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腺的一种炎症疾病
奶牛乳房炎又称乳、产褥期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受到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作用所发生的乳腺组织炎症,以奶牛泌乳性能下降、牛乳理化性质改变和体细胞数(SCC)增多等为特征,是世界范围比较常见的、造成经济损失比较大的奶牛疾病之一。
奶牛乳房炎通常分为三类:临床型、隐性型和慢性型,根据炎症情况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等多种基础信息进行初步诊断,另一种方法为实验室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奶牛乳房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乳房肿胀、乳汁异常、乳房溃疡、发热、乳房疼痛、产奶量减少、免疫力下降。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等;病毒感染,包括痘病病毒、乳病病毒等;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曲霉属等;机械损伤,包括乳头裂伤、乳房挤压过度等;环境因素,如过度拥挤、不良的饲养环境、不卫生的饮水和饲料等。
简介
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症状
(1)乳房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2)泌乳减少或停止。
(3)乳汁发生变化。
临床型乳房炎:为乳房间质、实质或间质实质组织的炎症。其特征是乳汁变性、乳房组织不同程度地呈现肿胀,温热和疼痛。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乳房炎。最急性: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多发生于1个乳区,患乳。
隐性乳房炎:又称亚临床型乳房炎。为无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乳房炎。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然而乳汁在物理化学性质、细菌学上已发生变化。具体表现pH值7.0以上,偏碱性;乳内有乳块、絮状物、纤维;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细菌数和电导值增高。
慢性病例:由于乳腺组织呈渐进性炎症过程,泌乳腺泡较大范围遭受破坏,乳腺组织发生纤维化,常引起乳房萎缩和乳房硬结。
病因
1、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卫生条件太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搭机挤奶。
2、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4、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mg,盐酸头孢噻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酚磺乙胺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大皂荚青梅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预防
1、定期监测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要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对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喂的草料尽量不要过于单一,搭配要合理,饮用水必须清洁。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增强奶牛体质。
3、保持奶牛圈舍环境及奶牛自身体表的卫生
牛舍要符合兽医学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要经常打扫,防止粪尿的贮积及减少氨气等恶臭味。牛体表面要经常刷试、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几率。
4、保证挤奶卫生、坚持乳头药浴
挤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和乳房,尽量坚持乳房按摩。减少一条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头的现象。挤奶员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机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
5、加强奶牛干乳期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干乳期,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一个乳区内注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可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传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闭”状态,避免因奶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传染源。
误区及纠正
辨别炎与非炎:炎症的特征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临床型乳房炎多具备这五大特征。然而当发生某些疾病时,仅表现乳房水肿、乳汁变化,但按乳房炎治疗时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并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乳汁却呈絮状、片状或颗粒状变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发生改变。更常见有些头胎牛在产前成乳期未见异常,产后挤出的已是脓汁。这些情况易在诊疗中产生错误。
(1)乳房肿胀是多数临床型乳房炎的表现。然而当发生严重焦虫病时,乳房也会出现肿胀和乳汁呈牙膏样变化,但乳房及全身贫血,乳房无热无痛。此种情况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确诊。
(2)当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导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损伤,或病原菌对乳汁浓缩作用时,可引起挤出的乳汁出现絮状、片状、颗粒样变化,证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乳汁自行变为正常;如果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会使乳腺呈现红肿热痛的临床型乳房炎。细心的挤奶工发现乳汁变化,便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产后乳汁变为脓汁,主要是产前护理不当或失于观察。此种类型,在产前成乳期乳房胀大无大异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较硬,乳头的变化相对缓慢或胀大。有些病例乳头局部呈紫红色变化,多数无疼痛反应。这种情况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此病史,“女儿”也是敏感者。因此,对敏感个体产前搞好监护,对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症状
病因
治疗
辩证分类施治
预防
误区及纠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