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是一种乘马作战的部队,使用
卡宾枪、
马刀、轻重
机关枪和轻型火炮等武器。除了乘马作战,骑兵还能够徒步作战。骑兵通常执行追击、截击、奔袭以及侦察、警戒等任务。然而,现代化军队已经淘汰了这个兵种。骑兵是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也被称为cavalryman。
历史沿革
商朝废墟中就有多个一人一马和随身武器装备的骑士坑,还发掘了大量的殉葬马坑,在甲骨文献中也有对应记载,可见早在商代,华族就有骑兵,还有专门管理相关的官职:多马卫等。
春秋时期,以有千骑的作战记录,如公元前636年,
秦穆公送晋公子
晋文公返国时,送以“畴骑二千”。
到了战国时期,
赵国为了对付骑兵强盛的秦韩和北方游牧民族,大力发展骑兵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原文:“便服骑射,以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
东南为齐、中山;南为韩、魏。西为秦、林胡,北为楼烦、东胡,东北为燕。
林胡、楼烦、东胡号称三胡,是崛起于大
内蒙古地区北的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长骑射,对秦、赵、燕构成很大威胁,赵国受害尤烈。
由于
中原地区北部多山地,特别利于三胡的轻骑,而不利于中原的车战。
赵自建立骑兵以后,"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
阴山山脉,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
代郡"①。
又"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②。
赵国的骑兵部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列国望风景从,也纷纷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骑兵骑射作为新兴的技术兵种,对骑士的选拔十分严格。
《六韬·犬韬·武骑士》的标准是:年纪在四十以下,身长在七尺五寸以上,体魄健壮,超过常人,擅长骑射,矫捷灵便,进退周旋,敢于"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
《六韬·犬韬·均兵》说,
战国骑兵的编制是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
但在
山地作战时,也有编为三十骑一屯,六十骑一辈的。
这也与步兵的编制大体相同。
战国时步兵编制基本上采取十进制,是:"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
在什、卒之间,经常还有"属",为五十人。"卒" 也称为"闾"③。
据
兵马俑的骑兵方阵,则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八骑为一阵。
可见骑兵的编制因地形或国别不同,也有差异。
战国时列国的骑兵兵种作为步兵的辅翼力量,配合车、步兵深入长驱,绝敌粮道,追敌败兵,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之前后,成为了当时一支最活跃的军事力量。
辞例的研究,认为
中原地区的骑射早在
商朝已经产生了①。
《诗经·大雅·绵》中的"走马"一辞,
顾炎武释为"单骑之称",说明西周时期仍保持着殷代单骑的传统。
春秋时,晋大夫赵曾以良马二,供他的
叔父与兄弟做单骑,救了他俩。
郑大夫子产听说诸大夫想杀公孙黑,忙从外地乘单骑而归。
鲁大夫左师展也想乘单骑从齐回国。可见,春秋时也有单骑的习惯。
骑术虽然在殷代已经出现,并经历宗周、春秋数百年,但却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骑兵部队,这是有深刻社会根源的。
首先,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殷周社会的组织形式是个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为一体的农村公社制度。
农耕民族的保守性,农村公社的封闭性都没有为大规模的骑兵的出现提供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
其次,
中原地区古代的战争还保存着"结日定地"的原始形式,在大平原上排好方阵进行决战,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一次性的冲击。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战争,骑兵的威力还不如
车兵,"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①。
所以在车兵盛行的时代,骑兵派不上用场。
其三,骑兵是一支灵活机动的力量,擅长散兵作战,可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
而
春秋时的战争规模小,时间短,机动性差等特点处处限制着骑兵的发展。
其四,骑兵要求将士有高超的骑术和良好的个人技艺。这对于非游牧民族来说,是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的。春秋时那种"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
地方武装制,也培养不出具有专门技艺的骑兵。
所以尽管殷、周时代中国已有单骑出现,但它始终未能转化为大规模的骑兵。
战国时,由于农村公社瓦解,民兵制为常备军制所取代,由于战争规模和战争方式的转化,大规模野战和围城战的频繁发生,要求部队具有快速、灵活和突击性,这就促进单骑迅速发展成为骑兵。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
中原地区在
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
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
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
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
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
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
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
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
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
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
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
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
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
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
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
长平之战,
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
楚汉战争时
项羽曾于彭城之战时用3万骑士大破
刘邦与诸侯联军56万,并斩杀了近30万,这次惨败使刘邦认识到了骑兵的战斗力,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起用秦国降将
李必、
骆甲为
校尉训练骑兵,后
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
秦朝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
弓箭、
长矛、铁戟、
青铜或者炒钢剑,尽管这时候都没有发明马镫,但作为严格训练的骑士,早在战国兵书六韬中就记载着骑士能跨越沟壑险阻二绝尘,可见这时候的中原骑兵并不是没有马镫就不能作战,从出土的墓葬和随身武器可知以及战国到汉代笔画可知,骑兵作战均有用到叉刺的长杆兵器。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
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
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
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
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
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
亚洲式
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
