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简称《聊斋》,初稿名《全本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爱新觉罗·玄烨年间已有流传,与《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创作于清朝,全书共收录小说近五百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收录491篇,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收录494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初刻,其后200年间,所刊版本很多。《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深远,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很大影响。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英、德等六十几种外文译本。它已被写进一些国家的百科全书,从而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了根据该小说原本改编的影视剧,约有70多个版本。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蒲松龄生于明末,成长生活于清代,是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清军的烧杀掳掠、农民起义军的南征北战和连年的水旱灾荒,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凋敝,田园荒芜,白骨蔽野,遍地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蒲松龄深刻体会到了封建统治压迫人民的罪行,他内心有所不平,这种不平在《聊斋志异》许多篇目如《促织》《红玉》中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明中叶以后萌发的民主启蒙思想依然向前发展。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唐甄等人继续批判宋明理学,思想上闪现出更多的民主性光芒。这种民主思潮也影响到了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那些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婚姻的男女,他们身上就有这种民主思想的闪光。
个人经历
除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外,蒲松龄屡试不第的科考生涯也对他创作《聊斋志异》有所影响。蒲松龄早年便有才名,但在乡试中却屡试不中,长期以塾师、幕友为业,一生抑郁不得志。一方面,在绅之家坐馆时丰富的藏书资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他虽然位卑家贫,长期受生活困苦和科举失意的折磨,却仍以读书人的身份成为当地名流的座上客。他游走在这两种社会身份之间,因此他所创作的《聊斋志异》也是摇摆于文人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创作过程
蒲松龄自幼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创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大半生陆续写作出来的。
内容情节
题材内容分类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书中描写了天上人间、域内海外的各种奇异现象,鸟兽虫鱼、草木竹石的荒怪变幻,民俗风习、自然灾害的趣闻琐谈。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除了这五大类题材之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单纯志怪,而没有什么深刻主题思想的篇目,如《耳中人》《喷水》等。
名篇情节梗概
促织
《促织》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明朝宣德年间,由于皇帝爱斗促织,于是官府把上交促织作为任务摊派下去。主人公成名因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责杖。成名的妻子向巫婆求教,一家人历尽艰辛才捕得一头促织,却不幸被儿子弄死,儿子也因害怕投井自杀,死后变为一头促织。这头促织以善斗获得皇帝喜爱,抚臣、县令以及献虫的成名因此得奖赏。
聂小倩
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于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示,前来谋害,却被宁采臣正气打动,助他转危为安,并在宁采臣帮助下逃脱魔爪。后来到宁家,尽心照顾宁母和久病的宁妻,宁妻病逝后,聂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指点他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为他生得二子。
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典型篇章,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文章讲的是书生王子服在元宵灯会偶遇佳人,一见倾心,相思成疾。后来发现佳人竟是自己的姨妹,叫婴宁。婴宁本为狐女且随鬼母长大,并不知晓人间的礼数,憨纯无比,她性格的突出特点便是爱笑,且并不讲究笑不露齿,常常开怀大笑。但随王子服归家之后,婴宁的美色迎来了西邻之子的觊觎,婴宁恶作剧般设局害死了西邻之子,但也因此引起了官司受到婆母训斥,婴宁的笑容因此消失,由时时在笑变为“矢不复笑”。
叶生
