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桐镇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东南部,东邻南宁市
西乡塘区,南接南宁市西乡塘区,西与乔建镇交界,北与
城厢镇隔江相望。镇人民政府驻那桐圩,距隆安县城26公里,距南宁63公里,距
大新县85公里。那桐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93.9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
户籍人口为52354人。
那桐镇的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2月,当时那桐乡属于隆安县第3区。经过多次行政调整,截至2020年6月,那桐镇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那桐社区。
2018年,那桐镇共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6个。那桐镇是
隆安县的经济重镇,被誉为“隆安粮库”,是自治区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地势平坦,盛产香蕉、板栗、水稻、
木薯、荔枝、
龙眼等农作物。
历史沿革
1950年2月,那桐乡属隆安县第3区。
1959年6月,设那桐公社。
1962年,那桐公社改为那桐区。
1969年1月,那桐区复改为那桐公社。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那桐镇辖那桐1个居民委员会,那重、浪湾、那元、龙江、镇流、定江、大膝、那门、上邓、下邓、方村11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30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那桐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那桐社区。
地理环境
气候
那桐镇属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冬短夏长。多年平均气温21.8℃,1月平均气温13.2℃,7月平均气温28.4℃。生长期年平均351天,无霜期年平均343天,最长366天,最短30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28.4小时,年总辐射9.3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一般为1月1日~12月31日。降雨量分配很不均匀,季节性较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1301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761.6毫米,极端年最少降水量1057.1毫米。
水文
自然灾害
那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和寒害,大风、冰雹和雷击等灾害也有发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那桐镇辖区总人口5597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00人,城镇化率12.5%。另有流动人口2500人。总人口中,男性29534人,占52.8%;女性26443人,占47.2%;14岁以下9381人,占16.76%;15~64岁40953人,占73.16%;65岁以上5643人,占10.08%。2011年,
人口出生率13.38‰,人口死亡率4.24‰,
人口自然增长率9.14‰。截至2018年末,那桐镇
户籍人口52354人。
2021年,
隆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那桐镇常住人口为43668人。
民族
总人口中,以
壮族为主达51096人,占91.28%;有
汉族4881人,占8.72%。
经济
综述
2011年,那桐镇财政总收入316万元,比上年增长75.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6万元,比上年增长75.5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209万元,增值税51万元,
企业所得税1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9.万元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018年,那桐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6个。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农业
2011年末,那桐镇耕地面积17.25万亩,人均3.08亩,以种植水稻、玉米、香蕉为主。2011年,农业
总产值35139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
经济作物主要有
甘蔗、花生、
木薯。2011年,生产粮食2.81万吨,其中水稻1.326万吨、玉米9277吨。水稻种植总面积47130亩,推广超级稻面积2.5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面积3500亩,玉米26310亩,花生4395亩,瓜类4410亩,蔬菜3780亩。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产值达6000多万元,主要品种有
台糖22、粤糖93、台糖16。特色农产品为木薯、板栗、
