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肃乐(1606-1648),明末官员、抗清英雄。字希声,一字虞孙,号止亭,
汉族,浙江县(今
宁波市鄞州区)人。
崇祯十年
进士,历官
太仓市知州、
刑部员外郎,寻以忧归,清兵下
杭州市,倡议起兵,应者数万人,遣使请
鲁王监国,任右
佥都御史、进
东阁大学士,卒于舟中。有《
正气堂集》。
人物生平
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太仓知州,严惩豪奴吏,考绩列
江南第一,迁刑部员外郎。
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入浙,宁波府官员欲降。鄞县
贡生董志宁首倡谋义,聚诸生于
学宫,
王家勤、
张梦锡、
中原地区、陆宇(火鼎)、
毛聚奎和之,遍诸乡老而莫敢应,即所云“六狂生”。肃乐至城,遂定谋发使,于闰六月十二日集绅士于府城隍庙,百姓聚观者数千人,欢声动地。有布衣
戴尔惠者大呼日:“何不竟奉钱公起事!”观者齐应,遂拥入
巡按署中领导抗清,遣
张煌言赴
台州市,请鲁王
朱以海至
绍兴市监国。七月会师西兴,鲁王授以太仆寺
少卿、右
佥都御史,驻守萧山瓜沥。后因兵饷无继,
马士英、
阮大铖等复相倾轧,江防兵败。
监国鲁元年(
隆武二年,1646年),领兵出走
温州市,旋入翁洲(今定海)。时唐王立闽中,遣使召他,即由海道赴闽。不久浙、闽皆破,鲁王浮海。他偕诸弟辗转至福清、
文石间。次年朝鲁王于福建琅江,授
兵部尚书,兵复振,连下
莆田市、福清、连江、
长乐区、
罗源县等30余城。时
郑彩专权,沉
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
郑遵谦于海,他睹此忧忿交加。
监国鲁三年(
永历二年,1648年),连江失守,病中闻败讯以头触枕,但求速死,未几卒于琅江,安葬于
福建省福清县的黄蘖山麓,
明朝监国鲁王政权赐太保,谥忠介。
个人著作
《忠介公全集》、《
正气堂集》、《越中集》、《南征集》等,因兵乱,全部散失。有《
太仓州志》。
钱肃乐纪念馆
为纪念钱肃乐和另一位抗清志士
张煌言(即张煌言),
宁波市人民政府曾于1815年在县学街建有“钱张两公祠”,并将其故居南端与百丈街平行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忠介街。
钱肃乐故居位于
宁波市江东区潜龙巷,1992年由宁波市人民政府特批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选为宁波市十大名人故居。
郡庙首义
弘光元年(1645年)的夏天,是
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的时刻。在农民军、
明朝和清军
三股势力的鼎立结局面结束后,历史的天平就向清王朝倾斜了。此时,清军在“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挟威南下,破
杭州市、临
浙江省,宁波危在旦夕!
此时,在
东钱湖畔
孙吴养病的原明
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眼看江山易主,
宁波市知府朱之葵等又准备献城投降,不禁忧心如焚,痛不欲生而大口咯血,准备以身殉国。恰在此时,宁波城里的鄞县
贡生董志宁和
秀才王家勤、
张梦锡、
中原地区、陆宇鼎、
毛聚奎等6人(人称六狂生)倡议组织义兵抵抗,邀请钱肃乐出山。钱肃乐闻讯赶赴宁波。6月12日,在宁波府城隍庙聚集士绅议事,闻讯而来的百姓达万余人。古林布衣
戴尔惠见状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钱公为首,树旗起义!”众人闻语更为激昂,齐声赞同,拥簇钱公进入署中,会商举义大事。
宁波市的抗清斗争至此揭开序幕,钱肃乐效法
晋襄公的故事,以黑色丧服着装,誓师起兵,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悲壮的事业,也把他的家族带入了无可回复的殉难之路。
为抗清,他审时度势,派
举人张煌言奉表南下
台州市,请鲁王
朱以海监国,使
浙东地区抗清诸军有了统一的领导,并为浙东抗清斗争成为明末清初抗清运动中最悲壮的一章书写了雄奇的一页。
为抗清,他毁家难,将他的众多兄弟带入军中,他年少的儿子翘恭和年仅12岁的十弟肃采也随军而行。在