《叶生》一篇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以及扼杀人才的罪恶。《叶生》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叶生遇到了一位知己丁乘鹤,丁乘鹤本是个县令,解任后召叶生前来,要带他一起“入都”,不巧叶生病了,丁乘鹤就等他病好和他一同走。之后叶生成为丁乘鹤儿子的老师,尽心教导丁子,后来丁子凭借文章中了举人、进士,叶生也中了举人。后来叶生回家省亲,发现家中荒凉破败,这才从妻子口中得知自己早在上次生病时已经死了,跟随丁乘鹤入都的其实是叶生的魂体,他教导丁子的文章其实也是自己生前所作,同样的文章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席方平
席方平》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而且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位富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人物——席方平。文章讲的是平民百姓席方平的父亲“性憨拙”,因与乡中姓羊的财主有仇,羊财主死后,又贿赂阴间的官吏把他打得全身赤肿而死。席方平便决心入地狱代父伸冤。席方平先后向城隍郡司阎王爷伸冤,可他们全都收受了贿赂反而把他毒打一顿。经过一番曲折,他告上天庭,二郎神给了他一个公道。
画皮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带有道德训诫色彩的篇章。文章讲述了太原士子王生在街头偶遇美女,贪恋她的美色,将她带回家里与自己同居,并答应了美女请求他帮忙隐瞒自己的要求。一日,王生在外遇到一位道士,在道士问他是否接触邪魔时矢口否认,认为道士想要骗钱,可内心却还是有所怀疑。回到家后在窗外偷偷观察,却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在桌子上画人皮,吓得转身逃跑找到道士救命。道士虽然给了他一个拂尘镇邪,但厉鬼还是毁了拂尘,杀了王生。王生的妻子带着王生的弟弟找到道士,道士虽然制服了厉鬼,却无法让王生复活,于是让王生妻子去寻找一位乞丐。结果乞丐往王生妻子嘴里吐了一口粘痰,她忍受侮辱和羞愤,回到家里扶尸大哭,突觉恶心,肚里翻滚,一声大叫吐出一颗活蹦乱跳的人心,正好落入王生肚子中,王生也因此复活。
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讲的是一个年轻慕道的王姓书生,在崂山遇到了一位仙人,他想要拜师学道,却又受不了山中艰苦的劳动生活,终于半途而废。临行前,他请求老师教给他穿墙之术,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法术不能乱用,否则就不灵了。他回到家后,却马上向妻子吹嘘自己的本领。妻子不相信,他就当场试验,结果一头撞在墙上,额头鼓起了一个大包。
人物角色
红玉
《红玉》篇中女主人公。红玉是一位外表与内心同样美丽的狐女形象。她不仅有美丽的容貌,袅娜的姿态,还拥有着过人的才智与勤劳善良的美德。红玉性格虽然还未完全脱离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对于爱情的追求是热烈而大胆的。当她的爱情受到阻碍时,她又资助贫寒的冯生娶妻生子,表现出无私的胸怀;在冯家遭受祸变时,她又为之抚养孤儿;当冯生出狱对人生心灰意冷时,她又来到冯家,给冯生极大的精神安慰。在红玉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多种传统美德。
聂小倩
聂小倩是一个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纵览其生平,她都表现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形象是现实生活中不幸沦为烟花而又向往过上常人生活的受害妇女的化身。由于“向善”的心力,她的生命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先为娼魅,二为佣姑,三为人妻。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中,聂小倩跳出了专以害人为生的火炕,挣脱了恶势力的控制,走向了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人间正道,最终由害人之鬼变成活人之妻,从鬼到仙,脱胎换骨。
叶生
《叶生》篇中男主人公。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他生活贫困,连灯火钱也需要别人“谷恤”,却至死不渝地追求功名。他因屡试不中,最后抑郁而死,可是他的心中始终牵念于此,竟忘记了自己是已死之人,化作魂体留在世上。叶生用自己的才学帮助了丁乘鹤的儿子中举,自己也“竟领乡荐”,借以解开了自己的科举情结。叶生是一名典型的儒生形象,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仍然坚持不懈,苦读不辍。可以说他对于科举考试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即使献出生命也仍然痴痴追寻着。然而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待遇让读者看到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在于考官滥收贿赂,让有才之人怀才不遇。
席方平
席方平》篇中男主人公。席方平是一个顽强、刚烈、勇于反抗势力的孝子,在重重压迫中,他毫不退缩,表现了抗争到底的不屈意志。席方平为了替父亲伸冤,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不肯罢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种种毒刑仍不屈服,直至见到杨戬替父亲昭雪为止。席方平的父亲所受到的冤屈以及席方平在上告过程中所受的种种苦难,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残害无辜的恶行。席方平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于压迫者的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被压迫人民敢于斗争的可贵品质。
乔女
乔女》篇中女主人公。乔女是一位外貌丑而心灵美的女性。她形体丑陋但心灵善良,老而贫的丈夫死后,拒绝了孟生的求婚,她认为自己身残貌丑,只有品德值得自信,所以不能在丈夫死后再嫁。虽然她没有美貌,身体也有残疾,不过她不以为耻,因为她自信有别人比不上的德行。当孟生暴卒后,她前往哭吊,看到孟家遭到侵凌,她又挺身而出,护理家业,抚育幼子,堪称女中丈夫。