龙眼、荔枝、芒果、香蕉等。2011年末,那桐镇以饲养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肉、
种猪8万头;发展圈养
黑山羊18户,养殖1500头;家禽年饲养量45万羽。
工业
2011年末,那桐镇形成以糖料加工、化肥生产、淀粉加工、饲料加工及
建筑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
总产值40.5亿元,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65%,实现
工业增加值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文化
民俗节庆
壮家的传统住宅称为“高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主要用
杉木皮、
茅根搭建。解放牧民牧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也受到
汉族建筑的影响,居屋一般为“一座三”:“一座五”形式,即中间是厅,两旁有两间卧至,另加厨房、猪栏等稍矮的附房。另一种格局为“一厅两房连一井两廊式”,即厅前一个天井,两旁为厢房。
壮屋一般不开后门、后窗,只有正门、侧门和侧窗。同一住氏住住在一起建村立寨,一户一屋。人口繁盛以后,村寨内便出现几个门楼,一个门楼代表同姓中的一个分支。门楼是公共场所,门头上有一对用八块瓦砌成的“眼睛”,楼棚上放置着老人的寿木,楼下两侧放置长凳,供人闲坐歇息及儿童玩耍。门楼前面挂著有功名的金字
匾额,有些还在壁上嵌着记录
宗族来历的石刻。
桂林地区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新娘出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
师公做法
壮族师公登台做法祭祀。通过做法,河水会变得干净、平安。受过
水神祝福的水由“
七仙女”的盆钵中洒向河里,人们泼水狂欢可得平安。
“下水了,下水啦。”那边一声吆喝,这厢群起响应。壮乡热情的群众纷纷跳入水中。不管是新相识还是旧朋友,舀起一捧吉祥的圣水,送上一份深情的祝福。
多情的壮族姑娘在淳朴优美的壮族山歌中翩翩起舞,歌声含着对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祝福,也唱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收获的希望。
8月19日,系农历七月初七,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的吉水河上下人山人海,歌声笑声连绵不断,第二届壮家“七月香”戏水节在这里隆重拉开帷幕,吸引了数万人前来观看游玩,不少人还下到河里参与了泼水狂欢,共享节日的祝福与喜庆。
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传统节日“七月香”,在这天,壮家人既不请客加菜,也不务农事,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对人类十分有益,人们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肤、不生热痱、少生病、益寿延年;这一天壮家的姑娘、少妇都习惯在午时前后跳进河里用圣水洗头、洗澡、用手水玩耍嬉闹。
在连山,除壮家姑娘、少妇有到河里戏水的习惯外,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在“七月香”这一天也有到河里戏水、沐浴习惯,祈求圣水驱邪消灾,带来健康。各村还会举行游泳、
潜水比赛等民间活动。据说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经久不坏,故称“七月香”(又称“长久节”)。
如果说在正月里过蚂拐节祭祀
青蛙不算是一个很普遍的节俗的话,那么,正月的春节,则是家家都要过的节日。
壮家的春节习俗非常独特,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
壮族的农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选几块与家禽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人喝。
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就会更加聪明伶俐,代嫁姑娘更是藉此机会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爪做成的两只
将军虫,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的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扎作精巧的“春牛”表演,同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的、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民间传说
胎教生贤子
文名传播隆安县全境,远近皆闻。传说他的成名,是由于其母的胎教所至。陆母原是书香家之女,知书达礼,教子有方,她认为教子不仅在后天进行,如能在胎儿时即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据说有一天,贡母正在地里锄地,附近的人们听到有孩童念书的声音从贡母锄地锄地地里传出来,抬眼望去,只见贡母一个人在独自锄地,并无孩童在旁,怪而就近视之,依然不见有孩童的形影。问其所由,贡母笑而不言,只说实在没有孩童在此。人们离去不久,又复闻读书声。后来生下禹贡,聪明伶俐异常,未入学即见字能读,入学后,塾师未教到的功课,他已先知,并且读得很熟。
长大后来考取功名,每试必中,年纪很轻就考中了
举人。人家问贡母,贡母日:当其怀孕禹贡时,即常以诗书默教其胎儿,故有今日之成就。
在
隆安县县城之西有座高大而秀丽的西秀山,山旁有一座小山。你若有缘登上西秀山,便可以看见