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
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
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
中原地区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
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
刘彻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
卫青,
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
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
刘彻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由于汉朝对匈奴作战需要消耗大量的马匹,这一制度保障了
汉军的马匹供应。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
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
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
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
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
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经常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的战术。
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争十分频繁,特别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骑兵的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的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的最重要的兵种,我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的时代。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军队均为骑兵,发展后步兵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骑兵参战。如
前秦的
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
拓跋焘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逼
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
而这时期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相对更容易,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当时的重骑兵人马均披甲-甲骑具装。防护力很好对步兵而言有极大的冲击力。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很强,骑兵武器除了
弓箭外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用
长矛即“”(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为一种礼仪用的摆设。而短刀也成为骑兵的部分制式武器,与前代的
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刀体加宽,刀头由斜方形改为前锐后斜,更适于实战。
注: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
中原地区靴子”。
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在军中的地位,在这一时代骑步并重,各国的骑兵规模虽不及
南北朝时期,但是骑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较大的重视。
唐朝以武功开国,
李世民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
唐昭陵六骏石刻。所以唐(特别是唐初)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唐从起兵始就建设完善自己的
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唐在边地多置监牧,属太仆管理,监牧马五千以上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以下为下监,置牧监使,对各监牧每年还要进行
考课,自唐
贞观至
麟德四十年间,所养官马达七十余万匹,置八坊四十八监,占田地一千多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但是已不象
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以中型骑兵为主(马无甲人重甲)。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对抗敌国。
这一时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为
汉族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主要为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度转入高潮。
在
后唐,
五代十国时期崛起的少数民族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所以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用物资)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加上糟糕的官僚制度更加剧这一现象。
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较强大的武力。军队中以骑兵为主力作战。辽金的军队都很讲究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军中的正兵均配有数匹战马,(辽军一名正军有马三匹)机动力很强,如辽宋早年的的
幽州之战中,辽军就凭借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先后将宋将
曹彬,
潘美各个击败,但也有大量初宋军队击败辽军精锐的记载,从
赵匡胤去世后宋辽攻势相对转换。金兵也长于骑兵善于野战,史称“金之初起天下之强莫过于此”,
金朝有著名的拐子马,在作战时步军为正兵,以拐子马作两翼突击,;另有铁浮屠立威战场,在平原上对宋军作战有着很大的优势。
宋军骑兵相对其他东方国家少得多,
重装骑兵也有建制,并且战斗力彪悍。
这一时代的骑兵,各国均还有重骑部队,如
辽朝,兵制中就要求正军自视其力,装备多马和铁或者皮马甲,精锐的皮室军更是典型的重装骑兵具装甲骑,初建时军三千,到后来发展到号称三十万。
西夏的骑兵“平夏铁鹞子”(它的步兵叫“横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马披重甲”战斗力强著称。
金朝的女真骑兵普遍着重甲,精锐更是上马批马甲和两层防身重甲,下马批多套重甲步战。
蒙古时代:
这一时代,
蒙古骑兵在敌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征,
蒙古族把骑兵战术推到了
古代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
蒙古国武装部队更重视的是军纪和训练,巅峰时期军队批甲率高,关于
南宋时期蒙军的训练,详情可见\u003c黑鞑事略\u003e这本书。
明清及以后时代:
明清以后
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
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名将
戚继光设立了
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
孙承宗的《
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
到了清朝,清朝以弓马开国,其开国时的女真,
蒙古骑兵就是传统上的骑兵,直到
机关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人民解放军的骑兵部队最多的时候有十万人之多,只保留了两个营和几个连的兵力。现有
内蒙古自治区骑兵第一营和第二营,第二营下属3个
骑兵连、军马所、卫生所。
发展
骑马作战的军队或士兵。
