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十六讲》是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樊树志于2006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解读,共分为十六讲,包括从“大同”到“小康”、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中华帝国的初建、胡人汉化与
汉族胡化的时代、帝国的衰落与分裂等内容。该书澄清了被误导和戏说搅得相当混乱的历史观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吸收了科研成果,大胆置疑,理性剖析,是少有的学术典范之作。2008年,《国史十六讲》入围
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三届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本书主要展现了历史方面的知识。如
青铜文明、诸子百家、中华帝国的创建、古文经学、
唐朝文明、古代少数民族、帝国专制政治、
牛李党争、文人社团、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与文化等等。这是一个人文大讲堂,尤其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尽情展现。因此,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你就可以尽情阅览本书。书中,你可以看到以下这些内容:青铜文明、诸子百家、
中华帝国的创建、古文经学、唐朝文明、古代少数民族、帝国专制政治、朋党之争、文人社团、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与文化等等。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
湖州市。1962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
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
万历传》(1994年)、《
崇祯传》(1997年)、《
国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年)、《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年)。其中,《
晚明史》获第十四届
中国图书奖。
一部大学课堂讲稿能在社会上受到普通读者如此热捧,恐怕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2005年到2006年是中国历史通俗读物的爆发时期,新书层出不穷,读者照单全收。而这本严肃地将学术性内容写给普通读者看的《国史十六讲》则显得尤为重要。《国史十六讲》不一味就史论史,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融合了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来揭示历史背后的意义。书中的观点既不固守传统,也不刻意标新立异,建立在各方面扎实研究基础上的论点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也能激发读者对历史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