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别名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清远市市辖区。清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清远市最南端,毗邻广州
花都区区、
广州市从化区、
三水区、
佛冈县和
清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296.31平方千米,2022年全区常住总人口为112.94万人。
清城区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河流、滩地,全区山地丘陵与台地平原的面积各占一半,整个地势是东南部多丘陵,地势较高,西部较低平,清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小雨。清城区最早于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因境内有中宿峡,故取名为
中宿县,属
南海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平陈,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威正等5县,置清远县。清城区今天所辖行政区划为原清远县境域之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远县属
韶关市地区。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置清城、清郊(今清新区)两个县级
市辖区,此后,区内外行政区划先后进行过十多次较大调整。2020年1月1日,银盏林场移交
龙塘镇接管,是最近的一次变革。截至2020年底,清城区下辖凤城、东城、
洲心街道、
横荷街道4个街道和
源潭镇、龙塘、
石角镇、飞来峡4个镇,人民政府驻地清远市清城区东城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大楼。
清城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推动
清远鸡等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推动清远鸡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聚集发展。2022年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17.8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1.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6.23亿元。清城区是
广东省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配合推进“三铁工程”,积极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及粤北地区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对接,已经融入港珠澳
一小时经济圈。2023年上半年清城区GDP在
清远市各区县位列第一。
清城区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塑造出独有的人文风貌。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
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清城区在2023年荣获首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称号,有“广州后花园”之称。
地名由来
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因境内有中宿峡,故取名为
中宿县。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置清城、
清郊(今
清新区)两个县级
市辖区,因清城区辖境主要为清远老城,故得名清城区。
历史沿革
秦汉-南北朝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因境内有中宿峡,故取名为中宿县,属
南海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以
桂阳郡南部,立
始兴郡,中宿县改属始兴郡。
南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
始兴郡改称广兴郡齐
建元元年(479年)复为始兴郡,中宿县属之。
萧衍期间(502—549年),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等5县,隶于
衡州府。
南陈,清远郡属西衡州。
隋唐-明清
隋开皇十年(590年)平陈,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威正等5县,置
清远市、政宾县,同属南海郡。
唐武德六年(623年)废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属广州都督府辖。
五代十国南汉以及宋、元、明、清等朝,清远县均属
广州府(路)。
中华民国
1914年,清远县属粤海道尹(原名
广肇罗道);1928年,属西区善后委员公署;1932年,属中区绥靖委员公署;1936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远县属
韶关市地区。1983年7月,改隶
广州市。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
清远市,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置清城、
清郊(今
清新区)两个县级
市辖区;同年1月28日,省政府划定清城区管辖原清远县的清城、
大站镇、
洲心街道3个镇。此后,区内外行政区划先后进行过十多次较大调整。2020年1月1日,银盏林场移交龙塘镇接管。截至2020年底,清城区下辖
凤城市、东城、洲心、
横荷街道4个街道和
源潭镇、龙塘、
石角镇、
飞来峡4个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位置境清城区在
华南地区,位于北纬23°42′-23°27′、东经112°50′-113°22′之间,处在
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
清远市最南端,毗邻
花都区、
广州市从化区、
三水区、
佛冈县、
清新区,总面积1296.31平方千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边缘,属于“广州半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气候
清城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年平均降雨量2170.50毫米,