平果市境内的与它遥遥相望的九嶷山。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秀山因有功,皇帝委它统管附近的山峰,并在它头上加了冠。九嶷山高大而峻峭,看到西秀山受封后,很嫉妒很不服气,与西秀山发生了争执。
九嶷山却又蛮不讲理,令自己的“兵马”朝着西秀山放箭,其中有两支箭射中了西秀山附近的一座山,这座山中箭倒下了,成了一座有两个大山洞的卧山;一支箭把西秀山之冠射下,现今西秀山旁那座小山丘,原来就是皇上封给它的冠。
西秀山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也给
九嶷山一拳,把它砸成九块,变成了九座相连接的山峰,即现今的九嶷山。
皇帝为平息两座山的争斗,就在两座山之间打了一棒,变成了滔滔不绝的美丽的
右江,把两座山分开。
隆安县志记载,三宝岩洞在
宋朝时代已立有
牌位,直到民国十六年神象菩萨才被摧毁。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风水先生到
晦翁岩看风水时说:“三宝岩是龙穴,如果在岩内葬墓,后代子孙必出皇帝。”此言一出,四方传闻。当时邻近有两户人家。听到这消息后,即择日带领全家子孙到岩内动土兴工,准备移葬先人。
那天,两家为了使自己的后代子孙能当上皇帝,都争着把岩内的龙穴占为己有,由于互不相让,结果双方大打出手,伤了人。周围赶来观看的群众,见他们打得难分难解,都不敢上前劝解。
其时有位绅士,见双方已伤了人,再这样下去,必发生人命案,于是他扯开嗓门大喊一声:“你们别打了,听鄙人进一言!”雷鸣般的喊声,使在场的人无不骇然,打斗的双方也都乖乖地停了手。
绅士见自己的喊声发生了威力,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都上了风水先生的当了,在这里埋葬先人尸骨,岂怎能保佑后代子孙必当皇帝呢?我认为皇帝是不容易当的。常言道:‘水能载船亦能覆舟’。熟知水性,善于驾舟的人,方能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否则,将被狂风巨浪所吞噬。同样道理,为国之君,若能善为百姓做好事,百姓就拥护他,称他
皇帝,如果他施行暴政,虐待人民,人民一定起来造反,推翻他的皇位,最后,不仅自己身受屠杀,还要连累子孙,牵连九族。孙子曾言:‘富贵如浮云,何贵之有?,你们两家苦苦相争这龙穴地:现在皇帝的影还未见,先自打得头破血流,我看这块地不会有什么好兆头的。”
两家人听了绅士一番话,都觉得言之在理,然而,千百年来“好风水能使穷变富,好地穴能使蛇变龙”的传统思想,始终使他们念念不忘眼前的地穴,因而双方手中的武器虽然暂放下,但贪馋的目光还是紧紧地盯住龙穴和对方。
绅士看到这番情景,知道双方还舍不得这个龙穴,于是又说:“话再重复,这个岩洞并不是什么龙穴。据古人传说,自从
盘古开辟天地之后,这里邻近乡村已有人家居住,有人居住就必有神仙前来视察管理,当年,
玉皇大帝就是派三宝佛到这里来视察民间善恶的。他们往来于天地有些麻烦,因此就在这里挖好了这个洞作为憩息之地。
岩洞落成后,他们还立有禁令说:此洞只容神仙停留休息,凡夫俗子若占居此洞,全家必遭横祸。你们再看看,岩洞顶上凿得平整如镜,中央还绘有几个花纹图案,洞内宽阔明亮,凉风拂面,
三伏天可纳凉避暑,腊月天可御寒保暖,再说洞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若不是神仙妙术,凡夫俗子能造出这样的洞府吗?”
两家人听了这翻话,再看看洞内景物,无不哑言失色。绅士接着说:
“三宝佛为了视察民间善恶,才启建这个洞府的,可你们竟胆大包天,违抗仙家禁令,强占神仙洞府,这不是灯蛾扑火自找死路吗?你们现在头破血流,我看就是最好的报应。”
两家人听说自己违犯了神仙禁欲先预先先得到了报应,都各自不寒而栗,连忙跪下磕头说:先生之言使我们如梦初醒,我们得罪了神仙,实是罪连九族,我们愿归还洞府,并为三宝佛修金身,供香火,让他们保护我们桑梓风调雨顺。
从此以后,“三宝寺”立了三宝佛的金身,逢年过节,邻近群众都擎着祭品到岩洞烧香拜佛。
名称来历
那桐镇因镇政府驻那桐社区而得名。驻地原为一土坡,坡上长有梧桐树,坡的四周为水田,故名。
壮语“那”即“田”。
美食特产
香蕉
香蕉是
隆安县主要的热带水果。果实质地柔软,味甜而香.营养价值高。除富含葡萄糖、果糖、
蔗糖、淀粉、
蛋白质外,尚含脂肪、
芳香油、
维生素a、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e、钙、磷、铁及多种酶等。
香蕉果实性寒,具有清热、利尿、通便、降压之功效。2004年,隆安县共蕉面积35295亩,其中投产面积32000亩,产鲜果52096吨。主要品种有威廉斯、巴西、
小米蕉、
香蕉树等。全县1
2个乡镇及浪湾华侨农场均种有香蕉。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古古潭乡、那桐镇、
丁当镇、
城厢镇、
南圩镇、
乔建镇、
杨湾乡等7个乡镇。一年四季均有香蕉鲜果上市,高峰期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份。
丁当鸡
2005年3月,通过招标的形式引进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颇有规模的家禽养殖企业凤翔公司,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全力打造“丁当鸡”品牌。
凤翔公司在丁当镇建种鸡场1个,年产优质鸡种苗5000万羽;建饲料场1个,年产无公害畜禽配合饲料9万吨。可以直接带动当地80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在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下,农户对这些鸡的养殖将根据无公害的要求进行,在环境卫生、疫苗注射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目前,