在乔女身上不仅集中有中国古代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勤劳、善良、坚韧、淳朴、清廉的传统美德,而且有敢于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同情弱小者,同邪恶的社会势力进行抗争的优秀品质和反抗精神。
侠女
《侠女》篇中女主人公。她踪迹神秘,隐名埋姓,“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她父亲被诬陷致死,而当权者官官相护,沉冤得不到昭雪,迫使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报仇。另外因年老多病的母亲在世,所以她必须等待。在老母去世没有牵挂后,就马上千里寻迹,手刃仇敌。她因为同情顾生家贫母老,无力延娶,感念顾生母子的恩德,遂以身相许,为顾家育有一子以延一线香火,“功”成之后即飘然而去,不知所往。
侠女有恩必酬,有仇必报,不受世俗观念传统礼法的束缚,敢做敢为。在那个封建礼教禁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就像是顾家媳妇一样。尤其是她为了报答顾生母子的恩德,为顾生生子的异行,在当时看来是十分离经叛道的。她是一位突破传统名分观念,自己为幸福做主的女性。
主题思想
抨击封建统治
对于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猛烈抨击,是《耳中人》作者创作思想的一个方面,如《红玉》中,宋御史横行乡里,强抢民女,逼得冯家家破人亡;《石清虚》中,官员为得到一块石头,竟将平民诬陷入狱;《梅女》中的典吏私自收受贿赂,为小偷开脱等等,表现了作者对于贪官污吏的痛恨。另一方面则是对开明政治和清官们的向往和追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一些清官廉吏,如《胭脂》中的施闰章、《一员官》中的吴公、《折狱》中的县令费祉等,这些清官形象是当时人民的一种精神期待,期待有人能对不平世界和腐败吏治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判。
思考爱情婚姻
《聊斋志异》中爱情题材小说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描写男女主人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作者对于情爱关系的思考,富有浓郁的诗意色彩。如《婴宁》《瑞云》《寄生》《阿绣》等,主人公都将爱情置于生死之上,是追求自由与真爱的典型形象。其二是借助爱情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对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阻碍,表现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如《细侯》揭露了富商大贾对于青年幸福的破坏和妓女细侯的激烈反抗行动,《鸦头》中王生与鸦头决定私奔来反抗鸦头母亲的阻挠。其三则是借助爱情故事表现作者的婚恋进步思想,如《罗刹海市》中强调夫妻双方都要忠于对方,《阿霞》《云翠仙》等文中,那些好色忘义、喜新厌旧之人,作者都给予了强烈谴责。
批判科举制度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有着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对于科举制度做官一直抱有幻想和希望,这种心态在《聊斋志异》的许多篇目中都有所体现。如叶生(《叶生》)、宋生(《司文郎》)、于去恶(《于去恶》)等人都是才华出众的秀才形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执着于科举考试。另一方面,蒲松龄在小说中抨击了科场黑暗、考官收受贿赂、埋没人才等现实问题。如《考弊司》中的司主虚肚鬼王表面公正廉洁,却私下收受贿赂,这便是当时考官营私舞弊的真实写照;《辛十四娘》中颇具才华的冯生也因权势屈居于楚公子之后;《僧术》中考生名次的高低更是直接取决于金钱的多少。
歌颂人民反抗精神
在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贫苦人民是没有公道可言的,蒲松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复仇者、侠客的形象来为这个世道除暴安良。如《席方平》中的主人公席方平为父伸冤,在阴司层层上诉,受尽拷打也不改初衷,终于在二郎神的帮助下使冤案得以昭雪,冥王等也受到惩罚。蒲松龄不仅赞扬普通百姓的这种抗争精神,而且在书中塑造了许多侠士为他们伸张正义,如《红玉》中的虬髯客、《聂政》中的聂政之魂等。作者通过这些篇章,表现了对于恶势力的痛恨,颂扬了人民群众争取正义和幸福的反抗行为,表明了作者的反抗精神。
弘扬惩恶扬善风气
蒲松龄半生以塾师为业,因此他很关注家庭伦理和社会风气,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讥刺丑陋现象、颂扬美好的德行的故事。如《孝子》中事母至孝的周顺亭,割肉合药来医治母亲的顽疾;《水莽草》中的祝生即使做鬼也不忘奉养父母;《王六郎》中的王六郎溺水而死,却怀着仁爱之心,不忍残害母子二人换取自己转世的机会。与此同时,蒲松龄用犀利的笔锋对社会家庭中的伪孝、弃妇等失德现象加以讽刺,希望能够警醒世人,为社会树立一个道德楷模。
艺术特色
现实与浪漫结合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杰作。作者虽然谈鬼说狐,却最贴近现实生活。书中绝大部分篇章描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具有超越现实的虚幻性和奇异性,作者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将这些狐鬼精魅作为小说思想内蕴的载体,从而对现实中的种种世象和人物作了忠实的反映。但这些故事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蒲松龄根据他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将人民的悲惨遭遇,科举制的罪恶,统治者的残暴,在《聊斋志异》中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和细致的描绘。所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是《聊斋志异》的最大特色。
形态类型多样化