降水时间集中在4到6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688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夏季最热月气温为38.7度,冬季最冷月气温为0.6℃。清城区四季分明,春季(3-5月)气温逐渐回升,冷暖交替频繁,阴雨天多,日照少,空气湿度大,雨量递增快;夏季(6~8月)雨量足,降雨强度大但历时短,故以晴热天气为主,七、八月份为盛夏期,晴天多,气温高;秋季(9~11月)弱冷空气不断来临,气温在19℃~27℃之间,冷暖宜人,大气湿度减少,天高气爽,但雨量偏少,全季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3%左右,时有秋旱和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秋高气爽是当地秋季的气候特点;冬季(12~2月)干燥晴冷天为主,间有低温
霜冻,气温在12℃~15℃之间,本季雨量为160~170毫米,仅占全年雨量的7%,温暖少雨是清城区冬季气候的特点。
地质
清城区地质地貌受两组华厦系构造相挟,即西侧
吴川市—
四会市(
韶关市)断裂、东侧
广州市—
从化区断裂,均相距清城区最近位置20余千米,同时也处在东桂湘赣褶皱带的粤中拗褶束与湘粤拗褶束交接部位、粤桂隆起边缘,为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区域内
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复杂,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清城区
地层出露较齐全,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
泥盆纪、石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寒武系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由变质
砂岩、
片岩、
千枚岩、
板岩、
大理石、硅质岩等构成的浅海相类复理式沉积建造;泥盆—石炭系主要由
砾岩、砂岩、灰岩、
页岩及煤层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白垩系为一套陆相红色砾岩、砂岩、
粉砂岩、泥岩夹火山碎屑沉积。
地形地貌
清城区地处
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交接地带,兼有山区、丘陵与平原等地貌。
整个地势是东南部多丘陵,地势较高,西部较低平,北江在区内北部由东向西,在区内西部又由北向南流过,北江两岸有宽窄不一的滨河平原,形成西部以平原、低丘为主的地形。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河流、滩地,全区山地丘陵与台地平原的面积各占百分之五十。全区最高点为大帽山,海拔779米,最低处是石角虎山的莲塘,面积约为57333平方米,海拔4米。
水文水利
清城区内河流主要属于
珠江北江水系,主要有北江、大燕河、
潖江、高田河、文洞河、
迎咀河、笔架河、
银盏河、乐排河。截至2020年清城区共统计4宗大中型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宗为飞来峡水库,中型水库3宗分别为迎咀、银盏、花斗水库,全区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4269万立方米。
水文
北江
北江清城段起点为
飞来峡镇上坑村,终点位于
石角镇西沙洲,北江在区境内的过境河道长40.2千米,河流平均比降为0.14‰,总落差为305米,枯水期落差为7.2米,全年无结冰期,年平均过境客水量为422.5亿立方米(北江石角水文站),河面宽度:平均约1050米,其中清城段约1000米。
大燕河
大燕河属
北江的一级支流,又是北江重要的分洪道,进口位于江口上游约2.8千米的飞来峡镇银地村清远水利枢纽副坝,自东北往西南流经清城区
源潭镇、洲心街、
龙塘镇、横荷街、
石角镇,于石角镇烂柴洲汇入北江,河长约44千米,流域集水面积580平方千米,河床平均比降为0.14‰,全河段在清城区境内。
笔架河
笔架河位于北江右岸,发源于
清新区境的北楼顶南麓大坑尾,经榨油村、大沙河至田龙湾入滨江河。笔架河长19.4千米,平均比降13.2‰,集雨面积67.5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
水利
飞来峡水利枢纽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是
广东省省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船闸、发电厂房和变电站组成。工程以防洪为主,兼有
航运、发电、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工程。船泄洪闸设计洪水泄洪流量为21800立方米/秒 ,最大泄洪量为28700立方米/秒,目前为广东省泄洪量最大的泄洪建筑物。
土壤
清城区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形成多种土壤结合,主要的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碱性紫色土、冲积砂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拔300米—600米之间的丘陵山地,南部是北江冲积平原,是精耕细作、土地肥沃、高产稳产的水稻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清城区土地总计1296.31平方千米,耕地用地156.78平方千米,园地用地41.52平方千米,林地用地648.50平方千米,草地用地28.37平方千米,湿地用地6.76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用地206.97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39.13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2.52平方千米。
药材资源
清城区有9个
清远市特色中药材(民族药材)品种,分别是:玉竹、牛大力、五指毛桃、黄精、溪黄草、草珊瑚、铁皮石斛、岗梅、山苍子。在药用植物方面,清城区以芒萁等多种蕨类和银杏为主。
矿产资源
清城区位于清远市的最南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8种,核定矿区开采总面积为2.96平方千米,开采方式均为露天开采作业。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
钠长石、
正长石、
白陶土、瓷沙、矿、稀土、建筑用
花岗石、河沙,还有低品位
铁矿、偏硅酸矿泉水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
源潭镇、
飞来峡、石角镇等地,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的是陶瓷行业原料,仅源潭镇内的瓷沙、高岭土蕴藏量达3500万吨,可供开采50年以上(1970年中央一机部工程组勘探数据),钠长石储量有500吨(1975年武汉地质勘探局资料)。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清城区共有林地648.5平方千米。