宁波市声名显赫的钱氏一族,就这样投身于一场必然失败的无比悲壮的决战之中。
必然失败的命运是由于
明朝的余脉
南明的自我倾轧和倒行逆施。这些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在亡国的阴影中仍不肯停止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身为
东阁大学士、
兵部尚书的钱肃乐,目睹权臣
郑彩的跋扈,又数遭陷害后,知道这王朝是必亡不可了。在“国势日蹙,藩领骄悍”之时,忧愤成疾的钱肃乐惟有以死报国。
监国鲁三年(
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当福建连江失守消息传来时,身患血疾的钱肃乐以头触枕,只求早死,此后绝食死于船中,以身殉国。遗言以举义前官职明
刑部员外郎身份入葬,时为监国鲁三年(永历二年)六月初五,年42岁,正值起义3年后的夏天。遗骸未能归乡,葬于
福建省福清黄蘖山中。明鲁王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1936年,鄞县文献馆报请其出生地旁的街巷为“忠介街”,与百丈路平行。
钱氏四忠
在这场悲壮的殉难中,除钱肃乐外,
钱氏家族还有十余人以不同形式投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其中以身殉国的有钱肃乐三个弟弟
钱肃范、钱肃遴、钱肃典,史称“钱氏四忠”。
钱肃范,字锡九,一字箕仲,浙江鄞县人。钱肃乐的第五弟。钱肃乐举义后,肃范也投身军中。鲁王的许多文书都由肃范起草。后被荐入史馆,任检订。1648年钱肃乐死后,军中诸弟服孝后遵兄命云散四方,只有肃范和肃图仍在军中。有人问其原因,回答:“止者报国,行者全宗,不相背也。”当时清军已进兵
福建省,只有
福安市、
宁德市两县尚未攻破。钱肃范毅然入福安助守。6个月中,与清军屡次相战,获胜。无奈仅此孤城,援尽粮绝,最终落入敌手。城破之时,
钱肃范遥望百辟山长叹:“这里是
赵昺入海的地方啊!”赋绝命词,自尽,未死,被清兵捉住,不屈牺牲,仆人
张贵年仅20岁,也随从死亡。
钱肃遴,字兼三,浙江鄞县人。钱肃乐的第七弟。明
秀才,善书法。以参与甬城起义之功授官
推官,不受,后随肃乐转战东南各地,监国鲁六年(
永历五年,1651年)兵败后回家,
甲午乙未(1654年~1655年)又奔赴海岛大陆间联络义军。永历十三年(1659年),参与
郑成功、
张煌言的长江之役。战败后,与妻子避难于
昆山市,后佯狂而死。其妻鲍氏为其殡殓,落发为尼。在草庵中泣血纺织以求路费,数年后聚足归资,才将肃遴的遗骨运回
宁波市,葬于故乡。
钱肃典,字叶虞,浙江鄞县人。钱肃乐的第九弟。钱肃乐死后,肃典遵兄命避地
瑞安市。他虽离开军中,但仍心系鲁王,当闻说鲁王还健在时,就私下给鲁王上书问安。此信泄露后肃典被捕,随即处死。
寂寂旧宅
13年前的春天,在一个春雨凄凄的清晨,我走进了位于潜龙巷的钱宅。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三进大院,仅存大厅,但这间厅房能留存至今,一定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因为这座大院在
清代即被籍没,以致
钱皇后一族在宁波再无立锥之地。然而300多年过去了,当年巨富显官的府邸在岁月消磨中纷纷毁弃时,钱氏厅堂却依然默立,静守着世事沧桑和风云变幻。天道之公,不亦幸哉!
十步之外的街道,行人川流而过,无人回顾旧屋,凄凄春雨中的旧屋异常寂静,没有人,也没有声音,寂静得令人心颤,令人心酸。我凝视着布满灰尘的窗,不觉黯淡神伤。一个显赫的家族,就这样衰微了?谁还记得他?一把铁锁锁住了房门,尘封了一部血性沧桑的历史,却封不住那股惊天裂地的浩然之气。春雨中,我分明听到了300多年前的金戈之声。
如今,“忠介街”随着百丈路的拓展已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坎坷不平的小巷已成为通大道,临街而立的酒楼流光溢彩。修缮一新的钱宅默立于喧哗的酒楼后面,依然寂静,依然寂寞,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震人心弦的浩然之气和悠远幽深的氛围。360年前的悲壮一幕终于无声地消融于喧闹的市声之中,惊心动魄的金戈之声也成为千年的绝响。但寂寞钱宅依然令人心颤、令人心酸、令人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