的速度退缩,冰湖面积扩张,河流径流增加等是珠峰地区水文对气候变暖的明显表象。
截止到2018年,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约8.4吨。
2019年起,尼泊尔军队开始对珠峰的山脉进行年度清理。据当局透露的数字,连续五年的清理,共收集了119吨垃圾、14具尸体和一些骨架。
2024年6月,受全球气温升高影响,珠峰积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垃圾和数百具遇难者遗体逐渐显露出来,珠峰地区的清理工作因此面临更大挑战。据保守估计,珠峰以及附近的山峰至少还有50吨垃圾和超过200具遗体。
环境保护
2018年12月5日,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从此以后旅游者不能到登山大本营看珠峰,只能到绒布寺。这也意味着人来人往的珠峰大本营热闹景象已成过去。
2018年起,为了保护珠峰地区的环境,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登山人数控制在300人左右。
2019年,由于担心过度拥挤和登山者在危险条件下排队登顶,尼泊尔军队开始对珠峰的山脉进行年度清理。
2020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开展春季登山垃圾清理活动,对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的登山垃圾进行全面清理。
2024年6月6日,尼泊尔军队表示2024年对珠峰地区的大清理已经持续了55天,从珠穆朗玛峰、努普兹山和洛兹山上清除了11吨垃圾、四具尸体和一具骨架。从2024年起,尼泊尔当局要求登山者佩戴追踪装置并带回自己的粪便,以减少军队进行年度清理时的难度,同时达到改善救援效率的目的。尼泊尔旅游部登山主管拉凯什·古隆称,尼泊尔政府未来计划成立一支护卫队来监测垃圾,并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环保。古隆还表示,尼泊尔政府还在考虑进行一些登山季改革,比如让登山者错开行程,以减少攀登过程中的拥堵。
风景名胜
自然风光
绒布冰川
绒布冰川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是珠峰地区最大最著名的复式山谷冰川。是由珠峰的北坡有东、西、中三条绒布冰川汇合而成。属亚大陆性冰川,长约18千米,冰川总面积152平方千米,冰川覆盖度46.6%。在海拔5500米-6200米之间,发育着众多的冰塔林,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冰川地质奇观,有美丽的冰塔林、冰井、冰隧道、冰洞、冰漏斗等。是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在5800米左右的冰川上,无数的天公造物,宛如古代城堡般的悬岩,层次分明。在冰塔林之间散布着冰湖和冰面河流。在冰塔林之间散布着无数形态。是世界上十大冰川之一。
绒布河
绒布河,又称扎嘎曲,发源于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全长129公里。流经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曲当乡,在曲当乡参木达村汇入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原野博康加勒冰川)的朋曲。之后,朋曲继续南流,入邻国尼泊尔后称为阿润河,最后汇入恒河。2022年6月2日公布的《2021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绒布河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生态环境良好。
人文景点
绒布寺
绒布寺的全称为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一所藏传佛教宁玛派僧尼混合寺院。1899年,由宁玛派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因地处于海拔5154米的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由新寺、旧寺组成,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千米处,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大师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在绒布寺可以观赏到珠峰的绒布冰川,是攀登者到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富有藏族特色的旅游圣地。
相关文化
影视剧
《珠峰清道夫》
《珠峰清道夫》(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于2018年04月20日在中国上映的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一支由20位登山专家组成的尼泊尔探险队出发前往圣母峰的——死亡地带,在海拔超过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进行清理工作。“死亡地带”是一片氧气极为稀薄、气温厚垫试恋极低而且地形险恶的区域。为了解决“死亡地带”的垃圾污染问题,这支登山队再次攀登到了最高峰,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旅程 。
《珠峰队长》
《珠峰队长》(Captain Qomolangmat)于2022年07月02日在中国上映的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一群奋斗在都市中8个普通人,带着各自的梦想和故事,在民间专业高山向导、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本片是中国首部沉浸式体验攀登珠峰全程的电影,也是华语电影史上“最高难度”的纪录片——创下在8470米以上最高海拔完成无人机起飞航拍的新纪录。
文学作品
《珠峰简史》