壳斗科、
樟科、茶科、
金缕梅科等是清城区的主要建群树种。截至2019年,清城区共有林地648.5平方千米。202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4.4%。
水资源
浅层地下水丰富,北江、
源潭河、笔架河环绕城区而过。2020年,清城区地表水资源量为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亿立方米。清城区水资源总量18.29亿立方米,供水量地表水源约为30665万立方米,地下水源约为2710万立方米。2020 年清城区总供水量33356万立方米,从用水性质来看,农田灌溉用水16801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0.4%;林牧渔畜业用水2558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7%;工业用水465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13.9 %;城镇公共用水3495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居民生活用水5351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0%;生态环境用水502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清城区在2023年已消除黑臭水体监测,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清城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截至2020年,清城区植物种类达1500种以上,林地中共有
维管植物179科491属831种,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
楠木、香樟、以及药用植物银杏等,主要乡土树种有316种,
壳斗科、
樟科等是当地的主要建群树种。清城区主要树群为
松树、桉树等人工林群落和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主要常见乔木有
马尾松、速生桉等树种。次生天然阔叶林有壳斗科、
桑科等50余科。灌木有
野牡丹、
番石榴、山苍子等;
草本有铁
铁芒萁、鸭嘴草、白芒、芒、百花草和多种蕨类等。
动物
在清城区的森林和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着鸟、兽、两栖、爬行、
昆虫纲动物,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主要有
蟒蛇、
鳞甲目、
白鹇、
猫头鹰、
啄木鸟科、
白琵鹭等。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受到季风气候影响,清城区在夏季容易受到台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城区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出现雷雨大风天气,狂风夹着强降水,电闪雷鸣,有时伴随有冰雹。在1997、2006、2013、2020、2022年发生多次暴雨灾害,北江洪水均超过
警戒水位,大部分镇(街道)受灾严重。2022年5月北江流域发生超100年一遇洪峰的“
龙舟水”和台风“芭”强降雨,清城区北江、
源潭河遭遇历史以来最大洪水,连续发生3次编号洪水,启动3次水利防汛应急响应,在有效预防下,清城区城区未受浸泡。
地质灾害
清城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以微、小型为主,以土质边坡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雨季,主要分布于
源潭镇和
飞来峡镇,主要发育于20~100 m范围内的低山丘陵地貌区,多位于山区农村削坡建房、修(改)建公路等人类工程活动最为强烈的地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涉及崩塌、地面塌陷和滑坡、泥石流,经自然资源部门统计,2022年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34处,其中大型地质灾害点2处,中型地质灾害点21处,小型地质灾害点11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底,清城区下辖4个街道和4个镇,共有村(居)委会161个,人民政府驻清远市清城区东城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大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112.9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99人,出生率8.51‰;死亡人口5612人,死亡率4.97‰;自然增长人口39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1.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0.69万人,女性40.80万人。截至2021年末,全区人口密度为209人/平方千米。
民族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1094052人,占97.6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849人,占2.31%。2020年,清城区有少数民族34个,少数民族人口有7000多人,有
壮族、
瑶族、
苗族、
土家族、
侗族、
黎族、
回族、维吾尔族、
藏族等。
语言
清城区有粤语方言
清远市粤语、普通话、客家话和鹤话四种语言。清远白话是清城区的通用语言,其次是普通话、客家话以及属闽南潮州话的鹤话。客家话分布在
源潭镇、东城街道、
飞来峡镇、银盏林场、石角镇的少数自然村。鹤话在洲心街道、源潭镇和石角镇的部分自然村有零星分布。
宗教信仰
截至2016年12月,清远市有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等4个教别,有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等5个市属宗教团体。清城区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3处,分别是道教的龙塘北帝古庙,位于清城区
龙塘镇新庄三嘉村,道教的金芝观,位于清城区东城清高公路5公里处,以及佛教的兴复隆古寺,位于清城区东城江秀田螺村。
经济
综述
清城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推动
