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
汤用彤所著,2008年由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佛教史著作。该书分为二十章,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经典著作之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该书特别注意阐述外来
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
中原地区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二册。现代
汤用彤著。成于1938年。同年由
商务印书馆在
长沙市印行。1955年由中华书局再版,1962年重印。1983年中华书局将它改为横排简体的新版出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一部叙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的佛教史著作。关于它的撰述缘起,作者在书末的跋中有这样的说明:“彤幼承庭训,早览乙部。先父雨三公教人,虽谆谆于立身行己之端,而启发愚蒙,则常述前言往行以相告诫。彤稍长,寄心于玄远之学,居恒爱读内典。顾亦颇喜疏寻往古思想之脉络,
宗派之变迁。十余年来,教学南北,尝以中国佛教史授学者。讲义积年,汇成卷。自知于佛法默应体会,有志未逮,语文史地,所知甚少。故陈述肤浅,详略失序,百无一当。惟今值国变(指抗战爆发),戎马生郊,乃以其一部勉付梓人。非谓考证之学可济时艰,然敝帚自珍,愿以多年研究所得作一结束。惟冀他日国势昌隆,海内义安,学者由读此编,而于中国佛教史继续述作。”简而言之,此书乃是作者积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成果,而勒成的一部力作。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分为二十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第一分:汉代之佛教”,第六章至第二十章为“第二分:魏晋南北朝佛教”。上册为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即“汉代之佛教”的全部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前部分;下册为第十三章至第二十章,即“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后部分。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条理清晰,资料宏富,论述必据事实,故自问世以来,驰誉海内外,成为
汤用彤全部著述中影响最为巨大的一部名著。凡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史的人莫不视之为瑰宝。以致迄今为止,在积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料方面,还没有别的著作能够超越它。
汤用彤(1893年-1964年)字锡予,
黄梅县人,生于
通渭县。 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08年就学于北京顺天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11年入
清华大学,1917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并在
哈佛大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才学出众,与
陈寅恪,
吴宓并称哈佛三杰。1922年回国,执教于国立
东南大学(1927年后改为
中央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系主任。1926年因东大学潮,转任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系主任。1927年再回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
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至
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自1934年起任系主任;1938年任
北京大学参与合组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5年代理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1月被推选为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1951年10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64年病逝。
汤用彤先生对中国佛教史的梳理,对魏晋玄学的开掘为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的确立打通了难关,受到国内外汉学,佛学研究学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魏晋玄学论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书中许多论点被视为不刊之论。先生自谓“幼承庭训,早览乙部”,其对佛教文化的钟爱与故乡浓厚的宗教气息或不无关联。主要著作有:《隋唐佛教史论稿》《
印度哲学史略》《汤用彤学术论文集》《札记》等。另有校订《
高僧传》,编有《汉文印度哲学史资料汇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