丁当镇已经有500户养殖户参加了“丁当鸡”示范基地的养殖,丁当鸡成活率高、肉质好,养殖效益明显。“丁当鸡”上市后,产品供不应求。凤翔公司准备3年内投资5000万元,让“丁当鸡”走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全国都响当当的品牌。
又名剑花,生长在广西大石山区,
花蕊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霸王花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祛痰活血等功效。久服可轻身长寿。霸王花可炖汤、清炒、
凉拌食用。“隆安金牛”公司生产的霸王花采野生鲜花,经脱水加工精制而成,产品保持鲜花天然色、香、味和营养成份,不含任何添加剂。
杨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药害、集营养、保健、美食于一体的高级食用菌,亦被誉为“中华神菇”。
脱水杨树菇,采用鲜菇脱水精制而成,保持天然鲜菇色、香、味和营养成份,不含任何添加剂。
采用新鲜龙眼肉脱水精制而成,保持天然鲜果色、香、味和营养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
脱水玉兰笋片
采用特产甜竹笋,经脱水加工精制而成,产品保持竹笋天然色、香、味和营养成份。复水快、香脆鲜嫩可口。可炖、炒、火锅、
凉拌食用。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
选用大石山区特产野生金银花鲜花,经脱水加工而成。产品保持天然鲜花色、香、味和营养成份,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纯天康食品。
《
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又名
忍冬、
忍冬、通灵草、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诸名。取汁能伏硫制汞,故有通灵草之称。
选用大石山区特产苦丁花嫩芽,经脱水加工而成。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健康食品。“南方有瓜卢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广交最重”《桐君录》。
“瓜卢木”即苦丁花,含16种
游离氨基酸和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有去腻解酒、清热解渴、消食化积、降血脂、除口臭、洁肤等作用,被称为益寿美容花。
脱水板栗
板栗,含多种
维生素、矿物质和丰富糖、
蛋白质、脂肪。《
千金要方》记载:肾病者服之,每日早中晚食数粒,对老年肾亏、
尿频、腿腰乏力等颇有效。板栗有补气益精脾益精精等功效。“
隆安县金牛”公司生产的脱水板栗保持鲜果鲜、香、色、剥壳脱皮方便,取仁煲、焖、炖、蒸等食用。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食用安全、卫生、可靠。
采用石山区特产南瓜精制成粉,产品保持南瓜天然色、香、味和有效成份,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对糖尿有辅助治疗保健作用。
土酸梅
采用隆安特产土酸梅,经精工腌制而成,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是居家烹调佳品
酸品,主要是
酸荞头、
酸辣椒,由方氏祖传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目前招牌为群兴酱料厂。20世纪20—40年代,与
南宁市著名的“万利酱圆”齐名,那时
隆安县那桐方氏制作的酱料及
酸料产品在南宁亦负有盛名。
方氏盐渍酸品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靠其传统的腌制工腌制制配方,它生产制作的酸荞头、酸辣椒,在开缸后,能保持3年色泽品味不变质。而每一开缸,附近居民均闻到特殊的芳香味,腌渍后的
荞头、辣椒,色泽美观、口感鲜脆,极符合江南人的口味。方氏制作的
酸野,既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食用佐料,也可以为大雅之堂的开胃佳肴。
方氏酸品主要的工艺流程为:采集新鲜原料——过水清洗――硬化――入池――配料(方氏独家配方)―入缸闭封6个月。
近几年,方氏酸料每年产量达20万斤,产品远销
郑州市、
广东省。在
南宁市,有相对固定的居民客户上门预定成品,可以说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从不担心销路问题。
前几年,京城有一大公司欲与方氏合办这一传统制作酸品,因种种原因而未达成共识。方氏酸品配方中需一定数量的米醋,米醋酿制亦是方氏自己酿造,若外购米醋,则会影响酸品具有特点的一个绝活之一。
交通
那桐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宁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农工商贸结合的新型
卫星城镇之一。
南昆铁路、南百(色)
二级公路、那桐至
大新县、
天等县二级公路、隆安县至
武鸣区公路及右江河穿境而过,是隆安东南部的经济中心。
那桐镇境内有南昆铁路、
南宁市至百色高速公路、
福州—昆明公路、316省道、隆安县至武鸣县公路及右江航道穿境而过。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那桐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
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0人。
教育