清远鸡等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推动清远鸡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聚集发展,促进清远鸡相关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清远鸡园区主导产业覆盖率72.5%,现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717.85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1.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6.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2:43.4:5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591元。2023年上半年GDP在
清远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一。
第一产业
清城区第一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农业和畜牧业,2022年全年完成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56.74亿元,增长9.1%,其中农业产值17.12亿元,牧业产值23.95亿元。
清城区南部凭借着优渥的北江冲击平原和丰富的雨热条件种植双季水稻,其乡镇地区曾经是
广东省和原来清远县的粮仓,时至今日,清城区第一产业在该区产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其农业产值17.12亿元,增长5.2%。清城区内有清远麻黄鸡、乌鬃鹅、马岗鹅、白鹅、
狮头鹅、木鹅等特色农产品。2022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6.52万吨,增长0.1%。其中
清远鸡成功入选2022年十大畜禽优异种质资源名单,全区清远鸡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2022年清远鸡出栏2173.4万羽,园区主导产业覆盖率72.5%,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清远鸡规模养殖场236家。
第二产业
清城区的
第二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重工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清城区形成了以电线电缆、建材陶瓷、制衣、电子、铝材、铜材、塑料制品等为支柱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
2022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16亿元,增长4.9%。其中,轻工业企业增加值76.73亿元,下降0.7%;重工业企业增加值245.44亿元,增长6.7%。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116.36亿元,增长15.9%。在2022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9%,清城区全区没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第三产业
清城区第三产业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服务业和国内外贸易。清城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围绕打造“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城市品牌,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推进北江生态经济带和广清接合片区文旅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21亿元,下降3.1%,利润总额12.15亿元,增长21.4%。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8.9%,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8.0%。在对外贸易上,清城区建立重点
外贸企业“一对一”挂点联系服务机制,及时掌握并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202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91.37亿元。2022年清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43亿元,增长0.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9.57亿元,增长4.6%;批发业企业零售额61.30亿元,增长14.8%。
社会事业
教育
清城区全区各类学校(不含市属、特殊学校,含公、民办学校、幼儿园,下同)共有342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小学66所,幼儿园221所,教学点15间。在校学生225995人,其中
高中在校学生1613人,初中在校学生50229人,小学在校学生122826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幼儿51327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04%。全区共有专任教师13401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399(不含高中)人,小学专任教师637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514人。在2021年9月7日,清城区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清远市清城区美林湖学校
清远市清城区美林湖学校位于省道S253线石角段100号,始建于2019年9月,是
石角镇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9.19亩,总建筑面积28776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风雨操场、图书馆、报告厅、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物理室、
化学室、生物室等常规功能室,配有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2020年,有一到九年级43个教学班,学生1792人,有教职员工.10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截至2021年,分别获“清城区文明校园”、“
清远市文明校园”称号,以及清城区教学质量检测
一等奖。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含民营机构及