骑兵是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分队。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通常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 围、追击、奔袭等任务。其行动轻捷,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历史上骑兵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在外国,17世纪30年代战争时,参战国军队中一般都有40%一50%的人员是骑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
俄罗斯均编有骑兵集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苏联红军曾有17个骑兵军,八十多个骑兵师。中国历史上骑兵的极盛时期是
元朝,骑兵部队主要装备有
弓箭、
马刀、标枪、战斧等。中华民国时期,骑兵最多时达二十多个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自1928年4月建立第一支骑兵分队起到
解放战争后期,全军发展至12个骑兵师,只在
边防部队中保留少量骑兵分队。
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骑兵是由一群经过长期训练,能在马背上作战的士兵组合而成的。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虽然在
古埃及后期,就有许多战士是骑在马上用各种兵器攻击对手,但今天我们印象中骑马作战的骑兵则多是在18世纪后期出现的新形态骑兵。在拿破仑时代,骑兵转变成一种优秀的精英部队,并且和传统步兵联合成一体,部署在战场上担任作战时的主力部队。在美国
南北战争中,甚至在整个19世纪的中后期,骑兵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战场上。但到了连发的
来福枪出现取代了早期单发的火枪后,骑马的战斗部队在面对步兵时,逐渐显得毫无招架余地。
1917年到1922年间的
苏俄内战,则是骑兵部队担任战争主力的告别秀。随着
十月革命胜利,国内外的敌人勾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势力,这支看似古老的军种却再度“回光返照”般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间隙的苏俄内战时期。在
谢苗·布琼尼这位蓄着夸张大胡子的
苏联红军早期传奇统帅率领下,苏俄红军骑兵迅速取得了对于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一系列胜利,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千秋绝唱。随着
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军队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兵种地位。当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警戒和运输等任务。有的国家把乘骆驼和
大象的部队也称为骑兵。
美国军队还把搭乘战斗侦察车辆或乘直升机,实施侦察任务的部队、分队称装甲骑兵或空中骑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场,骑兵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兵种地位。一些国家只保留少量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侦察、警戒等任务。
相关内容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
李必、
骆甲习骑兵,今为
校尉,可为骑将。”
清
张问陶《题沉砚射猎图》诗:“缚袴还思作骑兵,颠狂不是书生派。”
杨朔《铁骑兵》:“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
八路军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
骑兵的逐渐消失
骑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兵种,继1960年
美国军队与世界各国陆续撤销骑兵这一建制后,开始在兵种舞台上渐渐消失了。中国军队经过数次大裁军,仅余下数支
骑兵连。骑兵,已成为一种兵种的标本,而骑兵部队也开始成为一种神秘与传奇的象征。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历史上最多时达到十万骑士,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
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
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到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骑兵部队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
历史事件
和林是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驻地。
洪武五年(1372)正月,
朱元璋命
徐辉祖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由木怜道出发,赴和林为中路军;
李文忠李文忠为副将军,由帖里干道出发为东路军;
冯胜冯胜为右副将军,由纳怜道出发为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合骑兵15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骑兵15万,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
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马匹至少在30万匹以上,规模之壮,在洪武一朝空前绝后。
久经沙场的扩廓利用明军胜兵易骄的心理,诱敌深入。
徐达冒进于
王保保与贺宗哲联军的伏击圈中,“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一数万。”
同样,明军则损失惨重。
据《草木子余录》 载,“分三路出讨
漠北,大败,死者前后约四十万”。
相对于人员,战马损失应该更加惨重。
根据《明史》记载,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兵马数,计官兵1204923人,马仅45080匹,可见
岭北之战后明朝军马的缺少。
“与虏战失利,敛兵守塞”只能用步兵固垒。“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我马数如是。纵有步军,但可夹马以助声势,若欲追北擒寇,则不能矣。”
其结果是步兵的战略投送能力远远弱于骑兵。
“明军自是希出塞矣”。
明军骑兵的严重缺失让
朱元璋继承元朝最后一个行省的计划严重受挫。“
按此和林之偏师也,我军鲜利,高皇盖数悔之。”最后只能在漠南设置诸多卫所,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
秦末楚汉时代的
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最早提出用利用骑兵的高速冲击力打闪击战的人,在无马镫的时代项羽就想到了后世骑兵战术主流的突击战术,这在军史上是相当超前的,用骑兵突击打乱敌军阵脚,步兵紧跟骑兵的步伐歼灭被突散并落单的敌军,这种步骑协同作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正是由于项羽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骑兵给刘邦造成了多次惨烈的打击,才使刘邦认识到骑兵的力量并下定决心组建骑兵部队,尽管这第一只骑兵部队的主帅
灌婴起用
秦国降将
李必、
骆甲为
校尉训练骑兵,但战术上依然是在模仿项羽的骑兵战术。这也间接性的为后世汉帝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打下了基础。
欧洲骑兵
欧洲中古世纪的战争形态须看时代与地域而定,但一般来说,在百年战争之前,战争的规模都极小,绝大部分都是领主之间的「小冲突(skirmish)」,即使是在
十字军国家时,欧洲骑士仍非列阵出击,所以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东征正好占了
伊斯兰教帝国内乱的便宜,所以成功以外,其它次东征皆以惨败而回。不过欧洲重甲骑士的个人战斗力极高,所以应付农民暴动是绰绰有余的,直到具有懂得集体行动的职业
佣兵兴起,这才开始没落,而火枪则是最后一推。
重甲骑兵身上的重甲具有极高的防护力,但重甲也是骑士的负担,虽然骑士们身著重甲可以攀墙爬竿翻跟斗(
法国骑士的资格鉴定考试就包括全身穿上重甲,佩戴武器,爬过城墙),可是骑士们一旦失去战马,步行距离不会太长,尤其是在泥泞中行走时,更是倍加艰辛,结果徒然耗费体力。阿尚弧会战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结果成为
法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