2011年末,那桐镇有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2450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13所,在校生3286人,专任教师1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44人,专任教师13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那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病床85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6张,
固定资产总值205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7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
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42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6571人次。
体育
2011年末,那桐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4%。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那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99人,支出254316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213.92元,比上年增长11.3%;
医疗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1677人次,共支出5.03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0户,人数1677人,支出140.868万元,比上年增长4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4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55026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社会福利费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那桐镇有邮政局1处;全年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11000份(册),业务收入10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
固定电话用户5000户,电话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3.12万户;互联网用户2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基础设施
1992年,那桐镇建成那桐镇自来水厂,水源取自莫荷泉,有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73万立方米。
1987年,那桐镇建成那桐镇供电所,年供电8000万千瓦时。
那桐镇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资源丰富,通讯网络遍布全镇各村屯。金融、教育、卫生等机构健全。境内共有3所中学、14所中心小学。
旅游
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在屏山乡一带:有著名的省级风景区-龙虎山风景区、仙痕洞自然风景区、
渌水江漂流、刘家水溶洞、千年
苦丁茶、都雅间接泉等。其次还有
敏阳乡的峨山自然生态旅游区、文山宝塔、千年古树、大龙滩、更望湖等旅游景点。
龙虎山自然保护区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1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97.86%,主要保护对象为岩溶地区的珍贵药用植物、自然景观和3000多只猕猴。
闻名区内外的“四月八”是那桐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四月八”吸引周边县乡十多万商家和群众参加,商品交易额达500多万元。
奇异景观
大明山神庙
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大明山是
太阳的故乡,《
妈勒访天边》故事中所说的天边就是大明山最高峰的那一边。大明山的
壮语名叫“是”,意即祖宗神山或祖宗根所在的山。
大明山下是壮族的一个重要祖居地。
武鸣区马头乡规模宏大的壮族
商周古墓群向世人显露了这一祖居地的古老与繁华,它所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震惊了历史学界,改变了先秦时代
岭南地区是蛮荒之地的传统观点。
大明山下的马头乡是壮族
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壮族最早的方国——马头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壮族先民就在这里告别了
原始社会,跨进了文明的门坎。
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它应该像
田阳区的敢壮山布洛陀遗址一样有一个万众朝拜的祭祀中心,这个祭祀中心也应该是马头方国的祭祀中心。
清末民初编撰的《武鸣县志·图说·世志》向我们透露了这一祭祀中心的一些信息:大明山“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障日”。这里所说的风穴显然指的是大明山上出现的奇异怪声,而神祠应当是古马头方国的祭祀庙。
武鸣区人向来所说的大明山下指的是大明山主峰龙头峰的山脚下,也就是武鸣县马头乡一带。但具体在哪一个地点呢?