村卫生室)682个,其中,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 29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村卫生室165个,门诊部及诊所474个,妇幼保健机构(包括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拥有医疗床位2640张,增长5.0%,其中卫生院床位370张。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5758人,增长4.0%,其中执业医师1620人,
执业助理医师687人,注册护士2411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5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57人。
清城区人民医院
清城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88年,位于清城区下基124号,是一家公立
二级甲等医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有在岗职工435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4人,占90.57%,高级职称54人,
中级职称122人。开设急症科、内一科、外科、
小儿科等17个临床科室,先后获得
清远市文明单位、清远市清城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文体
截至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县级以上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为67.60万册,其中纸制藏书为35.58万册,电子图书为32.02万册。清城区有《今日清城》《南方日报·清远观察》《
清远日报》地方媒体。2022全年成功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2次,参加运动员超过3万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得金牌13枚。累计建设社区体育公园28个,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占清城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以上,清城区有清远奥体中心等体育场,举办过2022年
广东省运动会。
清远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清远奥体中心是2022年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比赛场馆,于2019年9月28日动工建设,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总投资24.87亿元,建设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由一个30000座体育场、一个9000座体育馆及一个2000座游泳馆组成。
清城区博物馆
清城区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为县级博物馆,馆址位于清城区旧城先锋西路西湖广场清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内。2013年9月,经过“三馆”改造后,清城区博物馆面积达500平方米,设有展厅2个,设有办公室、工作室及库房等4间。改造后的博物馆计划设立清城历史文化发展陈列馆,让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清城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
清城区文化馆
清远市清城区文化馆是区属公益事业单位,成立于1988年8月,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西湖广场清城文化艺术中心,面积2200平方米。文化馆内设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文学、戏剧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示厅、多功能培训厅、多功能排练厅、展览厅等,配置了完善的办公、开放、培训、活动等设备,常年开展非物质遗产保护、文艺创作、免费开放、培训、辅导、展览、演出、交流等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科技
截至2020年,清城区拥有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个,
清远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3个。全年专利授权量2967件,下降16.6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04件,增长49.63%。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件,同比降低33.33%。该区每年安排2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中心26家,市级工程中心37家。
环保
2020年,清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达标天数为349天,其中优为173天,良为176天,优良率95.4%。2020年北江七星岗断面、北江石角断面、北江飞来峡水库断面、潖江口断面为Ⅱ类水质。2023年以来,
清远市成立环保帮扶联络点,指导86个项目开展环保准入审核,完成23个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审核,促进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清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60%、绿地率为40.94%,截至2020年12月底,清城区处置清运历史遗留固废物6.45万吨,完成2个污染地修复示范工程。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已全面完成北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截污控源整治,配合清远市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黄坑排坑、澜水排坑、龙沥排坑、海仔排坑等城市建成区4条城市黑臭水体79.9公里排坑治理,并落实黑臭水体管理职责。全部景区及公共文体场所上线旅游厕所达到通用标准。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全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7.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24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64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14.31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13.0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70万人。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7间,正在运营的居民养老服务中心(站)共16个,2022年,
