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
个人简介
张西曼,曾任
国民政府政治顾问、
孙中山《奉安专刊》编辑部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蒙藏委员,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理事长,中苏文化协会(1935年-1949年)创办人兼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理事长,因其在抗日战争中以笔为枪,奋不顾身地支持救国会,声援“七君子”,援助
绥远抗战,1945年10月获国民政府颁发的“胜利勋章”,1995年被中共中央称颂为“抗日民族英雄”,是文化战线唯一获此殊荣之人。
2005年9月张西曼之女张小曼与
冯玉祥之女冯弗伐、
杨虎城之女杨拯英、张自忠之女张廉云、赵登禹之女赵学芬、佟麟阁之子佟兵、赵朴初夫人
陈邦织等117位投身抗日战争的抗日将领和知名人士的遗孀及子女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
主要经历
1908年,继兄张仲钧之后,经
宋教仁、谭仁凤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1年1月,到
符拉迪沃斯托克,考入俄国东方语文专科学校攻读
政治经济学,在此期间曾赴俄
圣彼得堡、
莫斯科等地考察,并开始接触俄国革命党人和
马克思主义著作。曾赴
永明城深山招募反满骑兵支援
辛亥革命。
1914年,经外蒙回国至
东北地区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1917年,在
哈尔滨市滨江道尹公署工作期间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东华学校,后改名为哈二中,该校成为中共东北建党的据点和国内革命者赴
苏联学习和考察的中转站。
1918年,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为接触相关的宣传材料,再赴
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翻译列宁起草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同时致函
孙中山、
蔡元培等建议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中俄互助,以学习
十月革命的经验,避免以往仅仅利用
新建陆军和会党的不足。
1919年7月,应邀回到北京进入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室工作,并依靠这里的便利条件,与李大钊、陈独秀等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同时任外交部俄文专修馆教员,是瞿秋白等的老师。从1919年到1922年,曾三次向孙中山建议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0年出版《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秋季,任
北京大学俄文专修科教员,
曹靖华是二期的旁听生。
1921年与北大俄文教员柏烈伟合编出版《俄文文法》一书。同年与
熊希龄、李大钊等创“俄国灾荒赈济会”,熊希龄任会长,李大钊任文书股副主任,张西曼任总务股副主任。并在会上为前来北京的
苏联全权代表越飞和熊希龄之间任翻译。
1922年1月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张西曼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作为“康民尼斯特(
共产主义的音译)丛书第二种”印行初版本,据陈独秀1922年6月30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初版即发行3000册,译者笔名用的是“希曼”。
1923年出版《中等俄文典》。同时兼任冯玉祥学兵团中吉合、何基、边章武所在连的俄文教员,并创办了中国大学、民国大学等一系列学校的俄文班。
1924年,创办北方交通大学俄文班。张冲是该校俄文班第二期学生。
1925年,在北京创办中俄大学。出版《新俄罗斯》读本。
1926年,1月17日在北京参加各界纪念
黄爱、
庞人铨大会,再版《中等俄文典》和《新俄罗斯》读本。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第五版(已发现有两个不同的第五版版本)。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南下任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顾问,兼
米哈伊尔·鲍罗廷外交顾问。
1927年,参加筹备成立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学院院长、俄文法政学系主任。出版《苏俄民法》、《苏俄刑法》、《苏俄宪法》。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俄国共产党党纲》第六版。“七·一五”
汪精卫叛变后营救中大师生二百余人出狱。
1928年,与
高鲁等4人同时担任大学院秘书,辅佐
蔡元培掌管全国的大学教育。
1929年,任
孙中山奉安专刊编辑主任,6月参加
奉安大典,后任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
于伶、
宋之的、
王季愚等受教于先生,同时兼任
陆军大学政治教官,是
杜建时、
黄翔、
郭汝瑰、
黄维等的老师。
1930年,译著《苏联文学家传略》刊南京《民生报》。
1931年,随陆军大学迁往南京,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
1932年,任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同时在中央大学教授“俄国近代史”。
日寇进攻
上海市,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疯狂围剿苏区,先生是秋向蒋介石条陈宪政改造,力主停止内战,建立民主统一政权,对
日本绝交、宣战,以政见不协,拒任蒋介石让他担任的
湖北省主席的邀约。
1933年,任行政院新疆建设委员会委员。
1934年,《中国边疆图书总目》初稿成。
1935年,在南京发起创建中苏文化协会,任常务理事。
1936年,出任
蒙藏委员会委员、
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支持南京各界救国会的工作。在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第一个开设了“抗战的国家总动员”课程,号召学生积极投身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
庐山谈话会”,呼吁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全国一致抗击
日寇。参加发起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援助