随着环大明山文化旅游圈的开发,记者开始了寻找大明山圣地的探秘之行,但是多方寻访,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罗兴江全长20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5米,平均水深2米。可漂流河段9公里,水质清澈无污染,沿河风景秀丽,
植被保存完好。源头山清水秀,怪石嶙峋,景致清爽,气候宜人,是旅游休闲度假之胜地。
巴岑瀑布
杨湾乡联造村岜岑屯背后的岜岑山,有一条小河流从山腰的右边缘斜坡倾泻而下。垂直高度约100多米,形成恢宏壮观的瀑布。旧称喷珠崖,俗谓更达瀑布。
年中雨季,一股清流从上游的高处河床奔腾直泻而下,其间冲击着两级大岩。每级岩高约8—9米,岩中心厚度约3—5米,而河水流泻在岩石上的速度每秒约8米。
据一些水文行家测估,级岩石重量近30吨。当倾泻的流水冲击着巨大的岩石,就向四周围溅出十数米宽的水花,远眺犹如两幅大幕挂山间,近看形同猛龙喷珍珠;瀑布奔腾的咆哮,远则振闻于5里之外,近则盖过人们的谈笑声。
雨季来临,人们驻足于国道324线上,眺望岜岑山,见一道清流从百米高的山崖上直泻而下,宛如银河落
宇宙。那溅起无数银白色的水花,在阳光的辉映下,五彩斑斓,绚丽夺目。而那哗哗水声,犹如繁弦紧管,雄激越,撼心震耳。驻足喷珠崖,真使人耳目一新,叫赞叹不绝。
绿水江俗称驮,它的源头是
大新县的平良河,流经
隆安县屏山、乔建两乡镇,全长5.55公里。明代地理学家
徐霞客在游历隆安,准备乘船前往
南宁市时,曾经游览过绿水江:“
右江自北来,随之南。下抵江畔,一水西自石峡中来注,水亦深广可胜舟,但峡中多石,不能入耳,下有渡舟曰龙场渡”在徐先生的游记中,虽然没有提到此江河名,但从绿水江下游两岸高耸,河中乱石嵯峨,舟难以通行及其地理位置上看,当为绿水江无疑。
绿水江漂流区位于绿水江上游,处于广西
龙虎山一
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黄金旅游带上,距南宁市区75公里,其起点距南宁至大新
二级公路2公里,终点止于龙虎山边。
绿水江漂流全长9公里,漂流线河宽5—60米,河深1.1—10.5米,年平均流量12.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1立方米/秒,最大落差2米,漂流全程约需4小时。
古迹遗址
周氏宗祠
杨湾乡西700米,建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座西向东,砖排坊结构,券顶门三个,两边砌有十字花窗,正门上方书楷体“周氏宗祠”四字,饰边为
吉祥草图案。洞口建砖墙一堵,祠内与
石洞连体。石壁上刻有原
中国国民党县长和南宁行政民团指挥官题书。保存完好。
惠迪公祠
隆安县是一个拥有较为丰富的
文化遗产的县份,各种具有保护价值的
文化遗址遍布全县各乡镇。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和劳动,所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县37万各族人民的骄傲。10多年来,在自治区考古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普查出49处(件)文化遗产。1989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了其中的9处遗址为县级保护遗址。惠迪公祠就是其中之一。
惠迪公祠地处隆安县
南圩镇发立村积发屯,该
聂氏宗祠始建于
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据传有个叫陈爱山的人从
浙江省迁徙到发立村定居,后其孙陈惠迪全力兴建此祠,故名为惠边公祠,公祠位于积发屯西面,总占地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整个
公祠均为砖木穿斗结构,屋顶、屋檐刻有
浮雕和花鸟草木图案,形象优美。相传清朝宰相