《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多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如《王桂庵》《西湖主》之类小说以情节曲折而取胜;《婴宁》倾力展现的却是婴宁的性格,其他的人物和环境,都是为了烘托她的性格而设置的,这篇似可称作性格小说。《绿衣女》没有故事性,结尾处一个小波折,只是要显示少女原是一个蜜蜂属精,似乎可称作散文式小说。许多篇幅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聊斋志异》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情节曲折而奇异
《聊斋志异》的情节具有两方面特色。其一是情节曲折离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如《西湖主》写陈弼教在洞庭湖落水,浮水登崖,闯人湖君禁苑、殿阁,本来便有“犯驾当死”之忧,又私窥公主,红巾题诗,到了行将被捉、必死无疑的地步,却陡地化险为夷,变凶为吉,做了湖君的乘龙快婿,极尽情节腾挪跌宕之能事,可以说情节的趣味性胜过了内容的意义。其二是情节具有神奇怪异色彩,这使《聊斋志异》充满了迷人的艺术魅力。《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媚、神鬼仙人,他们一般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范围或为仙界,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
描写诗化倾向
《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如《公孙九娘》有九娘洞房枕上吟诗两首,哭诉不幸的身世,凄婉动人,写出其内心苦情,是本篇的主题歌。除了小说叙事中引用了诗句、诗意,《聊斋志异》很多篇章不同程度带有诗的品格特征。如《白秋练》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始终以诗来串合。《聊斋志异》中优美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大多蕴含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涵。除了人物形象外,《聊斋志异》的叙事也吸取了诗含蓄蕴藉的特点,如《公孙九娘》的结尾,作者让九娘骨殖迁回故乡的愿望无法满足,九娘也因此怒而不见。这个不可解的疑问使得读者无法忘却九娘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些不幸的人们。篇终而意不尽,使读者回味。
语言雅洁明畅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文言文,吸收生活口语,将两者加以提炼融合。这种通俗性极强的叙述语言如“长舌妇”“胭脂虎”“一日夫妻百日恩”等,都是源于生活,饱含着人民的智慧和思想。其二是,无论来自书面的文言,还是来自口头的白话,经作者的选择提炼,都变成一种饱和着生活的血肉,饱和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的活的语言。如“鲸吞鱼,鱼食虾”这类民间谚语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生活的精辟总结,展现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具有民间智慧。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聊斋志异》青柯亭刊本一出,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问世,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畅销书,到《红楼梦》出来,这个势头也未减弱。影响更大的是它还引起不少作者竞相追随仿作,文言文小说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而这种写作潮的引领者是当时声名显赫的诗人袁枚和主修《四库全书》的学者纪昀
乾隆末年以来陆续问世的文言小说,大都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当时文人对《聊斋志异》有两种态度:一是顺随、仿效,偏重于记叙委曲,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袁枚的《子不语》也可以算做此类;一是抗衡,有纪的《阅微草堂笔记》、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亦名《笔记》)、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斋志异》之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国际影响
《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还冲破国界,走向了世界。从19世纪中叶起,《聊斋志异》就已经流传到国外,先后已有英、法、德、俄、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选译本、全译本,出现了六十几种外文译本,在日本尤为突出,全译本就先后有三种。这些译本中较为著名的是有1880年伦敦T·德拉律公司出版(英)翟理思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以及昭和30年(1955年)东京修道社出版(日)柴田天马日译文《定本聊斋志异》。明治时期,有些作者还仿效《聊斋志异》写作怪异故事。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改作《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最有名的一篇与《聊斋志异》中的《酒虫》同名。它已被写进一些国家的百科全书,从而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
衍生创作
戏曲改编