清远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2年总收入1457232.6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80573.4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30587.0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47093.44万元。
交通
综述
清城区是
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其地处大珠三角范围,距
广州市中心仅60公里,离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仅28公里,已经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清城区与珠三角及粤北地区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对接。清城区境内
京广铁路、
广清高速公路、
北京—香港公路、清佛公路、清三公路、
清连高速纵横南北,并与北江航道组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特别是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广清轻轨(9号线)、
乐昌—广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四改八”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动工建设和完成,有
源潭站、
银盏站、清城站三个铁路站点。
公路
截至2020年底,清城区公路总里程达1824.74千米,地方公路密度达到140.8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国道145.1千米、
省道36.2千米,乡村公里1643.44千米,由
北京—香港公路、
京珠北高速、
广清高速公路、清三公路、清佛公路等纵贯全区,形成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
清城区境内有京广高速铁路、武广高铁穿过,联通
广州市、北京等地,境内主要车站有清远高铁站和源潭站。
源潭站位于清远市清城区
源潭镇跃进路1号,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羊城铁路总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是
京广铁路上的一个
四等站。
清远站是京广高速铁路上的
二等站,位于清远市清城区
洲心镇洲沙村站前路,占地面积36666平方米,全站设2台4线,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2023年2月发送旅客113200人次,到达旅客130800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约4000人,周末及节假日日均发送旅客达6000至8000人。
同时正在建设清广城际铁路,全长19.737公里,可直达
花都区和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计划2024年11月全线通车。
航空
清城区位于大湾区
一小时经济圈,离广州白云机场仅有28千米,通过
广清城际铁路从
清远市到白云机场最快只需30分钟。白云机场位于
广州市北部,
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
新华街交界处。,白云机场2022年共计
保障航班26.6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10.9997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蝉联国内机场第一,全年共通航39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个国际及地区航点。推动航空公司恢复或新增国际客运航线29条。
航运
清城区有水路客运公司7家,营运
客船90艘,总客位7183位,经营航线为北江航线,均在城区范围内。水路货运运输公司29家,营运
货船700艘,总载重146.94万吨,大部分运营省内航线,部分运营省际航线、港澳航线,辖区内有横水港6个,可以通行千吨级船舶,水泥、建材是北江航道的重要运输货物,截至2020年,
清远港货物吞运量已有4300多万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清城区已经有
银盏站、清城站两个站点接入清广城际
轨道交通,清城区的公共交通接入“大湾区
一小时经济圈”,达成与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
广东省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截至2021年清城区有客运班车公司2家,营运车辆108辆;旅游班车公司6家,营运车辆152辆。
人文
综述
清城区前身为清远县,建制于汉
元鼎六年,历史悠久,千年的文化不仅孕育出丰富的人文景观,更造就了清远地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
饮食
清城区内民间以米饭为主食,兼以米粉、面食。在饮食习惯上,当地人们习惯一日三餐,早餐以粥、
面条、米粉、点心为主,午晚餐均为米饭、粥、糍等。
腊味
一般在秋冬季节制作,将肉类腌制后挂起晾干即可,有腊猪肉、
腊鸭、
腊肠、腊鹅、
腊鸡、腊狗等。
客家扣肉
扣肉是用猪肉制作的常见
中原地区菜肴,“扣”指当肉蒸或炖至熟透后,倒盖于碗盘中的过程。平时吃到的扣肉大多是“单扣”,即一片芋头一片肉;而清城区的客家扣肉则有所不同,用菜刀将肉划开,分开的肉片将芋头包住,两边为肉中间为芋头,称作“双扣”。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清城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飞霞洞
飞霞洞位于
飞来峡北岸之黄牛坑上,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观,始建于
宣统三年(1911年),“飞霞”之得名,相传是该洞的创建人
麦长天从唐代诗人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中所取。同时也因为这一带景色特别,每当大雨过后,山坳下一簇簇的云霞阵阵升腾飞来殿宇上空,慢慢飘至幽谷之中,故谓飞霞。