陈宏谋曾为该祠题写“理学传家”四个字。据自治区博物馆的专家介绍,该公祠“是原南宁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的祠堂”。
惠迪公祠原分为三进,坐西朝东。现第一进已拆除,仅存天井和南北厢房,天井面积约为350平方米(东面长16.3米,南北宽21.3米),南北厢房各为进深两间,面阔五开间,硬山式屋顶,砖木穿斗结构,现砖墙、木隔扇基本保存。
整个
聂氏宗祠的柱、横条、格子、
实木板等全是枧木材料,原祠堂内摆设牌匾多数已不见。
公祠的财产原有专人看护,后空置。解放前祠堂用作学校、
私塾。1937年至1944年(即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南宁高中、南宁女中相继迁来做校址,解放后作为村校。1950年土匪自新时曾关押土匪于祠堂。1958年左右,南宁粮站曾陈粮于此。1973年生产队并队时,拆掉第一进并用原拆掉材料按原样建仓库。现在还保存第二、第三进。
雁江老街
不少外地人只知道雁江有蔚为壮观的利客游,有著名的孔明井,有平坦开阔的新街道,却少有人知道雁江那风情古朴、可与
扬美古镇相媲美的老街。
一走进那饱经风霜的老街,人们便会把它与外面极富现代气息的新街相比,有人说把老街称为小巷更合适些。进入小巷,你便会觉得或笔直延伸下去,一眼望不到头;或巷中有巷,巷中套巷,巷巷相通而又巷巷各异;街街都各有各的风味:临江、富兴、仁慈、安宁……
小巷内条石铺成的路面逶迤伸展,踩着那精心铺就的石街漫步,人仿佛是从遥远的明清时代走来。岁月的雨水将条石冲出了一条条细密的吻纹;浅浅的洼痕留着往昔繁华时期人们踩下的脚印;雨水有节奏的滑落声,仿佛是文人们吟诗作赋郊外踏青归来的“得得”马蹄声……
老街外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而老街除了那关于繁华的回忆,还多了一份清闲、安逸,巷陌深深,凉风习习,偶有
白鸽扑扇着翅膀,立在屋脊上;孩子们那欢快、天真的笑声在这巷那街传来,不得不令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的无情;女人们浓重纯正的雁江话,让你如沐春风,情长意绵,韵味十足……
街上人家多以灰墙青瓦的两层楼房出现,都是豪商巨贾留下来的繁华印迹,外面气势恢宏,屋堂色彩凝重,古香古色。路过部分宅门前,可以看到几个老人正在屋前的走廊上,石柱边,默默对弈、观棋;小巷深处,偶尔也会传来几声有板有眼
粤剧唱腔。
雁江老街紧贴着
右江西岸,不少小巷就是起于河止于河的,河风穿巷而过,小巷浸在湿润、清碧中,走在巷中,或傍于桥头,似乎人也儒雅了许多……
现在的小巷,有的是昔日的繁华街道,靠着水路交通的发达,当时街上比比皆是豪商巨贾,于是雁江才有了“小香港”的美称。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小巷已难有往日的繁华,大部分街巷仍旧老树生花,商意盎然。每逢丰收季节,街上便堆满了即将外运的水果、竹笋、
泰国香米等特产,沿街也停满了外来的货车,不明就里的人还误以为在搞展览呢。
美名远扬的雁江米粉、雁江粉利就是在小巷深处起源的,真可谓“货好不怕巷子深”哪。夏日时节,出来纳凉、游玩的人也不少,精明的生意人就在自家的门口支起一盏灯,或红色,或绿色,或荧色……有的也别具一格——伸出一二盏灯笼,再摆出一张小桌,围上几张小板凳,玉米粥、八宝粥、
绿豆粥、
凉拌粉……各种小吃任你挑,一碗两碗随你便,埋头吃上夜宵时,小巷深处会吹来阵阵凉风,惬意极了;初冬时节,在漫出红光的灯笼底下,
“风雪”夜归人要上一碗
馄饨,或一碗
彩色水饺,面对热气腾腾的夜宵,颇感家的幸福和温馨……
当年在求学时,常去有名的
南宁中山路美食街吃夜宵,吃来吃去就吃不出家乡老街那味……如今,徜徉于街巷,举目左右,才感受到雁江小巷那独特的自然风味、精巧的艺术构思和老街的人文精神是如何浑然一体的。
雁江的小巷是雁江老街文化底蕴的一种深层流露,是一幅典雅且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风俗画,是城建艺术中一篇纯朴清新的乐章。