二十世纪以来,根据《聊斋志异》改编而来的戏曲不间断的编创和出演,形成了聊斋戏独特的风格,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川剧聊斋戏。在聊斋戏的三百多个剧目中,川剧占了三分之一左右,数量较多且独树一帜。川剧聊斋戏的发展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峰时期出现在《聊斋志异》第一个刻本青柯亭本出现到民国初年,这一时期由川剧剧作家冉樵子黄吉安创作改编的聊斋戏广受欢迎;第二个高峰时期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金霞配》《宦娘》《促织恨》等经典剧目;第三个高峰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代表剧目有《沧海明珠》《聂小倩》《瑞云》《狐女》等。
除了川剧聊斋戏之外,《京剧剧目经典》对京剧的聊斋戏有较全面的记载,其中收录了包括《田七郎》《姊妹易嫁》《西湖主》《花姑子》《聂小倩》等30本聊斋戏;同时蒲松龄的家乡山东省在解放后也有改编较为成功的聊斋戏,如五音戏的《翠霞》和吕剧的《姐妹易嫁》《婴翠》等。
影视改编
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了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编的影视剧,约有70多个版本。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根据《珊瑚》改编的《孝妇羹》是历史上最早的聊斋电影。1925年,由《聊斋·胭脂》篇改编、中国香港导演黎北海执导、黎民伟及林楚楚等人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此后到1947年,又有七家电影制片厂(公司)拍摄了八部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电影。
从20世纪中叶到80年代末,是《聊斋》影视改编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电影改编的代表作有中国香港导演李翰祥陆续拍摄的《倩女幽魂》《辛十四娘》《鬼狐外传》《鬼叫春‎》等。1969年香港导演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在197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电视剧改编的主要作品是1986版《聊斋》。90年代以后,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剧不断涌现,其中较为重要的有2003年由中国、新加坡等多地区合拍的40集古装魔幻爱情电视剧《倩女幽魂》,该剧根据《聊斋聂小倩》改编而成;2008年由陈嘉上执导,周迅陈坤甄子丹主演的《画皮》在中国广受好评,该剧由《聊志异·画皮》改编而成。
作品评价
清代诗人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王士祯说“姑妄言之”,是借苏轼被贬黄州府与人谈鬼怪之事,同情蒲松龄落拓不遇的境况;“秋坟鬼唱诗”则化用李贺的“秋坟鬼唱鲍家诗”,道出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苦衷。他身为朝中大臣不便直言,只好说“料应厌作人间语”。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郭沫若在参观蒲松龄故居时写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不仅对《聊斋志异》高度评价,也赞赏了蒲松龄敢于抨击现实的精神。
虽然好评不少,但由于是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一开始却并未受到大众的关注与欢迎。在一些正统学者看来,小说本就是落拓文人的消遣游戏之作,加之《聊斋志异》有较多的男欢女爱的描写,因此有些评论家批评其“格调不高”。现代学者傅庚生曾评价《聊斋志异》:“记鬼狐之事,不云‘留共寝处’,即云‘愿荐枕席’,其恶俗与此正同。”
版本研究
版本系统
《聊斋志异》的版本系统主要分为抄本系统和刻本系统两大类。目前学术界认为较重要的五种手抄本是: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黄炎熙选抄本和异史抄本。当时手抄本的传播范围虽然比较大,但是由于这种传播方式不易保存,且被传抄的机会不多,所以很快有了刻本的出现。其中乾隆三十一年冬(1766年)赵起杲刻印的《聊斋志异》一经出现,就风行天下,后世称此本为“青柯亭本”,这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刻本,它使得《聊斋志异》的传播范围扩大。除青柯亭本外,较为重要的刻本还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王金范刻本和李时宪刻本,但由于校勘不严等原因,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都不及青柯亭刻本。
版本类型
《聊斋志异》版本类型众多,除上述的抄本和刻本外,还包括了注释评论本、图咏本、补遗本、改编本、艺术本、翻译本等多种类型。《聊斋志异》的注评本中较为著名的是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年)吕湛恩注释本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明伦评本,这些注评本里集中了清人为蒲松龄作的评点和题辞、注释。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的《祥注聊斋志异图咏》石印本,使得《聊斋志异》以图画的方式进行传播。道光四年(1824年)出现了《聊斋志异》第一个补遗本,补充了青柯亭刻本未收录的篇章。除此之外,《聊斋志异》艺术本和翻译本也种类繁多。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影视改编.豆瓣.2023-06-09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经历
创作过程
内容情节
题材内容分类
名篇情节梗概
促织
聂小倩
婴宁
叶生
席方平
画皮
崂山道士
人物角色
红玉
聂小倩
叶生
席方平
乔女
侠女
主题思想
抨击封建统治
思考爱情婚姻
批判科举制度
歌颂人民反抗精神
弘扬惩恶扬善风气
艺术特色
现实与浪漫结合
形态类型多样化
情节曲折而奇异
描写诗化倾向
语言雅洁明畅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国际影响
衍生创作
戏曲改编
影视改编
作品评价
版本研究
版本系统
版本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