该洞中有两处闻名的建筑物,一处是“乐善山房”,屋前种有各色名花名木,并配上亭阁。另一处是“登极桥”,所谓“极”意指飞霞仙观上的“无极宫”,登上无极宫就意味登峰造极。
峡山石刻
峡山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名人墨客如
唐朝的
张九龄、
韩愈、
沈佺期,宋代的
苏轼、黄叔敖、陶安世、祖择之,明代的黄佐、
湛若水,
清代的
王士祯、
翁方纲、
朱汝珍等,经此都有留题刻石。至今尚存宋、元、明、清至民国石刻41题,碑刻12通,这些石刻用笔遒劲,气势雄浑,为研究峡山文化以及
清远市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清城区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截至2020年,清城区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
禾楼歌
禾楼歌,又被称为南歌,是清远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歌曲主要在附城镇、
洲心镇和龙塘镇一带流传。起初,禾楼歌以独唱和合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擂台歌赛形式。在比赛之前,会规定赛歌的内容或主题,并会用红纸写出告示来征集擂台歌手。比赛时,参赛者分为坐台和攻台两方,互相提问和回答。禾楼歌的歌词每七字一句,逢双句押韵,是即兴创作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唱出。曲调分为上下两句,可以进行独唱或对唱。参赛歌手不仅需要有熟练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知识,而且必须能够灵活反应和随机应变。
袁氏根雕
袁氏根雕,是以树根(树身、树瘤、竹根)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袁氏根雕的作品,工艺精湛,古朴浑厚,锐意创新,个性鲜明,其技艺传承100多年,从早期简练明快的传统手法,到现在追求现实感、逼真感,结合运用电动工具,以大自然为主体,运用绘画技艺,把大自然的景观融入根雕技艺当中。2022年1月入选
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习俗
神诞习俗
清城区内民间信奉的传统神诞主要为观音诞(分别为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每到观音诞,不少妇女烧香拜奉观音,以庆观音生日,并祈求观音保佑添丁赐福,许愿酬谢神恩。
礼仪习俗——生日礼
清城区内民间传统小孩至29岁前不做生日,甚至避忌叫“生日”(称生日为“牛六脚”、“牛一”),男性30岁(或36岁)、女性31岁开始做寿(男女性均不做40)。男性从50岁起、女性从51岁起,每10年一次为大生日(大寿),男性60大寿(女性61大寿)最为隆重(男女有别,称为男做“齐头”,女做“一”),寿庆由主家宴客,俗称“摆生日酒”,亲戚朋友带上礼物(俗称“寿礼”)齐来贺寿。1988年后,城里人寿庆多在宾馆、酒楼设宴,从小孩至29岁的年轻人不再避忌叫“生日”,富裕人家甚至设宴给小孩、年轻人做生日。恋爱中的青年人,一方生日,另一方送鲜花祝贺。生日宴酒肴丰富,并时兴唱《生日歌》,切、分蛋糕。
地方象征
杜鹃:这种花叶连叶、枝连枝、鲜亮热烈,绚烂多彩,象征了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精神,是清城区主要的园林花卉植物之一,广泛种植于清城区的公园、广场、单位、庭园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全区的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类景观类型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主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包括峡江风光系列、自然山林系列、温泉养生系列以及宗教文化系列。清城区作为清远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两圈一带七大品牌”的旅游发展格局,其中包括“东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圈”和“西南部商务休闲、会议发展旅游圈”。2020年,清城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
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五星级酒店1家、国家五钻级酒家2家,全区接待游客720.42万人,旅游收入46.8亿元。
重要景点
黄腾峡生态旅游区
黄腾峡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坐落在离清远市区仅3.8千米的二帽山亚热带雨林大峡谷。景区原生态旅游环境保存完好,峡谷幽深,石壁长滩,漂流河道蜿蜒曲折,两岸风景旖旎。2020年开发了天门悬廊、高空缆车、高山滑车、山水乐园等游玩项目。
新银盏温泉度假村
新银盏温泉度假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平安西街128号,拥有大型露天温泉池、药浴池、光波疗房、私家温泉别墅等度假设施,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是
广东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十佳温泉”之一,此外,度假村还拥有健身中心、球类运动场、商务会议中心、国际团队拓展训练基地,以及烧烤、垂钓、泛舟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商务、休闲、拓展等多方面需求。
清远碧桂园假日半岛故乡里旅游度假区
清远碧桂园假日半岛故乡里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假日大道,隶属碧桂园集团,创建于2005年8月,占地面积130000余平方米,反映清末民初岭南水乡风貌。景区由前半区岭南风情区和后半区娱乐风情区两部分构成。岭南风情区包括岭南古建筑、祖辈生活展示及百艺坊三部分,主要以岭南水乡风貌为基调,再现岭南古镇的古朴风貌以及祖辈生活方式。半区主要展示不同时节种植的农作物的自然田园农庄以及野生动物园、蝴蝶谷、陆上水上竞技以及户外拓展竞技项目的竞技区。景区内的建筑直接选取岭南水乡古镇的古旧材料,仅百年以上的青砖就用了300多万块,并采用原址搬迁的建筑方式,以传统的手工艺建造而成,再现了岭南历史与文化。
飞霞风景名胜区
以“
广东省八大名山”之一的
飞霞山为主体,飞霞山位于清远市清城区飞霞山风景名胜区内,山川秀丽,古迹林立,一江两岸七十二峰,峰险奇峻,江水曲折回环,奔泻其间,是省级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这里还是全国为数不多、
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集合“古、雄、大、奇、幽”五大特色为一体。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