绥远抗战,救助七君子和孙晓村、曹梦君等救国会人士出狱。
1938年,在武汉发起国际反侵略协会中国分会,3月两次发表公开声明,为陈独秀的“汉奸”问题辩诬。特别是3月18日的第二次声明,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更坚决表示了“敢负责”为陈独秀辩诬的立场,坚持认为陈独秀“至少是个爱国的学者”,斥责康生、
王明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指斥陈独秀是“汉奸”的行为是“骨肉相残,殃民祸国”。
1939年,就“
济南惨案”、“五·四”重庆大轰炸致函《
新华日报》表示慰问。任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理事长,
1941年,10月兄张仲钧因抨击湘省时政被暗杀,回
湖南省奔丧。
1945年,在重庆创办《
民主与科学》杂志。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6年1月与辅成、许德珩等任九三学社筹备组成员。2月任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理事长、4月离开
重庆市返回南京,5月4日当选
九三学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央大学教授。11月发表谈话,反对
蒋介石召开伪国大。
1947年,从上年底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多次发表公开演讲。为此家中受到特务搜查,被免去立法委员等一切职务,被开除
中国国民党党籍。
1948年底,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秘密离开南京,先后到达江汉军区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受到李先念、邓子恢和陈毅等的宴请。1949年2月抵达
北平市,4月参加南社新南社雅集,后随民主东北参观团赴东北解放区,6月参加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并出席第一次全国
文代会。
1949年7月10日,因多年革命奋斗积劳成疾,身患
肺癌在北京病逝,遗嘱“生不能多作贡献于中国受苦的人民,死亦不愿玷污净土”,愿将遗体捐赠
北京协和医院“作科学上继续解剖研究之用”,“以福利于后之患者”,终年仅54岁。
政治生涯
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1924年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除张西曼在自传年表中提到的民九年(即1920年)的版本还没有找到原书外,已发现从1922年1月至1927年3月,该书被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李达为首的
人民出版社连续印行了六版名义下的七个版本(已在莫斯科的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原
列宁图书馆)、
里昂市的市立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发现5本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的1922年1月的初版本,2005年1月在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存的1926年的“康民尼斯特(
共产主义的音译)丛书第二种”第五版的名义下的两本书时,发现存在着字体、标点、格式均有不同的两个第五版的版本,并且1927年的第六版最上方的标题从“康民尼斯特丛书第二种”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现存张西曼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在全世界共发现了11本书,代替当时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党纲》在中国传播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张西曼先生为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促进两次国共合作和加强中苏友谊都做出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童小鹏题字语)。在
蒋介石统治时期始终公开支持中共、公开宣讲马列、公开主张停止内战,联苏抗日,也因此开罪蒋介石,被开除
中国国民党党籍,免除立法委员职务,住所也遭到了搜查。因多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倒在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的大门外。
家庭
• 第一任妻子:
万重英,
万福华之女。后与张西曼离婚。
• 第二任妻子:魏希昭(1914年-1976年11月23日)1929年,投身学生运动。此后多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25岁时,在1939年“五三”重庆大轰炸中遭
日本飞机炸断双腿,经抢救保住了左腿,而右腿高位截肢。此后结识了已离婚的张西曼并恋爱。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领导刘光指示魏希昭“从旁协助张西曼从事革命工作”,魏希昭乃与张西曼结婚。1950年初,魏希昭被诬陷为
中国国民党派到张西曼身边的女特务。1952年,遭组织处理,失去公职。此后被公安机关作为“特务嫌疑”对待。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
• 女儿:张小曼,1948年3月生于南京。母亲魏希昭戴着假腿怀孕并生下了张小曼,造成张小曼的双腿先天性关节残疾。9个月时随父母穿越封锁线到达解放区。1岁3个月时失去父亲。1978年2月,借调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从事《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其间为《中华民国人物传》撰写了《张西曼》小传。在张小曼补充调查资料期间,湖南长沙有人重提张小曼的母亲魏希昭有政治问题,已在近代史研究所正式填表的张小曼由此失去了留在该所工作的机会,1979年12月被调入民盟中央组织部工作,任职24年。张小曼长期业余从事对父亲张西曼的研究。1999年,俄中友协为表彰其长期搜集张西曼和中苏文化协会史料的贡献,向其颁发了“俄中友谊”功勋纪念奖章。张小曼还被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聘为全国理事会理事。
著作
• 《俄文文法》
• 《俄国共产党党纲》(译作)
• 《中等俄文典》1923年
• 《新俄罗斯》读本
• 《苏联新宪法草案》(译作)
• 《苏联宪法》(译作)
• 《西域史族新考》
• 张西曼,历史回忆,东方书社,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