《珠峰简史》作者徐永清,亲历了2005年中国进行珠峰测绘的全过程。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由亲历珠峰复测全程的专业人员撰写、面向普通读者、全面介绍珠峰的读物,作者依托专业的知识背景,运用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法,呈现了一个自然的珠峰和人文的珠峰。如地理地貌、地质演化、史迹遗存、宗教寺庙,还有珠峰的生物植被气候类型气象、史诗传说、族群人种,以及珠峰的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等。
相关争议
珠峰堵车
2019年5月22日,当天登顶珠穆朗玛峰在200人以上,导致珠峰出现了大规模拥堵。很多登山者要在海拔8000米左右的地方排几小时的长队。此外,绝大多数人在没有额外氧气供给的情况下,登顶后只能坚持几分钟的时间,但由于拥挤下山的时间推迟,加上等候时间过长、体力消耗太大等因素,不少人将生命留在了珠峰。
重要事件
1715年,珠穆朗玛峰被第一次正式命名,并于1718年记载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中,这也是珠峰的最早记载。清爱新觉罗·玄烨五十四年派遣中国测量队员对珠穆朗玛峰及其附近边境地区进行勘测。测量队发现珠穆朗玛峰为中国的最高峰,并根据当地藏族人对它的称呼,正式命名为“朱母朗马阿林”。
1852年,英国人的测量队采用大地测量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为8840米。这是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
1921年,人类的首次珠穆朗玛峰的登山活动。英国登山队在队长克·哈瓦德巴里的带领下,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到达珠峰的北坳顶部,自己对外宣传攀登高度为海拔6985米。
2014年4月18日,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一条登山线路上发生重大雪崩事故,造成15人死亡。死亡和失踪的都是尼泊尔夏尔巴人,雪崩发生在早晨6时,地点在海拔约6096米高度。尼泊尔登山协会主席昂·策林说,这是人类攀登珠峰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2015年3月,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当地政府就珠峰环保问题推出新举措,向登山者收取相应保证金,要求他们必须带一定重量的垃圾下山,一旦没有达到相应要求,保证金将被没收等措施。并计划向登山者收取每人100美元至200美元的环保费用,用于对大本营和前进营地周边垃圾进行了专门处理。
2017年12月28日,尼泊尔政府修改登山管理办法,禁止单人登山者、双腿截肢登山者以及失明登山者挑战攀登珠穆朗玛峰。英国广播公司则报道,如果双腿截肢、失明者持有效医学证明,仍然可以获准攀登珠峰。
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比迪娅·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2023年4月27日,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尼泊尔已经签发463张从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许可证,为历年来最多(该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4月27日)。2023年5月29日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春季,将有6位热爱极限运动的中国青年计划了“飞越珠峰”项目。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1日7时许,在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的希拉里台阶路段(位于尼泊尔境内珠峰南坡)发生了一起严重事件。该路段出现拥堵,且一处长约 1 米、宽约 0.5 米的路段塌陷,致使 5 人坠崖,其中 2 人不幸身亡,另外 3 人则自行爬上悬崖得以生还。据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消息,经确认,遇难者为一名英国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向导,他们是 8K 公司的成员。
参考资料
珠穆朗玛峰的命名及英译.中国知网.2024-05-06
珠峰曾经沧海100万年.中国知网.2023-06-18
攀登珠峰的历史.新浪体育.2023-06-18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中国知网.2023-06-18
珠穆朗玛峰.西藏在线.2023-06-18
珠穆朗玛峰概况:地理篇.中国科学院.2023-06-18
夏尔巴人源流探索.中国知网.2023-06-18
珠穆朗玛峰为何要不断测量.中国知网.2023-06-18
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人民日报.2023-06-18
珠穆朗玛峰.中国人大网.2023-06-18
向珠峰进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23-06-18
珠峰小百科.中国知网.2023-06-18
新华社: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联想搜狐奥运频道.2023-06-18
珠峰的环保难题.新民周刊.2023-06-18
#全球变暖致珠峰200多具遗体显露#.环球时报-新浪微博.2024-06-28
绒布寺.西藏在线.2023-06-18
珠峰清道夫.猫眼电影.2023-06-18
珠峰队长.猫眼电影.2023-06-18
目录
概述
命名
位置地域
历史成因
地理特征
气候
南翼高山峡谷区
山地亚热带
山地暖温带
山地寒温带
亚高山寒带
高山寒冻带
高山冰雪带
北翼高原湖盆区
高原寒冷带
高山寒冻带
高山冰雪带
地质
珠穆朗玛组
黄带层
北坳组
地形地貌
水文
冰川
河流
土壤
生物
植物
动物
人类活动
族群和文化
夏尔巴人
科考勘探
交通运输
珠峰营地
攀登记录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自然风光
绒布冰川
绒布河
人文景点
绒布寺
相关文化
影视剧
《珠峰清道夫》
《珠峰队长》
文学作品
《珠峰简史》
相关争议
珠峰堵车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